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国黄羽鹌鹑养殖自动喂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849830 阅读:1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22 19:16
一种中国黄羽鹌鹑养殖自动喂水器,它包含罐体和底座,罐体与底座相连接,罐体上设置有喂食装置和固定装置,底座的上表面设置有饮水槽,该饮水槽通过底座与罐体连通设置,该饮水槽的边缘部位设置有挡板,所述底座内部设置有加热装置,该加热装置设置在饮水槽底部,所述罐体上设置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喂食装置可活动设置在第一凹槽中,第二凹槽与饮水槽连通设置,第二凹槽与饮水槽的连通设置有效的解决了水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变质的问题。

An automatic water feeder for Chinese Yellow Feather Quail culture

Automatic water feeding device of a Chinese yellow feather quail breeding, it includes a tank body and a base, the tank is connected with the base, the tank is arranged on the feeding device and a fixing device,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base is provided with a water tank, the water tank and tank connected through the base set, the edge part of the water tank is provided with a baffle. The interior of the base is provided with a heating device, the heating device is arranged in the water tank at the bottom of the tank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groove and a second groove feeding device can be movably arranged in the first groove and the second groove and the water tank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second groove set, and water tank communicated effectively solves the problem of long time exposure to water in the air of metamorphis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国黄羽鹌鹑养殖自动喂水器
本技术涉及的是鸟类喂养
,具体的说是一种中国黄羽鹌鹑养殖自动喂水器。
技术介绍
黄羽鹌鹑属隐性黄羽类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养鸟,尤其是一些老年人,黄羽鹌鹑成为人们喜爱的对象,但是在饲养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的问题,传统技术一般是将水和食直接放置在盆里,然后黄羽鹌鹑直接饮用,这种水和食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容易发生变质,从而对黄羽鹌鹑的成长健康会造成一定的影响,现有技术中鸟类饮水器大多数功能较为单一,不能很好的满足饲养者的需求,并且在使用过程中不是很方便,本技术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了一种中国黄羽鹌鹑养殖自动喂水器,其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和功能多样化的特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罐体和底座,罐体与底座相连接,罐体上设置有喂食装置和固定装置,底座的上表面设置有饮水槽,该饮水槽通过底座与罐体连通设置,该饮水槽的边缘部位设置有挡板,挡板的设计主要是放置幼小的黄羽鹌鹑掉入到饮水槽中,所述底座内部设置有加热装置,该加热装置设置在饮水槽底部,所述罐体上设置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喂食装置可活动设置在第一凹槽中,第二凹槽与饮水槽连通设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挂钩、固定柱和螺栓,挂钩设置在罐体顶部,固定柱设置在罐体的侧壁上且固定柱的自由端设置有固定槽,该固定柱对应固定槽的部分设置有外螺纹,所述螺栓与外螺纹配合连接。所述的喂食装置包括转轴、喂食壳体和黄羽鹌鹑栖息板,转轴与第一凹槽相连接,喂食壳体与转轴相连接,黄羽鹌鹑栖息板与喂食壳体相连接。所述的饮水槽设置有多个。所述的固定柱和螺栓分别至少设置有两个。所述的第二凹槽中设置有杂质吸附层。所述的底座上设置有黄羽鹌鹑栖息座。本技术有益效果为:本技术设计新颖,结果合理,第二凹槽与饮水槽的连通设置有效的解决了水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变质的问题,喂食装置的设计使得罐体的功能更加多样化,饮水槽底部加热装置的设计为黄羽鹌鹑的健康成长提供了便利条件,挂钩和固定住的设计使得罐体和底座既可以进行悬挂,也可以放置在地面上,提高了其实用性,固定柱和螺栓的可拆卸连接使得该固定装置使用更加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罐体、2.底座、3.饮水槽、4.挡板、5.加热装置、6.第一凹槽、7.第二凹槽、8.挂钩、9.固定柱、10.固定槽、11.转轴、12.喂食壳体、13.黄羽鹌鹑栖息板、14.杂质吸附层、15.黄羽鹌鹑栖息座。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参看图1-2,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罐体1和底座2,罐体1与底座2相连接,罐体1上设置有喂食装置和固定装置,底座2的上表面设置有饮水槽3,该饮水槽3通过底座与罐体1连通设置,该饮水槽3的边缘部位设置有挡板4,挡板4的设计主要是放置幼小的黄羽鹌鹑掉入到饮水槽3中,所述底座2内部设置有加热装置5,该加热装置5设置在饮水槽3底部,所述罐体1上设置有第一凹槽6和第二凹槽7,喂食装置可活动设置在第一凹槽6中,第二凹槽7与饮水槽3连通设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挂钩8、固定柱9和螺栓,挂钩8设置在罐体1顶部,固定柱9设置在罐体1的侧壁上且固定柱9的自由端设置有固定槽10,该固定柱9对应固定槽10的部分设置有外螺纹,所述螺栓与外螺纹配合连接。所述的喂食装置包括转轴11、喂食壳体12和黄羽鹌鹑栖息板13,转轴11与第一凹槽6相连接,喂食壳体12与转轴11相连接,黄羽鹌鹑栖息板13与喂食壳体12相连接。所述的饮水槽3设置有多个。所述的固定柱9和螺栓分别至少设置有两个。所述的第二凹槽7中设置有杂质吸附层14。所述的底座上设置有黄羽鹌鹑栖息座15。本技术的使用原理为:在使用时,饲养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其安装方式进行选择,其可以通过挂钩8悬挂在鸟笼中,也可以通过固定柱9与螺栓的相互配合使底座2固定在鸟笼底部,在固定时,将固定槽套接在鸟笼的支撑杆上,然后将螺栓对固定柱9进行固定,另外本技术所设计的产品既可以喂水也可以喂食,功能多样化,在喂水时,先将水罐装在第二凹槽7中,然后将底座2固定罐体1的开口处,然后将其倒置过来,第二凹槽7上半部分即为真空状态,第二凹槽7中的水流入到饮水槽3中,饮水槽3中的水在外界大气压力的作用下不会向外溢出。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中国黄羽鹌鹑养殖自动喂水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中国黄羽鹌鹑养殖自动喂水器,其特征在于,它包含罐体和底座,罐体与底座相连接,罐体上设置有喂食装置和固定装置,底座的上表面设置有饮水槽,该饮水槽通过底座与罐体连通设置,该饮水槽的边缘部位设置有挡板,所述底座内部设置有加热装置,该加热装置设置在饮水槽底部,所述罐体上设置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喂食装置可活动设置在第一凹槽中,第二凹槽与饮水槽连通设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挂钩、固定柱和螺栓,挂钩设置在罐体顶部,固定柱设置在罐体的侧壁上且固定柱的自由端设置有固定槽,该固定柱对应固定槽的部分设置有外螺纹,所述螺栓与外螺纹配合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国黄羽鹌鹑养殖自动喂水器,其特征在于,它包含罐体和底座,罐体与底座相连接,罐体上设置有喂食装置和固定装置,底座的上表面设置有饮水槽,该饮水槽通过底座与罐体连通设置,该饮水槽的边缘部位设置有挡板,所述底座内部设置有加热装置,该加热装置设置在饮水槽底部,所述罐体上设置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喂食装置可活动设置在第一凹槽中,第二凹槽与饮水槽连通设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挂钩、固定柱和螺栓,挂钩设置在罐体顶部,固定柱设置在罐体的侧壁上且固定柱的自由端设置有固定槽,该固定柱对应固定槽的部分设置有外螺纹,所述螺栓与外螺纹配合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国黄羽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敏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农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