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燃油泵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915208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30 21: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动燃油泵浦,其包含有一机壳、一叶轮、一定子单元及一转子单元。机壳具有一进油口与一出油口,定子单元设于机壳内且具有一定子及一连接定子的启动端子组,定子与启动端子组被一封胶体所包覆而形成一介于进油口与出油口之间的导油通道,转子单元设于机壳内且具有一设于定子内的转子及一设于转子且连接叶轮的转轴,使得转子单元在定子单元通电之后能驱动叶轮将燃油抽引至导油通道内,在燃油通过导油通道的过程中,借由封胶体的保护效果,使定子及启动端子组可以避免跟燃油产生接触,以达到延长使用寿命及提升耐用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动燃油泵浦
本专利技术与电动燃油泵浦有关,特别是指一种可提升耐用性的电动燃油泵浦。
技术介绍
电动燃油泵主要是用来将一定压力的燃油经由管路输送至化油器,使引擎能够顺利启动来输出动力。就相关的先前技术来说,如中国台湾公告第M384242号专利案,电枢总成与泵单元是分别置入轭管总成之后再相互嵌接在一起,当电枢总成开始转动时,泵单元会利用叶轮的转动对燃油提供增压效果,并将增压后的燃油输送出去,使燃油流经轭管总成之后从上盖总成的出油口排出至化油器。然而在前述习用专利案中,电枢总成会直接跟燃油产生接触,如此在长久使用之下,电枢总成很容易受到燃油的腐蚀而造成结构上的损坏,甚至可能会连带影响到效能。因此,前述习用专利案的结构耐用性并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燃油泵浦,其能避免燃油对结构造成损坏,以延长使用寿命及提升耐用性。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电动燃油泵浦,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机壳,具有一进油口与一出油口;一增压单元,设于所述机壳内且具有一叶轮座及一叶轮,所述叶轮座具有一输油孔,所述叶轮能转动地设于所述叶轮座内且位于所述机壳的进油口与所述叶轮座的输油孔之间;一定子单元,设于所述机壳内且具有一启动端子组、一定子及一封胶体,所述定子的一端连接所述启动端子组,所述封胶体包覆所述启动端子组与所述定子,使得所述启动端子组与所述定子之间形成一导油通道,所述导油通道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机壳的出油口与所述增压单元的叶轮座的输油孔;一转子单元,设于所述机壳内且具有一转子、一磁铁及一转轴,所述转子能转动地设于所述定子内,所述磁铁设于所述定子与所述转子之间,所述转轴穿接于所述转子,所述转轴的一端能转动地穿设于所述定子单元,所述转轴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增压单元的叶轮。上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机壳具有一管状壳体、一进油端盖及一出油端盖,所述管状壳体内设有所述增压单元与所述定子单元,所述进油端盖设于所述管状壳体的一端且具有所述进油口,所述出油端盖设于所述管状壳体的另一端且具有所述出油口。所述机壳的进油端盖朝所述叶轮的一侧面具有一弧形流道,所述弧形流道的一端连通所述进油口。所述定子具有一定子铁心,所述定子铁心具有多个导磁部,所述多个导磁部呈间隔排列,使得相邻两所述导磁部之间形成一导流空间,所述启动端子组具有一端子座,所述端子座连接于所述定子铁心的一端且具有一轴管与多根围绕所述轴管的导流管,所述轴管被所述转轴能转动地穿设,所述多根导流管分别衔接所述定子铁心的一所述导流空间,使得所述端子座的导流管与所述定子铁心的导流空间形成一所述导油通道。所述端子座具有一后盖板、一前盖板、一电路板及一金属连接环,所述后盖板的一端面连接所述定子的定子铁心,所述后盖板的另一相对端面具有所述轴管与所述多根导流管,所述前盖板具有一第一穿孔与多个第一套接孔,所述第一穿孔套设于所述后盖板的轴管,所述多个第一套接孔分别套设于所述后盖板的一所述导流管,所述电路板设于所述前、后盖板之间且具有一第二穿孔与多个第二套接孔,所述第二穿孔套设于所述后盖板的轴管,所述多个第二套接孔分别套设于所述后盖板的一所述导流管,所述金属连接环连接在所述前、后盖板之间且遮蔽所述电路板;所述定子更具有多个线圈组,所述多个线圈组分别设于所述定子铁心的一所述导磁部且连接所述端子座的电路板。所述端子座的后盖板具有一定位槽,所述定子的定子铁心具有一定位部,所述定位部卡接于所述端子座的后盖板的定位槽。所述机壳更具有一对电源端子,所述启动端子组更具有一对设于所述前盖板的启动端子,一对所述启动端子连接所述机壳的电源端子与所述电路板,并且局部暴露于所述封胶体外。所述转子单元更具有一轴承固定座,所述轴承固定座抵靠于所述封胶体的一端且具有一前轴孔与多个导油孔,所述前轴孔能转动地套设于所述转轴的一端,所述导油孔衔接所述导油通道的一端且连通所述机壳的出油口。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电动燃油泵浦利用封胶体对定子及启动端子组提供保护效果,使定子与启动端子组在燃油通过导油通道的过程中不会跟燃油产生接触,如此便能达到延长使用寿命及提升耐用性的效果,同时也能维持稳定的运作效能。在本专利技术中,定子具有一定子铁心,定子铁心具有多个导磁部,多个导磁部呈间隔排列,使得相邻两导磁部之间形成一导流空间,启动端子组具有一端子座,端子座连接于定子铁心的一端且具有一轴管与多根围绕轴管的导流管,轴管被转轴可转动地穿设,多根导流管分别衔接定子铁心的一导流空间。由此,端子座的导流管与定子铁心的导流空间共同形成一导油通道。在本专利技术中,定子的定子铁心具有一定位部,端子座具有一定位槽,端子座通过定位槽卡接于定子铁心的定位部,由此增加组装上的便利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电动燃油泵浦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电动燃油泵浦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电动燃油泵浦所提供的定子单元的立体分解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电动燃油泵浦的组合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现举以下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特点、组装或使用方式及功效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及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电动燃油泵浦10包含有一机壳20、一增压单元30、一定子单元40,以及一转子单元80。机壳20具有一管状壳体21、一进油端盖22、一出油端盖23及一对电源端子24。进油端盖22设于管状壳体21的一端且具有一贯穿内、外两端面的进油口25,进油端盖22的内端面具有一弧形流道26,弧形流道26的一端连通进油口25;出油端盖23设于管状壳体21的另一端且具有一贯穿内、外两端面的出油口27;电源端子24设于出油端盖23,如图4所示,用于连接一外部电源(图中未示)。增压单元30设于机壳20的管状壳体21内且具有一叶轮座31及一叶轮32。叶轮座31具有一位于中央的后轴孔33与一位于后轴孔33外围的输油孔34,输油孔34的一端连通机壳20的进油口25;叶轮32可转动地设于叶轮座31内且位于机壳20的进油口25与叶轮座31的输油孔34之间。如图3及图4所示,定子单元40具有一启动端子组50,启动端子组50具有一端子座51与一对启动端子52,端子座51具有一后盖板53、一前盖板54及一电路板55,其中:后盖板53的一端面具有三个定位槽532,后盖板53的另一相对端面具有一根位于中央的轴管534与四根位于轴管534周围的导流管536,此外,后盖板53具有一对后针脚孔538。前盖板54具有一个位于中央的第一穿孔542及四个位于第一穿孔542周围的第一套接孔544,前盖板54通过第一穿孔542与第一套接孔544组装于后盖板53的轴管534与导流管536,并通过一金属连接环56与后盖板53连接在一起。此外,前盖板54具有一对前针脚孔546。电路板55设于前、后盖板54、53之间且具有一个位于中央的第二穿孔552与四个位于第二穿孔552周围的第二套接孔554,电路板55通过第二穿孔552与第二套接孔554组装于后盖板53的轴管534与导流管536,此外,电路板55通过两根针脚57分别穿设于前盖板54的前针脚孔546及后盖板53的后针脚孔538。启动端子52设在前盖板54背对于后盖板53的一端面,启动端子52的一端电性连接于机壳20的电源端子24,启动端子52的另一端电性连接于电路板55的针脚57。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电动燃油泵浦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燃油泵浦,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机壳,具有一进油口与一出油口;一增压单元,设于所述机壳内且具有一叶轮座及一叶轮,所述叶轮座具有一输油孔,所述叶轮能转动地设于所述叶轮座内且位于所述机壳的进油口与所述叶轮座的输油孔之间;一定子单元,设于所述机壳内且具有一启动端子组、一定子及一封胶体,所述定子的一端连接所述启动端子组,所述封胶体包覆所述启动端子组与所述定子,使得所述启动端子组与所述定子之间形成一导油通道,所述导油通道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机壳的出油口与所述增压单元的叶轮座的输油孔;一转子单元,设于所述机壳内且具有一转子、一磁铁及一转轴,所述转子能转动地设于所述定子内,所述磁铁设于所述定子与所述转子之间,所述转轴穿接于所述转子,所述转轴的一端能转动地穿设于所述定子单元,所述转轴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增压单元的叶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燃油泵浦,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机壳,具有一进油口与一出油口;一增压单元,设于所述机壳内且具有一叶轮座及一叶轮,所述叶轮座具有一输油孔,所述叶轮能转动地设于所述叶轮座内且位于所述机壳的进油口与所述叶轮座的输油孔之间;一定子单元,设于所述机壳内且具有一启动端子组、一定子及一封胶体,所述定子的一端连接所述启动端子组,所述封胶体包覆所述启动端子组与所述定子,使得所述启动端子组与所述定子之间形成一导油通道,所述导油通道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机壳的出油口与所述增压单元的叶轮座的输油孔;一转子单元,设于所述机壳内且具有一转子、一磁铁及一转轴,所述转子能转动地设于所述定子内,所述磁铁设于所述定子与所述转子之间,所述转轴穿接于所述转子,所述转轴的一端能转动地穿设于所述定子单元,所述转轴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增压单元的叶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燃油泵浦,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具有一管状壳体、一进油端盖及一出油端盖,所述管状壳体内设有所述增压单元与所述定子单元,所述进油端盖设于所述管状壳体的一端且具有所述进油口,所述出油端盖设于所述管状壳体的另一端且具有所述出油口。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燃油泵浦,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的进油端盖朝所述叶轮的一侧面具有一弧形流道,所述弧形流道的一端连通所述进油口。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燃油泵浦,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具有一定子铁心,所述定子铁心具有多个导磁部,所述多个导磁部呈间隔排列,使得相邻两所述导磁部之间形成一导流空间,所述启动端子组具有一端子座,所述端子座连接于所述定子铁心的一端且具有一轴管与多根围绕所述轴管的导流管,所述轴管被所述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柏良
申请(专利权)人:泓记精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