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下料装置及烹饪器具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82817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9 14: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下料装置及烹饪器具,下料装置包括盒身和盒底,盒身上具有下料口,使得盒底与下料口相配合,保证了下料装置在清洗的过程中不会使得物料和液体不会从下料口中泄漏到内锅中,同时,使得下料口的中心位置投影到内锅底面上的点与内锅锅底的中心位置,使得在清洗过后,盒底打开而使得下料口露出,保证了盒身内部的物料和液体通过下料口可以落入到内锅底面中心位置,并且由于重力原因使得物料和液体落入到锅内并且从中心位置均匀喷射到四周,使得物料可以在内锅中较为均匀的平铺开来,保证了物料在烹饪的过程中可以软硬程度一致,保证了烹饪的口感,提升了产品的用户体验。

A feeding device and a cooking utensil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feeding device and cooking device, feeding device comprises a box body and the box bottom, the box body has a feed opening, the bottom of the box and the feed opening match, ensure the device in the cleaning process does not make the material and the liquid does not leak to the inner pot. From the feed opening in the center at the same time, the position of the center of projection of feed to the bottom surface of the inner pot and the bottom of the pot, so that after the cleaning, the bottom of the box open and the outlet is exposed, to ensure the internal box body material and the liquid through the outlet can fall into the inner pot bottom the center position, and because gravity causes the material and the liquid into the pot and spray evenly from the center to around, making the inner pot material can be evenly spread, and guarantee the material in the process of cooking can be soft and hard process The same degree ensures the taste of cooking and improves the user experience of the produ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下料装置及烹饪器具
本技术涉及家用烹饪器具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下料装置及烹饪器具。
技术介绍
目前相关技术中的自动饭煲,其在将清洗过后的干净物料送入到内锅中等待烹饪时,一般采用在清洗装置盒身侧壁或者底部设置下料口,再通过推动装置将物料推送入内锅中,这样会造成一方面下料不彻底,会存在少量的物料粘连在下料口的内部周围,造成浪费,另一方面,物料在下到内锅中的位置不合适,使得物料在内锅中不均匀,这样就造成了烹饪出的食物软硬度不一致,影响口感。因此,设计出一种结构简洁,下料方便的下料装置及烹饪器具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第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下料装置。本技术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烹饪器具。有鉴于此,根据本技术的第一个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烹饪器具的下料装置,烹饪器具包括内锅,下料装置包括:盒身,位于内锅的上方,盒身上具有下料口;盒底,位于盒身与内锅之间,并与下料口相配合;其中,下料口的中心位置投影到内锅底面上的点与内锅底面的中心位置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10mm。本技术提供的下料装置包括盒身和盒底,盒身上具有下料口,使得盒底与下料口相配合,保证了下料装置在清洗的过程中不会使得物料和液体不会从下料口中泄漏到内锅中,同时,使得下料口的中心位置投影到内锅底面上的点与内锅底面的中心位置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10mm,使得在清洗过后,盒底打开而使得下料口露出,保证了盒身内部的物料和液体通过下料口可以落入到内锅底面中心位置的10mm之内,并且由于重力作用使得物料和液体落入到锅内并且从中心位置均匀喷射到四周,使得物料可以在内锅中较为均匀的平铺开来,保证了物料在烹饪的过程中可以软硬程度一致,保证了烹饪的口感,提升了产品的用户体验。另外,根据本技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下料装置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下料口的中心位置投影到内锅底面上的点与内锅底面的中心位置相重合。在该技术方案中,下料口的中心位置投影到内锅底面上的点与内锅底面的中心位置相重合,可以使得物料和液体在通过下料口落入到内锅底面时,能正好的落入到底面的中心位置,使得物料可以在内锅中较为均匀的平铺开来,保证了物料在烹饪的过程中可以软硬程度一致,保证了烹饪的口感,提升了产品的用户体验。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下料装置还包括:连接柱,位于盒身内部,其底端与盒底相连接,在连接柱向下运动时,推动盒底向下运动,使得物料从下料口中落入到内锅中;驱动装置,位于连接柱上方,设置在烹饪装置的上盖上,并与连接柱相连,用于驱动连接柱相对于盒身上下运动。在该技术方案中,下料装置还包括连接柱和驱动装置,连接柱的底端与盒底相连接,在下料装置清洗完成之后,通过与连接柱相连接的驱动装置向下运动,使得连接柱底端带动盒底向下运动,将下料口露出,从而使得盒身内部的物料和液体可以从下料口中倾泻到内锅中去,同时在下料完成后,再通过驱动装置带动连接柱向上运动,使得盒底向上运动将下料口密封。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盒身内部设置有中空的导向套,导向套套在连接柱的外壁上,使得连接柱能在导向套内部往复运动。在该技术方案中,在盒身内部设置有导向套,导向套套在连接柱的外壁上,通过在连接柱的外围设置导向套,使得连接柱能在导向套内部往复运动,并且只能做上下方向上的运动,保证了盒底开闭的正常进行,不会在运动的过程中产出位移偏差,从而使得下料口无法闭合紧。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下料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肋板,其一端与盒身的底部相连接,另一端与导向套的底部相连接,使得导向套固定在盒身内部。在该技术方案中,下料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肋板,肋板的一端与盒身的底部相连接,另一端与导向套的底部相连接,将导向套通过肋板固定到盒身内部的中间位置上,使得导向套能稳定的连接固定,且肋板竖直放置减少了遮挡下料口的可能,保证了下料通畅。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连接柱的底部高于盒身的底部,使得在盒底中连接连接柱的位置凸出与其他位置。在该技术方案中,将连接柱的底部高于盒身的底部,且保证了盒底中连接连接柱的位置凸出与其他位置,使得盒底在向下运动打开下料口时,粘黏在盒底的物料会由于盒底为中间高两边低的结构,不会有物料滞留在盒底上。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导向套的位置与连接柱的位置相适配,使得肋板连接导向套的一端高于肋板连接盒身底部的一端。在该技术方案中,将导向套的位置设置与连接柱的位置相适配,使得盒底在向下运动打开下料口时,粘黏在肋板的物料会由于肋板为向下倾斜结构,不会有物料滞留在肋板上。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盒身的侧壁开设有至少一个排污孔,位于下料孔的上方。在该技术方案中,在盒身的侧壁开设有至少一个排污孔,使得下料装置中的污物可以通过排污孔排出到盒身的外部。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盒身为半球形;或,盒身为圆柱形;或,盒身为倒圆台形。在该技术方案中,将盒身设置为半球形、圆柱形或者倒圆台形,使得在从下料口下料时,盒身的形状不会影响到正常下料,半球形、圆柱形或者倒圆台形的结构可以利于物料从盒身的侧壁上滑落到内锅中去。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盒底与下料口之间设置有密封件。在该技术方案中,在盒底与下料口之间设置密封件,通过密封件将下料口密封,在盒身内部具有物料和液体时,放置物料和液体通过下料口和盒底之间的间隙溢出,提升了产品的质量。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盒底与连接柱为一体式结构;或盒身,导向套及肋板为一体式结构。在该技术方案中,将盒底与连接柱或者盒身,导向套与肋板设置为一体式结构,因为一体式结构的力学性能好,因而能够提高盒底与连接柱或者盒身,导向套与肋板之间的连接强度,另外,可将盒底与连接柱或者盒身,导向套与肋板一体制成,批量生产,以提高产品的加工效率,降低产品的加工成本。根据本技术的第二个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烹饪装置,包括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提供的下料装置,因此,本技术提供的烹饪装置具有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提供的下料装置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一一列举。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烹饪器具为电饭煲。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示意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又一示意图。其中,图1至图2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10内锅,20盒身,202下料口,30盒底,40连接柱,50排污孔,60导向套,70肋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下面图1和图2参照描述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下料装置及烹饪器具。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下料装置及烹饪器具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烹饪器具的下料装置,所述烹饪器具包括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装置包括:盒身,位于所述内锅的上方,所述盒身上具有下料口;盒底,位于所述盒身与所述内锅之间,并与所述下料口相配合;其中,所述下料口的中心位置投影到所述内锅底面上的点与所述内锅底面的中心位置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10m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烹饪器具的下料装置,所述烹饪器具包括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装置包括:盒身,位于所述内锅的上方,所述盒身上具有下料口;盒底,位于所述盒身与所述内锅之间,并与所述下料口相配合;其中,所述下料口的中心位置投影到所述内锅底面上的点与所述内锅底面的中心位置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10m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口的中心位置投影到所述内锅底面上的点与所述内锅底面的中心位置相重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装置还包括:连接柱,位于所述盒身内部,所述连接柱的底端与所述盒底相连接,在所述连接柱向下运动时,推动所述盒底向下运动,使得物料从所述下料口中落入到所述内锅中;驱动装置,位于所述连接柱上方,设置在所述烹饪装置的上盖上,并与所述连接柱相连,用于驱动所述连接柱相对于所述盒身上下运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盒身内部设置有中空的导向套,所述导向套套在所述连接柱的外壁上,使得所述连接柱能在所述导向套内部往复运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小凯陈炜杰潘典国梅若愚周亚何柏锋黄宇华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