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698512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24 04: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头盔,其能够在得到高透气性和高散热性、并且能够在最合适的位置上充分地发挥冲击吸收能力。在所述吊网(4)的脚部(7)上设置比所述头部固定带(5)更接近头顶侧且横跨形成于至少两个脚部(7)间的间隔部分的悬架部(10、14),并在该悬架部(10、14)上设置吸收来自于所述帽体的外部的冲击的冲击吸收部(11、1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头盔
技术介绍
一般来讲,头盔具备硬质的帽体以及佩戴体,该佩戴体是由与人的头部相接触的吊网、头部固定带、以及环带类等构成。而且,在以往的头盔中,是将泡沫塑料制成的冲击吸收垫片安装于帽体的内表面,来提高对人的头部的保护性能(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但是,由于当利用泡沫塑料制成的冲击吸收垫片来覆盖帽体的内表面时,会使帽体与人的头部之间仅留少许空隙,从而导致帽体内部的透气性差。并且,由于泡沫塑料具有较高的保温性能,从而导致帽体内部的散热困难。因此,若要通过泡沫塑料制成的冲击吸收垫片来获得保护性能,则会在帽体内部产生蓄热或蒸热,从而产生失去使用时的舒适性的问题。另外,没有设置泡沫塑料制成的冲击吸收垫片的头盔,由于其确保了透气性和散热性,所以使用时的舒适性比较高。但是,在没有设置泡沫塑料制成的冲击吸收垫片的情况下,虽然当受到来自于帽体垂直上方位置的落下物等的冲击时,能够通过吊网得到对冲击力的缓和,但当使用者跌倒或坠落时受到的来自于头顶侧以外的方向的冲击力几乎不能被吸收,存在着得不到充分的保护性能的问题。另外,关于帽体内部没有设置冲击力吸收垫片的头盔,还存在有在构成佩戴体的头部固定带的外周面(与帽体的内表面相对的面)上设置多个缓冲用构件的现有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311713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实公昭33-124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在采用专利文献2中出现的头盔结构来得到充分的保护性能的情况下,作为设置于头部固定带上的缓冲用构件,需要考虑采用具有充分的冲击吸收能力的缓冲用构件。但是,近年来头盔中所采用的头部固定带能够与吊网相互独立地进行位置调节。即,虽然吊网被固定在帽体内部的规定的位置上,但头部固定带根据使用者的头部形状和/或帽体的形状,不仅能够调节周长还能够调节相对吊网在高度方向上的位置。因此,在专利文献2中出现的头部固定带的外周面上设置缓冲用构件的结构,伴随着头部固定带相对于吊网的位置调节,缓冲用构件相对于帽体的位置也会移动。因而,即使缓冲用构件具有充分的冲击吸收能力,也无法在必要的位置上吸收冲击。鉴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得到高透气性、高散热性、使用时具有高舒适性且能够通过在最合适的位置上充分地发挥冲击吸收能力从而具有高保护性能的头盔。为达到此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头盔具备覆盖人的头部的帽体、在该帽体的内侧与人的头部相接触的吊网、以及戴在人的头部外周的环状头部固定带,所述吊网具备多个脚部,该多个脚部以相对于所述帽体的内表面存在有规定的空隙的方式从头顶部以放射线状延伸,并且所述多个脚部的下端部装卸自如地连结于帽体,在该脚部的内侧下部配置有所述头部固定带,所述头盔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吊网的脚部设置有悬架部,该悬架部位于比所述头部固定带靠头顶侧的位置,且横跨形成于至少两个脚部间的间隔部分,并在该悬架部上设置有吸收来自所述帽体的外部的冲击的冲击吸收部。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吊网的脚部上设置悬架部并在悬架部上设置冲击吸收部,能够经由悬架部在所需的位置上配置冲击吸收部,并且在不利用妨碍透气性和/或散热性的泡沫塑料制成的冲击吸收垫片来覆盖帽体内部的情况下,也能获得充分的冲击吸收能力。而且,通过将设置有悬架部的吊网的脚部连结于帽体,即便调节头部固定带的上下位置,冲击吸收部的配设位置也不会移动,从而能够在必要的位置上可靠地吸收冲击。而且,由于利用悬架部使得能够对帽体设置局部性的冲击吸收部,所以能够简单地确保帽体内部的透气用空隙。由此,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在使用时兼具高舒适度和高保护性的头盔。另外,吊网是沿着头部的形状以脚部弯曲的状态设置于帽体内部。另外,从帽体上卸下后的状态下的吊网因其各脚部间的间隔扩大而变得扁平。此时,若悬架部处于连结2个脚部的状态时,则会因该悬架部而使吊网从帽体卸下时的脚部间的间隔不能扩大而难以变得扁平,以至保管时等占用空间。因此,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地,所述悬架部能够装卸自如地连结于所述脚部。据此,当吊网从帽体上卸下时,可以解除悬架部对脚部的连结状态,使吊网顺利地变得扁平。由此,对从帽体上卸下的吊网进行保管等处理时将变得容易。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所述吊网的所述悬架部具备沿着彼此相邻的2个所述脚部间的间隔部分延伸的延出部,所述冲击吸收部设置于所述延出部上。由此,由于仅需设定延出部的延出长度就能将冲击吸收部配置在所需的位置上,所以能够提升冲击吸收部配设位置在设计上的自由度。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所述冲击吸收体具备筒状构造部,该筒状构造部对于沿轴线方向施加的冲击力具有规定的冲击吸收能力,且所述冲击吸收体被设置为使该筒状构造部的轴线朝向所述帽体的内表面的姿势。由于构成冲击吸收体的筒状构造部是筒状,所以能够在保持轻量的同时,在其轴线方向上获得相对于冲击力最大的冲击吸收能力。而且,通过将冲击吸收体设置为使其筒状构造部的轴线朝向所述帽体的内表面的姿势,使筒状构造部能够相对于来自帽体的外部的冲击发挥充分的冲击吸收能力。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所述脚部具备朝向所述帽体的内表面突出的突起,该突起具有与如下空隙对应的突出量,所述空隙为所述脚部与所述帽体的内表面之间的空隙。虽然公知各脚部具有通过其自身的挠曲和/或伸展的变形来缓和来自帽体的外部的冲击的作用,但如果由于冲击负载而使脚部和帽体的内表面相接触时,则不能充分地发挥脚部对冲击的缓和作用。与其相比,本专利技术能够利用所述突起在脚部与帽体的内表面之间可靠地形成空隙,并且,能够利用突起的突出量简单地设定该空隙的大小。由此,能够防止由冲击负载引起的脚部和帽体的内表面的接触,从而能够防止脚部所具有的冲击缓和作用的下降。另外,优选地,所述突起具有吸收来自所述帽体的外部的冲击的能力。所述突起从脚部突出并且与帽体的内表面抵接。因此,来自帽体的外部的冲击经由该突起传递到人的头部的可能性虽然存在,但由于突起具有能够吸收冲击的能力,所以能够减轻从突起传递到人的头部的冲击。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所述帽体具备在该帽体的下边缘侧内表面连结所述吊网的脚部的连结部,当将与人的头部中心轴相吻合地从所述帽体的头顶沿铅垂方向延伸的直线作为第1标准线,将与该第1标准线正交并通过与所述连结部相对应的高度位置而沿所述帽体的前后方向延伸的直线作为第2标准线,将与所述第1标准线正交并通过与所述连结部相对应的高度位置而沿所述帽体的左右方向延伸的直线作为第3标准线,将所述第1标准线、所述第2标准线以及所述第3标准线的交点作为标准点时,将如下区域作为前头部保护区域,所述区域由与从所述帽体的所述标准点以向所述第2标准线的左右分别倾斜25°的角度的方式向前方延伸的一对直线之间相对应的帽体的周向范围、以及与从所述帽体的所述标准点以向所述第2标准线的上方倾斜35°的角度的方式向前方延伸的直线和所述第2标准线之间相对应的帽体的高度方向范围构成,将如下区域作为后头部保护区域,所述区域包括由与从所述帽体的所述标准点以向所述第2标准线的左右分别倾斜30°的角度的方式而向后方延伸的一对直线之间相对应的帽体的周向范围、以及与从所述帽体的所述标准点以向所述第2标准线的上方倾斜35°的角度的方式向后方延伸的直线和所述第2标准线之间相对应的帽体的高度方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头盔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头盔,其具备覆盖人的头部的帽体、在该帽体的内侧与人的头部相接触的吊网、以及戴在人的头部外周的环状头部固定带,所述吊网具备多个脚部,该多个脚部以相对于所述帽体的内表面存在有规定的空隙的方式从头顶部以放射线状延伸,并且所述多个脚部的下端部装卸自如地连结于帽体,在该脚部的内侧下部配置有所述头部固定带,所述头盔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吊网的脚部设置有悬架部,该悬架部位于比所述头部固定带靠头顶侧的位置,且横跨形成于至少两个脚部间的间隔部分,并在该悬架部上设置有吸收来自所述帽体的外部的冲击的冲击吸收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05.01 JP 2014-0948191.一种头盔,其具备覆盖人的头部的帽体、在该帽体的内侧与人的头部相接触的吊网、以及戴在人的头部外周的环状头部固定带,所述吊网具备多个脚部,该多个脚部以相对于所述帽体的内表面存在有规定的空隙的方式从头顶部以放射线状延伸,并且所述多个脚部的下端部装卸自如地连结于帽体,在该脚部的内侧下部配置有所述头部固定带,所述头盔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吊网的脚部设置有悬架部,该悬架部位于比所述头部固定带靠头顶侧的位置,且横跨形成于至少两个脚部间的间隔部分,并在该悬架部上设置有吸收来自所述帽体的外部的冲击的冲击吸收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盔,其特征在于,所述吊网的所述悬架部装卸自如地连结于所述脚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盔,其特征在于,所述吊网的所述悬架部具备沿着彼此相邻的2个所述脚部间的间隔部分延伸的延出部,所述冲击吸收部设置于所述延出部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盔,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击吸收部具备筒状构造部,该筒状构造部对于沿轴线方向施加的冲击力具有规定的冲击吸收能力,且所述冲击吸收部被设置为使该筒状构造部的轴线朝向所述帽体的内表面的姿势。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盔,其特征在于,所述吊网的所述脚部具备朝向所述帽体的内表面突出的突起,该突起具有与如下空隙对应的突出量,所述空隙为所述脚部与所述帽体的内表面之间的空隙。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头盔,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具有吸收来自所述帽体的外部的冲击的能力。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盔,其特征在于,所述帽体具备在该帽体的下边缘侧内表面连结所述吊网的脚部的连结部,当将与人的头部中心轴相吻合地从所述帽体的头顶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请川武史铃木昭吉崔成根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谷泽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