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檐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8199 阅读:2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功能带檐帽,其可以根据需要任意地遮挡从正面照射过来的阳光,并且可作为风挡或防尘罩,不仅限于白天,也可在夜晚使用,而且可简单廉价地制造。一种具有帽檐的帽子和遮阳帽,将由透明或半透明合成树脂材料构成的中侧帽檐,以及由无色透明的合成树脂材料构成的下侧帽檐按顺序相对所述帽檐的内表面重合,并用可拆卸的固定部件,按照可相对于上部帽檐的左右部位进行向下的半圆弧旋转的方式分别固定该中侧帽檐和下侧帽檐,所述中侧帽檐具有与所述帽檐大致相同形状的大小,并施加了防紫外线加工。(*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遮挡从正面照射过来的阳光、风或灰尘 等的带檐帽
技术介绍
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遮阳帽,其帽檐按照可旋转的方式 安装在支撑带上,可根据太阳光线的照射角度,上下左右地改变 帽檐,可遮挡从正面照射过来的阳光。但是,专利文献1记栽发 明,由于结构复杂,故无法简单地进行制造。而且也不得不提高 价格。进而,通过这样的结构,不仅遮挡从正面照射过来的阳光, 还具有挡风和防止灰尘进入眼睛的效果。但是,如果帽檐带颜色 的话,在傍晚或黑夜作为风挡或防尘罩而使用时,则成为影响视 线的障碍。专利文献1日本授权技术第308076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目的在于向市场提供一 种可以根据需要任意遮挡从正面照射过来的阳光,并且在用作风 挡或防尘罩的场合,可日夜分开使用的带檐帽,并可简单廉价地 制造。本技术的带檐帽的特征在于,是一种具有帽檐的帽子和遮阳帽,将由透明或半透明合成树脂材料构成的中侧帽檐相对上 述帽檐的内表面重合,并用可拆卸的固定部件,按照可相对于上 部帽檐的左右部位进行向下的半圆弧旋转的方式固定该中侧帽 檐,所述中侧帽檐具有与所述帽檐大致相同形状的大小,并施加 了防紫外线加工。相对于所述帽檐的内表面,将所述中侧帽檐重合,进而,将 由大致相同形状的无色透明合成树脂材料构成的下侧帽檐重合, 并用可拆卸的固定部件,按照可相对于上部帽檐的左右部位进行 向下的半圆弧旋转的方式分别固定该中侧帽檐和下侧帽檐。另夕卜, 分别突出有抓手,从而可方便进行所述中侧帽檐和下侧帽檐的所 述旋转操作。进而,包括有凸部和凹部,所述凸部具有规定长度 的卡止突起,所述凹部具有使该突起前端弹拨地嵌合固定的凹穴, 以便进行所述固定部件的简便的拆卸操作。本技术按照如上方式构成,通过使用可拆卸的固定部件 安装相对于帽檐的内表面上下旋转的中侧帽檐,由此可简单地制 造,在使用时也变得容易。进而,通过使用可拆卸的固定部件安装在帽檐的内表面上下 旋转的中侧帽檐和下侧帽檐,可简便地制作使用形态不同的两个 帽檐,并且在使用时可根据目的各自分开进行。即,在将无色透 明的下侧帽檐单独降下的场合,专门在傍晚到夜晚作为风挡或防 尘罩使用,而在将中侧帽檐一起降下的场合,由于其施加了防紫 外线加工,故既可遮挡白天等从正面照射过来的太阳光线,又可 作为风挡或防尘罩使用。再有,将固定部件设计成可以拆卸的, 这样可以将中侧帽檐和下侧帽檐取下对本体进行清洗,从而始终 保持清洁,而且,可将中侧帽檐或下侧帽檐换成其他颜色的或新 的帽檐。设置抓手的目的是,在降下中侧帽檐或下侧帽檐时,可用手 指夹着该抓手简单地进行。另外,所述固定部件由具有规定长度 的卡止突起的凸部,和具有使该突起前端弹拨地嵌合固定的凹穴 的凹部构成,其目的是可简单地进行中侧帽檐和下侧帽檐的更换。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带檐帽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仰视图。图3是将中侧帽檐向面部前方降下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4是图1的固定部件部分的剖#见图。 图5是其他实例的带檐帽的仰视图。图6(a)、 (b)是从下方观看的,将其他实例的中侧帽檐和下侧 帽檐向面部前方降下的状态的立体图。图7是图5的固定部件部分的剖視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图中所示的实施形态进行i兌明。图1是本技术的遮阳帽的立体图,图2是仰视图,图3 是将中侧帽檐向面部前方降下的状态的示意图,图4是图1的固 定部件部分的剖视图。本技术的带檐帽1由具有帽檐3的帽 子或遮阳帽本体2、中侧帽檐4以及固定部件6构成。在本技术中,相对于帽檐3的内表面,为设有中侧帽檐4 的双层结构。该中侧帽檐4由施加了防紫外线加工的透明或半透 明合成树脂材料制成。然后,该中侧帽檐4为与帽檐3大致相同 形状的大小,但是比从帽檐3的根基側开始的长度尺寸L短 5cm-10cm的前方部位4吏用固定部件6,夹在图4所示的上下之间,由此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图3为表示将所述中側帽檐4向面部前方降下的状态的图, 可以固定部件6为支点,简单地进行移动。该状态为可完全遮挡 从正面照射过来的太阳光线的状态。另外,在不需要时,所述中 侧帽檐4为与帽檐3的内面侧 一体重叠的状态。图4所示的固定部件6为便于能够适当更换中侧帽檐4的部 件。即,用具有规定长度的卡止突起的凸部6a,和具有使该突起 前端p弹拨地嵌合固定的凹穴的凹部6b构成固定部件6,通过将 凹部6b从凸部6a的突起前端p取下,则可容易地摘下中侧帽檐4。 由此,不用说可以容易进行本体2的清洗,而且还可容易地将中 侧帽檐4换成其他颜色的或新的帽檐。接着,对本技术的带檐帽的其他实施例进行说明。图5是其他实例的带檐帽的仰视图,图6是从下方观看的, 将该实例的中侧帽檐和下侧帽檐向面部前方降下的状态的立体 图,图7是图5的固定部件部分的剖视图。本实例的带檐帽l'是 在前面实例的带檐帽1上设置下侧帽檐5的帽子。即,在本实例中,相对于帽檐3'的内表面,为中侧帽檐4'和 下侧帽檐5顺序重合的三层构造。而且,中侧帽檐4,与前例相同, 为施加了遮挡紫外线加工的透明或半透明合成树脂材料,而下侧 帽檐5为无色透明的合成树脂材料。在这里,所述下侧帽檐5与 上部的帽檐3'大致为相同形状,但其安装与前例相同,使用可拆 卸的固定部件6',如图7所示那样夹在上下之间,由此以可旋转 的方式安装,可适当更换中侧帽檐4'和下侧帽檐5。图6是从下方观看的,将上述中侧帽檐4'和下侧帽檐5向面 部前方降下的状态的立体图,该降下操作中,如图6(a)所示的只 将下側帽檐5降下的场合,和如图6(b)所示的使中侧帽檐4'和下侧帽檐5降下的场合可分开使用。即,前者的只将无色透明的下 侧帽檐5降下的场合,专门在傍晚到夜间等作为风挡或防尘罩使 用,而后者中,施加了遮挡紫外线加工的带颜色的透明或半透明 的中侧帽檐4'在白天等能有效遮挡从正面照射过来的太阳光线, 也具有风挡或防尘罩的作用效果。4'a和5a是使所述中侧帽檐4'和下侧帽檐5降下的旋转操作 成为可能的抓手,中侧帽檐4'和下侧帽檐5的前方 一部分突出, 在不将抓手4'a和抓手5a的位置重叠的状态错开设置。由此,抓 住抓手5a,则可简单地只将下侧帽檐5降下,抓住另一个抓手4'a, 则可将中侧帽檐4'和下侧帽檐5 —同降下。在本实例中,中侧帽檐4'和下侧帽檐5基本为相同形状,特 别是,将下侧帽檐5的侧部5b事先设计得比中侧帽檐4'的侧部4,b 的尺寸t小5mm-20mm。这样,在将下侧帽檐5单独降下时,与 中侧帽檐的摩擦接触少,可顺利地进行(参见图5)。在本技术的使用中,重量轻,而且外表与普通的遮阳帽 没什么区别,任何人都能够毫无生疏感地使用。另外,固定部件6、 6,呈一点式设计效果。上述图例中示出了遮阳帽,但具有帽檐的 帽子也同样在本技术的实施范围内。符号说明 2,本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檐帽,其特征在于,是一种具有帽檐的帽子和遮阳帽,将由透明或半透明合成树脂材料构成的中侧帽檐相对所述帽檐的内面重合,并用可拆卸的固定部件,按照可相对于上部帽檐的左右部位进行向下的半圆弧旋转的方式固定该中侧帽檐,所述中侧帽檐具有与所述帽檐大致相同形状的大小,并施加了防紫外线加工。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6-10-25 2006-008686U;JP 2006-11-20 2006-00941.一种带檐帽,其特征在于,是一种具有帽檐的帽子和遮阳帽,将由透明或半透明合成树脂材料构成的中侧帽檐相对所述帽檐的内面重合,并用可拆卸的固定部件,按照可相对于上部帽檐的左右部位进行向下的半圆弧旋转的方式固定该中侧帽檐,所述中侧帽檐具有与所述帽檐大致相同形状的大小,并施加了防紫外线加工。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檐帽,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件由 凸部和凹部构成,所述凸部具有规定长度的卡止突起,所述凹部具有使该突起前端弹拨地嵌合固定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垣根良昭
申请(专利权)人:藤井制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JP[日本]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