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面板及其制造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1691079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30 10: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透明面板及其制造方法,该透明面板包括面板本体以及形成于面板本体的表面上的薄膜叠层结构,该薄膜叠层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增透层以及至少一个加硬层。通过上述方式,通过增透层以及加硬层可以在改善透明面板的透光性的同时,提高透明面板的硬度及耐磨性。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进一步公开了应用该透明面板的显示屏、终端、挡风玻璃以及移动交通工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透明面板及其制造方法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材料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透明面板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应用该透明面板的显示屏、终端、挡风玻璃以及移动交通工具。
技术介绍
对于汽车或手机等领域中所使用的面板玻璃往往对其硬度有较高的要求,目前上述面板玻璃所采用的硬化方式一般包括两种:一种是化学硬化方法,具体是通过化学方法将玻璃表面浸泡在高温化学试剂溶液中,玻璃表层的钠离子会被溶剂中的离子替换,形成离子交换。所交换得到的离子比钠离子的直径大,使得玻璃表层的面积增加,但实际上体积没有变化,因此会产生“压应力”。从而使面板玻璃得到加硬强化。但是,通过上述化学硬化处理后的面板玻璃在与其他元件(例如,触摸屏)贴合加工过程中,兼容性一直较差,无法得到彻底解决。另一种是物理硬化方法,具体是将面板玻璃加热到600-700℃后迅速冷却,使玻璃表面急剧收缩,形成压应力,而玻璃中层收缩较慢,而形成张应力,进而使面板玻璃获得较高的强度。但是,通过上述物理硬化处理后的面板玻璃会存在反光性强、玻璃脆性较大、容易碎裂等缺点。进一步,为获得更好的透光效果,在面板玻璃上往往会镀设增透膜,而现有增透膜对面板玻璃的硬度没有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透明面板以及制造方法,以在改善透明面板的透光性的同时,提高透明面板的硬度及耐磨性。进一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该透明面板的显示屏、终端、挡风玻璃以及移动交通工具。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透明面板,该透明面板包括面板本体以及形成于面板本体的表面上的薄膜叠层结构,薄膜叠层结构包括从面板本体的表面向外侧依次层叠设置的增透层以及加硬层。其中,增透层的折射率低于加硬层,且加硬层的硬度高于增透层。其中,增透层在380nm-780nm波长范围内的折射率为1.48-1.44,加硬层在380nm-780nm波长范围内的折射率为2.04-2.01。其中,增透层的莫氏硬度为6-7,加硬层的莫氏硬度为9-9.5。其中,增透层的在380nm-780nm波长范围内的吸收系数为小于0.001,加硬层在380nm-780nm波长范围内的吸收系数为0.0068-0.0066。其中,增透层的材料为氧化物,加硬层的材料为氮化物以及类金刚石碳中的至少一种或组合。其中,增透层的材料为氧化硅、氧化铝、氧化硅铝中的至少一种或组合,加硬层的材料为氮化硅、氮化铝、氮化钛、氮化铬、氮化钽、氮化锆、氮化硅铝、氮化钛铝、氮化铬铝、氮化铬钛铝、氮化铬硅铝、氮化硅钛铝、氮化硼、氮硼化钛、氮硼化铬、氮硼化钛铝、氮硼化钛硅、氮硼化硅钛铝、氮碳化钛、氮碳化铬、氮碳化锆、氮碳化钨中的至少一种或组合。其中,增透层的材料为氧化物,其厚度范围为8nm-150nm,加硬层的材料为氮化物,厚度范围为8nm-500nm。其中,加硬层的厚度范围为8nm-150nm。其中,增透层的厚度范围为8-90nm,加硬层的厚度范围为8nm-35nm或100nm-150nm。其中,增透层和加硬层依次层叠于面板本体的表面上,且薄膜叠层结构的最外层为加硬层。其中,由相互接触的一增透层和一加硬层形成一个叠层周期,薄膜叠层结构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叠层周期。其中,薄膜叠层结构设置成使得薄膜叠层结构在380nm-780nm可见光范围内的平均透过率不小于85%。其中,薄膜叠层结构设置成使得在自然环境下经面板的透射光在CIELAB色空间中的坐标值为:39≤L≤53,-2.5≤A≤-0.5,且-2.0≤B≤-3.0,或者35≤L≤45,4.5≤A≤7.0,且-2.5≤B≤-4.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显示屏,该显示屏包括上述透明面板,透明面板设置于显示屏的最外侧。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终端,该终端包括上述显示屏。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挡风玻璃,该挡风玻璃包括上述透明面板。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移动交通工具,该移动交通工具包括上述挡风玻璃。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透明面板的制造方法,包括:提供一面板本体;利用增透材料通过真空溅镀方式在面板本体的表面上形成增透层;利用加硬材料通过真空溅镀方式在增透层的表面上形成加硬层。其中,利用增透材料通过真空溅镀方式在面板本体的表面上形成增透层的步骤之前,进一步包括:利用衬底材料通过真空溅镀方式在面板本体的表面上形成衬底层,其中增透层形成于衬底层的表面上。其中,衬底材料和加硬材料相同,且加硬层的溅镀工艺参数与衬底层的溅镀工艺参数相同。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增透层以及加硬层可以在改善透明面板的透光性的同时,提高透明面板的硬度及耐磨性。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透明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透明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透明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的透明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应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透明面板以及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应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挡风玻璃以及汽车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采用不同材料的氮化物加硬层的面板本体的表面硬度随膜层厚度的变化曲线;图8是不同材料的氮化物加硬层的平均透过率随膜层厚度的变化曲线;图9是不同膜层厚度的氮化物加硬层的透过率随波长的变化曲线;图10-15是包括不同材料的增透层和加硬层的双层膜结构的平均透过率随加硬层的膜层厚度的变化曲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参照图1所示,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透明面板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透明面板包括面板本体10以及形成于面板本体10的表面上的薄膜叠层结构11。面板本体10的材料可以是玻璃、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任何适当的透明材料。在本实施例中,薄膜叠层结构11包括增透层111以及加硬层112。其中,增透层111形成于面板本体10的表面上,加硬层112形成于增透层111的表面上,以使得增透层111和加硬层112依次层叠于面板本体10的表面上且彼此相互接触。通过增透层111以及加硬层112可以在改善透明面板的透光性的同时,提高透明面板的硬度及耐磨性。进一步,从增透层111以及加硬层112的物理特性考虑,为了获得上述效果,一般来说要求增透层111的折射率低于加硬层112,且加硬层112的硬度高于增透层111。在具体应用例中,增透层111在380nm-780nm波长范围内的折射率为1.48-1.44,而加硬层112在380nm-780nm波长范围内的折射率为2.04-2.01。进一步可选的,增透层111的莫氏硬度为6-7,加硬层112的莫氏硬度为9-9.5。此外,为了获得更好的透光效果,增透层111在380nm-780nm波长范围内的吸收系数形成为小于0.001,加硬层112在380nm-780nm波长范围内的吸收系数为0.0068-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透明面板及其制造方法和应用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透明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面板包括面板本体以及形成于所述面板本体的表面上的薄膜叠层结构,所述薄膜叠层结构包括从所述面板本体的表面向外侧依次层叠设置的增透层以及加硬层。

【技术特征摘要】
2016.12.30 CN 20161126005281.一种透明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面板包括面板本体以及形成于所述面板本体的表面上的薄膜叠层结构,所述薄膜叠层结构包括从所述面板本体的表面向外侧依次层叠设置的增透层以及加硬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增透层的折射率低于所述加硬层,且所述加硬层的硬度高于所述增透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增透层在380nm-780nm波长范围内的折射率为1.48-1.44,所述加硬层在380nm-780nm波长范围内的折射率为2.04-2.0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增透层的莫氏硬度为6-7,所述加硬层的莫氏硬度为9-9.5。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增透层的在380nm-780nm波长范围内的吸收系数为小于0.001,所述加硬层在380nm-780nm波长范围内的吸收系数为0.0068-0.0066。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增透层的材料为氧化物,所述加硬层的材料为氮化物以及类金刚石碳中的至少一种或组合。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透明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增透层的材料为氧化硅、氧化铝、氧化硅铝中的至少一种或组合,所述加硬层的材料为氮化硅、氮化铝、氮化钛、氮化铬、氮化钽、氮化锆、氮化硅铝、氮化钛铝、氮化铬铝、氮化铬钛铝、氮化铬硅铝、氮化硅钛铝、氮化硼、氮硼化钛、氮硼化铬、氮硼化钛铝、氮硼化钛硅、氮硼化硅钛铝、氮碳化钛、氮碳化铬、氮碳化锆、氮碳化钨中的至少一种或组合。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增透层的材料为氧化物,其厚度范围为8nm-150nm,所述加硬层的材料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尚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晟砡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