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CT型絮凝沉淀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838784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9 20: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CT型絮凝沉淀器,包括进水管、与进水管连接的第一絮凝室、搅拌机、与第一絮凝室连接的第二絮凝室、与第二絮凝室连接的配水室、与配水室连接的出水堰槽、与出水堰槽连接的出水斗以及与配水室连接的排泥管,所述配水室内设置有斜管沉淀区,所述搅拌机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絮凝室外部的电机及设置于电机输出轴上的若干个搅拌桨叶。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将机械搅拌絮凝、斜管沉淀、水力排泥结合在一起,简化了设备结构并减少了占地面积,当原水水量、悬浮物浓度适度变化时,仍能有较好的悬浮物分离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CT型絮凝沉淀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水处理装置,特别是指一种CT型絮凝沉淀器。
技术介绍
应用自然沉降的方法实现固液分离是一种常见的水处理方法,但是这种处理方法效率较低。通过在原水中添加絮凝剂,可有效地使原水中的悬浮物形成大的颗粒,加速沉降分离,提高了水处理效率和出水水质;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悬浮物分离的效率,现有技术中常使用水力循环澄清设备或具有机械搅拌装置的澄清设备对原水进行处理;水力循环澄清设备的结构较简单,但是对水质、水量、进水压力和水温的变化适应性较差,水头损失较大,且水力循环对来水量和水压的可变范围很窄,变化稍大就导致絮凝效果差,沉淀后出水水质差,使用范围有限。而具有机械搅拌装置的澄清设备由于加入了机械搅拌装置后,可以充分利用已经形成泥渣的活性,增加原水中悬浮物的碰撞机会,强化碰撞机率,从而提高沉降分离的效率,提高设备单位面积的产水量,提高了设备运行稳定性,水量损失小,但是设备结构较复杂,加工及维修难度很大,工程成本较高,当原水水量或压力出现变化时则设备絮凝效果就难以达到预期,水量损失也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CT型絮凝沉淀器。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CT型絮凝沉淀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CT型絮凝沉淀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水管(1)、与进水管(1)连接的第一絮凝室(2)、搅拌机、与第一絮凝室(2)连接的第二絮凝室(3)、与第二絮凝室(3)连接的配水室、与配水室连接的出水堰槽(5)、与出水堰槽(5)连接的出水斗(6)以及与配水室连接的排泥管(7),所述配水室内设置有斜管沉淀区(8),所述搅拌机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絮凝室(2)外部的电机(9)和设置于电机(9)输出轴上的若干个搅拌桨叶(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CT型絮凝沉淀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水管(1)、与进水管(1)连接的第一絮凝室(2)、搅拌机、与第一絮凝室(2)连接的第二絮凝室(3)、与第二絮凝室(3)连接的配水室、与配水室连接的出水堰槽(5)、与出水堰槽(5)连接的出水斗(6)以及与配水室连接的排泥管(7),所述配水室内设置有斜管沉淀区(8),所述搅拌机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絮凝室(2)外部的电机(9)和设置于电机(9)输出轴上的若干个搅拌桨叶(1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CT型絮凝沉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桨叶(11)包括环形固定盘(10)、支承杆(18)和桨叶(17),固定盘(10)套装在所述电机(9)的输出轴上,支承杆(18)的一端固定在固定盘(10)上,支承杆(18)的另一端固定在桨叶(17)的侧面上。3.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文徐乐芳陈守应吕仕友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楚天环保有限公司贵州省楚天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