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卫峰专利>正文

动力输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842479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20 00: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动力输出装置,包括有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设有机壳,机壳内设有动力输出轴,动力输出轴的外周沿轴向间隔设有若干环形凹槽,各环形凹槽分别与机壳形成介质流通的腔体,环形凹槽内设置有供介质驱动进行圆周运动的活塞,活塞带动动力输出轴转动,各腔体对应的机壳上均设有开口,且相邻的开口在机壳上相对设置,所述开口处设置有阀座,阀座内设有单向阀,单向阀可活动进出腔体,所述单向阀两侧对应的机壳上分别设有介质入口与介质出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制作方便,动力输出稳定,能量转化率高。

Power output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power output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base, wherein the base is provided with a casing, the casing is provided with a power output shaft, power output shaft of the peripheral intervals along the axial direction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annular grooves, the annular grooves are respectively formed with a dielectric cavity flow, annular groove is provided a piston driven medium for circular motion, the piston drives the output shaft to rotate, the cavity corresponding to the casing are provided with openings, and adjacent openings positioned in the casing, the opening is arranged at the valve seat, the valve seat is provided with a one-way valve, a one-way valve can import cavity, a shell of the one-way valve on both sides the corresponding media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on the entrance and medium outlet.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convenient production, stable power output and high energy conversion r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动力输出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动力输出装置的改进专利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圆周型动力输出装置的改进专利技术。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人们对机械动力输出装置的动力输出稳定性以及能量利用率的要求越来越高,现有的叶轮式动力输出装置为开放式布置,水流驱动叶轮时会分散掉,导致无法充分利用水流势能,造成能源的浪费,且水流在叶轮输出轴单侧驱动叶轮,存在驱动间歇,无法控制输出轴的转速,容易导致转速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动力输出稳定、能量转化率高的动力输出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该种动力输出装置,包括有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设有机壳,机壳内设有动力输出轴,动力输出轴的外周沿轴向间隔设有若干环形凹槽,各环形凹槽分别与机壳形成介质流通的腔体,环形凹槽内设置有供介质驱动进行圆周运动的活塞,活塞带动动力输出轴转动,各腔体对应的机壳上均设有开口,且相邻的开口在机壳上相对设置,所述开口处设置有阀座,阀座内设有单向阀,单向阀可活动进出腔体,所述单向阀两侧对应的机壳上分别设有介质入口与介质出口。所述机壳同侧的各阀座内贯穿有一转轴,各单向阀固定在该转轴上,且该转轴一端设有副凸轮,所述动力输出轴一端设有主凸轮,主凸轮与副凸轮传动配合,相应的转轴上还设有复位装置。所述复位装置为设置在转轴上的扭簧。所述动力输出轴一端设有分流阀,分流阀包含有介质进口、左右分流出口以及分流挡片,所述分流挡片固设在动力输出轴上,分流挡片转动时分别遮挡左右分流出口,所述左右分流出口分别与机壳两侧的介质入口相连通。所述活塞在动力输出轴上同轴线设置。所述介质为水或气体。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改进后的动力输出装置,结构合理、制作简单,介质由两侧分时段驱动活塞带动动力输出轴转动,使动力输出更加稳定;同时设置介质流通腔体,充分利用介质的势能,提高了能量转化率,以及降低了势能利用的准入门槛。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图2的左视图。图4为本技术图2的A-A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图2的B-B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的动力输出轴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附图表示了本技术的结构,下面再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其有关细节。该动力输出装置,包括有底座1,所述底座1上设有直筒式机壳2,机壳2内设有动力输出轴3,动力输出轴3与机壳2内侧活动配合,动力输出轴3的外周沿轴向间隔设有若干环形凹槽4,各环形凹槽4分别与机壳2形成介质流通的腔体5,所述介质为水或气体,环形凹槽4内设置有供介质驱动进行圆周运动的活塞6,活塞带动动力输出轴转动,优选活塞6在动力输出轴3上同轴线设置,活塞6大小与腔体5轴向截面相匹配,各腔体5对应的机壳2上均设有开口7,且相邻的开口7在机壳2两侧相对设置,所述开口7处设置有阀座8,阀座8内设有单向阀9,单向阀9可活动进出腔体5,所述单向阀9两侧对应的机壳2上分别设有介质入口10与介质出口11。所述机壳2同侧的各阀座8内贯穿有一转轴12,各单向阀9固定在该转轴12上,且该转轴12一端设有副凸轮13,所述动力输出轴3一端设有主凸轮14,主凸轮14与副凸轮13传动配合,相应的转轴12上还设有复位装置15,所述复位装置15为设置在转轴12上的扭簧。所述动力输出轴3一端设有分流阀16,分流阀16包含有介质进口17、左右分流出口18、19以及分流挡片20,所述分流挡片20固设在动力输出轴3上,分流挡片20转动时分别遮挡左右分流出口18、19,所述左右分流出口18、19分别与机壳2两侧的介质入口10通过管道相连通。本技术工作时,介质由分流阀16的介质进口17进入,由左或右分流出口出去,并由机壳2一侧的介质入口10进入腔体5,相应的单向阀9在腔体5内阻挡介质逆流,介质在腔体5内流动驱动活塞6,带动动力输出轴3转动,在单向阀9之前介质由介质出口11流出,动力输出轴3一端的主凸轮14带动转轴12一端的副凸轮13,使转轴12转动带动单向阀9转出腔体5,使活塞6可以通过,之后单向阀9由扭簧复位,至此完成动力输出轴3的一次转动做功,而分流挡片20由动力输出轴3带动转动,使介质交替由左右分流出口18、19出去,并分别由机壳2两侧的介质入口10进去相互配合驱动活塞6,两侧相互配合驱动,避免单侧驱动存在间歇产生的不连续性问题,使得动力输出轴3转动变相更加稳定,提高能量转化率。其中,单向阀由转轴、副凸轮带动转出腔体前,动力输出轴带动分流挡片转动,使分流阀关闭,新的介质不再进入,如此相互衔接,减少单向阀的受力,使单向阀转出更加灵活。综上所述,以上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动力输出装置

【技术保护点】
动力输出装置,包括有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设有机壳,机壳内设有动力输出轴,动力输出轴的外周沿轴向间隔设有若干环形凹槽,各环形凹槽分别与机壳形成介质流通的腔体,环形凹槽内设置有供介质驱动进行圆周运动的活塞,活塞带动动力输出轴转动,各腔体对应的机壳上均设有开口,且相邻的开口在机壳上相对设置,所述开口处设置有阀座,阀座内设有单向阀,单向阀可活动进出腔体,所述单向阀两侧对应的机壳上分别设有介质入口与介质出口。

【技术特征摘要】
1.动力输出装置,包括有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设有机壳,机壳内设有动力输出轴,动力输出轴的外周沿轴向间隔设有若干环形凹槽,各环形凹槽分别与机壳形成介质流通的腔体,环形凹槽内设置有供介质驱动进行圆周运动的活塞,活塞带动动力输出轴转动,各腔体对应的机壳上均设有开口,且相邻的开口在机壳上相对设置,所述开口处设置有阀座,阀座内设有单向阀,单向阀可活动进出腔体,所述单向阀两侧对应的机壳上分别设有介质入口与介质出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同侧的各阀座内贯穿有一转轴,各单向阀固定在该转轴上,且该转轴一端设有副凸轮,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卫峰
申请(专利权)人:江卫峰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