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流量计校检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900889 阅读:1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28 12: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流量计校检装置,包括底座,底座的上方设有流量管道,流量管道通过对接管道连接,流量管道的上部设有支撑柱,支撑柱的端部设有液体流量计,流量管道的外端设有排液管道,流量管道的外端设有进液管道;底座上设有导向管,导向管内套装有旋调管,旋调管的端部安装在流量管道的下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进液管道可以方便液体输入到流量管道内;通过液体流量计可以方便对液体流量进行检测,通过液体流量计可以相互之间进行校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流量计校检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校检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流量计校检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如专利ZLCN201510185234.2公开了节能进阶型叶轮悬浮式农林灌溉用电磁流量计,节能新型农林灌溉用电磁流量计,含节能新型叶轮悬浮无轴支架的电磁流量计及电路,其含新型流量可调滴头、新型360度喷头、可微调螺纹环大小及螺距的接头、电磁流量计、及其与设有多用接口的节能型喷灌定时器及分水器之间均有接口而易于任选搭配,从而配套为节水法,故用于园林高效灌溉节能节水。进阶型滚动辅助,使叶轮相对于所述外壳的内管之间由一级转动变为多级转动,使每相邻转动副的相对线速度降低。现有的电磁流量计不方便进行液体流量校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进液管道可以方便液体输入到流量管道内;通过液体流量计可以方便对液体流量进行检测,通过液体流量计可以相互之间进行校对的流量计校检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流量计校检装置,包括底座,底座的底部一侧设有第一安装轴,第一安装轴的两端均设有第一移动轮,底座的底部另一侧设有第二安装轴,第二安装轴的两端设有第二移动轮,第二移动轮与第一移动轮均为万向轮;底座的上方设有第一流量管道与第二流量管道,第一流量管道与第二流量管道通过对接管道连接,第一流量管道的上部设有第一支撑柱,第一支撑柱的端部设有第一液体流量计,第一流量管道的外端设有排液管道,第二流量管道的上部设有第二支撑柱,第二支撑柱的上端设有第二液体流量计,第二流量管道的外端设有进液管道;底座上设有第一导向管,第一导向管呈竖直布置,第一导向管内套装有第一旋调管,第一旋调管的端部安装在第一流量管道的下部;底座上设有第二导向管,第二导向管呈竖直布置,第二导向管内套装有第二旋调管,第二旋调管的端部安装在第二流量管道的下部。进一步地,所述对接管道的中部套装有扣环,底座上设有支撑片,扣环的下部安装在支撑片的中部上。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上设有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支撑片的一侧安装在第一支撑板的端部上,支撑片的另一侧安装在第二支撑板的端部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向管与第一旋调管通过螺纹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导向管与第二旋调管通过螺纹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第一安装轴可以方便对第一移动轮进行安装,通过第二安装轴可以方便对第二移动轮进行安装,通过第一移动轮与第二移动轮可以方便该校检装置进行移动调节;通过第一导向管与第一旋调管可以方便对第一流量管道进行支撑,通过第一液体流量计可以方便对第一流量管道内的液体流量进行检测,通过第二导向管与第二旋调管可以方便对第二流量管道进行支撑,通过第二液体流量计可以方便对第二流量管道内的液体流量进行检测;通过对接管道可以方便对第一流量管道与第二流量管道进行对接;通过进液管道可以方便液体输入到第一流量管道与第二流量管道内;通过第一液体流量计与第二液体流量计可以方便对液体流量进行检测,通过第一液体流量计与第二液体流量计可以相互之间进行校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流量计校检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如图1所示,一种流量计校检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的底部一侧设有第一安装轴2,第一安装轴2的两端均设有第一移动轮3,底座1的底部另一侧设有第二安装轴4,第二安装轴4的两端设有第二移动轮5,第二移动轮5与第一移动轮3均为万向轮;底座1的上方设有第一流量管道6与第二流量管道7,第一流量管道6与第二流量管道7通过对接管道8连接,第一流量管道6的上部设有第一支撑柱9,第一支撑柱9的端部设有第一液体流量计10,第一流量管道6的外端设有排液管道11,第二流量管道7的上部设有第二支撑柱12,第二支撑柱12的上端设有第二液体流量计13,第二流量管道7的外端设有进液管道14;底座1上设有第一导向管19,第一导向管19呈竖直布置,第一导向管19内套装有第一旋调管20,第一旋调管20的端部安装在第一流量管道6的下部;底座1上设有第二导向管21,第二导向管21呈竖直布置,第二导向管21内套装有第二旋调管22,第二旋调管22的端部安装在第二流量管道7的下部;对接管道8的中部套装有扣环15,底座1上设有支撑片16,扣环15的下部安装在支撑片16的中部上;底座1上设有第一支撑板17与第二支撑板18,支撑片16的一侧安装在第一支撑板17的端部上,支撑片16的另一侧安装在第二支撑板18的端部上;第一导向管19与第一旋调管20通过螺纹连接;第二导向管21与第二旋调管22通过螺纹连接。本技术流量计校检装置,通过第一安装轴2可以方便对第一移动轮3进行安装,通过第二安装轴4可以方便对第二移动轮5进行安装,通过第一移动轮3与第二移动轮5可以方便该校检装置进行移动调节;通过第一导向管19与第一旋调管20可以方便对第一流量管道6进行支撑,通过第一液体流量计10可以方便对第一流量管道6内的液体流量进行检测,通过第二导向管21与第二旋调管22可以方便对第二流量管道7进行支撑,通过第二液体流量计13可以方便对第二流量管道7内的液体流量进行检测;通过对接管道8可以方便对第一流量管道6与第二流量管道7进行对接;通过进液管道14可以方便液体输入到第一流量管道6与第二流量管道7内;通过第一液体流量计10与第二液体流量计13可以方便对液体流量进行检测,通过第一液体流量计10与第二液体流量计13可以相互之间进行校对。其中,对接管道8的中部套装有扣环15,底座1上设有支撑片16,扣环15的下部安装在支撑片16的中部上;底座1上设有第一支撑板17与第二支撑板18,支撑片16的一侧安装在第一支撑板17的端部上,支撑片16的另一侧安装在第二支撑板18的端部上;所以底座1通过第一支撑板17与第二支撑板18可以对支撑片16进行支撑,通过支撑片16可以对扣环15进行支撑,通过扣环15可以套装在对接管道8的外周面上。其中,第一导向管19与第一旋调管20通过螺纹连接;第二导向管21与第二旋调管22通过螺纹连接;所以方便组装,方便实现螺纹连接。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流量计校检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流量计校检装置,包括底座,其特征在于:底座的底部一侧设有第一安装轴,第一安装轴的两端均设有第一移动轮,底座的底部另一侧设有第二安装轴,第二安装轴的两端设有第二移动轮,第二移动轮与第一移动轮均为万向轮;底座的上方设有第一流量管道与第二流量管道,第一流量管道与第二流量管道通过对接管道连接,第一流量管道的上部设有第一支撑柱,第一支撑柱的端部设有第一液体流量计,第一流量管道的外端设有排液管道,第二流量管道的上部设有第二支撑柱,第二支撑柱的上端设有第二液体流量计,第二流量管道的外端设有进液管道;底座上设有第一导向管,第一导向管呈竖直布置,第一导向管内套装有第一旋调管,第一旋调管的端部安装在第一流量管道的下部;底座上设有第二导向管,第二导向管呈竖直布置,第二导向管内套装有第二旋调管,第二旋调管的端部安装在第二流量管道的下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流量计校检装置,包括底座,其特征在于:底座的底部一侧设有第一安装轴,第一安装轴的两端均设有第一移动轮,底座的底部另一侧设有第二安装轴,第二安装轴的两端设有第二移动轮,第二移动轮与第一移动轮均为万向轮;底座的上方设有第一流量管道与第二流量管道,第一流量管道与第二流量管道通过对接管道连接,第一流量管道的上部设有第一支撑柱,第一支撑柱的端部设有第一液体流量计,第一流量管道的外端设有排液管道,第二流量管道的上部设有第二支撑柱,第二支撑柱的上端设有第二液体流量计,第二流量管道的外端设有进液管道;底座上设有第一导向管,第一导向管呈竖直布置,第一导向管内套装有第一旋调管,第一旋调管的端部安装在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道顺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宝舟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