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晃拉头及拉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888546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27 10: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晃拉头,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底座和帽盖,还包括拉片,拉片上贯通板面开设锁定孔,锁定孔呈四周封闭的开孔,锁定孔包括活动段和卡紧段,活动段和卡紧段两者之间保持连通,活动段的上边缘与拉片的上边缘之间为细长的插杆,横向插入帽盖与底座形成的内腔中;活动段的宽度大于卡紧段,卡紧段的两侧能够卡紧在帽盖的侧壁上。当拉片上翻或下压至与底座表面齐平状态时,拉片通过卡紧段卡在帽盖上,无法随着摆动,可防止日常穿着过程中出现的晃动情况。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仅改动了拉片的结构,其他部分的结构不发生变化,改动范围较小,也不会增加整个拉头的体积。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包含上述拉头的拉链,可达到同样的防晃效果。

A kind of anti sloshing head and zipp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hake proof pull head, which comprises a base fixedly connected with each other and cap, also includes a pull tab, pulls the piece on the board through opening the locking hole, the locking hole is closed hole, the locking hole comprises a movable section and clamping section, between the active segment and clamping section two connected, active segment on the edge and pull tab on the edge between the inserting rod elongated, laterally inserted into the inner cavity of the cap and the base form; active segment is larger than the width of the clamping section, both sides clamped clamped in the cap on the side wall. When the tab over or under pressure to flush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base state, pull through clamping section in the cap on the card, not with the swing, can prevent shaking occurs in the process of daily wear. The technical scheme of the application only changes the structure of the pulling tab, and the structure of other parts does not change, the range of alteration is small, and the volume of the whole pull head is not increased. The application also provides a zipper containing the above mentioned pull head to achieve the same anti shake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晃拉头及拉链
本技术涉及拉链生产
,更进一步涉及一种防晃拉头。此外,本申请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防晃拉头的拉链。
技术介绍
目前的拉头结构均不具有防止拉片晃动的效果,拉片晃动存在许多问题,特别是对于运动服装来说,身体的上下运动使拉片上下摆动,可能打到皮肤,影响使用体验;拉片晃动过程会跟身体形成垂直的角度,当摔倒时有戳伤自己的隐患;对于重量较大的拉片,随着晃动的持续,还会拉开拉链,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为解决拉片晃动这一技术问题,现在许多服装尤其是运动品牌都倾向于使用固定的防晃拉头,但目前市面上的防晃拉头大多改动了帽盖的造型,加工较为复杂,可操作性差;有的在整个拉头之外包裹一层注塑材质,导致整体造型臃肿累赘;或者直接在拉片的晃动一端设置钮扣等固定结构,拉头的体积大大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防晃拉头,可防止拉头在穿着时发生左右晃动和前后摆动,具体方案如下:一种防晃拉头,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底座和帽盖,还包括拉片,所述拉片上贯通板面开设封闭的锁定孔,所述锁定孔包括活动段和卡紧段,所述活动段的上边缘与所述拉片上边缘之间的插杆插入所述帽盖的内腔中;所述活动段的宽度大于所述卡紧段,所述活动段的宽度大于所述帽盖的最大宽度;所述卡紧段的两侧与所述帽盖的侧壁过盈配合。可选地,所述帽盖的两侧壁倾斜设置,两侧壁之间的宽度上小下大;所述卡紧段的宽度d大于所述帽盖的最顶端宽度e1、并小于所述卡紧段的最底端宽度e2。可选地,所述活动段的长度a小于所述帽盖内腔长度的一半b与所述帽盖的单脚底部长度c的和。可选地,所述活动段两侧各处的宽度一致,所述卡紧段两侧各处的宽度一致;所述活动段与所述卡紧段的交界处形成直角的过渡台阶,所述帽盖的拐角处设置倾斜的顶靠面,所述过渡台阶的顶角处设置与所述顶靠面配合紧贴的斜面。可选地,所述拉片的外部设置注塑层,所述注塑层的最顶端与所述过渡台阶齐平。可选地,所述拉片为锌合金板或塑料板制成。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拉链,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防晃拉头。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晃拉头,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底座和帽盖,还包括拉片,拉片上贯通板面开设锁定孔,锁定孔呈四周封闭的开孔,锁定孔包括活动段和卡紧段,活动段和卡紧段两者之间保持连通,活动段的上边缘与拉片的上边缘之间为细长的插杆,横向插入帽盖与底座形成的内腔中;活动段的宽度大于卡紧段,卡紧段的两侧能够卡紧在帽盖的侧壁上。锁定孔具有活动段和卡紧段两部分,活动段的宽度较大,可以保持拉片自由活动,卡紧段与帽盖的宽度配合,可以与帽盖之间保持卡紧,当拉片上翻或下压至与底座表面齐平状态时,拉片通过卡紧段卡在帽盖上,无法随着摆动,可防止日常穿着过程中出现的晃动情况。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仅改动了拉片的结构,其他部分的结构不发生变化,改动范围较小,也不会增加整个拉头的体积。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包含上述拉头的拉链,可达到同样的防晃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如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防晃拉头的一种轴测结构图;图2A为防晃拉头的正视图;图2B为图2A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防晃拉头的顶视图;图4为防晃拉头的侧视图;图5为拉片的一种结构图;图6为另一种防晃拉头的结构图。其中包括:底座1、帽盖2、顶靠面21、拉片3、锁定孔4,活动段41、卡紧段42、过渡台阶43。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核心在于提供一种防晃拉头,可防止拉头在穿着时发生左右晃动和前后摆动。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申请的防晃拉头及拉链进行详细的介绍说明。如图1所示,为本申请提供的防晃拉头的一种轴测结构图,图2A、图3、图4分别为防晃拉头的正视图,顶视图和侧视图。本申请的防晃拉头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底座1和帽盖2,底座1用于拉合或分离拉链的两根链条,帽盖2通过两个单脚与底座1连接,帽盖2与底座1之间形成环形的内腔,也即贯通的通道。本申请还包括拉片3,拉片3上贯通板面开设锁定孔4,锁定孔4为开设在拉片3边缘范围之内的一个封闭通孔,锁定孔4的尺寸并非各处相同,其包括活动段41和卡紧段42,如图5所示,为拉片3的一种结构示意图;活动段41的上边缘靠近拉片3的顶部,与拉片3上边缘之间形成细长的插杆,插杆插入帽盖2的内腔中,生产时先将插杆放置在底座1的相应位置上,再将帽盖2与底座1固定接合,完成装配。其中活动段41的宽度大于卡紧段42的宽度,活动段41的宽度大于帽盖2的最大宽度,活动段1与帽盖2之间不发生干涉,可以使拉片3与帽盖2之间保持活动,卡紧段42与帽盖2的两侧壁之间为过盈配合,能够卡紧在帽盖2的两侧。当卡紧段42与帽盖2相互卡紧配合后,拉片3被固定限位,与帽盖2保持同步运动,不会随着身体的运动而出现晃动,达到防止晃动与摆动的目的。本申请所提供的结构简单,仅对拉片3的结构作出改动,其他部分的结构基本不变,在微改动的情况下具有良好的防晃效果,整体体积不变,外观与普通拉头结构基本相同,不会带给人突兀的感觉。在上述方案的基本上,本申请中帽盖22的两侧壁倾斜设置,两侧与竖直面之间的倾斜角度较小,使两侧壁之间的宽度上小下大,截面呈梯形结构;将帽盖2的最顶端宽度设为e1,e1为帽盖2的最小宽度,卡紧段42的最底端宽度设为e2,e2为帽盖2的最大宽度,卡紧段42的宽度设为d,也即两个侧壁之间的最小距离;卡紧段42的宽度d大于帽盖2的最顶端宽度e1、并小于卡紧段42的最底端宽度e2;用公式表示为:e1<d<e2,拉片3向下摆时先将卡住帽盖2的最顶部,因帽盖2的两侧为斜面,在向下运动的过程中逐渐被卡得更紧,达到更好的过盈配合,在最底部拉片3两侧的形变量达到最大,从而达到最大的卡紧力。本申请将帽盖2设置为上宽下窄的结构,可以对拉片3起到导向的作用,拉片3与帽盖2最初接触时可快速对准,方便下滑。需要注意的是,帽盖2两侧的倾斜角度不能过大,当卡紧时摩擦力可以实现自锁,实现更好的锁止效果。具体地,本申请中活动段41的长度a小于帽盖2内腔长度的一半b与帽盖2的单脚底部长度c的和,一般情况下,活动段41的长度a还需要大于帽盖2的单脚底部长度,可表示为c<a<b+c。在拉链中通常还设置有马勾,马勾安装于帽盖2内腔中,用于卡在拉链的链牙上,防止拉链被意外下拉,只有提起拉片3将马勾从链牙中抬起方可拉动。马勾沿平行于底座上表面的方向具有弹力,可以将拉片3向上提起,与帽盖2的内腔底部之间保持一定的间隙,在马勾对拉片3向上弹力的作用下,可以使拉片3与帽盖2之间保持紧密的接触。具体地,本申请活动段41两侧各处的宽度一致,卡紧段42两侧各处的宽度一致;当然,除了这种结构设置之外,可仅使活动段41与卡紧段42的最小宽度为上述长度,此结构可具有更大的接触面积,具有更好的锁定效果。如图2B所示,表示过渡台阶43部分的局部放大图。活动段41与卡紧段42的交界处形成直角的过渡台阶43,帽盖2的拐角处设置倾斜的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防晃拉头及拉链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晃拉头,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底座(1)和帽盖(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拉片(3),所述拉片(3)上贯通板面开设封闭的锁定孔(4),所述锁定孔(4)包括活动段(41)和卡紧段(42),所述活动段(41)的上边缘与所述拉片(3)上边缘之间的插杆插入所述帽盖(2)的内腔中;所述活动段(41)的宽度大于所述卡紧段(42),所述活动段(41)的宽度大于所述帽盖(2)的最大宽度;所述卡紧段(42)的两侧与所述帽盖(2)的侧壁过盈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晃拉头,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底座(1)和帽盖(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拉片(3),所述拉片(3)上贯通板面开设封闭的锁定孔(4),所述锁定孔(4)包括活动段(41)和卡紧段(42),所述活动段(41)的上边缘与所述拉片(3)上边缘之间的插杆插入所述帽盖(2)的内腔中;所述活动段(41)的宽度大于所述卡紧段(42),所述活动段(41)的宽度大于所述帽盖(2)的最大宽度;所述卡紧段(42)的两侧与所述帽盖(2)的侧壁过盈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晃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帽盖(2)的两侧壁倾斜设置,两侧壁之间的宽度上小下大;所述卡紧段(42)的宽度d大于所述帽盖(2)的最顶端宽度e1、并小于所述卡紧段(42)的最底端宽度e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晃拉头,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聪聪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伟星实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