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用的电吸拉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918554 阅读:1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31 14: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用的电吸拉锁装置,其结构包括车窗、密封条、车门架、贴合板、传感器、锁扣、传感线、一号电磁铁、一号线路、二号电磁铁、二号线路、控制器,贴合板通过嵌入方式设在车门架的右侧,传感器通过嵌入方式与车门架相连接,所述的传感器右侧设有锁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为了能够提高车门的锁紧力度,通过锁扣与车体扣合后,就可以触发锁扣左侧的传感器,从而通过控制器控制一号电磁铁与二号电磁铁产生电磁吸力,并提高拉锁的力度,避免单独锁扣造成脱锁的风险。

A car with the electric suction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vehicle electric suction device comprises a zipper, window, seal, door frame, paste plate, sensor, lock, sensing line, one electromagnet, one line, No. two, No. two line, electromagnet controller, embedded in the bonding plate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door frame by embedding method and sensor, the door frame is connected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sensor is provided with a lock catch.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that the utility in order to increase the intensity of the door lock, the lock body and the buckle, the sensor can trigger lock on the left side, and a number of electromagnet and No. two electromagnet electromagnetic suction is controlled by the controller, and improve the strength of the lock, lock the lock off alone to avoid causing ris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用的电吸拉锁装置
本技术是一种汽车用的电吸拉锁装置,属于汽车用的电吸拉锁装置领域。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汽车门锁是目前民用汽车中必不可少的部件,因此,实有必要设计一种简单可行且不产生造影的汽车门锁。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201210316573.6的一种车门锁,所述车门锁包括:底座构件,其具有锁扣啮合槽,车体的锁扣进入所述锁扣啮合槽中;锁,所述锁可枢转地安装至所述底座构件,且与所述锁扣在所述锁扣啮合槽中啮合;棘爪,所述棘爪可枢转地安装至所述底座构件,以与所述锁啮合,从而阻止所述锁转动;锁检测开关,其检测所述锁的转动位置;以及端子板,锁传导板通过立式成型形成在所述端子板中。所述端子板具有无需连接装置的用于锁检测开关的保持部。所述锁传导板具有暴露在所述保持部中且电连接至所述锁检测开关的连接端。现有的技术无法通过电磁铁吸拉锁,单独通过锁扣容易造成脱锁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用的电吸拉锁装置,以解决现有的技术无法通过电磁铁吸拉锁,单独通过锁扣容易造成脱锁的风险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汽车用的电吸拉锁装置,其结构包括车窗、密封条、车门架、贴合板、传感器、锁扣、传感线、一号电磁铁、一号线路、二号电磁铁、二号线路、控制器,所述的贴合板通过嵌入方式设在车门架的右侧,所述的传感器通过嵌入方式与车门架相连接,所述的传感器右侧设有锁扣,所述的传感器左侧通过传感线与控制器相连接,所述的一号电磁铁通过一号线路贯穿连接于控制器内部,所述的控制器下端设有二号线路,所述的二号线路与二号电磁铁相连接,所述的一号电磁铁与二号电磁铁分别嵌接在贴合板表面。进一步地,所述的车窗扣合于车门架的上端。进一步地,所述的密封条扣合在车门架边缘。进一步地,所述的密封长度为200cm或200cm以上。进一步地,所述的一号线路长度为30cm或30cm以上。进一步地,所述的传感器为防水材质,避免内部渗水。进一步地,所述的贴合板为304不锈钢材质,有效提高使用寿命。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实用为了能够提高车门的锁紧力度,通过锁扣与车体扣合后,就可以触发锁扣左侧的传感器,从而通过控制器控制一号电磁铁与二号电磁铁产生电磁吸力,并提高拉锁的力度,避免单独锁扣造成脱锁的风险。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汽车用的电吸拉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汽车用的电吸拉锁装置的工作流程图。图中:车窗-1、密封条-2、车门架-3、贴合板-4、传感器-5、锁扣-6、传感线-7、一号电磁铁-8、一号线路-9、二号电磁铁-10、二号线路-11、控制器-12。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汽车用的电吸拉锁装置:其结构包括车窗1、密封条2、车门架3、贴合板4、传感器5、锁扣6、传感线7、一号电磁铁8、一号线路9、二号电磁铁10、二号线路11、控制器12,所述的贴合板4通过嵌入方式设在车门架3的右侧,所述的传感器5通过嵌入方式与车门架3相连接,所述的传感器5右侧设有锁扣6,所述的传感器5左侧通过传感线7与控制器12相连接,所述的一号电磁铁8通过一号线路9贯穿连接于控制器12内部,所述的控制器12下端设有二号线路11,所述的二号线路11与二号电磁铁10相连接,所述的一号电磁铁8与二号电磁铁10分别嵌接在贴合板4表面,所述的车窗1扣合于车门架3的上端,所述的密封条2扣合在车门架3边缘,所述的密封条2长度为200cm,所述的一号线路9长度为30cm,所述的传感器5为防水材质,避免内部渗水,所述的贴合板4为304不锈钢材质,有效提高使用寿命。在使用者需要对本实用进行使用的时候,就可以通过密封条2进行车门架3的密封,方式漏水,通过锁扣6扣合车体后,锁扣6左侧的传感器5触发信号并通过传感线7启动控制器12,使一号电磁铁8与二号电磁铁10进行产生电磁,从而与车体进行电吸拉锁,有效的提高了车门架3的锁紧力度,避免单独锁扣造成脱锁,设有的贴合板4用于与车身进行贴合。本专利所述的一号电磁铁8是通电产生电磁的一种装置,在铁芯的外部缠绕与其功率相匹配的导电绕组,这种通有电流的线圈像磁铁一样具有磁性。本技术的车窗1、密封条2、车门架3、贴合板4、传感器5、锁扣6、传感线7、一号电磁铁8、一号线路9、二号电磁铁10、二号线路11、控制器12,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本技术解决的问题是现有的技术无法通过电磁铁吸拉锁,单独通过锁扣容易造成脱锁的风险,本技术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提高拉锁的力度,避免单独锁扣造成脱锁的风险,具体如下所述:所述的贴合板4通过嵌入方式设在车门架3的右侧,所述的传感器5通过嵌入方式与车门架3相连接,所述的传感器5右侧设有锁扣6,所述的传感器5左侧通过传感线7与控制器12相连接,所述的一号电磁铁8通过一号线路9贯穿连接于控制器12内部,所述的控制器12下端设有二号线路11,所述的二号线路11与二号电磁铁10相连接,所述的一号电磁铁8与二号电磁铁10分别嵌接在贴合板4表面。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汽车用的电吸拉锁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用的电吸拉锁装置,其结构包括车窗(1)、密封条(2)、车门架(3)、贴合板(4)、传感器(5)、锁扣(6)、传感线(7)、一号电磁铁(8)、一号线路(9)、二号电磁铁(10)、二号线路(11)、控制器(1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贴合板(4)通过嵌入方式设在车门架(3)的右侧,所述的传感器(5)通过嵌入方式与车门架(3)相连接,所述的传感器(5)右侧设有锁扣(6),所述的传感器(5)左侧通过传感线(7)与控制器(12)相连接,所述的一号电磁铁(8)通过一号线路(9)贯穿连接于控制器(12)内部,所述的控制器(12)下端设有二号线路(11),所述的二号线路(11)与二号电磁铁(10)相连接,所述的一号电磁铁(8)与二号电磁铁(10)分别嵌接在贴合板(4)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用的电吸拉锁装置,其结构包括车窗(1)、密封条(2)、车门架(3)、贴合板(4)、传感器(5)、锁扣(6)、传感线(7)、一号电磁铁(8)、一号线路(9)、二号电磁铁(10)、二号线路(11)、控制器(1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贴合板(4)通过嵌入方式设在车门架(3)的右侧,所述的传感器(5)通过嵌入方式与车门架(3)相连接,所述的传感器(5)右侧设有锁扣(6),所述的传感器(5)左侧通过传感线(7)与控制器(12)相连接,所述的一号电磁铁(8)通过一号线路(9)贯穿连接于控制器(12)内部,所述的控制器(12)下端设有二号线路(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龙文蔡加培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莹宝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