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螺旋式避雷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90324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28 15: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螺旋式避雷器,壳体、内导体、绝缘子、螺旋电感器和螺套,壳体为中空的腔体结构,腔体结构中容纳有内导体和绝缘子,绝缘子为圆柱状结构,其中心设有贯通的圆孔,内导体设置在圆孔中,内导体与壳体之间通过绝缘子分隔,内导体上设有螺旋电感器,螺旋电感器经绝缘子支撑安装在壳体的腔体结构内,螺旋电感器的内侧接触内导体,外侧接触壳体的内壁,螺套套设在壳体的尾部,并与壳体螺纹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螺旋式避雷器,此结构的螺旋电感器采用螺旋线式结构设计,通过机械连接方式与壳体接触,当出现电涌时将其接地释放,具有体积小、结构紧凑、便于安装、低插入损耗、低驻波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螺旋式避雷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防雷
,特别涉及一种螺旋式避雷器。
技术介绍
通信设备多数安装在户外或建筑物的顶端,很容易受到感应雷电的破坏,造成通信设备的烧毁与信号中断,甚至造成人员伤害。传统的避雷器多是采用“T”型结构设计,这类避雷器整体结构复杂,体积较大且安装不方便;由于相互拧接的部位很多,会造成三阶互调指标不高,对通信质量有着一定的影响。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来克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螺旋式避雷器,解决避雷器体积大,插入损耗高,低驻波高等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螺旋式避雷器,其包括:壳体、内导体、绝缘子、螺旋电感器和螺套,所述壳体为中空的腔体结构,所述腔体结构中容纳有所述内导体和所述绝缘子,所述绝缘子为圆柱状结构,其中心设有贯通的圆孔,所述内导体设置在所述圆孔中,所述内导体与所述壳体之间通过所述绝缘子分隔,所述内导体上设有所述螺旋电感器,所述螺旋电感器经所述绝缘子支撑安装在所述壳体的腔体结构内,所述螺旋电感器的内侧接触所述内导体,外侧接触所述壳体的内壁,所述螺套套设在所述壳体的尾部,并与所述壳体螺纹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内导体的中心线、螺旋电感器的中心线与所述腔体结构的中心线在同一轴线上。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的尾端套设有螺套,所述第二壳体的首端套设在所述第一壳体的尾端,所述第一壳体的尾端与所述第二壳体的首端通过螺纹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第一壳体的尾端与所述第二壳体的首端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安装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密封槽内。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螺旋式避雷器还包括卡簧,所述卡簧嵌设在所述第二壳体和螺套之间。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绝缘子包括第一绝缘环和第二绝缘环,所述第一绝缘环的形状和大小与所述第二绝缘环的形状和大小相同,所述第一绝缘环和第二绝缘环分设于所述螺旋电感器的前方和后方。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螺旋电感器通过机械连接方式与壳体接触。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螺旋电感器为螺旋线式结构。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螺旋线式结构中的螺旋线以阿基米德曲线向外延伸。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螺旋式避雷器,此结构的螺旋电感器采用螺旋线式结构设计,通过机械连接方式与壳体接触,当出现电涌时将其接地释放,具有体积小、结构紧凑、便于安装、低插入损耗、低驻波的特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的螺旋式避雷器的半剖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的螺旋式避雷器的螺旋电感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第一壳体、2为内导体、3为绝缘子、4为密封圈、5为螺旋电感器、6为第二壳体、7为卡簧、8为螺套。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专利技术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请参阅图1,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的螺旋式避雷器的半剖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螺旋式避雷器包括壳体(未图示)、内导体2、绝缘子3、螺旋电感器5和螺套8。在正常操作情况下,内导体2用来传输和接收射频信号,壳体内部中空的腔体结构需放置绝缘子3,内导体2由绝缘子3支撑安装在壳体的腔体结构中间,内导体2是同轴的放置在壳体的腔体结构中。绝缘子3为圆柱形状,中心有圆孔。绝缘子3的尺寸和形状设计要保证阻抗匹配,内导体2设置在圆孔中,内导体2与壳体之间通过绝缘子3分隔。内导体2上设有螺旋电感器5,螺旋电感器5经绝缘子3支撑安装在壳体的腔体结构内,螺旋电感器5的内侧接触内导体2,外侧接触壳体的内壁,螺套8套设在壳体的尾部,并与壳体螺纹连接。在出现电涌的情况下,电涌通过内导体2进入电涌端口A,然后电涌通过螺旋电感器5被消除至地面连接。因此电涌就不能够到达端口B,从而保护与之连接的硬件设备。壳体、内导体2和螺旋电感器5构成了一个同轴结构,避免了传统的“T”型避雷器体积大的弊端,很好的提高了产品的三阶互调指标和通信质量。在本实施方式中,壳体最好是两体组合形成的结构,壳体分为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6,第二壳体6的尾端套设有螺套8,第二壳体6的首端套设在第一壳体1的尾端,第一壳体1的尾端与第二壳体6的首端通过螺纹连接,形成一个整体。当螺旋电感器5在第一壳体1旋紧后与第二壳体6接触,具有较好的中心线对准功能。密封圈4安装在第一壳体1的密封槽(未图示)内,设置在第一壳体1的尾端与第二壳体6的首端的连接处,可以有效地防止水气进入避雷器的腔体内部。卡簧7嵌在第二壳体6和螺套8之间,防止螺套8脱落。绝缘子除了起到了隔绝壳体与内导体2,避免连接导电的作用外,还是支撑螺旋电感器5的重要部件,为了更好的支撑螺旋电感器5,它分成第一绝缘环(未图示)和第二绝缘环(未图示),第一绝缘环的形状和大小与第二绝缘环的形状和大小相同,第一绝缘环和第二绝缘环分设于螺旋电感器5的前方和后方。请参阅图2,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的螺旋式避雷器的螺旋电感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螺旋电感器5采用螺旋线式结构设计,通过机械连接方式与壳体接触,当出现电涌时将其接地释放。螺旋线以阿基米德曲线向外延伸,螺旋的数量以及厚度可根据使用的具体情况而定。当电涌出现时,首先进入螺旋电感器5,随后电能通过螺旋向外并通过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6接地消散。所属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能够理解的是,本专利技术的特点或目的之一在于:螺旋式避雷器通过内导体与射频隔离开来保护硬件远离电涌,此避雷器拥有宽频段、生产成本低、承受功率更高、保护性能更稳定、三阶互调指标高、免维护、且体积小、结构紧凑、便于安装等特点,避免了传统射频防雷器体积大、连接烦琐的结构,解决了多频段、大功率射频系统中的防雷技术问题,提升了产品的传输性能,结构更为可靠且防水性良好。需要指出的是,熟悉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所做的任何改动均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相应地,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的范围也并不仅仅局限于前述具体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螺旋式避雷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螺旋式避雷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内导体、绝缘子、螺旋电感器和螺套,所述壳体为中空的腔体结构,所述腔体结构中容纳有所述内导体和所述绝缘子,所述绝缘子为圆柱状结构,其中心设有贯通的圆孔,所述内导体设置在所述圆孔中,所述内导体与所述壳体之间通过所述绝缘子分隔,所述内导体上设有所述螺旋电感器,所述螺旋电感器经所述绝缘子支撑安装在所述壳体的腔体结构内,所述螺旋电感器的内侧接触所述内导体,外侧接触所述壳体的内壁,所述螺套套设在所述壳体的尾部,并与所述壳体螺纹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螺旋式避雷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内导体、绝缘子、螺旋电感器和螺套,所述壳体为中空的腔体结构,所述腔体结构中容纳有所述内导体和所述绝缘子,所述绝缘子为圆柱状结构,其中心设有贯通的圆孔,所述内导体设置在所述圆孔中,所述内导体与所述壳体之间通过所述绝缘子分隔,所述内导体上设有所述螺旋电感器,所述螺旋电感器经所述绝缘子支撑安装在所述壳体的腔体结构内,所述螺旋电感器的内侧接触所述内导体,外侧接触所述壳体的内壁,所述螺套套设在所述壳体的尾部,并与所述壳体螺纹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式避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导体的中心线、螺旋电感器的中心线与所述腔体结构的中心线在同一轴线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式避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的尾端套设有螺套,所述第二壳体的首端套设在所述第一壳体的尾端,所述第一壳体的尾端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晓龙孙中英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金信诺凤市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