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漏烟集成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899984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28 08:57
一种防漏烟集成灶,集烟腔内装有风机,风机出风口连通烟筒,集烟腔底部有集烟腔漏油孔,烟筒底部有烟筒漏油孔,集烟腔与接油盆之间有一集烟腔漏油通道,所述集烟腔漏油孔和烟筒漏油孔均位于集烟腔漏油通道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油烟分离,能顺畅排油且可保持集成灶机体的内部清洁,根本解决集成灶底部漏烟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漏烟集成灶
本技术涉及一种集成灶,具体涉及一种集成灶的排油排烟装置。
技术介绍
集成灶是集吸油烟机、燃气灶、消毒柜、储藏柜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一种组合灶具,具有安装简便、整体性强、抽排油烟效果较好等优点。目前的集成灶的排油烟系统通常是将油烟经集烟腔、风机、烟筒排出机体至公共烟道或室外,封闭的管道系统保持机体内部不受油烟污染,为了将集烟腔及烟筒中沉积的油污排出,在集烟腔及烟筒的底部开设有漏油孔,烟筒通常可以选择封闭一端而从另一端排烟,工作时,由于烟筒内部属于正压,而烟筒的漏油孔相对机体内部是完全开放式的,在漏油的同时也会排出一部分油烟,油烟弥漫使得集成灶机体内部受污染,给清洁、维护带来诸多麻烦。某些烟筒内部还设有可转向的导烟板,导烟板紧贴烟筒四壁,引导油烟流向,将烟筒间隔为工作区、待工作区两块区域,但烟筒内部整体还是处于正压,也会存在一定的串烟,即使漏油孔开设在待工作区,在漏油的同时也会排出一部分油烟,使机体内部受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顺畅排油且可保持机体内部清洁的防漏烟集成灶。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防漏烟集成灶,集烟腔内装有风机,风机出风口连通烟筒,集烟腔底部有集烟腔漏油孔,烟筒底部有烟筒漏油孔,烟筒下方有接油盆,接油盆底部有接油盆漏油孔,接油盆下方有集油盒,所述集烟腔与接油盆之间有一集烟腔漏油通道,所述集烟腔漏油孔和烟筒漏油孔均位于集烟腔漏油通道内,所述集烟腔漏油通道上端与集烟腔密封连接,下端是敞开的。本技术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进一步实现。所述烟筒漏油孔下方设有挡烟板。所述集烟腔漏油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烟筒漏油孔的孔径。所述集烟腔漏油通道是折弯的U形板与烟筒外壁及底板的结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通过增加集烟腔漏油通道,将位于负压区的集烟腔漏油孔与正压区的烟筒漏油孔连接起来,烟筒漏油孔下面产生负压,如增加一个“烟、油分离器”,使从烟筒漏油孔逸出的油烟经集烟腔漏油通道、集烟腔漏油孔返回集烟腔,而凝结产生的油滴又能正常有序从集烟腔漏油孔及烟筒漏油孔经集烟腔漏油通道流入接油盘至集油盒,根本解决集成灶底部漏油烟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集成灶的油烟分离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防漏烟集成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剖视结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中实心箭头为油路径,空心箭头为烟路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现有集成灶的排油装置,集烟腔1内装有风机2,风机2出风口连通烟筒3,烟筒3下方有接油盆4、集油盒5,烟筒3内装有导烟板6,用于油烟导向,将烟筒间隔为工作区、待工作区两块区域,烟筒漏油孔31位于烟筒3底部,工作时,由于烟筒3内部(工作区、待工作区)均属于正压,而烟筒3的烟筒漏油孔31相对机体内部是完全开放式的,在漏油的同时也会排出一部分油烟,油烟弥漫使得集成灶机体内部受污染,给清洁、维护带来诸多麻烦。即使烟筒漏油孔31位于待工作区(图中烟筒左侧),但烟筒3内部整体还是处于正压,通过导烟板6与烟筒3内壁的接触面也会存在一定的串烟,同样会从烟筒漏油孔31排出污染机体。实施例一,如图2、图3所示,本技术的防漏烟集成灶,集烟腔1内装有风机2,风机2出风口连通烟筒3,集烟腔1底部有集烟腔漏油孔11,烟筒3底部有烟筒漏油孔31,烟筒下方有接油盆4,接油盆4底部有接油盆漏油孔41,接油盆4下方有集油盒5,烟筒3内装有导烟板6,用于油烟导向,旋转90°可以调转排烟口;所述集烟腔1与接油盆4之间有一集烟腔漏油通道7,所述集烟腔漏油孔11开口和烟筒漏油孔31开口均位于集烟腔漏油通道7内,所述集烟腔漏油通道7是折弯的U形板与烟筒3外壁及底板的结合,集烟腔漏油通道7上端与集烟腔密封连接,下端是敞开的。集烟腔漏油通道7,将位于负压区的集烟腔漏油孔11与正压区的烟筒漏油孔31连接起来,烟筒漏油孔31下面产生负压,形成一定的真空度,使从烟筒漏油孔31逸出的油烟经集烟腔漏油通道7、集烟腔漏油孔11返回集烟腔1,而凝结产生的油滴又能正常有序从集烟腔漏油孔11及烟筒漏油孔31经集烟腔漏油通道7下端流入接油盘4至集油盒5,根本解决集成灶底部漏油的问题。为进一步加强烟腔漏油通道7的吸收飘逸油烟的效果,可以通过增大集烟腔漏油孔11与烟筒漏油孔31的孔径差,即使得集烟腔漏油孔11的孔径大于所述烟筒漏油孔31的孔径;还可以在烟筒漏油孔31下方设置挡烟板71,对烟筒漏油孔31飘逸出的油烟进行导向,更顺畅地被吸入集烟腔漏油通道7;如上例中,还可以加长集烟腔漏油通道7于烟筒底部的横向长度,即其口部远离烟筒漏油孔31,增长油烟路径,防止油烟从集烟腔漏油通道7下端口部向机体内部飘散,防漏烟效果更佳。本技术的集烟腔漏油通道7除了上述折板结构,还可以采取管道等其它形式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防漏烟集成灶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漏烟集成灶,集烟腔内装有风机,风机出风口连通烟筒,集烟腔底部有集烟腔漏油孔,烟筒底部有烟筒漏油孔,烟筒下方有接油盆,接油盆底部有接油盆漏油孔,接油盆下方有集油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烟腔与接油盆之间有一集烟腔漏油通道,所述集烟腔漏油孔和烟筒漏油孔均位于集烟腔漏油通道内,所述集烟腔漏油通道上端与集烟腔密封连接,下端是敞开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漏烟集成灶,集烟腔内装有风机,风机出风口连通烟筒,集烟腔底部有集烟腔漏油孔,烟筒底部有烟筒漏油孔,烟筒下方有接油盆,接油盆底部有接油盆漏油孔,接油盆下方有集油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烟腔与接油盆之间有一集烟腔漏油通道,所述集烟腔漏油孔和烟筒漏油孔均位于集烟腔漏油通道内,所述集烟腔漏油通道上端与集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伍斌强唐卫平刘葵郑志德伍奕
申请(专利权)人:迅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湖南伊歌集成厨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