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PWR连接器的端子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877183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23 14: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PWR连接器的端子连接结构,该连接结构包括壳体、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上端子压片和下端子压片和金手指,所述上端子压片和下端子压片的悬空端分别向外侧弯折倾斜,所述的壳体内分别设置有上凹槽和下凹槽,且所述上端子压片的悬空端伸入到所述的上凹槽内,所述下端子压片的悬空端伸入到所述的下凹槽内。所述的上端子压片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凸起,所述金手指的上表面设置有与所述的第一定位凸起相配合的第二定位凸起。该连接结构不仅避免了插拔金手指时端子发生损坏,延长了PWR连接器的使用寿命,而且避免了端子长时间受力产生塑性变形,保证了端子与金手指之间的可靠连接。

A terminal connection structure applied to the PWR connector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terminal used in PWR connector connecting structure, the connecting structure comprises a shell, tablet terminals arranged in the shell body and a lower terminal tablet and finger, hanging end of the terminal and terminal TABLET TABLET respectively to the lateral bending tilt, the shell body respectively. Set the upper and lower grooves, and the upper terminal extends into the free end of the tablet on the groove, the terminal press free end extending into the groove. The upper terminal pressing tablet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positioning bump, and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gold finger is provided with a second positioning protrusion matched with the first positioning protrusion. The connection structure not only avoids the damage of terminals when inserting gold fingers, prolongs the service life of PWR connectors, but also avoids the plastic deformation of terminals at a long time, and ensures the reliable connection between terminals and gold finger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PWR连接器的端子连接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服务器及PC等硬件设备,具体地说是一种应用于PWR连接器的端子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如图5所示,传统PWR连接器(即电源连接器)的端子的悬空端一般采用向外侧(以两端子相对的一侧为内侧)折弯倾斜的形式,这样主要是为了方便插入金手指,在插入金手指时,向外侧弯折的部分可以起到导向的作用。但是由于安装金手指的空间狭小,光线一般不足,在插入金手指上往往会出现如图6所示的情况,即金手指无法冲齐两个端子之间的插槽,而所述端子的悬空端并不与壳体接触,这样在插入金手指时往往会与端子的悬空端发生碰撞,造成端子变形,甚至损坏金手指。另外,为了使端子能够与金手指接触良好,一般金手指的厚度要宽于两端子之间插槽的厚度。金手指长期插接在两端子之间的插槽内,或是频繁的插拔金手指都容易使端子产生塑性变形,造成接触不良,甚至完全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应用于PWR连接器的端子连接结构,该连接结构不仅避免了插拔金手指时端子发生损坏,延长了PWR连接器的使用寿命,而且避免了端子长时间受力,避免端子产生塑性变形,保证了端子与金手指之间的可靠连接。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应用于PWR连接器的端子连接结构,包括壳体、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上端子压片和下端子压片和金手指,所述上端子压片和下端子压片的悬空端分别向外侧弯折倾斜,所述的壳体内分别设置有上凹槽和下凹槽,且所述上端子压片的悬空端伸入到所述的上凹槽内,所述下端子压片的悬空端伸入到所述的下凹槽内。进一步地,所述的上端子压片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凸起,所述金手指的上表面设置有与所述的第一定位凸起相配合的第二定位凸起。进一步地,所述的下端子压片上设置有第三定位凸起,所述金手指的下表面设置有与所述的第三定位凸起相配合的第四定位凸起。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定位凸起和第三定位凸起对称布置。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定位凸起和第三定位凸起错位布置。进一步地,所述的壳体设置有橡胶弹垫,且当所述的金手指插入到所述上端子压片和下端子压片之间的插槽内时,所述金手指的左端压紧在所述的橡胶弹垫上。进一步地,所述上端子压片和下端子压片的悬空端的端部分别设置有滑片,且所述的滑片呈向内侧弯曲的圆弧状。
技术实现思路
中提供的效果仅仅是实施例的效果,而不是专利技术所有的全部效果,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1、通过在壳体上设置凹槽,并将上端子压片和下端子压片的悬空端伸入到凹槽内,这样在插入金手指时避免了金手指与上端子压片或下端子压片的悬空端发生直接的碰撞,不仅保护了上端子压片和下端子压片,还保护了金手指。2、通过在壳体上设置凹槽,并将上端子压片和下端子压片的悬空端伸入到凹槽内,减小了整个PWR连接器的厚度,节约了安装空间,有利于设备的集成化。3、通过分别在上端子压片、下端子压片和金手指上设置定位凸起,且在金手指插入到所述上端子压片和下端子压片之间的插槽内时,通过定位凸起的配合实现夹紧限位,这样金手指的厚度便可以与所述插槽的厚度相当,避免了上端子压片和下端子压片长时间受力,而产生塑性变形。4、通过在壳体的左端设置橡胶弹垫,并通过橡胶弹垫的弹力将所述的金手指压紧在所述的上端子压片和下端子压片上,从而使第二定位凸起的右侧面贴紧所述第一定位凸起的右侧面,第四定位凸起的右侧面贴紧所述第三定位凸起的右侧面,保证了金手指与上端子压片和下端子压片之间的可靠连接。5、通过将所述上端子压片和下端子压片的悬空端设计成向内侧弯曲的圆弧状,减小了滑动阻力,从而在插接金手指时更加省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传统的PWR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金手指插入到传统的PWR连接器内时的工作示意图。图中:1-壳体,11-上凹槽,12-下凹槽,2-上端子压片,21-第一定位凸起,3-下端子压片,31-第三定位凸起,4-金手指,41-第二定位凸起,42-第四定位凸起,5-橡胶弹垫。具体实施方式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阐述。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专利技术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专利技术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此外,本专利技术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应当注意,在附图中所图示的部件不一定按比例绘制。本专利技术省略了对公知组件和处理技术及工艺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限制本专利技术。为了方便描述,现定义坐标系如图1所示。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一种应用于PWR连接器的端子连接结构包括壳体1,所述的壳体1内分别设置有上端子压片2和下端子压片3。所述上端子压片2和下端子压片3的左端与所述的壳体1固定连接,所述上端子压片2和下端子压片3的右端悬空,且所述上端子压片2和下端子压片3的悬空端分别向外侧弯折倾斜(以所述上端子压片2和下端子压片3相对的一侧为内侧,下同)。所述的壳体1内分别设置有上凹槽11和下凹槽12,且所述上端子压片2的悬空端伸入到所述的上凹槽11内,所述下端子压片3的悬空端伸入到所述的下凹槽12内。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凹槽11和下凹槽12的与金手指4插入方向相垂直的截面均呈矩形。这样,由于所述上端子压片2和下端子压片3的悬空端插入到相应的凹槽的内部,因此金手指4在插入时,便不会与上端子压片2或下端子压片3的悬空端发生干涉,只要金手指4进入到插槽的内部,即使与所述的上端子压片2或是下端子压片3发生接触,也是与其斜面相接触,可以起到导向的作用。另外通过在所述的壳体1内设置凹槽,这样采用同样的上端子压片2和下端子压片3时,相对于传统的PWR连接器,改进之后的PWR连接器厚度变薄,节约了安装空间。进一步地,传统PWR连接器的端子连接结构,为了使端子能够与金手指4接触良好,一般金手指4的厚度要宽于两端子之间插槽的厚度。而金手指4长期插接在两端子之间的插槽内容易使端子产生塑性变形,造成接触不良。为此,如图1所示,所述的上端子压片2上设置有呈弧形的第一定位凸起21,所述的金手指4的上表面设置有与所述的第一定位凸起21相配合的第二定位凸起41。当金手指4插入到上端子压片2和下端子压片3之间时,通过第一定位凸起21和第二定位凸起41相配合实现金手指4的夹紧定位。这样金手指4的厚度便可以与所述上端子压片2和下端子压片3之间的插槽的厚度相当,上端子压片2和下端子压片3只有在插入或拔出金手指4时会受到瞬间的压力,避免了上端子压片2和下端子压片3长时间受力,而产生塑性变形。进一步地,为了保证金手指4与上端子压片2和下端子压片3之间的可靠连接。如图1所示,所述壳体1内部的左端设置有橡胶弹垫5,且所述的橡胶弹垫5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上端子压片2和下端子压片3的切口。当所述的金手指4插入到所述上端子压片2和下端子压片3之间的插槽内时,所述金手指4的左端抵靠在所述的橡胶弹垫5上,并通过橡胶弹垫5的弹力将所述的金手指4压紧在所述的上端子压片2和下端子压片3上,从而使第二定位凸起41的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应用于PWR连接器的端子连接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应用于PWR连接器的端子连接结构,包括壳体、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上端子压片和下端子压片和金手指,所述上端子压片和下端子压片的悬空端分别向外侧弯折倾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内分别设置有上凹槽和下凹槽,且所述上端子压片的悬空端伸入到所述的上凹槽内,所述下端子压片的悬空端伸入到所述的下凹槽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PWR连接器的端子连接结构,包括壳体、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上端子压片和下端子压片和金手指,所述上端子压片和下端子压片的悬空端分别向外侧弯折倾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内分别设置有上凹槽和下凹槽,且所述上端子压片的悬空端伸入到所述的上凹槽内,所述下端子压片的悬空端伸入到所述的下凹槽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PWR连接器的端子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端子压片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凸起,所述金手指的上表面设置有与所述的第一定位凸起相配合的第二定位凸起。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应用于PWR连接器的端子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端子压片上设置有第三定位凸起,所述金手指的下表面设置有与所述的第三定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进锁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