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文江专利>正文

现场足迹快速拍摄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843669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20 01:48
现场足迹快速拍摄架,涉及平衡架体技术领域,包括第一杆体、锁紧机构、第二杆体;所述锁紧机构包括锁紧内套和锁紧螺母;所述锁紧内套中空设置,上端卡设于第二杆体,下端开设有轴向等分的凹槽;锁紧内套下端外壁设有外螺纹,且锁紧内套下端的壁厚从上至下逐渐增厚;所述锁紧螺母套设于锁紧内套外部并与锁紧内套螺纹连接;所述第一杆体的下端固定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两侧均设置有固定脚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现场拍摄取景时,可以通过将拍摄相机固定在拍摄架上,且保持拍摄架垂直地面稳定,提高了相机拍摄时的平衡稳定,提高了照片拍摄的真实效果,有助于现场物证的拍摄提取。

Fast footprints of field footprints

Fast shooting scene footprint frame, to balance frame technical field, comprises a first rod body, a locking mechanism, second rod body; the locking mechanism comprises a locking inner sleeve and a locking nut; the locking inner sleeve is hollow and upper card is arranged on the second rod body is arranged at the lower end of the axial groove the locking inner sleeve; the outer wall at the lower end is provided with external threads, and a locking inner sleeve at the lower end of the wall thickness from top to bottom gradually thickened; the locking nut is sleeved on the locking inner sleeve and a locking inner sleeve and external threaded connection; the lower ends of the first rod body is fixedly provided with a base; the base both sides are provided with a fixed foot. The utility model in the shooting scene, can be fixed on the camera shooting frame, and keep shooting vertical ground stability, improve the balance and the stability of cameras, improve the effect of photo real shooting, help scene shooting extra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现场足迹快速拍摄架
本技术涉及平衡架体
,尤其涉及一种现场物证包括现场足迹拍摄用的相机平衡固定架。
技术介绍
现有的相机都是手持拍摄,虽然手持拍摄可以根据人们的需要进行取景,但是手持拍摄操作难度大,特别是在犯罪现场光线不足的情况下,容易抖动,当需要拍摄高质量的现场足迹时,对于拍摄时的稳定性要求很高,任何拍摄操作的偏差都有可能给提取的物证带来致命的破坏,最后给侦查、诉讼工作带来误导。对于犯罪现场,现场足迹拍摄质量的要求都很高,而拍摄人员的拍摄操作能力,对拍摄的图片质量影响很大,也间接影响侦查、诉讼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器材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便携式、快速使用的拍摄架,提高了相机拍摄时的稳定性,提高了现场足迹拍摄效果和效率,且拍摄架操作使用方便。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现场足迹快速拍摄架,包括第一杆体、锁紧机构、第二杆体;所述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均为中空圆管,且第二杆体套设于第一杆体外部;所述锁紧机构包括锁紧内套和锁紧螺母;所述锁紧内套中空设置,上端卡设于第二杆体,下端开设有轴向等分的凹槽;锁紧内套下端外壁设有外螺纹,且锁紧内套下端的壁厚从上至下逐渐增厚;所述锁紧螺母套设于锁紧内套外部并与锁紧内套螺纹连接;所述第一杆体的下端固定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两侧均设置有固定脚架,且固定脚架与底座转动连接。现场足迹快速拍摄架,还包括第一插销;所述固定脚架呈U字型,且固定脚架两端分设于底座两侧;所述第一插销插设于固定脚架端部和底座。现场足迹快速拍摄架,还包括第二插销;所述第二杆体的顶端设置相机固定架,所述相机固定架与第二杆体上端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插销穿设于相机固定架和第二杆体上端部。现场足迹快速拍摄架,还包括紧固螺栓;所述相机固定架端部固定连接有相机;所述紧固螺栓一端与相机固定架螺纹连接,另一端与相机螺纹连接。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现场拍摄取景时,可以通过将拍摄相机固定在拍摄架上,且保持拍摄架垂直地面稳定,提高了相机拍摄时的平衡稳定,提高了照片拍摄的真实效果,有助于现场物证的拍摄提取,同时拍摄架具有机构折叠、高度调节功能,架体轻便,结构紧凑,便于携带,拍摄操作简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拍摄架安装有相机时的侧视图;图2为本技术拍摄架安装有相机时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拍摄架各机构折叠存放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锁紧机构的爆炸图;其中:1、第一杆体;2、锁紧机构;2a、锁紧内套;2b、锁紧螺母;3、第二杆体;4、相机固定架;5、紧固螺栓;6、相机;7、固定脚架;8、第一插销;9、第二插销;10、底座。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3所示,本技术涉及现场足迹快速拍摄架,包括均为中空圆管的第一杆体1和第二杆体3,所述第二杆体3套设于第一杆体1外部;所述第一杆体1和第二杆体3通过锁紧机构2相连;所述锁紧机构2包括锁紧内套2a和锁紧螺母2b;所述锁紧内套2a中空设置,上端卡设于第二杆体3,下端开设有轴向等分的凹槽;锁紧内套2a下端外壁设有外螺纹,且锁紧内套2a下端的壁厚从上至下逐渐增厚;所述锁紧螺母2b套设于锁紧内套2a外部并与锁紧内套2a螺纹连接。往下旋转锁紧螺母2b,由于锁紧内套2a下端的壁厚从上至下逐渐增厚,锁紧内套2a抱合第一杆体1,从而固定第一杆体1的伸缩量。往上旋转锁紧螺母2b,锁紧内套2a松开第一杆体1,直径较小的第一杆体1就能缩进第二杆体3。所述第一杆体1的下端固定设置有底座10;所述底座10两侧均设置有固定脚架7,且固定脚架7通过第一插销8与底座10转动连接。所述固定脚架7呈U字型,固定脚架7两端分设于底座10两侧。所述第一插销8插设于固定脚架7端部和底座10。所述第二杆体3的顶端设置相机固定架4,所述相机固定架4通过第二插销9与第二杆体3上端部连接,第二插销9穿设于相机固定架4和第二杆体3上端部。所述相机固定架4端部通过紧固螺栓5固定连接相机6。紧固螺栓5一端与相机固定架4螺纹连接,另一端与相机6螺纹连接。本技术的拍摄架采用碳素钢等轻质材料制成,携带轻便,拍摄架体总高度50cm,且可以分第一杆体1与第二杆体3两节收缩,第二杆体3为中空杆体结构,收缩后整体高度在30cm。在第一杆体1下端部两侧的固定脚架7为骨架结构,可绕第一插销8转动折起或放下使用,同时第二杆体3的顶部相机固定架4也有绕第二插销9转动折起或放下使用的效果,在拍摄使用时,通过紧固螺栓5将相机6固定在相机固定架4的端部,同时用脚踩住第一杆体1两侧的固定脚架7,固定拍摄架,保证相机6水平稳定,同时可通过伸缩调节第一杆体1,调节相机6的高度,提高了照片拍摄的真实效果。整理拍摄架体时,可将相机固定架4折叠依附在第二杆体3侧面,第一杆体1缩进至第二杆体3内,并将固定脚架7折叠依附在第一杆体1侧面与并锁紧机构2框紧,架体结构紧凑,便于携带。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现场足迹快速拍摄架

【技术保护点】
现场足迹快速拍摄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杆体(1)、锁紧机构(2)、第二杆体(3);所述第一杆体(1)和第二杆体(3)均为中空圆管,且第二杆体(3)套设于第一杆体(1)外部;所述锁紧机构(2)包括锁紧内套(2a)和锁紧螺母(2b);所述锁紧内套(2a)中空设置,上端卡设于第二杆体(3),下端开设有轴向等分的凹槽;锁紧内套(2a)下端外壁设有外螺纹,且锁紧内套(2a)下端的壁厚从上至下逐渐增厚;所述锁紧螺母(2b)套设于锁紧内套(2a)外部并与锁紧内套(2a)螺纹连接;所述第一杆体(1)的下端固定设置有底座(10);所述底座(10)两侧均设置有固定脚架(7),且固定脚架(7)与底座(10)转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现场足迹快速拍摄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杆体(1)、锁紧机构(2)、第二杆体(3);所述第一杆体(1)和第二杆体(3)均为中空圆管,且第二杆体(3)套设于第一杆体(1)外部;所述锁紧机构(2)包括锁紧内套(2a)和锁紧螺母(2b);所述锁紧内套(2a)中空设置,上端卡设于第二杆体(3),下端开设有轴向等分的凹槽;锁紧内套(2a)下端外壁设有外螺纹,且锁紧内套(2a)下端的壁厚从上至下逐渐增厚;所述锁紧螺母(2b)套设于锁紧内套(2a)外部并与锁紧内套(2a)螺纹连接;所述第一杆体(1)的下端固定设置有底座(10);所述底座(10)两侧均设置有固定脚架(7),且固定脚架(7)与底座(10)转动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文江
申请(专利权)人:王文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