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太阳能型双电源供电加湿器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847974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20 06: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太阳能型双电源供电加湿器电路,主要由变压器T,整流器U1,双电压比较器U2,欠压集成芯片U3,电压比较器U4,三极管VT1,三极管VT2,三极管VT3等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在停电时自动运转风扇,避免在停电时加湿器无法工作的问题,并且由于采用了太阳能电池,能够在有光照的条件下提供电能,使用时更加的节能环保,同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元器件数量少,整体结构较为简单,体积小、功耗低、成本少,故障率低,便于维护和维修。

A solar energy type double power supply humidifier circui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olar type double power supply circuit is mainly composed of T humidifier, transformer, rectifier U1, dual voltage comparator U2, undervoltage integrated chip U3, the voltage comparator U4, a triode VT1, a triode VT2, VT3 transistor and other components, the utility model can automatically run the fan in the blackout, avoid unable to work the problem humidifier during a power outage, and the solar battery can provide electricity in the light conditions, the use of more energy saving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while the number of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less components, the overall structure is simple, small size, low power consumption, low cost, low failure rate, easy maintenance and maintena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太阳能型双电源供电加湿器电路
本技术涉及一种太阳能型双电源供电加湿器电路。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社会发展,由于国内地缘辽阔气候不同,空气湿度会直接影响到人体的舒适感,使得人们对室内的空气质量越来越重视,尤其在空气干燥的冬季对加湿器设备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目前的加湿器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突然断电的情况下设备不能继续使用,严重的影响了人们对室内加湿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使用双电源供电电路,在采用市电断电时可以继续给加湿器提供电能使其加湿器工作,提供一种太阳能型双电源供电加湿器电路。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太阳能型双电源供电加湿器电路,主要由变压器T,整流器U1,双电压比较器U2,欠压集成芯片U3,电压比较器U4,三极管VT1,三极管VT2,三极管VT3,正极与整流器U1的正极输出端相连接、负极与整流器U1的负极输出端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1,一端与三极管VT1的发射极相连接、其另一端与极性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的电阻R1,一端与极性电容C1的正极相连接、其另一端与三极管VT1的基极相连接的电阻R2,一端与极性电容C1的正极相连接、其另一端与双电压比较器U2的2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3,N极与双电压比较器U2的2管脚相连接、其P极与极性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1,正极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相连接、其负极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接的太阳能电池E2,一端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相连接、其另一端与三极管VT2的基极相连接的电阻R4,P极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相连接、其N极与欠压集成芯片U3的2管脚相连接的二极管D2,正极与电压比较器U4的2管脚相连接、其负极与极性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的蓄电池E1,一端与电压比较器U4的2管脚相连接、其另一端与电压比较器U4的1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5,一端与电压比较器U4的1管脚相连接、其另一端与电阻R6及滑动电阻R7之间的公共端相连接的风扇M,一端与电压比较器U4的1管脚相连接、其另一端经电阻R6后与风扇M及滑动电阻R7的公共端相连接的超声波雾化头WH,一端与极性电容C1的负极相连、其另一端与电阻R6及风扇M之间的公共端相连接、其滑动端与电阻R8的非滑动端相连接的滑动变阻器R7,一端与电阻R7的滑动端相连接、其滑动端与电感L1的一端相连接的滑动电阻R8,一端与滑动电阻R8的滑动端相连接、其另一端经电阻R9后与极性电容C2的负极相连接的电感L1,正极经晶体振荡器Y1后与电压比较器U3的1管脚相连接、其负极与极性电容C3的正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2,一端与极性电容C2的负极相连接、其另一端与三极管VT3的基极相连接的电阻R10,一端与电压比较器U4的1管脚相连接、其另一端与三极管VT3的基极相连接的水面探头TZ,正极与极性电容C2负极相连接、其负极与极性电容C4的负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3,一端与三极管VT3的发射极相连接、其另一端与极性电容C3的负极相连接的电感L2,一端与极性电容C3的负极相连接、其另一端与二级管D1的P极相连接的电感L3,正极与三极管VT3的集电极相连接、其负极与极性电容C3的负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4,以及N极与三极管VT3的集电极相连接、其P极与三极管VT3的发射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2组成;所述变压器T副边绕组的同名端与整流器U1的一个输入端相连接、其副边绕组的非同名端与整流器U1的另一个输入端相连接;所述三极管VT1的集电极与极性电容C1的正极相连接;所述三极管VT2的基极与欠压集成芯片U3的1管脚相连接;所述欠压集成芯片U3的2管脚与电压比较器U4的2管脚相连接,其3管脚与极性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所述双电压比较器U2的3管脚与电压比较器U4的2管脚相连接,其4管脚与极性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其5管脚与极性电容C1的正极相连接;所述电压比较器U4的3管脚与极性电容C1的正极相连接;所述三极管VT3的集电极与电压比较器U4的1管脚相连接。为确保本技术的实际使用效果,所述双电压比较器U2为LM393型双电压比较器。所述电压比较器U4为LM339型运算放大器。本技术较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1)本技术能够在停电时自动运转风扇,避免在停电时加湿器无法工作的问题。(2)本技术由于采用了太阳能电池,能够在有光照的条件下提供电能,使用时更加的节能环保。(3)本技术的元器件数量少,整体结构较为简单,体积小、功耗低、成本少,故障率低,便于维护和维修。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并不限于此。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技术是一种太阳能型双电源供电加湿器电路,主要由变压器T,整流器U1,双电压比较器U2,电压比较器U3,三极管VT1,三极管VT2,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超声波雾化头WH,风扇M,晶体振荡器Y1,水面探头TZ,极性电容C1,极性电容C2,极性电容C3,极性电容C4,二极管D1,二极管D2,电感L1,电感L2,电感L3组成。为了确保本技术的实际使用效果,实施时,所述变压器T为EI50型电源变压器,所述整流器U采用四只1N5406型整流二极管组成,双电压比较器U2为LM393型双电压比较器,电压比较器U3为LM339型运算放大器,三极管VT1为3AX51型三极管,三极管VT2为BU406型三极管,超声波雾化头WH为WHT-35超声波雾化头,风扇M为ECH2057L型风扇,晶体振荡器Y1为HC-49US石英晶体振荡器,水面探头TZ为FS-IR02型水位探头,蓄电池E1为12V4.5A铅酸蓄电池;所述电阻R1的阻值为3kΩ,电阻R2的阻值为10kΩ,电阻R3~R5的阻值为5.1kΩ,电阻R6为120~800Ω滑动变阻器,电阻R7的阻值为100~1kΩ滑动变阻器,电阻R8的阻值为2.4kΩ,电阻R9的阻值为3.9kΩ,极性电容C1和极性电容C2均为耐压值为50V、电容值为4700μF的铝电解电容器,极性电容C3为耐压值为50V、电容值为36μF的铝电解电容器,电感L1为35μH的环形共模电感,电感L2和电感L2均为125μH的环形共模电感。本技术是一种太阳能型双电源供电加湿器电路,主要由变压器T,整流器U1,双电压比较器U2,欠压集成芯片U3,电压比较器U4,三极管VT1,三极管VT2,三极管VT3,极性电容C1的正极与整流器U1的正极输出端相连接,其负极与整流器U1的负极输出端相连接。电阻R1的一端与三极管VT1的发射极相连接,其另一端与极性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电阻R2的一端与极性电容C1的正极相连接,其另一端与三极管VT1的基极相连接。电阻R3的一端与极性电容C1的正极相连接,其另一端与双电压比较器U2的2管脚相连接。二极管D1的N极与双电压比较器U2的2管脚相连接,其P极与极性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太阳能电池E2的正极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相连接,其负极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接。电阻R4的一端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相连接,其另一端与三极管VT2的基极相连接。二极管D2的P极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相连接,其N极与欠压集成芯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太阳能型双电源供电加湿器电路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太阳能型双电源供电加湿器电路,其特征在于,主要由变压器T,整流器U1,双电压比较器U2,欠压集成芯片U3,电压比较器U4,三极管VT1,三极管VT2,三极管VT3,正极与整流器U1的正极输出端相连接、负极与整流器U1的负极输出端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1,一端与三极管VT1的发射极相连接、其另一端与极性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的电阻R1,一端与极性电容C1的正极相连接、其另一端与三极管VT1的基极相连接的电阻R2,一端与极性电容C1的正极相连接、其另一端与双电压比较器U2的2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3,N极与双电压比较器U2的2管脚相连接、其P极与极性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1,正极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相连接、其负极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接的太阳能电池E2,一端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相连接、其另一端与三极管VT2的基极相连接的电阻R4,P极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相连接、其N极与欠压集成芯片U3的2管脚相连接的二极管D2,正极与电压比较器U4的2管脚相连接、其负极与极性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的蓄电池E1,一端与电压比较器U4的2管脚相连接、其另一端与电压比较器U4的1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5,一端与电压比较器U4的1管脚相连接、其另一端与电阻R6及滑动电阻R7之间的公共端相连接的风扇M,一端与电压比较器U4的1管脚相连接、其另一端经电阻R6后与风扇M及滑动电阻R7的公共端相连接的超声波雾化头WH,一端与极性电容C1的负极相连、其另一端与电阻R6及风扇M之间的公共端相连接、其滑动端与电阻R8的非滑动端相连接的滑动变阻器R7,一端与电阻R7的滑动端相连接、其滑动端与电感L1的一端相连接的滑动电阻R8,一端与滑动电阻R8的滑动端相连接、其另一端经电阻R9后与极性电容C2的负极相连接的电感L1,正极经晶体振荡器Y1后与电压比较器U3的1管脚相连接、其负极与极性电容C3的正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2,一端与极性电容C2的负极相连接、其另一端与三极管VT3的基极相连接的电阻R10,一端与电压比较器U4的1管脚相连接、其另一端与三极管VT3的基极相连接的水面探头TZ,正极与极性电容C2负极相连接、其负极与极性电容C4的负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3,一端与三极管VT3的发射极相连接、其另一端与极性电容C3的负极相连接的电感L2,一端与极性电容C3的负极相连接、其另一端与二级管D1的P极相连接的电感L3,正极与三极管VT3的集电极相连接、其负极与极性电容C3的负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4,以及N极与三极管VT3的集电极相连接、其P极与三极管VT3的发射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2组成;所述变压器T副边绕组的同名端与整流器U1的一个输入端相连接、其副边绕组的非同名端与整流器U1的另一个输入端相连接;所述三极管VT1的集电极与极性电容C1的正极相连接;所述三极管VT2的基极与欠压集成芯片U3的1管脚相连接;所述欠压集成芯片U3的2管脚与电压比较器U4的2管脚相连接,其3管脚与极性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所述双电压比较器U2的3管脚与电压比较器U4的2管脚相连接,其4管脚与极性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其5管脚与极性电容C1的正极相连接;所述电压比较器U4的3管脚与极性电容C1的正极相连接;所述三极管VT3的集电极与电压比较器U4的1管脚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太阳能型双电源供电加湿器电路,其特征在于,主要由变压器T,整流器U1,双电压比较器U2,欠压集成芯片U3,电压比较器U4,三极管VT1,三极管VT2,三极管VT3,正极与整流器U1的正极输出端相连接、负极与整流器U1的负极输出端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1,一端与三极管VT1的发射极相连接、其另一端与极性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的电阻R1,一端与极性电容C1的正极相连接、其另一端与三极管VT1的基极相连接的电阻R2,一端与极性电容C1的正极相连接、其另一端与双电压比较器U2的2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3,N极与双电压比较器U2的2管脚相连接、其P极与极性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1,正极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相连接、其负极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接的太阳能电池E2,一端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相连接、其另一端与三极管VT2的基极相连接的电阻R4,P极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相连接、其N极与欠压集成芯片U3的2管脚相连接的二极管D2,正极与电压比较器U4的2管脚相连接、其负极与极性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的蓄电池E1,一端与电压比较器U4的2管脚相连接、其另一端与电压比较器U4的1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5,一端与电压比较器U4的1管脚相连接、其另一端与电阻R6及滑动电阻R7之间的公共端相连接的风扇M,一端与电压比较器U4的1管脚相连接、其另一端经电阻R6后与风扇M及滑动电阻R7的公共端相连接的超声波雾化头WH,一端与极性电容C1的负极相连、其另一端与电阻R6及风扇M之间的公共端相连接、其滑动端与电阻R8的非滑动端相连接的滑动变阻器R7,一端与电阻R7的滑动端相连接、其滑动端与电感L1的一端相连接的滑动电阻R8,一端与滑动电阻R8的滑动端相连接、其另一端经电阻R9后与极性电容C2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蓉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翰道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