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虚拟现实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918154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31 14:12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虚拟现实设备,边框在垂直于后壳底面的方向上包括后框面和前框面,前框面和后框面在连接处形成山脊形结构,该山脊形结构使虚拟现实设备的边框形成具有三角形形态的稳定结构,当虚拟现实设备受到外力作用,由于山脊形结构的存在,受力方向与山脊形结构的后框面和前框面之间均形成小于90度的夹角,使受力能沿着后框面和前框面向虚拟现实设备的两侧分散传导,使边框不会因为受力无法分散导致局部应力过大而损坏,并且由于山脊形结构使虚拟现实设备的边框形成具有三角形形态的稳定结构,不会因为变形过大而导致断裂,并提高3D成像的稳定性。本申请提供的虚拟现实设备,能够实现虚拟现实设备具有轻薄形态的同时,拥有较高的外壳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虚拟现实设备
本申请涉及头戴显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虚拟现实设备。
技术介绍
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VR)技术,简称虚拟技术,是一种利用电脑技术模拟产生一个虚拟空间,并在虚拟空间中提供沉浸体验的技术,该技术集成了电脑图形、电脑仿真、人工智能、显示及网络并行处理等技术,是一种高级模拟技术。VR设备是应用VR技术的人机交互设备,常见的VR设备,例如虚拟现实设备,能将人体对外界的视觉、听觉等感知隔离,引导用户产生身临其境的VR体验。图23示出了一种现有技术提供的虚拟现实设备,包括镜体200和发带100。从图23可以看出,与普通眼镜相比,图23所示的虚拟现实设备的镜体200十分宽厚,当用户佩戴时,镜体200的重量集中在用户面部前方,导致用户在长时间佩戴虚拟现实设备时,产生面部压迫感,影响用户体验。因此,虚拟现实设备应当尽可能轻薄,采用申请号为US20170017078B,名称为短距离光学放大模组及使用其的近眼显示光学模组的美国专利技术专利提供的短距离光学放大模组,就有利于虚拟现实设备变得更加轻薄。然而,由于虚拟现实设备中集成了大量的元器件,包括光学部件:例如镜筒、镜头等,以及电子元器件,例如显示屏、传感器、PCB板等。这些元器件以集成的方式安装在镜体内,但是,如果既要求虚拟现实设备的镜体应尽可能轻薄,又要求它能够容纳这么多的元器件,就会导致虚拟现实设备一些结构性的物理部件,例如虚拟现实设备的外壳,变得单薄,导致虚拟现实设备的结构强度下降,在受到外力冲击时,容易发生如外壳破损之类的损坏,从而导致元器件的损坏。因此,如何提高一种具较高强度外壳的虚拟现实设备,即使其在受到外力破坏时也不易发生破损,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出一种眼镜形态的虚拟现实设备,解决现有技术中虚拟现实设备体积大,不够美观,以及质量较重的问题,通过设计眼镜形态的虚拟现实设备,将虚拟现实设备的器件收容在眼镜主体中,外观美丽,并且体积较小,重量也较轻。本申请一种虚拟现实设备的技术方案包括由前壳和后壳围成的镜框、与所述后壳连接的两个镜腿和内置于所述镜框的光学系统、PCBA板、光感组件,所述前壳周边设有若干用于嵌入所述后壳的卡扣固定件;所述后壳的背面设有用于与脸托连接的脸托固定件、与所述镜腿连接的凹槽。优选地,所述脸托包括主体固定部和面部接触部;所述面部接触部一侧与所述主体固定部连接,另一侧与人体面部相接触,所述主体固定部上设有与所述脸托固定件相对应的凸起;所述主体固定部和所述面部接触部均为由位于中心的凸缘和沿远离凸缘方向延伸的弧形部组成的几字形结构。优选地,所述光学系统与PCBA板连接,并包括相互独立的左镜筒机构、右镜筒机构和分别安装于两者后方的左显示屏和右显示屏。优选地,所述PCBA板与所述左右显示屏的屏面垂直连接。优选地,所述光感组件连接所述PCBA板,且与所述PCBA板平面保持垂直。优选地,所述左镜筒机构和所述右镜筒机构均包括外镜筒、外光学镜片、内镜筒和内光学镜片;所述外镜筒侧壁上设有倾斜槽;所述内镜筒设置在外镜筒内,所述内镜筒的侧壁上设有定位特征件,所述定位特征件还伸入倾斜槽并沿倾斜槽滑动。优选地,所述后壳上还设有用于伸出所述定位特征件的调节槽。优选地,所述后壳上设有收纳腔,所述左镜筒机构和所述右镜筒机构置于所述收纳腔。优选地,所述收纳腔偏上位置设有用于容纳所述PCBA板的固定槽。优选地,所述后壳靠近所述镜腿的一面设有镜脚连接部,所述镜脚连接部上设有所述凹槽,两个所述镜腿上设有用于嵌入所述凹槽的凸起,所述凹槽的外侧还设有挡板。优选地,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虚拟现实设备,包括:前壳,后壳和镜腿,所述后壳由后壳底面和边框组成,所述后壳底面位于所述边框的一侧,与所述后壳底面形成收纳腔;所述前壳位于所述边框的另一侧,使所述收纳腔封闭;所述镜腿设置于所述后壳上,向所述收纳腔的相反方向延伸。所述边框在垂直于所述后壳底面的方向上包括后框面和前框面;所述前框面与所述后框面在连接处形成山脊形结构。所述边框在围绕所述后壳底面的方向上包括框顶弧面、框底弧面,以及连接所述框顶弧面和所述框底弧面的两个连接弧面,两个所述连接弧面沿所述后壳的中心平面对称;所述框顶弧面设置有弧底,所述框底弧面设置有弧顶,所述弧底和所述弧顶均位于所述后壳的中心平面上;所述框底弧面与所述连接弧面的连接处为所述后壳低位点;所述后框面的宽度在所述框顶弧面上存在最小值,在所述低位点处为最大值;所述后框面的宽度在所述连接弧面上从所述低位点向所述框顶弧面方向逐渐减小;所述后框面的宽度在所述框底弧面上从所述低位点向所述弧顶处方向逐渐减小。优选地,所述后框面从所述后壳底面向所述前壳方向延伸,所形成的扩张角α使所述收纳腔设置有扩张趋势的开口;所述前框面与所述后框面在连接处形成脊顶线;所述前框面与所述后框面在所述脊顶线处形成的脊形角β,使所述收纳腔的开口的扩张趋势减小或呈现收缩趋势。优选地,所述扩张角α在所述框顶弧面上从所述弧底处向所述中心平面两侧方向逐渐减小;所述扩张角α在所述框底弧面上从所述弧顶处向两侧的所述低位点方向逐渐减小;所述扩张角α在所述连接弧面上从所述低位点处向所述框顶弧面方向逐渐增大。优选地,所述脊形角β在所述框顶弧面上从所述弧底处向所述中心平面两侧方向逐渐增大;所述脊形角β在所述框底弧面上从所述弧顶处向两侧的所述低位点方向逐渐增大;所述脊形角β在所述连接弧面上从所述低位点处向所述框顶弧面方向逐渐减小。优选地,所述扩张角α和所述脊形角β的关系满足:使所述后壳底面与所述前框面之间形成的轮廓角γ始终大于90度,且所述轮廓角γ的范围在度92±2度之间;或者,使所述后壳底面与所述前框面之间形成的轮廓角γ始终小于90度,且所述轮廓角γ的范围在度88±2度之间;或者,使所述后壳底面与所述前框面垂直。优选地,所述后壳在垂直于所述后壳底面的方向包括后壳厚度δ0,所述后框面的宽度的范围在所述后壳厚度δ0的50%至80%之间。优选地,所述后框面的宽度在所述框顶弧面上固定不变为最小值δ1,所述最小值δ1在所述后壳厚度δ0的50%至55%之间。优选地,所述后框面的宽度在所述低位点为最大值δ2,所述最大值δ2的范围在所述后壳厚度δ0的75%至80%之间。优选地,所述脊顶线位于一个贯穿所述边框的分割平面内,所述分割平面垂直于所述中心平面。优选地,所述分割平面倾斜于所述后壳底面,所形成的倾斜角ν的范围使所述后框面的宽度的范围在所述后壳厚度δ0的50%至80%之间。优选地,所述前框面的壁厚大于所述后框面的壁厚,所述前框面与所述后框面在所述收纳腔内侧设置有平滑的过渡曲面。优选地,所述前框面的末端为开口端,所述前框面在所述开口端处设置有豁口,所述豁口位于所述收纳腔的内侧,所述豁口设置有与所述后壳底面平行的豁口底面,所述豁口底面到所述开口端的距离小于所述后壳厚度δ0的20%。优选地,所述后框面与所述后壳底面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倒角,所述第一倒角的高度不超过所述后壳壁厚的一半;和/或者,所述前框面边缘外侧设置有第二倒角,所述第二倒角的高度不超过所述后壳壁厚的一半。优选地,所述后壳在所述脊顶线处设置有过渡圆角。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虚拟现实设备,边框在垂直于后壳底面的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虚拟现实设备

【技术保护点】
一种虚拟现实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前壳(1)和后壳(3)围成的镜框、与所述后壳(3)连接的两个镜腿(3a)和内置于所述镜框的光学系统、PCBA板(8)、光感组件,所述前壳(1)周边设有若干用于嵌入所述后壳(3)的卡扣固定件(16);所述后壳(3)的背面设有用于与脸托(6)连接的脸托固定件(41)、与所述镜腿(3a)连接的凹槽(44)。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5.27 CN 2017103929210;2017.05.27 CN 201710391.一种虚拟现实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前壳(1)和后壳(3)围成的镜框、与所述后壳(3)连接的两个镜腿(3a)和内置于所述镜框的光学系统、PCBA板(8)、光感组件,所述前壳(1)周边设有若干用于嵌入所述后壳(3)的卡扣固定件(16);所述后壳(3)的背面设有用于与脸托(6)连接的脸托固定件(41)、与所述镜腿(3a)连接的凹槽(4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虚拟现实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3)由后壳底面(21a)和边框(22a)组成,所述后壳底面(21a)位于所述边框(22a)的一侧,与所述后壳底面(21a)形成收纳腔(46);所述前壳(1)位于所述边框(22a)的另一侧,使所述收纳腔(46)封闭;所述镜腿(3a)设置于所述后壳(3)上,向所述收纳腔(46)的相反方向延伸。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虚拟现实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22a)在垂直于所述后壳底面(21a)的方向上包括后框面(222a)和前框面(223a);所述前框面(223a)与所述后框面(222a)在连接处形成山脊形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虚拟现实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22a)在围绕所述后壳底面(21a)的方向上包括框顶弧面(224a)、框底弧面(225a),以及连接所述框顶弧面(224a)和所述框底弧面(225a)的两个连接弧面(226a),两个所述连接弧面(226a)沿所述后壳(3)的中心平面(10a)对称;所述框顶弧面(224a)设置有弧底(2241a),所述框底弧面(225a)设置有弧顶(2251a),所述弧底(2241a)和所述弧顶(2251a)均位于所述后壳(3)的中心平面(10a)上;所述框底弧面(225a)与所述连接弧面(226a)的连接处为所述后壳(3)低位点(227a);所述后框面(222a)的宽度在所述框顶弧面(224a)上存在最小值,在所述低位点(227a)处为最大值;所述后框面(222a)的宽度在所述连接弧面(226a)上从所述低位点(227a)向所述框顶弧面(224a)方向逐渐减小;所述后框面(222a)的宽度在所述框底弧面(225a)上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刚张丰学龙寿伦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多哚新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