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流通池采配水的管路组件及流通池采配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901417 阅读:3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28 13: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水质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流通池采配水的管路组件及流通池采配水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流通池采配水的管路组件包括固定在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之间的进水管、溢流管和出水管,进水管、溢流管和出水管通过软管与流通池相连,与现有的管路直接安装在流通池上的方案相比,本申请中的进水管、出水管和溢流管自身的重力和水的重力均是由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上承担,流通池上的所有螺纹不用承担管路的重力,能够更好的保护流通池上的螺纹,同时还能够更好地保护管路自身不变形损坏,并且将管路和流通池分开安装放置,将不受传统尺寸的限制,安装方便,管路连接稳定,结构紧凑,便于运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流通池采配水的管路组件及流通池采配水装置
本技术涉及水质监测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流通池采配水的管路组件及流通池采配水装置。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传统的流通池3上的管路31均是直接安装在流通池3上,其中管路31一般均为硬质管路31,硬质管路31自身重量较大,由于管路31的自身重力和水的重力直接作用在流通池3进出水口的螺纹和管路31自身上,容易损坏螺纹,且管路31也易变形、损坏;另外,传统的流通池3管路31上没有流量开关、电池阀等电器控制元件,不能进行方便、有效的控制;由于尺寸的限制,传统的管路31安装不方便,且结构不稳定,不方便运输。
技术实现思路
(一)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流通池管路一般均是通过硬质管路,且硬质管路直接与流通池连接,容易损坏螺纹,且管路也易变形、损坏,且不便于安装和运输;并且流通池管路上没有流量开关、电池阀等电器控制元件,不能进行方便、有效的控制。(二)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流通池采配水的管路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进水管、溢流管和出水管,所述进水管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架上端,另一端固定在第二支撑架上端,所述出水管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架的下端,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撑架的下端,所述溢流管的一端与所述进水管连通,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架的中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用于流通池采配水的管路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进水管、溢流管和出水管,同时所述进水管、出水管和溢流管均是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之间的,然后再通过软管与流通池相连,这样与现有的管路直接安装在流通池上的方案相比,本申请中的所述进水管、出水管和溢流管均是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上的,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固定在地面或者其他位置,这样管路本身的重力和水的重力均是由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承担,流通池上所用的螺纹不会承担管路的重力,能够更好的保护流通池上的螺纹,同时还能够更好地保护管路自身不变形损坏,另外本申请中将管路和流通池分开安装放置,将不受传统尺寸的限制,安装方便,管路连接稳定,结构紧凑,便于运输。进一步地,所述进水管、溢流管和所述出水管均通过软管与流通池连通。进一步地,所述进水管的进水端与水泵的出水口连通,并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撑架的上端;所述进水管的出水端通过所述软管与流通池的进水口连通。进一步地,所述出水管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撑架的一端通过所述软管与所述流通池的排污口连通,所述出水管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的一端与总出水管连通。进一步地,所述溢流管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架的一端,并通过软管与所述流通池的溢流口连通,且所述溢流管通过连接管与所述出水管连通。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管与所述溢流管连接处和所述进水管与所述溢流管连接处之间的溢流管上设有手动球阀。进一步地,所述出水管上位于出水管与所述连接管连接处以及所述出水管与所述流通池连接的一端之间设有电磁阀。进一步地,所述进水管上设有流量开关,所述流量开关位于所述进水管固定在第一支撑架的一端和所述进水管和所述溢流管连接处之间的进水管上。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流通池采配水装置,包括流通池、水泵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管路组件。附图说明本技术上述和/或附加方面的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流通池与管路连接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所述用于流通池采配水的管路组件的主视图;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所述用于流通池采配水的管路组件的左视图;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所述用于流通池采配水的管路组件的右视图。其中图1至图4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1、第一支撑架,11、进水管,111、流量开关,12、溢流管,121、手动球阀,13、出水管,131、电磁阀,14、连接管,2、第二支撑架,3、流通池,31、管路。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此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如图2至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流通池采配水的管路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架1、第二支撑架2、进水管11、溢流管12和出水管13,所述溢流管12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架1上端,另一端固定在第二支撑架2上端,所述出水管13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架1的下端,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撑架2的下端,所述溢流管12的一端与所述进水管11连通,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架1的中部。本技术提供的用于流通池采配水的管路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架1、第二支撑架2、进水管11、溢流管12和出水管13,同时所述进水管11、出水管13和溢流管12均是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2之间的,然后在再通过软管与流通池相连,这样与管路直接安装在流通池上的方案相比,本申请中的所述进水管11、出水管13和溢流管12均是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2上的,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2固定在地面或者其他位置,这样管路本身的重力和水的重力均是由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2承担,流通池上所有螺纹不会承担管路的重力,能够更好的保护流通池上的螺纹,同时还能够更好地保护管路自身不变形损坏,本申请中将管路和流通池分开安装放置,将不受传统尺寸的限制,安装方便,管路连接稳定,结构紧凑,便于运输。优选地,所述进水管11、溢流管12和所述出水管13均通过软管与流通池连通,这样所述进水管11、溢流管12和出水管13与所述流通池连通处的螺纹均是通过软管相连的,而软管的重量较轻能够进一步降低对流通池上接口螺纹的压力和负担,减少流通池上接口螺纹损坏的几率,可更好低保户流通池上接口的使用寿命,同时由于软管的延展性、韧性和弹性较好,能够避管路变形损坏的风险;其中所述进水管11、溢流管12和所述出水管13均为硬质管路,这些硬质管路本身的重量由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2承担,同时通过软管来与流通池相连,能够更好地保护硬质管路本身不被损坏,提高管路的使用寿命,优选地,所述硬质管路为白色PVC管,即所述溢流管12、进水管11和所述出水管13均是由P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用于流通池采配水的管路组件及流通池采配水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流通池采配水的管路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进水管、溢流管和出水管,所述进水管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架上端,另一端固定在第二支撑架上端,所述出水管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架的下端,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撑架的下端,所述溢流管的一端与所述进水管连通,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架的中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流通池采配水的管路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进水管、溢流管和出水管,所述进水管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架上端,另一端固定在第二支撑架上端,所述出水管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架的下端,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撑架的下端,所述溢流管的一端与所述进水管连通,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架的中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流通池采配水的管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溢流管和所述出水管均通过软管与流通池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流通池采配水的管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的进水端与水泵的出水口连通,并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撑架的上端;所述进水管的出水端通过所述软管与流通池的进水口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流通池采配水的管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撑架的一端通过所述软管与所述流通池的排污口连通,所述出水管固定在所述第一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书民樊昕任呈志
申请(专利权)人:天健创新北京监测仪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