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induction coil structure and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 first surface and a second surface forming a winding coil structure through the through-hole substrate wound on the substrate, and the coil of the first surface and the second surface in sequence on the surface of wound at or by the upper and lower surface of cross winding, so in the the area of the substrate in the limited increase of each coil of as much as possible around the area, so that the total value of the maximum sense coil, therefore can improve the coil induced volta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感应线圈结构和无线电能传输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能传输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感应线圈结构和无线电能传输系统。
技术介绍
磁共振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如图1所示,为了有效地从发射端传递能量到接收端,电能发射端设置补偿电容Cs,并且补偿电容Cs和发射线圈电感Ls在系统工作频率f0(如无线充电联盟A4WP标准中规定的6.78MHz)上谐振;同理,电能接收端也设置补偿电容Cd,且补偿电容Cd和接收线圈电感Ld也在频率f0上谐振。根据图1中电路,无线电能传输系统通过接收端的线圈和发射端的线圈进行同频率磁共振耦合,以此将发射侧的电源能量传输至接收侧的负载使用。而根据上述的磁耦合过程,接收侧的接收线圈耦合发射线圈产生的交变磁场,其感生的电压Ud通过如下公式表述:其中,ω0为谐振频率,Ip为发射线圈中的电流,k为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之间的耦合系数,Ls为发射线圈感值,Ld为接收线圈感值。从上式中看出,在工作频率固定和发射线圈中发射电流不变的情况下,为了提高接收线圈中感生到的电压,则需要优化线圈尤其是接收线圈的结构,以提高接收线圈的磁场耦合能力,因此,设计者需在有效范围内,一方面提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感应线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块基板,且每块基板包括至少一个通孔,用于形成所述感应线圈结构的绕线的第一部分缠绕于一个基板的第一表面,所述绕线通过该基板的通孔将绕线的第二部分缠绕于所述基板的第二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感应线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块基板,且每块基板包括至少一个通孔,用于形成所述感应线圈结构的绕线的第一部分缠绕于一个基板的第一表面,所述绕线通过该基板的通孔将绕线的第二部分缠绕于所述基板的第二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线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共形成N匝线圈,所述绕线的第一部分包括所述绕线的形成的A匝线圈,所述绕线的第二部分包括绕线的形成的B匝线圈,其中,当N为偶数时,则A等于N/2,B等于N/2;当N为奇数时,则A等于(N+1)/2,B等于(N-1)/2;或者是,A等于(N-1)/2,B等于(N+1)/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感应线圈结构,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基板的第一表面的线圈和位于基板的第二表面的线圈,两者绕线位置上下相互重叠。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感应线圈结构,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基板的第一表面的线圈和位于基板的第二表面的线圈,两者绕线位置上下相互错开。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线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共形成N匝线圈,其中,第1匝线圈缠绕于一个基板的第一表面,第i匝、第i+1匝线圈通过该基板的第一个通孔缠绕于所述基板的第二表面;所述绕线的第i+2、第i+3匝线圈通过该基板的第二个通孔缠绕于所述基板的第一表面;其中,i等于2*j,j为等于大于1的奇数。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感应线圈结构,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基板的第一表面的线圈和位于基板的第二表面的线圈,两者绕线位置上下相互重叠。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感应线圈结构,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基板的第一表面的线圈和位于基板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维一,余峰,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微鹅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