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8787 阅读:1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供摩托运动员或驾驶员佩戴的防护头盔,包括盔体、风镜、颈带,其特征是颈带通过颈带插头与固定在头盔侧面的插锁配合进行操作,颈带插头为一开口定位孔,插锁包括底座、按钮、按钮回位弯头压簧片、插锁固定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单手操作,减少了头盔使用者在佩戴头盔时的许多麻烦。(*该技术在199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供摩托运动员或驾驶员佩戴的防护头盔,该头盔的颈带通过特殊的机构操纵。带有颈带的头盔,颈带的系解通常由双手操作,颈带扣类似于常用的皮带脱扣,戴上或取下头盔须用双手系上或解开颈带扣,此种操作方式既麻烦,又浪费时间,特别是冷天,摩托车驾驶者戴有手套,颈带的系解须得脱了手套,极不方便。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颈带操作的头盔,该头盔的颈带操作能够克服上述的缺点。本技术的专利技术要点是头盔的下侧面设有一个插锁,颈带通过颈带插头与插锁配合,颈带插头为一开口定位孔,插锁包括底座、按钮、按钮回位弯头压簧片、插锁固定铆,按钮为圆柱状,中段直径较两头大,开有一圆形斜槽,按钮末端做成有一直角凹槽的斜面,按钮还设有一凸面。本技术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附图说明图1头盔的正视图;图2插锁、插头配合后的主视图;图3图2的A-A剖视图;图4图3的B-B剖视图;图5图2的后视图。本实施例包括盔体(1)、风镜(2)、颈带(3),在盔体(1)的左下侧设有插锁(11),颈带(3)通过颈带插头(4)与插锁(11)配合,颈带插头(4)为一开口定位孔,插锁(11)包括底座(5)、按钮(6)、按钮回位弯头压簧片(7)、插锁固定铆(8),按钮(6)为圆柱状,中间部分直径较两头大,有一圆形斜槽(9),颈带插头(4)由斜槽(9)进入插锁进行定位,按钮末端做成有一直角凹槽的斜面,按钮(6)上还设有一凸面(10)。插锁(11)由插锁固定铆(8)通过螺钉固定在盔体(1)的左下侧,盔体(1)对应于按钮(6)的位置上开有一个小孔,小孔径比按钮(6)中间部分直径小,而刚好使按钮顶端露出盔体,且能防止按钮(6)脱出盔体外,按钮回位弯头压簧片(7)一端由插锁固定铆(8)固定在底座上,另一端与按钮(6)末端斜面内的直角凹槽接触,实现按钮(6)复位。当颈带插头(4)由圆形斜槽(9)进入插锁时,颈带插头(4)对斜槽(9)产生一个横向压力,将按钮(6)压向簧片(7),簧片(7)后移,当颈带插头(4)完全进入插锁后,按钮(6)落在颈带插头(4)的定位孔内,按钮(6)在簧片(7)的作用下,恢复到原始位置,此时,颈带插头(4)的开口落在凸面(10)上,起到定位锁紧作用,按下按钮(6),颈带插头(4)的开口刚好处于斜槽(9)内,插头即可退出,按钮(6)经簧片(7)作用,恢复到原始位置。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省时间,可单手操作,在冷天,戴着手套即可操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包括盔体(1)、风镜(2)、颈带(3)的供摩托运动员或驾驶员佩戴的防护头盔,其特征是颈带(3)通过颈带插头(4)与固定在头盔侧面的插锁(11)配合进行操作,颈带插头(4)为一开口定位孔,插锁包括底座(5)、按钮(6)、按钮回位弯头压簧片(7)、插锁固定铆(8),按钮(6)为圆柱状,中间部分直径较两头大,有一椭圆形斜槽(9),颈带插头(4)由斜槽(9)进入插锁(11)配合,铵钮末端做成有一直角凹槽的斜面,按钮(6)还设有一凸面(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包括盔体(1)、风镜(2)、颈带(3)的供摩托运动员或驾驶员佩戴的防护头盔,其特征是颈带(3)通过颈带插头(4)与固定在头盔侧面的插锁(11)配合进行操作,颈带插头(4)为一开口定位孔,插锁包括底座(5)、按钮(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宪虎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市摩托车用品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