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梁寒冰专利>正文

一种救生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852156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22 20: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救生杆,属于救生装置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狭窄区域施救效果不好的问题。本救生杆包括主杆,主杆的下部沿主杆的长度方向开设有条形的安装槽,安装槽内设有抓杆,抓杆的下端铰接在主杆上,主杆内设置有能将抓杆锁定在安装槽内的锁定机构,主杆内设置有控制锁定机构锁定和解锁抓杆的控制器,抓杆与主杆之间设有当锁定机构解锁抓杆时能驱动抓杆向外侧摆动的弹性件,所述抓杆向主杆外摆动角度为锐角,锁定机构连接控制器,主杆的上部设置有手动按钮,手动按钮连接控制器的输入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有效提高狭窄区域施救效果。

A life lifesaving rod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life-saving rod, which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the lifesaving device. It solves the problem of poor saving effect in the narrow area of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The lifesaving rod comprises a main rod, the length direction of the main rod in the lower part of the main rod to open the mounting groove bar, mounting groove is provided with a grab bar, grab bar is hinged with the lower end of the main rod, the main rod is provided with a grab bar can be locked in the installation groove of the locking mechanism, the main rod is arranged in the the controller control lock locking mechanism and unlock the grab bar, caught between rods and the main rod is provided with a locking mechanism when unlocking rod can drive the grab grab bar to the outside of the elastic member swing, the grab bar to the main rod swing angle is an acute angle, the locking mechanism is connected with the controller, the upper part of the main rod is provided with a manual button. The input end of the controller with the manual button. The utility model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aving effect of the narrow are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救生杆
本技术属于救生装置
,涉及一种救生杆。
技术介绍
在生活中时常会发生一些人员掉入或卡在狭窄区域内的事件,比如掉入深井中或者卡在墙缝中等等。由于人员是处在狭窄区域内,一些大的求生工具难以施展开,施救人员也难以下去救援,因此可能需要将狭窄区域的空间进行挖倔使空间变大才能进行施救,这样就造成了时间上的浪费,对生命安全难以保障。一般施救人员在遇到人员掉入狭窄区域时,会放下救生索具由被困人员进行捆绑,但发生这类的事件的人员一般为小孩和老人居多,很难自己捆绑,即使捆绑好也会发生不牢的情况,施救效果并不好。为此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申请号为CN200910175976.1的一种窄井救生杆,主杆分数节螺纹连接,最前一节制成弹头状的头部,头部的直径大于主杆直径,头部与主杆的连接处形成一个圆周形的平台,在平台上用铰链连接数根摇臂,摇臂的前端用活节连接小臂,小臂的顶端固定绳圈,绳锁一头连接滑轮,另一头从小臂顶端绳圈中穿过绕主杆一周后从绳索一头的滑轮中穿过延伸向,为了使摇臂顺利打开在铰链上的摇臂内设置有弹性的推舌。该专利通过绳索将摇臂和小臂收拢在主杆上,再将主杆的头部伸入到被捆者身下,然后打开绳索将被困者裹入到摇臂中再把摇臂收紧,最后提升主杆将被困者救出。虽然该专利能够有一定的施救效果,但是该救生杆摇臂和小臂打开后呈伞状,在狭窄区域内难以保证全部打开,在未全部打开下小臂或者摇臂可能会对被困者造成伤害,并且在被困者离地面较远的情况下,施救人员难以拉紧绳索使摇臂固定被困者,因此该救生杆存在安全隐患,狭窄区域施救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救生杆,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狭窄区域施救效果。本技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救生杆,包括主杆,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杆的下部沿主杆的长度方向开设有条形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有抓杆,所述抓杆的下端铰接在主杆上,所述主杆内设置有能将抓杆锁定在安装槽内的锁定机构,所述主杆内设置有控制锁定机构锁定和解锁抓杆的控制器,所述抓杆与主杆之间设有当锁定机构解锁抓杆时能驱动抓杆向外侧摆动的弹性件,所述抓杆向主杆外摆动角度为锐角,所述锁定机构连接控制器,所述主杆的上部设置有手动按钮,所述手动按钮连接控制器的输入端。本救生杆通过锁定机构将抓杆锁定在安装槽内,并且安装槽沿主杆的长度方向开设,因此抓杆贴合在主杆上,从而本救生杆占用空间小,便于放入到狭窄区域内。将主杆的下部下降到接近被困者后,通过按下手动按钮,控制器控制锁定机构解除对抓杆的锁定,此时弹性件给抓杆一个弹力,使抓杆向主杆外弹出,此时抓杆与主杆之间呈一定的角度,将被困者通过抓杆勾住固定从而可拉起被困者。本救生杆设置一个抓杆,并且可人为旋转主杆调节抓杆的弹出方向从而适合不同狭窄区域的形状,同时通过控制锁定机构解锁,确保在狭窄区域内完全可以展开。本救生杆通过抓杆与主杆的配合将被困者拉起,从而避免现有技术中拉出被困者还需要拉紧绳子固定摇臂既费力又难以保证安全性的问题。在上述的救生杆中,所述抓杆向主杆外摆动角度的范围为30度到75度。抓杆与主杆之间形成的角度在30度到75度之间,这样便于勾住被困者并且能够较好的对被困者进行固定。在上述的救生杆中,所述抓杆具有呈圆柱状的抓接部和位于抓接部下端的铰接部,所述安装槽上设置有铰接座,铰接部铰接在铰接座上。抓接部是用于与被困者接触,将抓接部设置为圆柱状保证了强度且能够增加接触面积,并且由于圆柱状没有棱角从而避免在勾拉被困者时对被困者造成伤害。在上述的救生杆中,所述抓接部的外表面包裹有橡胶层。在抓接部上设置橡胶层从而增加摩擦力便于固定被困者,同时橡胶层具有弹性,从而具有一定的缓冲,进一步避免伤到被困者。在上述的救生杆中,所述铰接座的外侧设置有限定抓杆向主杆外摆动角度的限位块,所述铰接部能抵靠在限位块上。限位块不仅限定抓杆转动的角度,并且在勾住被困者后,作为抓杆的一个支撑点,将限位块位于安装槽的底部开口处能增强支撑效果。并且限位块的位置设置也便于安装固定。在上述的救生杆中,所述弹性件为弹簧,所述主杆上开设有若干定位槽且定位槽沿主杆的长度方向排列,所述定位槽位于安装槽的槽底面上,每个所述定位槽内均设置有上述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定位在定位槽内,当抓杆锁定在安装槽内时弹簧的另一端与抓杆相抵靠。将弹性件设置在定位槽中使弹性件不会偏移,更好的对准抓杆,当抓杆锁定在安装槽内时多个弹性件被抓杆压缩,在锁定机构解锁抓杆后,能够更好的将抓杆向外弹出。弹性件为弹簧,使得结构更为简单。在上述的救生杆中,所述锁定机构包括固定在主杆内的电机,所述抓接部的上端端面开设有锁孔,所述电机的转轴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螺接有滑套,所述滑套上具有与锁孔正对且能够插接到锁孔内的锁舌,所述主杆内设置有导向座,所述滑套滑动连接在导向座上,所述电机连接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电机工作,使电机正反转,电机正反转能够带动丝杆正反转,从而使滑套上下移动,从而能使锁舌伸入和伸出锁孔,对抓杆进行锁定和解锁。在上述的救生杆中,所述锁定机构包括气缸,所述抓接部的顶部开设有锁孔,所述气缸的活塞杆与锁孔正对且能够插接到锁孔内,所述气缸连接控制器。控制器控制气缸动作,活塞杆能伸入和伸出锁孔,从而对抓杆进行锁定和解锁。在上述的救生杆中,所述主杆的下部外壁上设置有照明灯,所述照明灯连接控制器,所述主杆的上部还设有用于控制照明灯启闭的照明开关,所述照明开关连接控制器的输入端。设置照明灯增加救援效果,使施救者使用本救生杆时更好的找准被困者的方位,也便于操作抓杆在何位置弹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救生杆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通过锁定机构将抓杆锁定在安装槽内,并且安装槽沿主杆的长度方向开设,因此抓杆贴合在主杆上,从而本救生杆占用空间小,便于放入到狭窄区域内。2、本技术设置一个抓杆,并且可人为旋转主杆调节抓杆的弹出方向从而适合不同狭窄区域的形状,确保在狭窄区域内完成可以展开提高狭窄区域施救效果。3、本技术通过抓杆与主杆的配合将被困者拉起,从而避免现有技术中拉出被困者还需要拉紧绳子固定摇臂既费力又难以保证安全性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抓杆锁定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抓杆转出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剖视图。图4是图3中A处的放大图。图5是图3中B处的放大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电路连接示意图。图中,1、主杆;1a、安装槽;1b、定位槽;2、抓杆;2a、抓接部;2a1、锁孔;2b、铰接部;3、限位块;4、控制器;5、手动按钮;6、铰接座;7、橡胶层;8、弹簧;9、电机;10、丝杆;11、滑套;11a、锁舌;12、导向座;13、防水板;14、照明灯;15、照明开关;16、蓄电池。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实施例一:主杆1的长度为5到10米。如图1所示,一种救生杆包括主杆1,主杆1的下部沿主杆1的长度方向开设有条形的安装槽1a,安装槽1a内设有抓杆2,抓杆2的下端铰接在主杆1上。抓杆2具有抓接部2a和位于抓接部2a下端的铰接部2b,安装槽1a上设置有铰接座6,铰接部2b铰接在铰接座6上。铰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救生杆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救生杆,包括主杆(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杆(1)的下部沿主杆(1)的长度方向开设有条形的安装槽(1a),所述安装槽(1a)内设有抓杆(2),所述抓杆(2)的下端铰接在主杆(1)上,所述主杆(1)内设置有能将抓杆(2)锁定在安装槽(1a)内的锁定机构,所述主杆(1)内设置有控制锁定机构锁定和解锁抓杆(2)的控制器(4),所述抓杆(2)与主杆(1)之间设有当锁定机构解锁抓杆(2)时能驱动抓杆(2)向外侧摆动的弹性件,所述抓杆(2)向主杆(1)外摆动角度为锐角,所述锁定机构连接控制器(4),所述主杆(1)的上部设置有手动按钮(5),所述手动按钮(5)连接控制器(4)的输入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救生杆,包括主杆(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杆(1)的下部沿主杆(1)的长度方向开设有条形的安装槽(1a),所述安装槽(1a)内设有抓杆(2),所述抓杆(2)的下端铰接在主杆(1)上,所述主杆(1)内设置有能将抓杆(2)锁定在安装槽(1a)内的锁定机构,所述主杆(1)内设置有控制锁定机构锁定和解锁抓杆(2)的控制器(4),所述抓杆(2)与主杆(1)之间设有当锁定机构解锁抓杆(2)时能驱动抓杆(2)向外侧摆动的弹性件,所述抓杆(2)向主杆(1)外摆动角度为锐角,所述锁定机构连接控制器(4),所述主杆(1)的上部设置有手动按钮(5),所述手动按钮(5)连接控制器(4)的输入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生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抓杆(2)向主杆(1)外摆动角度的范围为30度到75度。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救生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抓杆(2)具有呈圆柱状的抓接部(2a)和位于抓接部(2a)下端的铰接部(2b),所述安装槽(1a)上设置有铰接座(6),铰接部(2b)铰接在铰接座(6)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救生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抓接部(2a)的外表面包裹有橡胶层(7)。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救生杆,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座(6)的外侧设置有限定抓杆(2)向主杆(1)外摆动角度的限位块(3),所述铰接部(2b)能抵靠在限位块(3)上。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救生杆,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寒冰
申请(专利权)人:梁寒冰台州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