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火焰蜡烛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91215 阅读:2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使用尿烷为燃烧剂,配加适量高级酸或醇,使用锶、钾、锂、铜、钡、钠、钙、硼等元素的化合物为发色剂,烛芯经含有发色剂粒子的溶液浸渍干燥处理,制作成彩色火焰蜡烛。本发明专利技术制作的各种彩色火焰蜡烛,例如火焰为红、蓝、绿、黄等颜色的彩色火焰蜡烛,均无普通蜡烛的黄色火焰,烛芯也随燃烧进行而燃尽,不留残余物。(*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彩色火焰蜡烛虽在五十年代即已问世,但至今仍停留在这样的水平,即点燃时仅在烛焰外缘带有一圈彩色光环,而其焰仍是普通蜡烛的黄色火焰,即所谓“黄心”,又因其中含有能产生彩色烛焰的发色剂,所以点燃时又易出现冒烟、流泪、“干枝”(蜡烛燃烧时,烛芯不能全部烧尽,并随燃烧的进行逐渐伸出烛焰之外呈干树枝状的烛芯)等现象,进而导致彩色火焰不稳定,甚至熄灭。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不外乎燃烧剂选择不当或其配比不当,发色剂选择不当或其配比不当,烛芯未经处理或处理不当或烛芯与燃烧剂配合不当等等。为克服上述缺点,英国专利Br.1058844采取加入“切割剂”的方法,使“干枝”滴离正燃烧的烛芯。日本专利昭49-46362采取使用非石蜡型燃烧剂的方法,以求增加彩色效果。上述方法并未完全消除“干枝”、“黄心”,达不到令人满意的程度。因此,彩色火焰蜡烛的制作工艺,仍需进一步改进。本专利技术为消除上述彩色火焰蜡烛存在的冒烟、流泪、“干枝”、“黄心”,烛焰不稳定或熄灭等现象,将选择燃烧剂及其配比,选择发色剂及其配比,烛芯处理及其与燃烧剂、发色剂配合等技术结合在一起,提出一种制作无烟、无泪、无“干枝”、无“黄心”、具有稳定的、全彩色火焰的蜡烛的方法。本专利技术以尿烷为燃烧剂,锶、钾、锂、铜、钡、钠、钙、硼等元素的化合物为发色剂,锶、钾、锂、铜、钡、钠、铋、银、铅、镍、锰、钴、铁等元素的化合物的溶液为烛芯处理剂,将不超过1.5%的锶、钾、锂、铜、钡、钠、钙等元素的任一种无机盐,至少95%的尿烷和总量不超过5%的十八酸、十八醇或至少90%的尿烷和总量不超过10%的十八酸、十八醇、十四酸、硼酯,与经浓度为2%~36%的含锶、钾、锂、钙、钡、钠、铋、银、铅、镍、锰、钴、铁等元素的任一种或两种或三种无机盐的溶液浸渍、干燥处理过的普通蜡烛烛芯配合,制作彩色火焰蜡烛。锶、钾、锂、铜、钡、钠、钙等元素的无机盐作为发色剂使用,其中最为理想的是能在尿烷呈熔融状态时很好地溶于其中且在尿烷呈固态时也能均匀地分布于其中而不以结晶状态析出的该种金属的氯化物。上述金属氯化物在蜡烛中的含量不超过1.5%,超过此限易出现“干枝”,流泪等现象,低于此限是允许的,但含量过低将使彩色火焰的颜色浅淡。本专利技术控制最低含量不低于0.2%。至于选择何种金属氯化物,将完全依照制作者的意愿来决定,制作者当然清楚每种金属无机盐受激后会发出何种颜色的光。单纯依靠改变加入燃烧剂中发色剂的种类或配比,难以消除“干枝”、“黄心”等现象,必须对烛芯进行特殊处理。本专利技术采取浸渍法处理烛芯,然后与适当比例的尿烷和发色剂配合使用,达到良好的效果。本专利技术将经过常规处理的普通蜡烛烛芯浸入浓度为2%~36%,含锶、钾、锂、铜、钡、钠、铋、银、铅、镍、锰、钴、铁等元素的任一种或两种或三种无机盐的溶液中,使该溶液中的金属无机盐渗入被浸泡的烛芯。选择上述何种金属无机盐溶液处理烛芯,一般视燃烧剂中添加的发色剂的种类而定。多数情况下是选择其中至少含有一种与燃烧剂中的发色剂同类的金属无机盐的溶液,而当使用非金属化合物为发色剂时,处理烛芯的溶液中至少含有一种受激后发出的光的颜色与燃烧剂中的发色剂受激后发出的光的颜色相同或相近的金属无机盐。溶液中金属无机盐的浓度应与尿烷中发色剂的含量相匹配。按照本专利技术所述,控制发色剂在蜡体中的含量不超过1.5%,不低于0.2%时,溶液中金属无机盐的浓度在2%~36%的范围内为宜,而最佳范围在3%~28%。烛芯全部浸透且溶液中金属无机盐充分渗入被浸泡的烛芯后,采用自然晾干或人工吹干或烘干或其相互结合的方法加以干燥。干燥的方式或速度均会影响渗入烛芯的金属无机盐粒子在烛芯中的均匀分布,进而影响烛芯的处理效果,因此对烛芯的干燥须要谨慎、仔细地进行。充分实施本专利技术所制作出的彩色火焰蜡烛,在静风条件下,燃烧平稳,无泪、无烟,尤其可取的是烛芯随着燃烧的进行而不断挥发,不生成“干枝”,火焰为单一颜色,无论红、蓝、绿、黄等彩色烛焰,均无“黄心”。以下实例,尿烷90~99%,十八酸和十八醇均为0.5%~2%。实例1发色剂金属锂氯化物0.2%烛芯经3%的钾盐溶液浸渍干燥处理尿烷、十八酸、十八醇、发色剂加热熔融、溶解,混合均匀,迅速注入装有烛芯的模具中,冷却成型。实例2发色剂金属锂的氯化物0.3%烛芯经2%的含钾盐和银盐的溶液浸渍干燥处理尿烷、十八酸、十八醇、发色剂加热熔融、溶解,混合均匀,迅速注入装有烛芯的模具中,冷却成型。实例3发色剂金属铜的氯化物1%烛芯经25%的含铜盐、钡盐和银盐的溶液浸渍、干燥处理尿烷、十八酸、十八醇、发色剂在80~90℃下熔融、溶解,加入2%至5%的氯乙酸,混合均匀,迅速注入装有烛芯的模具中,冷却成型。实例4十四酸5%硼酯0.9%烛芯经13%的含铜盐、钡盐和钾盐的溶液浸渍、干燥处理尿烷、十八酸、十八醇、十四酸、硼酯加热熔融、溶解,混合均匀,迅速注入装有烛芯的模具中,冷却成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制作彩色火焰蜡烛的方法,以尿烷为燃烧剂,锶、钾、锂、铜、钡、钠、钙、硼等化合物为发色剂,以锶、钾、锂、铜、钡、钠、铋、银、铅、镍、锰、钴、铁等化合物的溶液为烛芯处理剂,其特征是将不超过1.5%的锶、钾、锂、铜、钡、钠、钙等元素的任一种无机盐,至少95%的尿烷和总量不超过5%的十八酸、十八醇或至少90%的尿烷和总量不超过10%的十八酸、十八醇、十四酸、硼酯,与经浓度为2%~36%的含锶、钾、锂、铜、钡、钠、铋、银、铅、镍、锰、钴、铁等元素的任一种或两种或三种无机盐的溶液浸渍,干燥处理过的普通蜡烛烛芯配合,制作彩色火焰蜡烛。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作彩色火焰蜡烛的方法,以尿烷为燃烧剂,锶、钾、锂、铜、钡、钠、钙、硼等化合物为发色剂,以锶、钾、锂、铜、钡、钠、铋、银、铅、镍、锰、钴、铁等化合物的溶液为烛芯处理剂,其特征是将不超过1.5%的锶、钾、锂、铜、钡、钠、钙等元素的任一种无机盐,至少95%的尿烷和总量不超过5%的十八酸、十八醇或至少90%的尿烷和总量不超过10%的十八酸、十八醇、十四酸、硼酯,与经浓度为2%~36%的含锶、钾、锂、铜、钡、钠、铋、银、铅、镍、锰、钴、铁等元素的任一种或两种或三种无机盐的溶液浸渍,干燥处理过的普通蜡烛烛芯配合,制作彩色火焰蜡烛。2.一种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说的不超过1.5%的锶、钾、锂、铜、钡、钠、钙等元素的任一种无机盐是在尿烷呈熔融状态时能很好地溶于其中且在尿烷呈固态时也能均匀地分布于其中而不以结晶状态析出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佩璋曾令聪陈静远李永昌吴建明赵庆文
申请(专利权)人:化学工业部天津化工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