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隧道上部导坑的出渣结构
本技术涉及岩土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隧道上部导坑的出渣结构。
技术介绍
CRD又称交叉中隔法,在软弱围岩大跨隧道中,先开挖隧道一侧的一或二部分,施作部分中隔壁和横隔板,再开挖隧道另一侧的一或二部分,完成横隔板施工;然后再开挖最先施工一侧的最后部分,并延长中隔壁,最后开挖剩余部分的施工方法。但目前采用CRD工法施工时,一般采用人工开挖、人工和机械配合出渣,但这种人工出渣方式效率低,影响施工速度。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出渣结构,其可以加快上部导坑,如通过CRD工法获得的上部导坑的出渣速度,以此来提高效率,加快施工进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了一种隧道上部导坑的出渣结构以及出渣方法,其可以加快上部导坑的出渣速度,加快施工进度。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方面,提供一种隧道上部导坑的出渣结构,其包括:临时仰拱,其设置在所述隧道上部导坑底部;至少一个出渣孔,其设置在所述临时仰拱上;通过所述出渣孔将获得所述上部导坑的过程中产生的渣土倒入位于所述临时仰拱下方的渣土收集装置中。优选的,还包括用于封闭所述出渣孔的封闭组件,所述封闭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隧道上部导坑的出渣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临时仰拱,其设置在所述隧道上部导坑底部;至少一个出渣孔,其设置在所述临时仰拱上;通过所述出渣孔将获得所述上部导坑的过程中产生的渣土倒入位于所述临时仰拱下方的渣土收集装置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上部导坑的出渣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临时仰拱,其设置在所述隧道上部导坑底部;至少一个出渣孔,其设置在所述临时仰拱上;通过所述出渣孔将获得所述上部导坑的过程中产生的渣土倒入位于所述临时仰拱下方的渣土收集装置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渣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封闭所述出渣孔的封闭组件,所述封闭组件包括:暗梁组件;以及与所述暗梁组件可转动地连接的盖板;所述盖板用于封闭/打开所述出渣孔。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出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暗梁组件包括:设置所述出渣孔一侧的第一支撑件、设置在所述出渣孔另一侧的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与第二支撑件相对设置;第一暗梁,其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永贵,秦佳佳,武其亮,官彬,王伟,陈宝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二十四局集团安徽工程有限公司,中铁二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