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志伟专利>正文

一种拼车组单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919949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31 15: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拼车组单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人流量热点为坐标原点建立坐标系,坐标原点具有第一经度和第一纬度;获取用户的起点的经纬度,用户设定终点、出发时间;起点的经度记为第二经度、纬度记第二纬度,终点的经度记为第三经度、纬度记为第三纬度;计算坐标起点与终点之间的空间向量的方向角;方向角、起点的经纬度、终点的经纬度和出发时间在匹配空间内进行组单;本发明专利技术不需要计算具体的地图线路,即可完成对用户的线路匹配和组单,计算效率高;通过该方法有效提高的拼车效率,提高拼车软件、互联网约车派单系统的组单派单效率,切实达到顺路拼车,提高交通工具利用率和出行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拼车组单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移动通信和互联网
,特别涉及一种拼车组单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的发展,人口急剧增加,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问题突出。如何更好地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的出行需求,同时提高出行工具的利用率,减少交通工具对城市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是当前城市交通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难题。高效率的拼车将会缓解这一难题,而机场和车站是城市中人流量最为密集,对出行需求更为迫切的地区。传统的拼车模式包括:根据用户间的线路进行匹配,但是实际应用中这种方法并不灵活,并且匹配的效率比较低;根据用户间的目的地进行匹配,在实际应用中这种方法受限于目的地之间的距离,忽视了用户间的方向是否一致,降低了空座利用率;以用户的出发时间、距离和乘车费用等综合因素根据标准正态分布计算、再将用户间的的路线进行匹配,这种综合的匹配方式很多时候也会出现上述的匹配效率较低,路线不灵活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以上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拼车组单方法,顺路乘客组单派发给出租车或专车司机等接单,既达到顺路拼车,又达到高效出行。本专利技术提出了拼车线路匹配组单方法,通过对用户出行线路的起始点映射到坐标平面,抽象计算出用户出行线路的四个特征元素:方向角、起点或终点经纬度坐标和出行时间,不需要计算具体的地图线路,即可完成对用户的线路匹配和组单,计算效率高。通过该方法有效提高机场、车站的拼车效率,提高拼车软件、互联网约车派单系统的组单派单效率,切实达到顺路拼车,提高交通工具利用率和出行效率。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拼车组单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以人流量热点为坐标原点建立坐标系,坐标原点具有第一经度和第一纬度;获取用户的起点的经纬度,用户设定终点、出发时间;起点的经度记为第二经度、纬度记第二纬度,终点的经度记为第三经度、纬度记为第三纬度;计算坐标起点与终点之间的空间向量的方向角;根据所述方向角、起点的经纬度、终点的经纬度和出发时间在匹配空间内进行组单。优选地,方向角的计算包括:将用户设定的终点和起点的经纬度映射到坐标系中,连接起点与终点,形成有向向量;将有向向量投影到坐标轴上,将有向向量与坐标轴上的投影的夹角设为方向角。作为一种可选择的实施方式,基于聚类分析的组单方法包括:对方向角和出发时间进行归一化;建立模糊相似度矩阵,确定其相似系数;设定一个第一阈值,当用户之间的相似系数小于第一阈值时,形成组单。优选地,建立模糊相似度矩阵,确定其相似系数包括:用户匹配空间集合S={S1,S2,...,Sn},n为匹配空间内的用户数量,每个用户Si由特征数据{Ni,Wi,Ti,θi}表示,求用户Si与用户Sj的相似系数Rij的方法:其中,d(Qi,Qj)为用户Si终点Qi与用户Sj终点Qj之间的距离,d(Pi,Qi)为用户Si起点Pi与其终点Qi之间的距离,d(Pj,Qj)为用户Sj起点Pj与其终点Qj之间的距离,Ti为用户Si的出发时间,Tj为用户Sj的出发时间,θi为用户Si的方向角,θj为用户Sj的方向角,C1、C2和C3为各项的系数。作为一种可选择的实施方式,组单方法包括:对方向角和出发时间进行归一化;计算用户间的方向角绝对差值、时间绝对差值;当用户之间的方向角绝对差值小于第一方向角阈值且时间绝对差值小于设定的第一时间阈值时,形成组单。进一步地,若组单中用户数量大于车辆核定准载人数时,计算用户终点的绝对差值,将用户终点的绝对差值较小的车辆核定准载人数位用户形成组单。优选地,对方向角和出发时间进行归一化包括:进行最大值归一化,即将匹配空间集合S={S1,S2,...,Sn}中所有用户的方向角和出发时间的最大值作为基数,将集合中用户Si的用户信息与对应用户信息的基数的比值生成用户特征数据中的Ti和θi。优选地,用户包括乘客用户和一个司机用户,所述司机用户不计入车辆座位数。优选地,组单过程中,将包括司机用户在内的组单派送给司机用户。优选地,当组单中包含有司机用户,则把该组单派送给司机用户接单,当司机用户拒绝或不能接单时,则将组单派送给附近的出租车、网约车或专车,因此该方法在互联网拼车、出租车和互联网约车均可适用。优选地,匹配空间为以用户的起点为原点、M为半径的圆形区域。本专利技术解决了机场、车站地区乘客数量众多且集中,传统的匹配效率较低、匹配比较不智能并且传统的匹配方式不能满足数量众多的乘客;在本专利技术一种拼车线路匹配与组单的方法,忽视用户间行进的线路,根据用户的出发时间、用户点的经纬度和方向角进行匹配,提高了匹配的效率,使线路变得多样化,司机能够更加灵活地行进。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拼车组单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相似系数组单的一个较佳实例流程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绝对差值组单的一个较佳实例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专利技术一种拼车组单的方法,包括:以人流量热点为坐标原点O(N,W)建立坐标系,坐标原点O(N,W)具有第一经度N和第一纬度W;获取用户的起点Pi的经纬度,用户设定终点Qi、出发时间Ti;起点Pi的经度记为第二经度Ni、纬度记为第二纬度Wi,终点Qi的经度记为第三经度纬度记为第三纬度计算坐标起点Pi与终点Qi之间的空间向量的方向角θi;根据所述方向角θi、起点Pi的经纬度、终点Qi的经纬度和出发时间Ti在匹配空间内进行组单。进一步地,人流量热点是指人流量较大的地方,例如机场、车站或者商圈等地方,人流热点可以有很多个,可以任选一个建立坐标系。进一步地,建立坐标系是根据人流量热点为坐标原点;对于坐标系的建立可以以任意方向为横轴,对横轴垂直的方向为纵轴,本专利技术对此不作限定,但优选地,根据该点的经纬度为坐标轴建立坐标系。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中,选取以横轴逆时针方向的角度为正,计算方向角θi。根据用户四个特征元素:方向角θi、第二经度Ni、第二纬度Wi和出发时间Ti进行组单。作为一种可选择的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基于聚类分析的具体组单方法包括:101、对方向角θi和时间Ti进行归一化由于用户的四个用户信息是不同的量纲,为了后续计算,需要进行归一化;优选地,本专利技术进行最大值归一化,即将匹配空间集合S={S1,S2,...,Sn}中所有用户的方向角和出发时间的最大值作为基数,将集合中用户Si的上述用户信息与对应用户信息的基数的比值生成用户特征数据中的Ti和θi,具体为:方向角归一化:如果θi≤180°,则如果θi>180°,则时间归一化:如果Ti≤12:00,则如果Ti>12:00,则102、建立模糊相似度矩阵R,确定其相似系数Rij计算模糊相似度矩阵,设用户匹配空间集合S={S1,S2,...,Sn},n为用户数量,每个用户Si由特征数据{Ni,Wi,Ti,θi}表示。建立模糊相似度矩阵R,主要是确定其相似系数Rij,即Si与Sj的相似程度,求相似度系数Rij的方法:其中,d(Qi,Qj)为用户Si终点Qi与用户Sj终点Qj之间的距离,d(Pi,Qi)为用户Si起点Pi、终点Qi之间的距离,d(Pj,Qj)为用户Sj起点Pj、终点Qj之间的距离,Ti为用户Si的出发时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拼车组单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拼车组单方法,其特征在于:以人流量热点为坐标原点建立坐标系,坐标原点具有第一经度和第一纬度;获取用户的起点的经纬度,用户设定终点、出发时间;起点的经度记为第二经度、纬度记第二纬度,终点的经度记为第三经度、纬度记为第三纬度;计算用户起点与终点之间的空间向量的方向角;根据方向角、起点的经纬度、终点的经纬度和出发时间在匹配空间内进行组单。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拼车组单方法,其特征在于:以人流量热点为坐标原点建立坐标系,坐标原点具有第一经度和第一纬度;获取用户的起点的经纬度,用户设定终点、出发时间;起点的经度记为第二经度、纬度记第二纬度,终点的经度记为第三经度、纬度记为第三纬度;计算用户起点与终点之间的空间向量的方向角;根据方向角、起点的经纬度、终点的经纬度和出发时间在匹配空间内进行组单。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拼车组单方法,其特征在于,方向角的计算包括:将用户设定的终点和起点的经纬度映射到坐标系中,连接起点与终点,形成向量;将向量投影到坐标轴上,将向量与坐标轴上的投影的夹角设为方向角。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拼车组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方向角、起点的经纬度、终点的经纬度和出发时间在匹配空间内进行组单,包括基于聚类分析的组单方法:对方向角和出发时间进行归一化;建立模糊相似度矩阵,确定其相似系数;设定一个第一阈值,当用户之间的相似系数小于第一阈值时,形成组单。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拼车组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立模糊相似度矩阵,确定其相似系数包括:用户匹配空间集合S={S1,S2,...,Sn},n为匹配空间内的用户数量,每个用户Si由特征数据{Ni,Wi,Ti,θi}表示,求用户Si与用户Sj的相似系数Rij:其中,d(Qi,Qj)为用户Si终点Qi与用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志伟朱洪英
申请(专利权)人:杨志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