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689605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28 01: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控制系统,包括:污水处理单元,污水处理单元包括一级过滤器、二级过滤器、进水管、出水管、污水泵和清水泵,一级过滤器内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七层过滤网,过滤网之间分别设置有紫外光源;监控单元,监控单元包括控制器、电磁阀Ⅰ、电磁阀Ⅱ、水位传感器、水质检测传感器Ⅰ、水质检测传感器Ⅱ和工控机,电磁阀Ⅰ、电磁阀Ⅱ、水位传感器、水质检测传感器Ⅰ、水质检测传感器Ⅱ、工控机、污水泵、清水泵和紫外光源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集污水处理和实时监控为一体,系统完善,方便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污水处理控制系统
本技术属于污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污水处理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我国污水排放量逐渐增加,水污染特别是地下水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人们意识到了水污染的严重性,同时也唤醒了人们的环保意识。现有的污水处理系统,大多具有下列的基本处理步骤,如拦截垃圾异物、让污水静置使泥沙沉淀、进行氧化分解或者加入药剂消毒等程序,让工业废水或家庭废水经过处理后才排放至外界环境当中,并且大多是定时抽检相关设备或储存池的状态,或者定时检测排放口的水质来确保符合放流标准,缺乏实时监控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污水处理控制系统,能实时监控污水处理过程,提高污水处理效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污水处理控制系统,包括:污水处理单元,所述污水处理单元包括一级过滤器、二级过滤器、进水管、出水管、污水泵和清水泵,所述一级过滤器内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七层过滤网,第一层过滤网为粗过滤网,第二至七层过滤网均为光催化过滤网,第二至三层过滤网、第四至五层过滤网、第六至七层过滤网之间分别设置有紫外光源,所述出水管分两路,一路连接所述污水泵的进水口,另一路连接所述二级过滤器的入水口,所述污水泵的出水口连接到第一层过滤网上方,所述二级过滤器的出水口连接所述清水泵;监控单元,所述监控单元包括控制器、电磁阀Ⅰ、电磁阀Ⅱ、水位传感器、水质检测传感器Ⅰ、水质检测传感器Ⅱ和工控机,所述电磁阀Ⅰ设置在所述进水管路上,所述电磁阀Ⅱ设置在所述出水管路上,所述水位传感器和所述水质检测传感器Ⅰ设置在第一至二层过滤网之间,所述水质检测传感器Ⅱ设置在第七层过滤网下方,所述电磁阀Ⅰ、电磁阀Ⅱ、水位传感器、水质检测传感器Ⅰ、水质检测传感器Ⅱ和工控机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污水泵、清水泵和紫外光源也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进一步,所述光催化过滤网由负载TiO2纳米材料和支撑滤网组成,光催化材料用于污水净化,支撑滤网用于支撑光催化材料。优选的,所述紫外光源为发射波长为380nm的紫外灯。优选的,所述二级过滤器为离子交换过滤器。优选的,所述水位传感器为浮球式液位变送器,所述水质检测传感器Ⅰ和所述水质检测传感器Ⅱ均包括有pH传感器、溶解氧传感器、COD传感器、浊度传感器和电导率传感器。优选的,所述控制器的芯片型号为ArduinoMega2560。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使用半导体光催化材料,利用光照就可以将污水净化,不仅具有吸附作用,还可以自行分解污染物,达到循环使用的效果;(2)采用水位传感器,可实时监控一级过滤器中的污水水位,判断进水状态是否正常;采用水质检测传感器,可实时采集一级过滤器中的已处理污水的水质,从而保证排出符合要求的水,实现对于污水排放的智能化管理,有效提高了污水处理的效率,节约成本;(3)集污水处理和实时监控为一体,系统完善,方便控制。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控制器控制的电路原理图;图中,1、一级过滤器,2、二级过滤器,3、进水管,4、出水管,5、污水泵,6、清水泵,7、紫外光源,8、控制器,9、电磁阀Ⅰ,10、电磁阀Ⅱ,11、水位传感器,12、水质检测传感器Ⅰ,13、水质检测传感器Ⅱ,14、工控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一种污水处理控制系统,包括:污水处理单元,所述污水处理单元包括一级过滤器1、二级过滤器2、进水管3、出水管4、污水泵5和清水泵6,所述一级过滤器1内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七层过滤网,第一层过滤网为粗过滤网,第二至七层过滤网均为光催化过滤网,第二至三层过滤网、第四至五层过滤网、第六至七层过滤网之间分别设置有紫外光源7,所述出水管4分两路,一路连接所述污水泵5的进水口,另一路连接所述二级过滤器2的入水口,所述污水泵5的出水口连接到第一层过滤网上方,所述二级过滤器2的出水口连接所述清水泵6;监控单元,所述监控单元包括控制器8、电磁阀Ⅰ9、电磁阀Ⅱ10、水位传感器11、水质检测传感器Ⅰ12、水质检测传感器Ⅱ13和工控机14,所述电磁阀Ⅰ9设置在所述进水管3路上,所述电磁阀Ⅱ10设置在所述出水管4路上,所述水位传感器11和所述水质检测传感器Ⅰ12设置在第一至二层过滤网之间,所述水质检测传感器Ⅱ13设置在第七层过滤网下方,所述电磁阀Ⅰ9、电磁阀Ⅱ10、水位传感器11、水质检测传感器Ⅰ12、水质检测传感器Ⅱ13和工控机14分别与所述控制器8电连接,所述污水泵5、清水泵6和紫外光源7也分别与所述控制器8电连接。如图2所示。作为优选,所述光催化过滤网由负载TiO2纳米材料和支撑滤网组成,光催化材料用于污水净化,支撑滤网用于支撑光催化材料。作为优选,所述紫外光源7为发射波长为380nm的紫外灯。作为优选,所述二级过滤器2为离子交换过滤器,去除水中钙离子、镁离子等金属离子。作为优选,所述水位传感器11为浮球式液位变送器,可选用WY-FZ浮球式液位变送器,耐腐蚀、精度高、可靠性好;所述水质检测传感器Ⅰ12和所述水质检测传感器Ⅱ13均包括有pH传感器、溶解氧传感器、COD传感器、浊度传感器和电导率传感器。作为优选,所述控制器8的芯片型号为ArduinoMega2560。电磁阀Ⅰ9和电磁阀Ⅱ10均为二位三通电磁阀。首先由电磁阀Ⅰ9控制污水从进水管3进入一级过滤器1,第一层过滤网的主要作用是过滤水中泥沙和较大颗粒残渣,第二至七层的光催化过滤网由负载TiO2纳米材料和支撑滤网组成,光催化材料用于污水净化,支撑滤网用于支撑光催化材料,经紫外光源7照射后,负载TiO2纳米材料吸附水中污染物并将其分解。本技术设有水位传感器11和水质检测传感器Ⅰ12,水质检测传感器Ⅰ12检测未过滤污水参数,同时水位传感器11监测水位情况,若未达到高度,则经电磁阀Ⅰ9进水直至达到高度后停止进水,两传感器数据采集后传输给控制器8,控制器8将数据传输至工控机14并显示在显示屏上。经七层过滤网过滤后,由水质检测传感器Ⅱ13检测,若经处理后的水质参数不达标,水质检测传感器Ⅱ13将所测参数传至控制器8同时工控机14显示屏显示警示标志,然后污水泵5打开,将已过滤污水抽至第一层过滤网重新进行处理,如果参数达标,水流进入二级过滤器2进行离子交换去除金属杂质等,最终得到可以饮用的水,经清水泵6抽至储水箱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污水处理控制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污水处理控制系统,其特征是,包括:污水处理单元,所述污水处理单元包括一级过滤器(1)、二级过滤器(2)、进水管(3)、出水管(4)、污水泵(5)和清水泵(6),所述一级过滤器(1)内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七层过滤网,第一层过滤网为粗过滤网,第二至七层过滤网均为光催化过滤网,第二至三层过滤网、第四至五层过滤网、第六至七层过滤网之间分别设置有紫外光源(7),所述出水管(4)分两路,一路连接所述污水泵(5)的进水口,另一路连接所述二级过滤器(2)的入水口,所述污水泵(5)的出水口连接到第一层过滤网上方,所述二级过滤器(2)的出水口连接所述清水泵(6);监控单元,所述监控单元包括控制器(8)、电磁阀Ⅰ(9)、电磁阀Ⅱ(10)、水位传感器(11)、水质检测传感器Ⅰ(12)、水质检测传感器Ⅱ(13)和工控机(14),所述电磁阀Ⅰ(9)设置在所述进水管(3)路上,所述电磁阀Ⅱ(10)设置在所述出水管(4)路上,所述水位传感器(11)和所述水质检测传感器Ⅰ(12)设置在第一至二层过滤网之间,所述水质检测传感器Ⅱ(13)设置在第七层过滤网下方,所述电磁阀Ⅰ(9)、电磁阀Ⅱ(10)、水位传感器(11)、水质检测传感器Ⅰ(12)、水质检测传感器13和工控机(14)分别与所述控制器(8)电连接,所述污水泵(5)、清水泵(6)和紫外光源(7)也分别与所述控制器(8)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处理控制系统,其特征是,包括:污水处理单元,所述污水处理单元包括一级过滤器(1)、二级过滤器(2)、进水管(3)、出水管(4)、污水泵(5)和清水泵(6),所述一级过滤器(1)内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七层过滤网,第一层过滤网为粗过滤网,第二至七层过滤网均为光催化过滤网,第二至三层过滤网、第四至五层过滤网、第六至七层过滤网之间分别设置有紫外光源(7),所述出水管(4)分两路,一路连接所述污水泵(5)的进水口,另一路连接所述二级过滤器(2)的入水口,所述污水泵(5)的出水口连接到第一层过滤网上方,所述二级过滤器(2)的出水口连接所述清水泵(6);监控单元,所述监控单元包括控制器(8)、电磁阀Ⅰ(9)、电磁阀Ⅱ(10)、水位传感器(11)、水质检测传感器Ⅰ(12)、水质检测传感器Ⅱ(13)和工控机(14),所述电磁阀Ⅰ(9)设置在所述进水管(3)路上,所述电磁阀Ⅱ(10)设置在所述出水管(4)路上,所述水位传感器(11)和所述水质检测传感器Ⅰ(12)设置在第一至二层过滤网之间,所述水质检测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苇涵李培培薛尚生周鹏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