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821298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6 15:34
连接器具备:被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和绝缘体穿过的内侧套筒、被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和绝缘体及屏蔽部件穿过的外侧套筒;内侧套筒具有被配置在周向且向径向外方突出并被插入到同轴电缆的绝缘体和屏蔽部件之间的多个突起部,多个突起部中的至少一个能够在径向弹性变位,外侧套筒具有内周面,内周面覆盖内侧套筒的多个突起并沿同轴电缆在朝向同轴电缆的前端的第一方向变细,同轴电缆的屏蔽部件被夹持在内侧套筒的多个突起部和外侧套筒的内周面之间。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实现一种小型且在安装连接器的作业中难以脱落地可靠地安装于同轴电缆的端部的连接器。

Connector

Connector with: the outer sleeve is through the center conductor and insulator for coaxial cable of the inner sleeve, a coaxial cable center conductor and insulator and shielding member through the inner sleeve is configured; the circumferential and radial outward direction projecting and inserted into a plurality of protrusions of the insulator between the coaxial cable and a shielding member, and more a projection of at least one can change position in the radial elastic, the outer sleeve has an inner peripheral surface, a plurality of protrusions inner peripheral surface covering the inner sleeve and the coaxial cable coaxial cable in the tip toward the first direction tapering between shield of coaxial cable is clamped on a plurality of projections and lateral the sleeve inside the inner circumferential surface of the sleeve. The invention can implement a small and reliable connector installed at the end of the coaxial cable in the operation of the installation of the conne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接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连接器,特别涉及被安装于同轴电缆的端部的连接器。
技术介绍
以往,为了同轴电缆的连接而使用连接器,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图9所示那样的连接器1。连接器1具备壳体3和紧固环4,连接螺母2被可旋转地嵌于壳体3。同轴电缆5具有以下结构:中心导体6的外周部被绝缘体7覆盖,绝缘体7的外周部被屏蔽部件8和套管9覆盖。在将连接器1安装于同轴电缆5时,首先,同轴电缆5穿过紧固环4,将同轴电缆5的前端的预定长度的套管9除去后,将屏蔽部件8折叠到同轴电缆5的外周部以露出绝缘体7。在此状态下,连接器1的壳体3的筒状部3A被插入到同轴电缆5的绝缘体7和屏蔽部8之间,如图10所示,紧固环4向连接螺母2的方向移动直至与壳体3接触,利用未图示的工具使紧固环4变形并被紧固,完成连接器1的安装。此时,同轴电缆5的屏蔽部件8和套管9被夹持在连接器1的壳体3的筒状部3A和紧固环4之间,并在同轴电缆5的径向被紧固环4压紧。藉此,连接器1以不从同轴电缆5脱落的方式被保持。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实开平1-124669号公报但是,由于连接器1的壳体3的筒状部3A被插入到同轴电缆5的绝缘体7和屏蔽部件8之间,所以屏蔽部件8和套管9形成朝向连接器1的连接螺母2的方向头变粗的倾斜面,具有从连接螺母2离开方向的力的成分的垂直反作用力从这种屏蔽部件8和套管9作用于紧固环4的内面。因此,在安装连接器1的作业中存在紧固环4容易脱落的问题。而且,如果为了抑制紧固环4脱落,增大壳体3的筒状部3A和紧固环4的轴向长度,增大紧固环4在同轴电缆5的径向对屏蔽部件8和套管9压紧的面积,增大紧固环4和被折叠的屏蔽部件8之间的摩擦力,则产生连接器1大型化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是为了解决这样的现有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型且在安装连接器的作业中难以脱落地可靠地安装于同轴电缆的端部的连接器。本专利技术涉及的连接器是被安装于同轴电缆的前端的连接器,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的外周部被绝缘体覆盖且绝缘体的外周部被屏蔽部件覆盖。该连接器具备被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和绝缘体穿过的内侧套筒、被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和绝缘体及屏蔽部件穿过的外侧套筒。内侧套筒具有多个突起部,多个突起部被配置在周向且向径向外方突出并被插入到同轴电缆的绝缘体和屏蔽部件之间,多个突起部中的至少一个能够在径向弹性变位;外侧套筒具有内周面,内周面覆盖内侧套筒的多个突起并沿同轴电缆在朝向同轴电缆的前端的第一方向变细。同轴电缆的屏蔽部件被夹持在内侧套筒的多个突起部和外侧套筒的内周面之间。优选地,内侧套筒的多个突起部能够分别在径向弹性变位。内侧套筒的多个突起部等间距地被配置在以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为中心的预定圆周上。而且,优选地,内侧套筒的多个突起部分别具有越朝向与第一方向相反方向的第二方向则径向突出量变得越小的倾斜面。优选地,内侧套筒由导电材料形成,并具有被配置在比多个突起部更靠第一方向侧且向径向外方伸出的凸缘,同轴电缆的屏蔽部件通过与凸缘接触而与内侧套筒电连接。在此情况下,可以构成为,同轴电缆的屏蔽部件通过被夹持在内侧套筒的凸缘的朝向与第一方向相反方向的第二方向的面和外侧套筒的朝向第一方向的端面之间,而被保持。也可以具备:管形状的连接器本体,收容内侧套筒和外侧套筒,并具有与内侧套筒抵接且朝向与第一方向相反方向的第二方向的抵接面;中心触头,被保持在连接器本体内且与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电连接;紧固螺母,通过与连接器本体螺纹啮合,向第一方向推外侧套筒。另外,同轴电缆的屏蔽部件也可以由具有弹性的织物构成。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由于被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和绝缘体穿过的内侧套筒具有被插入到同轴电缆的绝缘体和屏蔽部件之间的多个突起部,被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和绝缘体及屏蔽部件穿过的外侧套筒具有沿同轴电缆在朝向同轴电缆的前端的第一方向变细的内周面,同轴电缆的屏蔽部件被夹持在内侧套筒的多个突起部和外侧套筒的内周面之间,所以能够实现一种小型且在安装连接器的作业中难以脱落地可靠地安装于同轴电缆的端部的连接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的组装图。图2是显示被安装于同轴电缆前端的、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的剖视图。图3是显示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所使用的内侧套筒的立体图。图4是显示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所使用的内侧套筒的局部侧剖视图。图5是显示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所使用的外侧套筒的立体图。图6是显示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所使用的外侧套筒的局部侧剖视图。图7是显示将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安装于同轴电缆的前端时的状态的剖视图。图8是图7的关键部位的放大剖视图。图9是显示将现有连接器安装于同轴电缆的状态的侧视图。图10是显示被安装于同轴电缆的现有连接器的侧视图。附图标记1连接器2连接螺母3壳体3A筒状部4紧固环5同轴电缆6中心导体7绝缘体8屏蔽部件9套管11连接器12连接器本体12A中心触头收容部12B同轴电缆收容部12C突出部12D抵接面12E内螺纹13中心触头组件13A中心触头13B中心触头保持部13C中心导体收容孔13D开口部14内侧套筒14A弹簧部14B突起部14C倾斜面14D凸缘15外侧套筒15A内周面16垫圈17紧固螺母17A筒状部17B外螺纹17C凸缘21同轴电缆21A同轴电缆的前端22中心导体23绝缘体24屏蔽部件25套管C中心轴D1第一方向D2第二方向N垂直反作用力具体实施方式下文,根据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11的组装图。连接器11被安装于同轴电缆21的前端21A,并具有下述结构,即沿着中心轴C,在连接器本体12依次顺序组装有中心触头组件13、内侧套筒14、外侧套筒15、垫圈16和紧固螺母17。而且,同轴电缆21具有中心导体22、覆盖中心导体22的外周部的绝缘体23、覆盖绝缘体23的外周部的屏蔽部件24、覆盖屏蔽部件24的外周部的套管25。此时,为了方便,将沿着同轴电缆21且朝向同轴电缆21的前端21A的方向称作第一方向D1,将与第一方向D1相反的方向称作第二方向D2。图2显示连接器11已被安装于同轴电缆21的前端21A的状态。如图2所示,连接器本体12是由金属等导电材料形成的管状部件,在连接器本体12的内部,在第一方向D1侧形成有中心触头收容部12A,在第二方向D2侧,形成具有比中心触头收容部12A的直径大的直径的同轴电缆收容部12B。而且,在中心触头收容部12A沿着中心轴C的长度方向的中间部,在连接器本体12的内周面形成有朝向中心轴C突出的环状的突出部12C;在中心触头收容部12A和同轴电缆收容部12B的边界部分,形成有朝向第二方向D2的环状抵接面12D。另外,在连接器本体12的第二方向D2侧的端部,在连接器本体12的内周面形成有内螺纹部12E。中心触头组件13具有由金属等导电材料形成且沿中心轴C直线状延伸的中心触头13A、由绝缘材料形成且保持中心触头13A的圆柱形状的中心触头保持部13B。中心触头13A沿着中心轴C穿过被形成于中心触头保持部13B的通孔,第一方向D1侧的端部和第二方向D2侧的端部分别从中心触头保持部13B突出。而且,在中心触头13A的第二方向D2侧的端部,形成有沿着中心轴C延伸且向第二方向D2开口的中心导体收容孔13C,还形成有与中心导体收容孔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连接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接器,被安装于同轴电缆的前端,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的外周部被绝缘体覆盖,且所述绝缘体的外周部被屏蔽部件覆盖,其特征在于,具备:内侧套筒,被所述同轴电缆的所述中心导体和所述绝缘体穿过;和外侧套筒,被所述同轴电缆的所述中心导体、所述绝缘体和所述屏蔽部件穿过,所述内侧套筒具有多个突起部,所述多个突起部被配置在周向且向径向外方突出,并被插入到所述同轴电缆的所述绝缘体和所述屏蔽部件之间,所述多个突起部中的至少一个能够在径向弹性变位;所述外侧套筒具有内周面,所述内周面覆盖所述内侧套筒的所述多个突起,并沿所述同轴电缆在朝向所述同轴电缆的所述前端的第一方向变细;所述同轴电缆的所述屏蔽部件被夹持在所述内侧套筒的所述多个突起部和所述外侧套筒的所述内周面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6.08 JP 2016-1147351.一种连接器,被安装于同轴电缆的前端,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的外周部被绝缘体覆盖,且所述绝缘体的外周部被屏蔽部件覆盖,其特征在于,具备:内侧套筒,被所述同轴电缆的所述中心导体和所述绝缘体穿过;和外侧套筒,被所述同轴电缆的所述中心导体、所述绝缘体和所述屏蔽部件穿过,所述内侧套筒具有多个突起部,所述多个突起部被配置在周向且向径向外方突出,并被插入到所述同轴电缆的所述绝缘体和所述屏蔽部件之间,所述多个突起部中的至少一个能够在径向弹性变位;所述外侧套筒具有内周面,所述内周面覆盖所述内侧套筒的所述多个突起,并沿所述同轴电缆在朝向所述同轴电缆的所述前端的第一方向变细;所述同轴电缆的所述屏蔽部件被夹持在所述内侧套筒的所述多个突起部和所述外侧套筒的所述内周面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套筒的所述多个突起部分别能够在径向弹性变位。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套筒的所述多个突起部等间距地被配置在以所述同轴电缆的所述中心导体为中心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本正和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