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毫米波功率放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878072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23 14: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毫米波功率放大器,包括顶盖、一端与顶盖焊接的外壳、与外壳的另一端连接的底座和设置于外壳、顶盖和底座组成的空腔里的功率放大组件;底座上设置有移动结构;功率放大组件包括二功分器、与二功分器的两个出口分别连接的两排功率放大元件和将放大元件的输出功率合成的合成器;每排功率放大元件均包括4个依次串联的三极管,每排功率放大元件中的第二个三极管的输入端和第四个三极管的输出端之间连接有可调电阻;两排功率放大元件之间设置有备用三极管;当放大器出故障需要维修时,移动结构带动外壳移动且省力,减小大型设备的使用,可调电阻用以控制放大器的放大倍数用于不同功率输出的需要;设置备用三极管,面对紧急情况。

A millimeter wave power amplifi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millimeter wave power amplifier, which comprises a top cover, one end of the shell and cover welding, and the shell is connected with the other end of the base and set the power on cavity shell, a top cover and a base consisting of the amplifier module is arranged on the base; mobile structures; power amplifier module includes two power outlet two divider, and two power divider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two rows of power amplifying element and will enlarge the components of the output power synthesis synthesizer; each row of power amplifying element includes 4 series triode, adjustable resistor is connected between each row of the input of the power amplifier output end and the fourth end of the transistor element the second transistor power amplifier with standby; two row transistor set between the components; when the amplifier failure in need of repair, the moving structure to drive the mobile shell and saving, Jian Xiaoda The use of a type of equipment, adjustable resistor to control the amplifier's magnification for different power output needs, set up the standby triode, in the face of emerg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毫米波功率放大器
本技术属电子通信
,具体涉及一种毫米波功率放大器。
技术介绍
放大器是增加信号幅度或功率的装置,它是自动化技术工具中处理信号的重要元件。放大器的放大作用是用输入信号控制能源来实现的,放大所需功耗由能源提供。对于线性放大器,输出就是输入信号的复现和增强。对于非线性放大器,输出则与输入信号成一定函数关系。放大器按所处理信号物理量分为机械放大器、机电放大器、电子放大器、液动放大器和气动放大器等,其中用得最广泛的是电子放大器。随着射流技术(见射流元件)的推广,液动或气动放大器的应用也逐渐增多。电子放大器又按所用有源器件分为真空管放大器、晶体管放大器、固体放大器和磁放大器,其中又以晶体管放大器应用最广。在自动化仪表中晶体管放大器常用于信号的电压放大和电流放大,主要形式有单端放大和推挽放大。此外,还常用于阻抗匹配、隔离、电流-电压转换、电荷-电压转换(如电荷放大器)以及利用放大器实现输出与输入之间的一定函数关系(如运算放大器)。由于毫米波具有以下优点,1.极宽的带宽。通常认为毫米波频率范围为26.5~300GHz,带宽高达273.5GHz。超过从直流到微波全部带宽的10倍。即使考虑大气吸收,在大气中传播时只能使用四个主要窗口,但这四个窗口的总带宽也可达135GHz,为微波以下各波段带宽之和的5倍。这在频率资源紧张的今天无疑极具吸引力。2、波束窄。在相同天线尺寸下毫米波的波束要比微波的波束窄得多。例如一个12cm的天线,在9.4GHz时波束宽度为18度,而94GHz时波束宽度仅1.8度。因此可以分辨相距更近的小目标或者更为清晰地观察目标的细节。3、与激光相比,毫米波的传播受气候的影响要小得多,可以认为具有全天候特性。4、和微波相比,毫米波元器件的尺寸要小得多。因此毫米波系统更容易小型化。故而毫米波功率放大器被普遍用在通信、雷达等方面,然而现有的毫米波的功率放大器的体积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大,质量重和放大效果不理想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毫米波功率放大器存在的体积较大、质量重和放大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毫米波功率放大器。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毫米波功率放大器,包括顶盖、一端与顶盖焊接的外壳、与外壳的另一端连接的底座和设置于所述外壳、顶盖和底座组成的空腔里的功率放大组件;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移动结构;所述功率放大组件包括二功分器、与二功分器的两个出口分别连接的两排功率放大元件和将两排放大元件的输出功率合成的合成器;每排所述功率放大元件均包括4个依次串联的三极管,每排所述功率放大元件中的第二个三极管的输入端和第四个三极管的输出端之间连接有可调电阻;两排所述功率放大元件之间设置有备用三极管;备用三极管和三极管均采用PNP型;备用三极管的集电极均连接于每个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备用三极管的发射极均连接于每个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备用三极管的基极通过偏置电阻连接于其自身的集电极出口。进一步限定,所述外壳上焊接有散热片,散热片的厚度为3毫米。进一步限定,所述外壳的相邻两个面均为螺栓连接,顶盖的相邻两个面均为螺栓连接。进一步限定,所述移动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底座上部的滑槽,与所述滑槽过渡配合有滑轨;滑轨内焊接有连接头,连接头将滑轨和外壳连接为一体。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当功率放大器出故障需要维修时,移动结构可以带动外壳移动且省力,减小大型设备的使用。2,使用可调电阻可以用以控制放大器的放大倍数适用于不同功率输出的需要,可调性大;设置备用三极管,当其中的某一个三极管出故障时可以将出故障的三极管切出电路,将备用三极管接入电路使用,从而面对紧急情况。3.外壳上焊接有散热片,散热片的厚度为3毫米,可以减小毫米功率放大器的体积和重量;由于散热片的厚度为3毫米,一方面具有一定的刚性,能够抵挡一定硬度的物体砸向毫米功率放大器,另一方面可以很好的将毫米功率放大器产生的热量扩散至空气中达到降温的作用。4.外壳的相邻两个面均为螺栓连接,顶盖的相邻两个面均为螺栓连接;便于维修的时候各面拆卸和在移动结构的带动下移动。5.滑轨与滑槽过渡配合,此移动结构简单且滑槽在外力的作用下移动,当外力消失的时候停止移动;可以做到随动随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功率放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移动结构的主视图;其中1-顶盖;2-外壳;3-底座;4-移动结构;401-连接头;402-滑槽;403-滑轨;5-放大组件;501-功率放大元件;502-备用三极管;503-二功分器;504-可调电阻;505-合成器;506-三极管;6-散热片。具体实施方式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一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毫米波功率放大器,包括顶盖1、一端与顶盖1焊接的外壳2、与外壳2的另一端连接的底座3和设置于所述外壳2、顶盖1和底座3组成的空腔里的功率放大组件5;所述底座3上设置有移动结构4;所述功率放大组件5包括二功分器503、与二功分器503的两个出口分别连接的两排功率放大元件501和将两排放大元件501的输出功率合成的合成器505;每排所述功率放大元件501均包括4个依次串联的三极管506,每排所述功率放大元件501中的第二个三极管的输入端和第四个三极管的输出端之间连接有可调电阻504;两排所述功率放大元件501之间设置有备用三极管502;备用三极管502和每个所述三极管506均采用PNP型;备用三极管502的集电极均连接于每个所述三极管506的集电极;备用三极管502的发射极均连接于每个所述三极管506的发射极,备用三极管502的基极通过偏置电阻连接于其自身的集电极出口。结合图1和图2对本实施例进一步详细世界说明。毫米波输入二功分器503进行功率的分配,分配完成后从两个出口分别进入离其最近三极管506,经过4个依次串联的三极管506逐级放大,第四个三极管的输出端的一部分通过连接的可调电阻504输入第二个三极管的输入端,与来自第一个三极管输入第二个三极管的功率一起输入第三个三极管,第四个三极管的输出端的另一部分与另一排放大元件501输出的一部分功率在合成器505进行合成,然后输出;备用三极管502和每个所述三极管506均采用PNP型;备用三极管502的集电极均连接于每个所述三极管506的集电极;备用三极管502的发射极均连接于每个所述三极管506的发射极,备用三极管502的基极通过偏置电阻连接于其自身的集电极出口;使用可调电阻可以用以控制放大器的放大倍数适用于不同功率输出的需要,可调性大;设置备用三极管,当其中的某一个三极管出故障时可以将出故障的三极管切出电路,将备用三极管接入电路使用,从而面对紧急情况。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外壳2上焊接有散热片6,散热片6的厚度为3毫米;所述外壳2的相邻两个面均为螺栓连接,顶盖1的相邻两个面均为螺栓连接。下面结合图1进行详细说明。外壳2上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毫米波功率放大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毫米波功率放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顶盖(1)、一端与顶盖(1)焊接的外壳(2)、与外壳(2)的另一端连接的底座(3)和设置于所述外壳(2)、顶盖(1)和底座(3)组成的空腔里的功率放大组件(5);所述底座(3)上设置有移动结构(4);所述功率放大组件(5)包括二功分器(503)、与二功分器(503)的两个出口分别连接的两排功率放大元件(501)和将两排放大元件(501)的输出功率合成的合成器(505);每排所述功率放大元件(501)均包括4个依次串联的三极管(506),每排所述功率放大元件(501)中的第二个三极管的输入端和第四个三极管的输出端之间连接有可调电阻(504);两排所述功率放大元件(501)之间设置有备用三极管(502);备用三极管(502)和每个所述三极管(506)均采用PNP型;备用三极管(502)的集电极均连接于每个所述三极管(506)的集电极;备用三极管(502)的发射极均连接于每个所述三极管(506)的发射极,备用三极管(502)的基极通过偏置电阻连接于其自身的集电极出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毫米波功率放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顶盖(1)、一端与顶盖(1)焊接的外壳(2)、与外壳(2)的另一端连接的底座(3)和设置于所述外壳(2)、顶盖(1)和底座(3)组成的空腔里的功率放大组件(5);所述底座(3)上设置有移动结构(4);所述功率放大组件(5)包括二功分器(503)、与二功分器(503)的两个出口分别连接的两排功率放大元件(501)和将两排放大元件(501)的输出功率合成的合成器(505);每排所述功率放大元件(501)均包括4个依次串联的三极管(506),每排所述功率放大元件(501)中的第二个三极管的输入端和第四个三极管的输出端之间连接有可调电阻(504);两排所述功率放大元件(501)之间设置有备用三极管(502);备用三极管(502)和每个所述三极管(506)均采用PNP型;备用三极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钟斌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中久防务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