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室通风防排烟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6871074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23 09: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下室通风防排烟系统,解决了传动的排烟系统不能均衡排烟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消防通风两用离心风机,消防通风两用离心风机的进风口依次连通有排烟防火阀和消音静压箱,消音静压箱包括第一风口、第二风口和第三风口;第一风口依次连通有第一风量调节阀和第一主风路管;第二风口依次连通有第一风量调节阀、第二主风路管;第三风口依次连通有第一风量调节阀、第三主风路管;还包括分别位于第一风口、第二风口和第三风口的第一流量传感器、第二流量传感器和第三流量传感器和与第一流量传感器、第二流量传感器和第三流量传感器电性连接的工控机,达到了均衡每个排烟管的排烟速度的有益效果。

A system of ventilation and smoke control in the basemen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basement ventilation system, smoke control system can not solve the problem of equilibrium smoke transmission, the technical proposal is: including fire ventilating centrifugal fan, ventilating fire centrifugal fan inlet is orderly communicated with a fire smoke control valve and silencer static pressure box, silencing plenum including the first outlet, second and third air outlet; the first outlet is connected with a first air flow control valve and the first main air pipes; the second outlet is orderly communicated with a first air flow control valve, second main air pipes; the third outlet is orderly communicated with a first air flow control valve, third main air pipes; also includes the first outlet second, the first and third outlet air flow sensor, flow sensor second and third with the first flow sensor and flow sensor, flow sensor second The industrial control machine, which is electrically connected with the third flow sensor, has achieved the beneficial effect of balancing the smoke exhaust speed of each exhaust pip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室通风防排烟系统
本技术涉及通风系统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地下室通风防排烟系统。
技术介绍
防排烟系统为防烟系统和排烟系统的总称,其中,防烟系统是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的方式或自然通风的方式,将烟气排放至建筑物外的系统。机械排烟系统的排烟量与防烟区有着直接的关系。中国技术专利,公开号为CN204139548U,公开日为2015年2月4日,公开了一种防排烟系统,其技术方案的要点是:包括多个进风管,每个进风管的入口段设置有环形排布的至少3个进风叶片,每个进风叶片的两侧均设置有用于清洁进风叶片的表面的自动清洁装置,多个进风管共同连接有回风管道,回风管道连接有排风管,排风管的侧部连接有朝向不同方向的多个排风支管,排风支管设置有用于打开或关闭排风支管的排烟阀,排风支管的出口段设置有抽风机,其中,排风管中设置有用于实时监测排风管中的烟雾浓度的烟雾浓度传感器,烟雾浓度传感器连接有控制装置,排烟阀、抽风机均与控制装置连接。当发生火灾时,上述现有技术其利用进风叶片给每个进风管快速进风,通过多个进风管同时进风后送到回风管道中汇合,然后通过排风管将烟雾随风排出,在此过程中,通过烟雾浓度传感器监测经过排风管的烟雾浓度,并将烟雾浓度数据反馈给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根据烟雾浓度的数据控制排风支管中的排烟阀以打开或关闭,当排烟阀打开时,对应的排风支管的抽风机也相应开始抽风,以尽快通过排风支管进行排烟,进而减轻排风管的排烟压力,达到快速排烟的目的。但是在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是,不同的进风管内的风烟的浓度不同,从而导致不同的进风管的气压不同,而不同的进风管在回风管道中汇合后,气压大的进风管内的烟先排出,而气压小的进风管内的烟排出的速度很慢。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下室通风防排烟系统,具有均衡排烟速度的优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地下室通风防排烟系统,包括消防通风两用离心风机,所述消防通风两用离心风机的进风口依次连通有排烟防火阀和消音静压箱,所述消音静压箱包括第一风口、第二风口和第三风口;所述第一风口依次连通有第一风量调节阀和第一主风路管;所述第二风口依次连通有第一风量调节阀、第二主风路管;所述第三风口依次连通有第一风量调节阀、第三主风路管;还包括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风口、第二风口和第三风口的第一流量传感器、第二流量传感器和第三流量传感器和与所述第一流量传感器、第二流量传感器和第三流量传感器电性连接的工控机,第一风量调节阀、第二风量调节阀和第三风量调节阀与工控机电性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风口依次连通有第一风量调节阀和第一主风路管,第二风口依次连通有第二风量调节阀、第二主风路管延长风路,第三风口依次连通有第三风量调节阀、第三主风路管,还包括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风口、第二风口和第三风口的第一流量传感器、第二流量传感器和第三流量传感器和与所述第一流量传感器、第二流量传感器和第三流量传感器电性连接的工控机,通过第一流量传感器、第二流量传感器和第三流量传感器监测第一风口、第二风口和第三风口的风烟的流量,并将信号传送给工控机,工控机通过信号控制风量调节阀开口的大小,使三个风口的流量趋于平衡以保证每个风路管内的风烟都能及时排出,具有均衡排烟速度的优点。进一步,消防通风两用离心风机的出风口还依次连通有风管止回阀、另一个排烟防火阀和集气室。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风管止回阀依靠风的流动自动开、闭阀瓣,用来防止风烟倒流,排烟防火阀平时呈关闭状态,发生火灾时开启排烟,将烟气排到集气室,然后统一排放到外界。进一步,所述消防通风两用离心风机底部设置减震装置。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离心风机工作时具有较大的震动,通过设置减震装置,减缓离心风机的震动,保护离心风机。进一步,所述减震装置为减震器或隔震垫中的一种。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震器主要利用弹簧来吸收震动,隔震垫具有安装方便以及隔震减噪等优点。进一步,所述第一主风路管上接有两个第二分流管;所述第二主风路管接有延长风路;所述第二主风路管上还连通有加压送风管,加压送风管连通有常闭型加压送风口;所述第三主风路管连接有分流接头,分流接头将第三主风路管分成两个支路,且两个支路上均设有第三分流管;所述第三主风路管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三分流管的内径。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主风路管接有第二分流管,第三主风路管接有分流接头,分流接头将第三主风路管分成两个支路,且两个支路上均设有第三分流管,这样将主风路管分成多个支路,提高了烟收集的面积,第三主风路管的内径大于第三分流管的内径,这样烟在汇流时减少汇流风压,第二主风路管接有延长风路和加压送风管,加压送风管连通有常闭型加压送风口,为烟在管道内的输送提供动力,烟随风沿着管路排出,提高了排烟效率。进一步,所述第一主风路管、第二分流管、第二主风路管、延长风路、第三分流管、第三主风路管外部套设有保温隔热层。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保温隔热层,排烟管会存在高温的情况,通过设置保温隔热层减少高温的烟管将温度排放到室内,同时防止误触造成烫伤。进一步,所述保温隔热层为玻璃纤维板或岩棉板中的一种,且厚度为25毫米至30毫米。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玻璃纤维板具有隔热、环保、阻燃的特点,岩棉板具有质量轻、导热系数小、吸热、不燃的特点,厚度为25毫米至30毫米,一方面可以具有隔热保温的功能,又不会对过多的造成浪费,而导致增加工程费用。进一步,所述保温隔热层通过固定铁爪或钢带捆扎加固。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固定铁爪或钢带对保温隔热层进行捆扎加固,防止,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使保温隔热层不易脱落。进一步,所述加压送风管外部套设有玻璃纤维棉毡,并通过钢丝网捆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玻璃纤维棉毡体积密度小,导热率低,保温隔热,耐腐蚀,化学性能稳定,通过玻璃纤维棉毡对加压送风管进行保护,防止火灾发生时,防止高温对加压送风管造成变形等影响,从而降低了增压通风的能力。进一步,所述玻璃纤维棉毡外部设有保温水泥保护壳。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玻璃纤维棉毡外部设有保温水泥保护壳,通过保温水泥保护壳进一步起到了隔热的效果,进一步保护了加压送风管。综上所述,通过第一流量传感器、第二流量传感器和第三流量传感器监测第一风口、第二风口和第三风口的风烟的流量,并将信号传送给工控机,工控机控制风量调节阀的开口的大小,使三个风口的流量趋于平衡以保证每个风路内的风烟都能及时的排出,具有均衡排烟速度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消音静压箱的连接示意图。附图标记:1、消防通风两用离心风机;2、排烟防火阀;3、消音静压箱;4、第一风口;5、第二风口;6、第三风口;7、第一风量调节阀;8、第一主风路管;9、第二风量调节阀;10、第二主风路管;11、第三风量调节阀;12、第三主风路管;13、第一流量传感器;14、第二流量传感器;15、第三流量传感器;16、风管止回阀;17、集气室;18、百叶风口;19、第二分流管;20、加压送风管;21、常闭型加压送风口;22、延长风路;23、分流接头;24、第三分流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详细说明。地下室通风防排烟系统包括机械排风系统。地下室机械排风系统,排风由风机经过竖井排至室外,补风包括机械补风和车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地下室通风防排烟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地下室通风防排烟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消防通风两用离心风机(1),所述消防通风两用离心风机(1)的进风口依次连通有排烟防火阀(2)和消音静压箱(3),所述消音静压箱(3)包括第一风口(4)、第二风口(5)和第三风口(6);所述第一风口(4)依次连通有第一风量调节阀(7)和第一主风路管(8);所述第二风口(5)依次连通有第二风量调节阀(9)、第二主风路管(10);所述第三风口(6)依次连通有第三风量调节阀(11)、第三主风路管(12);还包括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风口(4)、第二风口(5)和第三风口(6)的第一流量传感器(13)、第二流量传感器(14)和第三流量传感器(15)和与所述第一流量传感器(13)、第二流量传感器(14)和第三流量传感器(15)电性连接的工控机,第一风量调节阀(7)、第二风量调节阀(9)和第三风量调节阀(11)与工控机电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室通风防排烟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消防通风两用离心风机(1),所述消防通风两用离心风机(1)的进风口依次连通有排烟防火阀(2)和消音静压箱(3),所述消音静压箱(3)包括第一风口(4)、第二风口(5)和第三风口(6);所述第一风口(4)依次连通有第一风量调节阀(7)和第一主风路管(8);所述第二风口(5)依次连通有第二风量调节阀(9)、第二主风路管(10);所述第三风口(6)依次连通有第三风量调节阀(11)、第三主风路管(12);还包括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风口(4)、第二风口(5)和第三风口(6)的第一流量传感器(13)、第二流量传感器(14)和第三流量传感器(15)和与所述第一流量传感器(13)、第二流量传感器(14)和第三流量传感器(15)电性连接的工控机,第一风量调节阀(7)、第二风量调节阀(9)和第三风量调节阀(11)与工控机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通风防排烟系统,其特征在于:消防通风两用离心风机(1)的出风口还依次连通有风管止回阀(16)、另一个排烟防火阀(2)和集气室(17)。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通风防排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防通风两用离心风机(1)底部设置减震装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地下室通风防排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装置为减震器或隔震垫中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东明张锦维赵瑞民曾想成张淑娟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锦炬消防机电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