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光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843849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20 01: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背光源,包括框架、设置在所述框架内的导光板、设置在所述导光板其中一侧面的第一灯条,所述导光板的网点面上设置有反射片;所述导光板的网点面为内凹的第一弧面,所述第一弧面面向第一灯条。该背光源可以提高光线的利用率和亮度,而且更加节省生产原料。

A backligh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backlight, which comprises a frame, is arranged in the framework of the light guide plate, light guide plate is arranged on the one side of the first light, dot surface of the light guide plate is arranged on the reflecting plate; the first cambered surface of the light guide plate outlets for concave. The first cambered surface facing the first light. The backlight can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and brightness of light, and save the production material mo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背光源
本技术涉及背光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源。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为现有的背光源结构,主要包括导光板1’、设置在导光板1’的入光面的灯条2’、设置在导光板1’的网点面12’的反射片3’,灯条2’发出的光线可按方向分为向上、平行和向下三种,其中,向上的光线直接从导光板1’的出光面11’射出,向下的光线经过导光板1’的网点面12’上的导光网点以及反射片3’的作用发生反射后从导光板1’的出光面11’射出,平行的光线因没被反射而白白浪费掉。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背光源。该背光源可以提高光线的利用率和亮度,而且更加节省生产原料。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背光源,包括框架、设置在所述框架内的导光板、设置在所述导光板其中一侧面的第一灯条,所述导光板的网点面上设置有反射片;所述导光板的网点面为内凹的第一弧面,所述第一弧面面向第一灯条。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弧面的拱高不大于所述导光板的侧面高度的一半。进一步地,所述导光板与第一灯条相对的另一侧面设置有第二灯条,所述第一弧面面向所述第一灯条和第二灯条。进一步地,所述导光板的网点面为内凹且连续的第一弧面和第二弧面,所述第一弧面面向第一灯条,所述第二弧面面向第二灯条。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弧面和第二弧面的拱高均不大于所述导光板的侧面高度的一半。进一步地,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为平面或外凸的第三弧面。进一步地,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上设置有至少一光学膜。进一步地,所述框架上设置有遮光片。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背光源通过将所述导光板的网点面设计成弧面,所述第一灯条发出的平行光线也能够被所述导光板的网点面上的导光网点以及反射片所反射,并从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射出,提高了所述第一灯条的光线利用率以及背光源的整体亮度,而且也能够减少所述导光板的制作材料,降低背光源的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的背光源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背光源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另一背光源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又一背光源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又一背光源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提供的又一背光源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提供的又一背光源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说明。如图2所示,一种背光源,包括框架、设置在所述框架内的导光板1、设置在所述导光板1其中一侧面的第一灯条21,所述导光板1的网点面12上设置有反射片3;所述导光板1的网点面12为内凹的第一弧面,所述第一弧面面向第一灯条21。该背光源通过将所述导光板1的网点面12设计成弧面,所述第一灯条21发出的平行光线也能够被所述导光板1的网点面12上的导光网点以及反射片3所反射,并从所述导光板1的出光面11射出,提高了所述第一灯条21的光线利用率以及背光源的整体亮度,而且也能够减少所述导光板1的制作材料,降低背光源的生产成本。优选地,所述第一弧面的拱高不大于所述导光板1的侧面高度的一半,由于所述第一弧面的拱高低于或者等于所述导光板1的侧面高度的一半,而背光源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都会在所述导光板1的出光面11上增加相应功能的膜片(包括但不限于扩散膜、增光膜等),当光线从所述导光板1的出光面11射出时,由于膜片的折射作用,一部分光线会重新进入所述导光板1内并传播到所述网点面12远离所述第一灯条21的一端上,最后发生第二次反射并射出所述导光板1,这样就不会由于所述网点面12为弧面,而导致背光源的另一端光线不足出现亮暗不均匀。为了进一步提高该背光源的亮度,以及解决所述网点面12为弧面而导致的亮暗不均匀的问题,所述导光板1与第一灯条21相对的另一侧面设置有第二灯条22,所述第一弧面面向所述第一灯条21和第二灯条22,如图4和5。或者,所述导光板1的网点面12为内凹且连续的第一弧面和第二弧面,所述第一弧面面向第一灯条21,所述第二弧面面向第二灯条22;所述第一弧面和第二弧面的拱高均不大于所述导光板1的侧面高度的一半,如图6和7。所述导光板1的出光面11可以为平面(如图2、4和6)或者外凸的第三弧面(如图3、5和7),优选为第三弧面,因为将所述导光板1的出光面11设计为外凸的第三弧面,可以增加所述导光板1的厚度,尤其是增加所述网点面12的弧面顶部处的厚度,防止所述导光板1的网点面12在设计为弧面后,厚度太小,支撑力不够,导致所述导光板1在应力作用下断裂。所述导光板1的出光面11上设置有至少一光学膜,一般来说,所述导光板1的出光面11上会依次设置有扩散膜、下增光膜和上增光膜,但是,所述光学膜的类型和数量可根据实际需求而定,不应以此为限。所述框架上设置有遮光片,所述遮光片优选双面具有粘性,其背向所述框架的一侧为黑色,面向所述框架的一侧为黑色、或白色、或其它颜色。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但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形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应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背光源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光源,包括框架、设置在所述框架内的导光板、设置在所述导光板其中一侧面的第一灯条,所述导光板的网点面上设置有反射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的网点面为内凹的第一弧面,所述第一弧面面向第一灯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光源,包括框架、设置在所述框架内的导光板、设置在所述导光板其中一侧面的第一灯条,所述导光板的网点面上设置有反射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的网点面为内凹的第一弧面,所述第一弧面面向第一灯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面的拱高不大于所述导光板的侧面高度的一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与第一灯条相对的另一侧面设置有第二灯条,所述第一弧面面向所述第一灯条和第二灯条。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佳民
申请(专利权)人: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