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磷复合阻垢缓蚀剂及其应用以及循环冷却水的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910575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30 10: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循环冷却水处理领域,公开了一种无磷复合阻垢缓蚀剂及其应用以及循环冷却水的处理方法。该无磷复合阻垢缓蚀剂含有羧甲基菊粉钠、环糊精衍生物和共聚物,所述共聚物含有由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提供的结构单元、由C3‑C10的不饱和羧酸提供的结构单元和由C4‑C10的丙烯酸酯提供的结构单元;以及上述无磷复合阻垢缓蚀剂在循环冷却水处理中的应用;循环冷却水的处理方法包括往循环冷却水中加入上述无磷复合阻垢缓蚀剂。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无磷复合阻垢缓蚀剂表现出良好的阻垢缓蚀综合性能,应用于循环冷却水时,不仅可以满足循环冷却水对阻垢和缓蚀的要求,还可以避免现有的含磷药剂引起的环境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磷复合阻垢缓蚀剂及其应用以及循环冷却水的处理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循环冷却水处理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无磷复合阻垢缓蚀剂及其应用以及循环冷却水的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在循环冷却水系统中,主要存在结垢和腐蚀问题。为了防止系统结垢和腐蚀,目前最方便且有效的方法是在循环冷却水中投加缓蚀阻垢剂。但在冷却水使用过程中,随着不断的循环和浓缩,水中矿物质含量也会不断增加,使管道和设备腐蚀与结垢加剧,因此需要加入缓蚀阻垢剂以改善冷却水质量,保证设备安全运行。而这些化学药剂最终将作为废物排放进入环境。然而,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日益提高和环保法规的越来越严格,迫切需要一种对环境友好的新型无磷水处理剂。缓蚀阻垢剂配方由缓蚀组分和阻垢分散组分两部分组成。阻垢性能优良的无磷共聚物类阻垢分散剂品种较多,其中很多已在实际生产中得以成功应用。而性能优良的无磷聚合物缓蚀剂可选择余地较小。羧甲基菊粉(CMI)是由菊粉分子上的伯醇或仲醇基团与氯乙酸等含有羧基基团(-COOH)的化合物在碱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而形成。羧甲基菊粉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集中于羧甲基菊粉的合成及其阻垢性能的研究方面。资料表明,CMI在保持菊粉的生物可降解、可再生和无毒等特性的基础上增加了新的功能,可以用作阻垢剂或重金属离子螯合剂。用在制糖工业中可抑制CaCO3结晶,在印染过程中用作洗除污染物的添加剂等。刘克颜的《羧甲基菊粉的研究》以菊粉为原料,通过对羧甲基菊粉的制备工艺的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研究,分析了各单因素对合成产物羧甲基菊粉取代度的影响,找出了制备羧甲基菊粉的最佳工艺条件。然而,羧甲基菊粉不易溶于水,现有文献还没有关于羧甲基菊粉缓蚀性能以及与其它无磷聚合物水处理剂复配形成复合缓蚀阻垢剂应用于循环冷却水处理的报导。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无磷复合阻垢缓蚀剂及其应用以及循环冷却水的处理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无磷复合阻垢缓蚀剂,该无磷复合阻垢缓蚀剂含有羧甲基菊粉钠、环糊精衍生物和共聚物;所述共聚物含有由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提供的结构单元和、由C3-C10的不饱和羧酸提供的结构单元和由C4-C10的丙烯酸酯提供的结构单元。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上述无磷复合阻垢缓蚀剂在循环冷却水处理中的应用。再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循环冷却水的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往循环冷却水中加入上述无磷复合阻垢缓蚀剂。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经研究后发现,羧甲基菊粉钠具有一定的缓蚀性能,所述共聚物能够增大羧甲基菊粉钠的溶解性能,将羧甲基菊粉钠、环糊精衍生物和共聚物配合使用可以获得更好的缓蚀阻垢效果,从而更充分地发挥羧甲基菊粉钠的阻垢和缓蚀作用,提高复合药剂的缓蚀阻垢效果,降低单一药剂的使用量,同时对循环冷却水中的悬浮物具有较好的絮凝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无磷复合阻垢缓蚀剂具有良好的阻垢和缓蚀性能,应用于循环冷却水,不仅可以满足循环冷却水对阻垢和缓蚀的要求,还可以避免现有的含磷药剂引起的环境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在本文中所披露的范围的端点和任何值都不限于该精确的范围或值,这些范围或值应当理解为包含接近这些范围或值的值。对于数值范围来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之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和单独的点值之间,以及单独的点值之间可以彼此组合而得到一个或多个新的数值范围,这些数值范围应被视为在本文中具体公开。在本专利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术语“极限粘度”是指单个分子对溶液粘度的贡献,是反映高分子特性的粘度,其值不随浓度而变,单位是分升/克(dL/g),极限粘度常被用作分子量的量度,通常用毛细管粘度计(如乌氏粘度计)测得;除非特别说明(如实施例和对比例),本专利技术中涉及的含量或重量均以固含量(溶质的含量或重量)计。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无磷复合阻垢缓蚀剂,该无磷复合阻垢缓蚀剂含有羧甲基菊粉钠、环糊精衍生物和共聚物;所述共聚物含有由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提供的结构单元、由C3-C10的不饱和羧酸提供的结构单元和由C4-C10的丙烯酸酯提供的结构单元。C3-C10是指含碳原子数为3-10(如3,4,5,6,7,8,9或10),C4-C10是指含碳原子数为4-10(如4,5,6,7,8,9或10)。其中,所述不饱和羧酸可以为含双键的羧酸。优选地,所述不饱和羧酸为丙烯酸、马来酸、甲基丙烯酸和亚甲基丁二酸(衣康酸)中的至少一种。优选地,所述丙烯酸酯为丙烯酸烷基酯和/或丙烯酸羟烷基酯,更优选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羟乙酯和丙烯酸羟丙酯中的至少一种。根据本专利技术,对共聚物中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不饱和羧酸和丙烯酸酯的含量比没有特别的限制,只要能够起到阻垢和缓蚀作用即可。所述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不饱和羧酸和丙烯酸酯的重量比为1:1.5-8:0.5-3(该重量比用制备共聚物所使用的各个单体之间的重量比表征)。所述共聚物的极限粘度优选为0.05-0.16dL/g,更优选为0.065-0.085dL/g。本专利技术使用的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可以包括:在50-95℃下,将单体、引发剂和分子量调节剂进行混合,再在75-95℃(优选为85-95℃)下继续反应1-4h,其中,所述单体包括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不饱和羧酸和丙烯酸酯。其中,作为单体的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不饱和羧酸和丙烯酸酯的用量和具体选择均如前所述,在此不再赘述。根据优选的实施方式,制备共聚物时所述混合的方式为:(a)将单体的溶液和引发剂的溶液分别滴加至分子量调节剂的溶液中,或者(b)将单体的溶液和分子量调节剂的溶液分别滴加至引发剂的溶液中,或者(c)将引发剂的溶液滴加至分子量调节剂和单体的混合溶液中。在混合的方式(a)、(b)或(c)中,对滴加速度没有特别的要求。例如,方式(a)中,单体的溶液的滴加速度为25-200mL/h,引发剂的溶液的滴加速度为30-160mL/h。方式(b)中,单体的溶液的滴加速度为25-200mL/h,分子量调节剂的溶液的滴加速度为20-120mL/h。方式(c)中,引发剂的溶液的滴加速度为30-160mL/h。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方式(c)中分子量调节剂和单体的混合溶液中分子量调节剂的浓度可以为7.5-80g/L。方式(c)中分子量调节剂和单体的混合溶液中单体的浓度可以为0.37-0.67kg/L。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混合的方式为:将单体的溶液和引发剂的溶液分别滴加至分子量调节剂的溶液中。在该优选实施方式中,对单体的溶液和引发剂的溶液的滴加速度没有特别的要求,考虑到获得阻垢缓蚀性能更佳的共聚物,更优选地,单体的溶液的滴加速度为25-200mL/h。更优选地,引发剂的溶液的滴加速度为30-160mL/h。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50-95℃下,将单体、引发剂和分子量调节剂进行混合的方式优选为滴加的方式。可以边滴加边升温至75-95℃(优选为85-95℃),也可以直接在75-95℃(优选为85-95℃)的温度下进行滴加。下面以方式(a)为例进行具体说明:将单体的溶液和引发剂的溶液分别滴加至分子量调节剂的溶液中的方式可以为边滴加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磷复合阻垢缓蚀剂,其特征在于,该无磷复合阻垢缓蚀剂含有羧甲基菊粉钠、环糊精衍生物和共聚物;所述共聚物含有由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提供的结构单元、由C3‑C10的不饱和羧酸提供的结构单元和由C4‑C10的丙烯酸酯提供的结构单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磷复合阻垢缓蚀剂,其特征在于,该无磷复合阻垢缓蚀剂含有羧甲基菊粉钠、环糊精衍生物和共聚物;所述共聚物含有由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提供的结构单元、由C3-C10的不饱和羧酸提供的结构单元和由C4-C10的丙烯酸酯提供的结构单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磷复合阻垢缓蚀剂,其中,所述不饱和羧酸为丙烯酸、马来酸、甲基丙烯酸和亚甲基丁二酸中的至少一种,所述丙烯酸酯优选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羟乙酯和丙烯酸羟丙酯中的至少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磷复合阻垢缓蚀剂,其中,所述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不饱和羧酸和丙烯酸酯的重量比为1:1.5-8:0.5-3;和/或,所述共聚物的极限粘度为0.05-0.16dL/g,优选为0.065-0.085dL/g。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磷复合阻垢缓蚀剂,其中,所述羧甲基菊粉钠的取代度为0.3-2,优选为0.6-1.2。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磷复合阻垢缓蚀剂,其中,所述环糊精衍生物选自羧甲基-α-环糊精、甲基-β-环糊精、羟丙基-β-环糊精、磺丁基-β-环糊精、羧甲基-β-环糊精和羧甲基-γ-环糊精中的至少一种。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无磷复合阻垢缓蚀剂,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会敏郦和生冯婕谢文州楼琼慧吴颖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