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污水处理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839056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9 20: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过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高效污水处理池,包括湿地池、反应池和过滤池,湿地池一侧设有两个反应池,两个反应池一侧设有过滤池,湿地池内部设有框架,框架内部设有若干人工湿地承载板,人工湿地承载板之间均设有隔板,两个反应池底部均设有搅拌电机,两个反应池上方设有加料管,加料管一端连通有连接管,过滤池内部设有滤网,过滤池与污泥排出管相邻的一侧设有出水管,两个反应池两侧分别与湿地池和过滤池通过设有的引流板连通,采用绿化植物进行消除污水中的有机物机化学物质成分,起到环保无二次污染的同时,大大降低污水处理成本;在人工湿地承载板之间设有隔板,用于污水流通,便于净化植物循环吸收污水杂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污水处理池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尤其是一种高效污水处理池。
技术介绍
工业污水是指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污水和废液,其中含有随水流失的工业生产用料、中间产物和产品以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废水的种类和数量迅猛增加,对水体的污染也日趋广泛和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和安全,因此,对于保护环境来说,工业废水的处理比城市污水的处理更为重要,由于工业污水中含有重金属和许多的化学成分用料,因此处理起来相当麻烦,现有的污水处理器结构简单,处理效果较差,且大多采用统一过滤的形式进行污水过滤,没有针对性的对污水成分分类过滤的功能,致使污染成分流入生活用水中,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严重时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处理效果较差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高效污水处理池。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设计一种高效污水处理池,包括湿地池、反应池和过滤池,所述湿地池一侧设有两个反应池,两个所述反应池一侧设有过滤池,所述湿地池内部设有框架,所述框架内部设有若干人工湿地承载板,所述人工湿地承载板之间均设有隔板,所述湿地池一侧连通有污水进口,所述湿地池与所述污水进口相邻一侧底部设有杂物处理槽,两个所述反应池底部均设有搅拌电机,两个所述反应池上方设有加料管,所述加料管一端连通有连接管,所述过滤池内部设有滤网,所述过滤池一侧且位于所述滤网下方连通有污泥排出管,所述过滤池与所述污泥排出管相邻的一侧设有出水管,两个所述反应池两侧分别与所述湿地池和所述过滤池通过设有的引流板连通。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湿地池上方设有两侧均设有观察台,所述观察台与所述湿地池内部之间均设有扶梯。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接管和所述污泥排出管上分别设有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加料管下部且位于两个所述反应池正上方均设有若干下料孔。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高效污水处理池,有益效果在于:采用绿化植物进行消除污水中的有机物机化学物质成分,起到环保无二次污染的同时,大大降低污水处理成本;在人工湿地承载板之间设有隔板,用于污水流通,便于净化植物循环吸收污水杂质;在反应池上方设有加料管,便于加入絮凝剂和助凝剂等辅助反应剂;通过在反应池下方设有搅拌电机,用于对加料后的污水进行搅拌,加快反应效率的同时进行充分沉淀;在过滤池内部设有滤网进行过滤,进一步沉淀反应物后的污泥,达到更好的处理效果;通过以上多方便考虑、合理设计,大大提高处理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湿地池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湿地池;2、反应池;3、过滤池;4、框架;5、人工湿地承载板;6、隔板;7、污水进口;8、杂物清理槽;9、引流版;10、搅拌电机;11、加料管;12、滤网;13、连接管;14、第一阀门;15、污泥排出管;16、出水管;17、第二阀门;18、观察台;19、扶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2,一种高效污水处理池,包括湿地池1、反应池2和过滤池3,湿地池1一侧设有两个反应池2,两个反应池2一侧设有过滤池3,湿地池1内部设有框架4,框架4内部设有若干人工湿地承载板5,人工湿地承载板5之间均设有隔板6,湿地池1一侧连通有污水进口7,湿地池1与污水进口7相邻一侧底部设有杂物处理槽8,两个反应池2底部均设有搅拌电机10,两个反应池2上方设有加料管11,加料管11一端连通有连接管13,过滤池3内部设有滤网12,过滤池3一侧切且位于滤网12下方连通有污泥排出管15,过滤池3与污泥排出管15相邻的一侧设有出水管16,两个反应池2两侧分别与湿地池1和过滤池3通过设有的引流板9连通。湿地池1上方设有两侧均设有观察台18,观察台18与湿地池1内部之间均设有扶梯19,便于查看植物处理情况;连接管13和污泥排出管15上分别设有第一阀门14和第二阀门17,便于打开和闭合管道;加料管11下部且位于两个反应池2正上方均设有若干下料孔,便于均匀加料。具体的,本技术使用时,首先将污水通过污水进口7引入湿地池1内,然后进入人工湿地承载板5内,此时利用土壤、人工介质、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对污水、污泥进行吸附、滞留、过滤、氧化还原、沉淀、微生物分解、转化等,并将较大的杂质从杂物清理槽8清理出去,框架4内的隔板6对污水进行引流,从而对污水循环处理,经人工湿地处理后的污水经过引流板9引入反应池2中,然后将连接管13与絮凝剂和助凝剂送料口连接,对反应池2中污水进行凝聚和对大颗粒进行助凝,开启搅拌电机10进行搅拌,充分反应,后流入过滤池3中进行过滤,污水进入过滤池3时,污泥沉淀经过滤网12过滤下沉到过滤池3底部,并通过污泥排出管排出,过滤后的水从滤网12上方经出水管16排出;通过湿地池1上方的观察台18和扶梯19来查看植物处理情况,控制连接管13和污泥排出管15上的第一阀门14和第二阀门17开启和关闭连接管13和污泥排出管15,通过加料管11下部的下料孔均匀添加反应剂。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高效污水处理池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效污水处理池,包括湿地池(1)、反应池(2)和过滤池(3),其特征在于:所述湿地池(1)一侧设有两个反应池(2),两个所述反应池(2)一侧设有过滤池(3),所述湿地池(1)内部设有框架(4),所述框架(4)内部设有若干人工湿地承载板(5),所述人工湿地承载板(5)之间均设有隔板(6),所述湿地池(1)一侧连通有污水进口(7),所述湿地池(1)与所述污水进口(7)相邻一侧底部设有杂物处理槽(8),两个所述反应池(2)底部均设有搅拌电机(10),两个所述反应池(2)上方设有加料管(11),所述加料管(11)一端连通有连接管(13),所述过滤池(3)内部设有滤网(12),所述过滤池(3)一侧且位于所述滤网(12)下方连通有污泥排出管(15),所述过滤池(3)与所述污泥排出管(15)相邻的一侧设有出水管(16),两个所述反应池(2)两侧分别与所述湿地池(1)和所述过滤池(3)通过设有的引流板(9)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污水处理池,包括湿地池(1)、反应池(2)和过滤池(3),其特征在于:所述湿地池(1)一侧设有两个反应池(2),两个所述反应池(2)一侧设有过滤池(3),所述湿地池(1)内部设有框架(4),所述框架(4)内部设有若干人工湿地承载板(5),所述人工湿地承载板(5)之间均设有隔板(6),所述湿地池(1)一侧连通有污水进口(7),所述湿地池(1)与所述污水进口(7)相邻一侧底部设有杂物处理槽(8),两个所述反应池(2)底部均设有搅拌电机(10),两个所述反应池(2)上方设有加料管(11),所述加料管(11)一端连通有连接管(13),所述过滤池(3)内部设有滤网(12),所述过滤池(3)一侧且位于所述滤网(12)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文泉
申请(专利权)人:盐城大丰尊一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