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移动式人造瀑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827000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9 13: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移动式人造瀑布,包括高位储水槽和与该高位储水槽对应的低位集水槽,其中低位集水槽固定连接在底座上,底座底部设有多个滚轮,底座上端设有多个支撑柱,支撑柱与所述高位储水槽支撑连接;高位储水槽和低位集水槽之间连接有若干均匀间隔设置的透明皮管,透明皮管的两端分别与高位储水槽和低位集水槽连通,透明皮管与高位储水槽连接位置处均设有过滤网,过滤网向所述透明皮管的上端口的上方凸起,低位集水槽一侧的底部设有抽水口,抽水口与一水管连通,水管上设有水泵,水管另一端与所述高位储水槽连通。其结构简单、成本低廉、能够有效防止水污染并方便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移动式人造瀑布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移动式人造瀑布。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人们会在宾馆、酒店、花园、门廊等摆设一些人造景观比如人造瀑布,同时把整个人造景观的外观设计成古香古色,营造一种高贵曲雅、回归自然的生活理念。现有的人造瀑布一般包括由各种造型组成的造型本体、水泵、水管、均流板(亦称出水结构),所述造型本体设有低位储水槽及高位储水槽,水泵的入水口设于低位储水槽中,水管一端连接水泵出水口,水管另一端与高位储水槽连接,均流板设于高位储水槽顶端用于使水帘均匀分布。当水泵电源接通后,低位储水槽里面的水经水泵抽至水管再送到高位储水槽,最后在均流板作用下形成一个瀑布水帘。该种人造瀑布的不足之处是其结构复杂,而且水质容易受外界污染,或是长时间使用之后水质会变色,导致产生的瀑布水流不美观影响使用,需要定期进行换水和清理,而且传统的人造瀑布体积大、而且笨重移动非常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能够有效防止水污染,并且能够方便移动的一种可移动式人造瀑布。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移动式人造瀑布,包括高位储水槽和与该高位储水槽对应的低位集水槽,其中所述低位集水槽固定连接在一底座上,所述底座底部设有多个滚轮,所述底座上端设有多个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与所述高位储水槽支撑连接;所述高位储水槽和所述低位集水槽之间连接有若干均匀间隔设置的透明皮管,所述透明皮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高位储水槽和所述低位集水槽连通,所述透明皮管与所述高位储水槽连接位置处均设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向所述透明皮管的上端口的上方凸起,所述低位集水槽一侧的底部设有抽水口,所述抽水口与一水管连通,所述水管上设有水泵,所述水管另一端与所述高位储水槽连通。优选地,上述的一种可移动式人造瀑布,其中所述低位集水槽上端口处设有格网,所述透明皮管与所述格网连接固定并向下延伸,伸入至所述低位集水槽内。优选地,上述的一种可移动式人造瀑布,其中所述低位集水槽内部还设有一净水机构,所述净水机构将所述低位集水槽分隔成上方的原水层和底部的净水层,所述透明皮管的下端口与所述原水层连通,所述抽水口与所述净水层连通。优选地,上述的一种可移动式人造瀑布,其中所述净水机构包括由上而下依次包括第一滤网,椰壳活性炭滤层、载银活性炭滤层、矿物球滤层、亚油酸钙滤层、第二滤网。优选地,上述的一种可移动式人造瀑布,其中所述格网和/或所述高位储水槽底部上设有若干防水LED灯。优选地,上述的一种可移动式人造瀑布,其中所述过滤网由内向外依次包括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所述第一过滤网呈半球形形状,所述第二过滤网呈瀑布假山形状。优选地,上述的一种可移动式人造瀑布,其中所述低位集水槽内设有一密封隔腔,所述密封隔腔内安装设有声音模拟器。优选地,上述的一种可移动式人造瀑布,其中所述滚轮为万向轮。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技术效果主要体现在:本专利技术中采用均匀间隔设置的透明皮管直接与高位储水槽和低位集水槽连通,摒弃了传统的均流板(亦称出水结构)的结构设计,大大简化了人造瀑布整体结构,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在透明皮管的上端口与高位储水槽连接处设置过滤网,当有杂质或外界污染物随水流靠近透明皮管时,向上方凸起的过滤网将其“撑开”使得杂质或外界污染物不能够靠近透明皮管,其简单有效的防止了杂质或外界污染物影响瀑布水流的美观,此外将人造瀑布设置在带有滚轮的底座上,其移动变换位置非常方便。另外,在低位集水槽内部还设有净水机构,其能够有效地对水质进行净化处理,延长原水的使用寿命,不需要短时间的定期进行更换水。附图说明图1: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述,以使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和掌握。如图1所示,一种可移动式人造瀑布,包括高位储水槽1和与该高位储水槽1对应的低位集水槽2,其中所述低位集水槽2固定连接在一底座3上,所述底座3底部设有多个滚轮4,所述底座3上端设有多个支撑柱5,所述支撑柱5与所述高位储水槽1支撑连接;所述高位储水槽1和所述低位集水槽2之间连接有若干均匀间隔设置的透明皮管6,所述透明皮管6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高位储水槽1和所述低位集水槽2连通,所述透明皮管6与所述高位储水槽1连接位置处均设有过滤网7,所述过滤网7向所述透明皮管6的上端口的上方凸起,所述低位集水槽2一侧的底部设有抽水口,所述抽水口与一水管8连通,所述水管8上设有水泵9,所述水管8另一端与所述高位储水槽1连通。其中所述低位集水槽2上端口处设有格网10,所述透明皮管6与所述格网10连接固定并向下延伸,伸入至所述低位集水槽2内。其中所述低位集水槽2内部还设有一净水机构11,所述净水机构11将所述低位集水槽2分隔成上方的原水层15和底部的净水层14,所述透明皮管6的下端口与所述原水层15连通,所述抽水口与所述净水层14连通。其中所述净水机构11包括由上而下依次包括第一滤网,椰壳活性炭滤层、载银活性炭滤层、矿物球滤层、亚油酸钙滤层、第二滤网。此外所述格网10和/或所述高位储水槽1底部上设有若干防水LED灯。其中所述过滤网7由内向外依次包括第一过滤网7.1和第二过滤网7.0,所述第一过滤网7.1呈半球形形状,所述第二过滤网7.0呈瀑布假山形状。其中所述低位集水槽2内设有一密封隔腔13,所述密封隔腔13内安装设有声音模拟器。另外,滚轮4为万向轮。该技术方案中采用均匀间隔设置的透明皮管直接与高位储水槽和低位集水槽连通,摒弃了传统的均流板(亦称出水结构)的结构设计,大大简化了人造瀑布整体结构,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在透明皮管的上端口与高位储水槽连接处设置过滤网,当有杂质或外界污染物随水流靠近透明皮管时,向上方凸起的过滤网将其“撑开”使得杂质或外界污染物不能够靠近透明皮管,其简单有效的防止了杂质或外界污染物影响瀑布水流的美观,此外将人造瀑布设置在带有滚轮的底座上,其移动变换位置非常方便。另外,在低位集水槽内部还设有净水机构,其能够有效地对水质进行净化处理,延长原水的使用寿命,不需要短时间的定期进行更换水。当然,以上只是本专利技术的典型实例,除此之外,本专利技术还可以有其它多种具体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专利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可移动式人造瀑布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移动式人造瀑布,包括高位储水槽和与该高位储水槽对应的低位集水槽,其特征在于:所述低位集水槽固定连接在一底座上,所述底座底部设有多个滚轮,所述底座上端设有多个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与所述高位储水槽支撑连接;所述高位储水槽和所述低位集水槽之间连接有若干均匀间隔设置的透明皮管,所述透明皮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高位储水槽和所述低位集水槽连通,所述透明皮管与所述高位储水槽连接位置处均设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向所述透明皮管的上端口的上方凸起,所述低位集水槽一侧的底部设有抽水口,所述抽水口与一水管连通,所述水管上设有水泵,所述水管另一端与所述高位储水槽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移动式人造瀑布,包括高位储水槽和与该高位储水槽对应的低位集水槽,其特征在于:所述低位集水槽固定连接在一底座上,所述底座底部设有多个滚轮,所述底座上端设有多个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与所述高位储水槽支撑连接;所述高位储水槽和所述低位集水槽之间连接有若干均匀间隔设置的透明皮管,所述透明皮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高位储水槽和所述低位集水槽连通,所述透明皮管与所述高位储水槽连接位置处均设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向所述透明皮管的上端口的上方凸起,所述低位集水槽一侧的底部设有抽水口,所述抽水口与一水管连通,所述水管上设有水泵,所述水管另一端与所述高位储水槽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式人造瀑布,其特征在于:所述低位集水槽上端口处设有格网,所述透明皮管与所述格网连接固定并向下延伸,伸入至所述低位集水槽内。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可移动式人造瀑布,其特征在于:所述低位集水槽内部还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建宝
申请(专利权)人:德化县建金智能科技设计工作室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