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摄像头的镜头结构、摄像头结构及移动终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90174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28 13: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摄像头的镜头结构、摄像头结构及移动终端,该摄像头的镜头结构包括:一平面透镜以及位于平面透镜其中一表面的多个纳米天线;其中,多个纳米天线按照预设间距排列,形成为阵列结构形式;纳米天线上设置有中心线垂直于表面的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的移动终端的摄像头的镜头结构多由多组透镜组成,造成镜头结构的体积较大、厚度偏厚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摄像头的镜头结构、摄像头结构及移动终端
本技术涉及电子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摄像头的镜头结构、摄像头结构及移动终端。
技术介绍
随着各种移动终端的日渐普及,人们越来越多地依赖移动终端来拍摄照片或视频,比如智能手机。移动终端的摄像头的镜头结构多由多组透镜组成,由于当光通过单个曲面透镜时,不同颜色光的由于波长不同,造成在透镜内的折射不同。为了得到清晰的成像,需要把不同形状的曲面透镜组合在一起来修正色差、焦距等。然而,多组透镜造成镜头结构的体积较大、厚度偏厚,专业的相机镜头就更加笨重了。且由于拍照需求,摄像头结构一般都会凸出移动终端表面,影响移动终端的整体美观程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摄像头的镜头结构、摄像头结构及移动终端,其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移动终端的摄像头的镜头结构多由多组透镜组成,造成镜头结构的体积较大、厚度偏厚的问题。一方面,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摄像头的镜头结构,该摄像头的镜头结构包括:一平面透镜以及位于平面透镜其中一表面的多个纳米天线;其中,多个纳米天线按照预设间距排列,形成为阵列结构形式;纳米天线上设置有中心线垂直于表面的通孔。另一方面,本技术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摄像头结构,包括上述摄像头的镜头结构。另一方面,本技术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上述摄像头结构。这样,本技术提供的摄像头的镜头结构、摄像头结构及移动终端,通过在平面透镜表面设置具有预设尺寸和间距的通孔的纳米天线,改变了纳米天线与空气的占空比,从而改变了光波的相位,使得光波经过平面透镜以及纳米天线后,得到理想出射相位,达到多组透镜组合的技术效果,减小了像差和色差的产生以及光线能量的损失;本技术通过平面透镜与纳米天线的结合,极大地缩减了镜头结构的体积,减轻镜头结构的重量,使得镜头结构可以不凸出于移动终端的表面,增强移动终端的美观程度。本技术解决了现有的移动终端的摄像头的镜头结构多由多组透镜组成,造成镜头结构的体积较大、厚度偏厚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表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镜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表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纳米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A-A向剖视图;图4表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镜头结构的光线传播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平面透镜;2纳米天线;3、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见图1至图3,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摄像头的镜头结构,包括:一平面透镜1以及位于平面透镜1其中一表面的多个纳米天线2。可选地,可选用比较薄的平面透镜1,在平面透镜1表面设置多个纳米天线2,形成超透镜,光线在经过纳米天线2时被纳米天线2弯曲,把不同波长的光弯曲成同一角度,达到多组透镜组合的效果。而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仅通过一组平面透镜1与纳米天线2结合,极大地缩减了镜头结构的体积,减轻镜头结构的重量,使得镜头结构可以不凸出于移动终端的表面,增强移动终端的美观程度。优选地,纳米天线2的材质为金属与硅的混合物。优选地,每一纳米天线2为柱状,多个纳米天线2按照预设间距排列,形成为阵列结构形式,即形成纳米天线阵列。纳米天线2的中心线垂直于平面透镜1的表面,中心线即柱状的纳米天线2的轴线。纳米天线2上设置有中心线垂直于表面的通孔3,通孔3可以为圆形或者方形;通孔3的中心线与纳米天线2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即通孔3的长度方向与纳米天线2的长度方向一致;而纳米天线2的长度方向垂直于平面透镜表面,即通孔3的长度方向也垂直于平面透镜表面。具体地,如何确定纳米天线2的通孔3的尺寸和间距的过程如下所述:如图4所示,根据光源发射光波的规律,确定光线到达纳米天线2表面的相位分布,通过调节纳米天线2的尺寸和间距,可控制平面透镜1表面射出的光波相位相同,达到多组透镜的技术效果。具体地,每个纳米天线2表面开设有一个通孔3,通过调节每个通孔3的尺寸和相邻纳米天线2的通孔3(即相邻通孔3)之间的间距,可调节纳米天线阵列与空气的占空比,进而调节电磁波的出射相位,使得经过平面透镜1与纳米天线2的电磁波以相同的出射相位透射,汇聚到O点,以达到多组透镜组合的效果,减少拍照的相差和色差等。当纳米天线2数量足够多时,每个纳米天线2对光线的影响将会叠加,从而从宏观上改变入射光的物理特性。根据光源发出光线的规律,获取光线到达纳米天线2表面的相位分布。光源发射光线的规律通常是已知的,根据光源发射光线的规律,可以通过光学软件仿真计算或实验测试的方式获取光波到达纳米天线2表面的相位分布。依据上述相位分布,调节纳米天线2的尺寸和间距,可控制超透镜表面射出的光波相位相同。一般而言,首先通过光学仿真软件模拟得到纳米天线2的各种设计尺寸和设计间距,对不同频率的光波透射补偿相位。纳米天线2补偿的相位就是期望控制得到的光学相位减去光线到达纳米金属微结构纳米天线2表面的相位分布,即补偿相位=出射相位-入射相位。具体地,假设光线到达纳米天线2表面的入射电磁波的相位为φ(a),期望得到经过平面透镜1及纳米天线2表面的出射相位为φ(b),则透射补偿相位应满足如下公式:Arg(S)=φ(b)-φ(a);则预先通过光学仿真软件模拟得到补偿相位为Arg(S)时对应的通孔3的多种尺寸和间距,从中择取适宜的尺寸和间距数值,在平面透镜1表面排布纳米天线2,并在纳米天线2上制得通孔3即可。本技术提供的摄像头的镜头结构,通过在平面透镜1表面设置具有预设尺寸和间距的通孔3的纳米天线2,改变了纳米天线2与空气的占空比,从而改变了光波的相位,使得光波经过平面透镜1以及纳米天线2后,得到理想出射相位,达到多组透镜组合的技术效果,减小了像差和色差的产生以及光线能量的损失;本技术通过平面透镜1与纳米天线2的结合,极大地缩减了镜头结构的体积,减轻镜头结构的重量,使得镜头结构可以不凸出于移动终端的表面,增强移动终端的美观程度。本技术解决了现有的移动终端的摄像头的镜头结构多由多组透镜组成,造成镜头结构的体积较大、厚度偏厚的问题。进一步地,本技术的又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摄像头结构,包括摄像头的镜头结构。摄像头的镜头结构包括:一平面透镜1以及位于平面透镜1其中一表面的多个纳米天线2。可选地,可选用比较薄的平面透镜1,在平面透镜1表面设置多个纳米天线2,形成超透镜,光线在经过纳米天线2的瞬间被纳米天线2弯曲,把不同波长的光弯曲成同一角度,达到多组透镜组合的效果。而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仅通过一组平面透镜1与纳米天线2结合,极大地缩减了镜头结构的体积,减轻镜头结构的重量,使得镜头结构可以不凸出于移动终端的表面,增强移动终端的美观程度。优选地,纳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摄像头的镜头结构、摄像头结构及移动终端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摄像头的镜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平面透镜以及位于所述平面透镜其中一表面的多个纳米天线;其中,多个所述纳米天线按照预设间距排列,形成为阵列结构形式;所述纳米天线上设置有中心线垂直于所述表面的通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摄像头的镜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平面透镜以及位于所述平面透镜其中一表面的多个纳米天线;其中,多个所述纳米天线按照预设间距排列,形成为阵列结构形式;所述纳米天线上设置有中心线垂直于所述表面的通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头的镜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天线的材质为金属与硅的混合物。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头的镜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纳米天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攀周万里
申请(专利权)人: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