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鼻塞过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889547 阅读:1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27 11: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鼻塞过滤器,用于改善呼吸技术领域,包括呈拱形的连接支架,连接支架的底部开口形成卡入部,连接支架的两侧设有筒状的塞入部件,每侧的塞入部件内设有气流通道和过滤膜,气流通道具有吸入口和呼出口,当气流从吸入口向呼出口流动时,过滤膜覆于气流通道上,当气流从呼出口向吸入口流动时,过滤膜相对于气流通道打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连接支架将分别塞入至鼻腔的塞入部件连接起来,并通过卡入部卡入鼻中隔处,使得塞入部件能够稳定的处于鼻腔内部而,并且不从鼻腔中脱落、与鼻腔粘膜接触少、对鼻腔生理环境的影响小;另外,过滤器在实用过程中,通过过滤膜的被动张合,在实现最大吸附过滤效果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呼气阻力。

A nasal plug filt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nasal filter, to improve the technical field of breathing, comprises a connecting bracket arch, connecting bracket bottom openings formed into the card, into parts connected to both sides of the bracket is provided with a cylindrical, airflow passage and filter membrane components into each side is arranged in the air channel, with inhaled and exhaled when the mouth, air flow from the inlet to the exhalation port, the filter film covered on the air channel, when the air flow from the outlet to the inlet flow of exhaled, filtration membrane relative to the air channel open. The utility model is connected with the bracket are respectively inserted into parts to connect into the nasal cavity, and through the card into the card into the Department of the nasal septum, the components can be stable in the nasal cavity into the internal, and not from the nasal cavity and nasal mucosa shedding, less exposure, influence of nasal physiological environment; in addition, filter in the practical process, the membrane of a passive, while achieving the maximum adsorption filtration effect, reducing the maximum expiratory resista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鼻塞过滤器
本技术涉及呼吸用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鼻塞过滤器。
技术介绍
随着空气污染指数的日益上升,特别在城市空气中,以煤烟型为主的空气污染物(其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和烟尘)、汽车尾气、化工厂有毒气体等空气污染物排放已经超出自然自净能力,正在威胁着人类的呼吸系统的健康。另外,随着空气污染程度的增加,呼吸系统疾病以及存在气道高反应人群也急需找到一种既可以减少空气刺激物吸入兼具气道雾化给药效果的日常预防和护理方法。而口罩成为了最常用廉价呼吸保护设备,但是佩戴口罩有碍于面对面交流,而且多数不能重复使用,对于有毒污染物更是起效甚微,针对此种情况,CN202191615U公开了一种微型经鼻呼吸过滤器,由平行设置的前环和后环、连接杆和撑杆以及沿连接杆轴向分布的若干组三叶轮状筛构成,依靠前述构件上密集微孔内储存液产生特定吸附作用,由于该设计轮状筛为微管结构,与吸入空气接触面积甚少,使得过滤效能有限,而且筛叶活动性差,在呼气时产生阻力易引起使用者不适。此外,CN103349818A由化学聚酯纤维和棉花混合分段组成,为一双鼻腔填塞体,借此达到过滤掉空气中细颗粒物,而该设计为一柱状填充物,佩戴后易引起使用者鼻腔不适,同时造成呼气阻力大,对鼻腔内生理环境的干扰大。另外,该设计不利于重复使用,且没有固定装置,容易因呼气或者打喷嚏而导致脱落。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鼻塞过滤器,其固定简单方便,并且对鼻腔生理环境影响小。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鼻塞过滤器,包括呈拱形的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的底部开口形成卡入部,连接支架的两侧设有筒状的塞入部件,每侧所述的塞入部件内设有气流通道和过滤膜,气流通道具有吸入口和呼出口,当气流从吸入口向呼出口流动时,所述过滤膜覆于气流通道上,当气流从呼出口向吸入口流动时,所述过滤膜相对于气流通道打开。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过滤膜具有固定端和活动端,所述固定端转动连接在气流通道的壁上,所述气流通道具有抵接活动端的密封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过滤膜包括分隔的第一过滤膜和第二过滤膜,第一过滤膜和第二过滤膜分别设置在吸入口和呼出口处并相互联动,第一过滤膜和第二过滤膜均分别设有固定端和活动端。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过滤膜与第二过滤膜之间设有传动件。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传动件包括传动杆以及连接在传动杆两端的弹性件,两个弹性件分别连接第一过滤膜和第二过滤膜。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每侧的塞入部件包括环形筒状的围护壁,围护壁的内侧面与连接支架的外侧面之间围成所述的气流通道,连接支架的外侧面和围护壁的内侧面分别连接密封部、过滤膜固定端的其中一个。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密封部包括圆环状的密封片和圆环状的托环,密封片内环的边缘与连接支架的外侧面之间围成吸入口,密封片设有与第一过滤膜活动端密封连接的密封面,托环内环的边缘与连接支架的底端外侧面之间围成呼出口,托环设有与第二过滤膜表面活动端密封连接的密封面。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支架呈“Ω”型,托环的底端面与连接支架的端面平齐。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塞入部件的外壁为适配于人体鼻腔的弧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用连接支架将分别塞入至鼻腔的塞入部件连接起来,并通过卡入部卡入鼻中隔处,使得塞入部件能够稳定的处于鼻腔内部而,并且不从鼻腔中脱落、与鼻腔粘膜接触少、对鼻腔生理环境的影响小;另外,过滤器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过滤膜的被动张合,在实现最大吸附过滤效果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了了呼气阻力。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过滤器吸气状态的示意图;图2是过滤器呼出状态的示意图;图3是过滤器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3所示的鼻塞过滤器,包括呈拱形的连接支架1。该连接支架1的顶部为弧形状,而向下延伸的部分为矩形或者接近矩形的片材。两件矩形的片材相互隔开,从而在连接支架1的底部开口处形成卡入部2,所述的卡入部2向上方凹陷以用于卡入鼻中隔处。连接支架1的两侧对称的设有筒状的塞入部件,两侧的塞入部件用于置入人体的鼻腔中。优选的,塞入部件的外壁为适配于人体鼻腔的弧形,比如可以是如图中的下方直径略大,而上方直径略小的弧形状。实施例中,塞入部件的外壁并不全部与鼻腔内壁产生接触,而仅依靠连接直径与鼻部固定,从而固定塞入部件,因此,鼻粘膜没有与塞入部件产生较多的接触,那么过滤器对鼻腔生理环境影响非常小。两侧的塞入部件是对称的,实施例中仅以一侧进行说明。所述的塞入部件内设有气流通道和过滤膜,气流通道具有一个吸入口3和一个呼出口4,吸入口3用于人体呼吸时的吸入空气,在整个过滤器来说远离人体气管,呼出口4为人体呼吸时空气呼出的第一个出口,其靠近人体气管。所述的过滤膜设置成:如图1所示,当气流从吸入口3向呼出口4流动时(吸气),过滤膜覆于气流通道上(关闭状态),此时吸入的空气中的细颗粒物被过滤膜过滤;如图2所示,而当气流从呼出口4向吸入口3流动时(呼气),过滤膜相对于气流通道打开(打开状态),形成了由内鼻腔到外界的无阻力通道,此时呼出的空气不经过过滤膜而能够顺畅的排出塞入部件和体外,大大降低了呼气阻力,在患有呼吸道感染疾病患者中尤为得益。进一步优选的,过滤膜的打开和关闭可以通过以下结构实现。过滤膜具有固定端和活动端,固定端转动连接在气流通道的壁上,气流通道具有抵接活动端的密封部。吸气阶段,气流从吸入口3向呼出口4流动,气流推动过滤膜绕固定端顺时针旋转,使得活动端抵接密封部,空气仅能从过滤膜间穿行;呼气阶段,气流从呼出口4向吸入口3流动,气流推动活动端逆时针旋转而离开密封部,此时过滤膜不再覆盖气流通道,呼出的空气得以顺畅的排出体外。进一步优选的,过滤膜包括分隔的第一过滤膜5和第二过滤膜6,第一过滤膜5和第二过滤膜6分别设置在吸入口3和呼出口4处并相互联动,第一过滤膜5和第二过滤膜6均分别设有固定端和活动端。上述两层过滤膜的设计能够尽可能的增加过滤效果,而且两层过滤膜分开布置且相互联动,并不会对彼此的启闭带来影响。上述的第一过滤膜5和第二过滤膜6优选为孔径低于2.5μm的过滤膜层。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第一过滤膜5与第二过滤膜6之间设有传动件,并且第一过滤膜5与第二过滤膜6通过所述的传动件连接。第一过滤膜5或第二过滤膜6发生转动时,会通过传动件将传动力传递给对方,使两者联动。具体来说,传动件包括传动杆7以及连接在传动杆7两端的弹性件8,两个弹性件8分别连接第一过滤膜5和第二过滤膜6。弹性件8可以为短弹性纤维细丝,其作用在于形变以保持两个过滤膜之间的联动关系。因为第一过滤膜5和第二过滤膜6转动后,两者与传动件的两个连接点之间的距离会发生改变,若整个传动件为刚性件,则会出现过滤膜损坏的问题。进一步优选的,每侧的塞入部件包括环形筒状的围护壁9,围护壁9的内侧面与连接支架1的外侧面之间围成实施例中的气流通道,该气流通道为无拐角的直通形态,也即吸入口3和呼出口4所在的轴线相互平行,甚至大致重合,这样保证气流顺畅。参考图1,密封部连接围护壁9的内侧面,第一过滤膜5的固定端51和第二过滤膜6的固定端61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支架1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鼻塞过滤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鼻塞过滤器,包括呈拱形的连接支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架(1)的底部开口形成卡入部(2),连接支架(1)的两侧设有筒状的塞入部件,每侧所述的塞入部件内设有气流通道和过滤膜,气流通道具有吸入口(3)和呼出口(4),当气流从吸入口(3)向呼出口(4)流动时,所述过滤膜覆于气流通道上,当气流从呼出口(4)向吸入口(3)流动时,所述过滤膜相对于气流通道打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鼻塞过滤器,包括呈拱形的连接支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架(1)的底部开口形成卡入部(2),连接支架(1)的两侧设有筒状的塞入部件,每侧所述的塞入部件内设有气流通道和过滤膜,气流通道具有吸入口(3)和呼出口(4),当气流从吸入口(3)向呼出口(4)流动时,所述过滤膜覆于气流通道上,当气流从呼出口(4)向吸入口(3)流动时,所述过滤膜相对于气流通道打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鼻塞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膜具有固定端和活动端,所述固定端转动连接在气流通道的壁上,所述气流通道具有抵接活动端的密封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鼻塞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膜包括分隔的第一过滤膜(5)和第二过滤膜(6),第一过滤膜(5)和第二过滤膜(6)分别设置在吸入口(3)和呼出口(4)处并相互联动,第一过滤膜(5)和第二过滤膜(6)均分别设有固定端和活动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鼻塞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膜(5)与第二过滤膜(6)之间设有传动件。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鼻塞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件包括传动杆(7)以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军张平陈嘉志徐朴龙浩杨开军殷延毅张国忠方陆雄彭林邱炳辉张喜安潘军冯文峰漆松涛
申请(专利权)人:南方医科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