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吹奏乐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875728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23 13: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吹奏乐器,包括主音管,所述主音管上,设置有具有2个孔径大小不同的音孔A和音孔B的双孔音阶区,且音孔A的圆心和音孔B的圆心均设置在同一水平线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吹奏时,通过轻松按压孔径大小不同的音孔A和音孔B,就能轻松实现高低音阶的转换,简化了演奏指法,并且分开的音孔A和音孔B无需像传统的半按指法进行按压,而能够采用轻松全按的指法完成高低音阶的转换,降低了操作难度,避免了半按准确度的要求,提高了音准。

A musical instrumen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wind instrument, the tube, the tube is arranged on the tonic, with 2 different pore sizes A and B double hole hole hole and scale area, A center and B center holes are arranged in the same horizontal line. The utility model in playing, by pressing easily with different pore sizes A and B sound sound, you can easily achieve the conversion level of scale, simplified playing fingering, and the separate A and B without sound sound like a traditional half press press conversion and fingering, can be used easily by fingering finish height scale the reduce operation difficulty, avoid half press the accuracy requirements, improve the inton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吹奏乐器
本技术涉及乐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吹奏乐器。
技术介绍
吹奏乐器是乐器的一类。一般吹奏乐器由带孔的管子组成。中国民族乐器中的吹奏乐器一般是竹制的,包括笛、箫、笙等。葫芦丝,又称“葫芦箫”,是云南少数民族乐器,主要流传于傣、彝、阿昌、德昂等民族中。葫芦丝可分为高、中、低音三种类型。葫芦丝发源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主要流行于傣、阿昌、佤、德昂和布朗等族聚居的云南德宏、临沧地区,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葫芦丝(或葫芦萧)云南少数民族特有的乐器之一。主要流传于云南省滇西傣族地区,在布朗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中也较为流行。现有的吹奏乐器在吹奏时,吹奏者需要全按住或者按半孔以完成高低音阶的切换,而按住半个音孔的准确度很不容易掌握,另外,对于复杂的曲子,操作指法本身十分复杂,对于吹奏者来说要求很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吹奏乐器,该葫芦丝在吹奏时,通过轻松按压孔径大小不同的音孔A和音孔B,就能轻松实现高低音阶的转换,简化了演奏指法,并且分开的音孔A和音孔B无需像传统的半按指法进行按压,而能够采用轻松全按的指法完成高低音阶的转换,降低了操作难度,避免了按半孔准确度的要求,提高了音准。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吹奏乐器,包括主音管,所述主音管上,设置有具有2个孔径大小不同的音孔A和音孔B的双孔音阶区,且音孔A的圆心和音孔B的圆心均设置在同一水平线上。对于传统的吹奏乐器,吹奏者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才能完全掌握如何全按住音孔不漏气、或者如何刚好对音孔采用半按的方式才能够获得较为精准的低音阶。本技术在操作上和传统的吹奏乐器的不同之处在于,在需要高低音阶切换时,只需要完全按压音孔A或者音孔B即可实现,而无需完成传统颇有难度的半按指法,指法简单明了,降低了操作难度并提升了音准。所述双孔音阶区包括第二音阶区、第三音阶区、第五音阶区、第六音阶区,所述第二音阶区、第三音阶区、第五音阶区、第六音阶区从上到下沿着主音管的长轴方向均匀排列。还包括沿着主音管的长轴方向排列的第一单孔音阶区和第二单孔音阶区,所述第一单孔音阶区设置在第二音阶区上方,所述第二单孔音阶区位于第三音阶区和第五音阶区之间。双孔音阶区设置有凹槽,音孔A和音孔B均设置在凹槽的底部。所述凹槽为半球形或者半椭球形。为了进一步避免在吹奏时的按压漏气,本技术还通过在每一个音阶区处设置了供指腹方便接触的凹槽,以增加手指和主音管的接触面积,达到防止漏气的目的。第二音阶区中的音孔A的孔心和第三音阶区的音孔A的孔心在一条竖直线上、第二音阶区中的音孔B的孔心和第三音阶区的音孔B的孔心在一条竖直线上。第五音阶区中的音孔A的孔心和第六音阶区的音孔A的孔心在一条竖直线上、第五音阶区中的音孔B的孔心和第六音阶区的音孔B的孔心在一条竖直线上,且第五音阶区的音孔A的孔心和第二音阶区的音孔B的孔心在一条竖直线上。为葫芦丝。还包括第一副音管和第二副音管,第一副音管和第二副音管分别设置在主音管的两侧,所述第一副音管上设置有第七音孔,且沿着第一副音管长径方向上下滑移的滑片,滑片上下滑移时能够封闭或者开启第七音孔。第一副音管上的滑片能够帮助吹奏者快速将第七音孔堵塞或者开启,以快速实现音阶的转换,与现有传统的葫芦丝相比,操作和结构均较简单。主音管的两侧还分别设置有第一固定管和第二固定管,第一固定管设置在第一副音管的下方,第二固定管设置在第二幅音管的下方,所述第一固定管的上端口和第一副音管的下端口卡合,第二固定管的上端口和第二幅音管的下端口卡合。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本技术在吹奏时,通过轻松按压孔径大小不同的音孔A和音孔B,就能轻松实现高低音阶的转换,简化了演奏指法,并且分开的音孔A和音孔B无需像传统的半按指法进行按压,而能够采用轻松全按的指法完成高低音阶的转换,降低了操作难度,避免了半按准确度的要求,提高了音准。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改进的葫芦丝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1-葫芦体,2-吹嘴,3-主音管,4-簧片,5-第一副音管,6-第二副音管,7-凹槽,81-第二音阶区,82-第六音阶区,83-第七音孔,9-滑片,10-第二固定管,11-第一固定管。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吹奏乐器,包括主音管3,所述主音管3上,设置有具有2个孔径大小不同的音孔A和音孔B的双孔音阶区,且音孔A的圆心和音孔B的圆心均设置在同一水平线上。对于传统的吹奏乐器,吹奏者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才能完全掌握如何全按住音孔不漏气、或者如何刚好对音孔采用半按的方式才能够获得较为精准的低音阶。本技术在操作上和传统的吹奏乐器的不同之处在于,在需要高低音阶切换时,只需要完全按压音孔A或者音孔B即可实现,而无需完成传统颇有难度的半按指法,指法简单明了,降低了操作难度并提升了音准。所述双孔音阶区包括第二音阶区81、第三音阶区、第五音阶区、第六音阶区82,所述第二音阶区81、第三音阶区、第五音阶区、第六音阶区82从上到下沿着主音管3的长轴方向均匀排列。还包括沿着主音管3的长轴方向排列的第一单孔音阶区和第二单孔音阶区,所述第一单孔音阶区设置在第二音阶区81上方,所述第二单孔音阶区位于第三音阶区和第五音阶区之间。双孔音阶区设置有凹槽7,音孔A和音孔B均设置在凹槽7的底部。所述凹槽7为半球形或者半椭球形。为了进一步避免在吹奏时的按压漏气,本技术还通过在每一个音阶区处设置了供指腹方便接触的凹槽7,以增加手指和主音管3的接触面积,达到防止漏气的目的。第二音阶区81中的音孔A的孔心和第三音阶区的音孔A的孔心在一条竖直线上、第二音阶区81中的音孔B的孔心和第三音阶区的音孔B的孔心在一条竖直线上。第五音阶区中的音孔A的孔心和第六音阶区82的音孔A的孔心在一条竖直线上、第五音阶区中的音孔B的孔心和第六音阶区82的音孔B的孔心在一条竖直线上,且第五音阶区的音孔A的孔心和第二音阶区81的音孔B的孔心在一条竖直线上。上述吹奏乐器可以为萧、笛、唢呐、管子、笙、芦笙、排笙、巴乌、葫芦丝、埙等吹奏乐器。实施例2如图2所示,一种吹奏乐器为葫芦丝。还包括第一副音管5和第二副音管6,第一副音管5和第二副音管6分别设置在主音管3的两侧,所述第一副音管5上设置有第七音孔83,且沿着第一副音管5长径方向上下滑移的滑片9,滑片9上下滑移时能够封闭或者开启第七音孔83。第一副音管5上的滑片9能够帮助吹奏者快速将第七音孔83堵塞或者开启,以快速实现音阶的转换,与现有传统的葫芦丝相比,操作和结构均较简单。主音管3的两侧还分别设置有第一固定管11和第二固定管10,第一固定管11设置在第一副音管5的下方,第二固定管10设置在第二副音管6的下方,所述第一固定管11的上端口和第一副音管5的下端口卡合,第二固定管10的上端口和第二副音管6的下端口卡合。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吹奏乐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吹奏乐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主音管(3),所述主音管(3)上,设置有具有2个孔径大小不同的音孔A和音孔B的双孔音阶区,且音孔A的圆心和音孔B的圆心均设置在同一水平线上,还包括第一副音管(5)和第二副音管(6),第一副音管(5)和第二副音管(6)分别设置在主音管(3)的两侧,所述第一副音管(5)上设置有第七音孔(83),且沿着第一副音管(5)长径方向上下滑移的滑片(9),滑片(9)上下滑移时能够封闭或者开启第七音孔(8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吹奏乐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主音管(3),所述主音管(3)上,设置有具有2个孔径大小不同的音孔A和音孔B的双孔音阶区,且音孔A的圆心和音孔B的圆心均设置在同一水平线上,还包括第一副音管(5)和第二副音管(6),第一副音管(5)和第二副音管(6)分别设置在主音管(3)的两侧,所述第一副音管(5)上设置有第七音孔(83),且沿着第一副音管(5)长径方向上下滑移的滑片(9),滑片(9)上下滑移时能够封闭或者开启第七音孔(8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吹奏乐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孔音阶区包括第二音阶区、第三音阶区、第五音阶区、第六音阶区,所述第二音阶区、第三音阶区、第五音阶区、第六音阶区从上到下沿着主音管(3)的长轴方向均匀排列。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吹奏乐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沿着主音管(3)的长轴方向排列的第一单孔音阶区和第二单孔音阶区,所述第一单孔音阶区设置在第二音阶区上方,所述第二单孔音阶区位于第三音阶区和第五音阶区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吹奏乐器,其特征在于,双孔音阶区设置有凹槽,音孔A和音孔B均设置在凹槽的底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军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永遇乐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