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申志敏专利>正文

煤气发生炉体布煤器顶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81950 阅读:2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煤气发生炉的布煤器顶盖,在底板上设置有与侧板联接的上板,底板和上板的中心位置设置有中心加煤管,在底板和上板的轴向设置有探火管,探火管的上端设置有探火管盖,底板与上板、探火管之间设置有保温层,在上板和底板上中心加煤管与探火管之间设置有4~9个斜加煤管,斜加煤管的内径为200~350mm,中心加煤管与斜加煤管的中心距为400~600mm,斜加煤管中心线与底板下底面的夹角为40°~50°,底板与上板、探火管、斜加煤管之间设置有保温层,底板与上板、斜加煤管、中心加煤管之间设置有保温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布煤效果好等优点,可在煤气发生炉上推广使用。(*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煤气发生炉体布煤器顶盖
本技术属于煤气发生炉和装置
,具体涉及到煤气发生炉的顶盖。
技术介绍
煤气发生炉是生产煤气的一种设备,在煤气发生炉内加入煤,煤点燃后形成氧化层和还原层,空气与蒸汽的混合气体从炉体的底部吹入,经过氧化层后发生不同的化学反应,生成煤气。煤气发生炉的顶盖上安装有中心加煤管和探火管,煤从顶盖上的煤仓内流出,从顶盖的中心加煤管流到煤气发生炉内,为了使煤能均匀地布入煤气发生炉内,在煤气发生炉内的顶盖下设置有布煤锥,布煤锥的形状为圆锥形,煤从顶盖的中心加煤管流出,流到布煤锥的外表面沿布煤锥的外表面流到煤气发生炉内。这种布煤锥,布煤不均匀,需用人工将煤气发生炉内高低不平的煤摊平,浪费了劳动力。由于煤气发生炉内的温度在500℃左右,布煤锥长期在高温的环境中作业,布煤锥的使用寿命很短,需定期更换,更换布煤锥时需停产,影响了生产。此外,在煤气发生炉内设置布煤锥,提高了煤气发生炉的生产成本。煤气发生炉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生产成本低、布煤均匀的部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煤气发生炉顶盖的缺点,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布煤效果好的煤气发生炉的布煤器顶盖。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底板上设置有与侧板联接的上板,底板和上板的中心位置设置有中心加煤管,在底板和上板的轴向设置有探火管,探火管的上端设置有探火管盖,底板与上板、探火管之间设置有保温层,在上板和底板上中心加煤管与探火管之间设置有4~9个斜加煤管,斜加煤管的内径为200~350mm,中心加煤管与斜加煤管的中心距为400~600mm,斜加煤管中心线与底板下底面的夹角为40°~50°,底板与上板、探火管、斜加煤管之间设置有保温层,底板与上板、斜加煤管、中心加煤管之间设置有保温层。本技术的在上板和底板上中心加煤管与探火管之间优选设置有4~6个斜-->加煤管,斜加煤管的内径优选为200~300mm,中心加煤管与斜加煤管的中心距优选为400~500mm,斜加煤管中心线与底板下底面的夹角优选为40°~45°。本技术的在上板和底板上中心加煤管与探火管之间的圆周方向最佳设置4个斜加煤管,斜加煤管的内径最佳为300mm,中心加煤管与斜加煤管的中心距最佳为500mm,斜加煤管中心线与底板下底面的夹角最佳为45°。本技术的斜加煤管等分圆周、且均布设置在上板和底板上中心加煤管与探火管之间的同一圆周方向上。本技术采用在布煤器顶盖上安装斜加煤管,煤仓内的煤流到布煤器顶盖上,经中心加煤管和斜加煤管流到煤气发生炉内,通过调节煤仓内煤的下落量,均匀地撒布到煤气发生炉内,取掉了原煤气发生炉内安装在顶盖上的布煤锥,节约了原材料,降低了生产成本。本技术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布煤效果好等优点,可在煤气发生炉上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技术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实施例1在图1、2中,本实施例的煤气发生炉的布煤器顶盖由侧板1、底板2、上板3、探火管盖4、探火管5、斜加煤管6、中心加煤管7、保温层8联接构成。本实施例的底板2形状为圆形,在底板2的上表面焊接联接有侧板1,侧板1的上端焊接联接有上板3,底板2和上板3的中心位置安装有中心加煤管7,中心加煤管7的孔心距为1000mm的圆周方向上安装有8个探火管5,探火管5的形状为扩散形,探火管5的上端盖有探火管盖4,打开探火管盖4,观测者可从探火管5观测和探测到煤气发生炉内煤的布置、以及氧化还原层在炉体内的状况。在上板3和底板2上中心加煤管7与探火管5之间的圆周方向均布安装有4个斜加煤管6,斜加煤管6的内径为300mm,中心加煤管7与斜加煤管6的中心距为500mm,斜加煤管6中心线与底板2下底面的夹角为45°。这种结构的布煤器顶盖,煤从煤仓流-->到布煤器顶盖上,调节煤舱内煤的下落量,煤经中心加煤管7和斜加煤管6流出,均匀地撒布到煤气发生炉内,去掉了原煤气发生炉内安装在顶盖上的布煤锥,节约了原材料,降低了生产成本。在底板2与上板3、探火管5之间安装有保温层8,在底板2与上板3、探火管5、斜加煤管6之间安装有保温层8,在底板2与上板3、斜加煤管6、中心加煤管7之间安装有保温层8,在本实施例的保温层8为耐火水泥,也可采用石棉保温层8或其它材料保温层8,保温层8用于隔热保温。实施例2在本实施例中,在上板3和底板2上中心加煤管7与探火管5之间的圆周方向均布安装有4个斜加煤管6,斜加煤管6的内径为200mm,中心加煤管7与斜加煤管6的中心距为400mm,斜加煤管6中心线与底板2下底面的夹角为40°。其它零部件以及零部件的联接关系与实施例1相同。实施例3在本实施例中,在上板3和底板2上中心加煤管7与探火管5之间的圆周方向均布安装有4个斜加煤管6,斜加煤管6的内径为350mm,中心加煤管7与斜加煤管6的中心距为600mm,斜加煤管6中心线与底板2下底面的夹角为50°。其它零部件以及零部件的联接关系与实施例1相同。实施例4在本实施例中,在上板3和底板2上中心加煤管7与探火管5之间的圆周方向均布安装有4个斜加煤管6,斜加煤管6的内径为200mm,中心加煤管7与斜加煤管6的中心距为400mm,斜加煤管6中心线与底板2下底面的夹角为50°。其它零部件以及零部件的联接关系与实施例1相同。实施例5在本实施例中,在上板3和底板2上中心加煤管7与探火管5之间的圆周方向均布安装有4个斜加煤管6,斜加煤管6的内径为200mm,中心加煤管7与斜加煤管6的中心距为600mm,斜加煤管6中心线与底板2下底面的夹角为40°。其它零部件以及零部件的联接关系与实施例1相同。实施例6在本实施例中,在上板3和底板2上中心加煤管7与探火管5之间的圆周方向均布安装有4个斜加煤管6,斜加煤管6的内径为200mm,中心加煤管7与斜加煤-->管6的中心距为600mm,斜加煤管6中心线与底板2下底面的夹角为50°。其它零部件以及零部件的联接关系与实施例1相同。实施例7在本实施例中,在上板3和底板2上中心加煤管7与探火管5之间的圆周方向均布安装有4个斜加煤管6,斜加煤管6的内径为350mm,中心加煤管7与斜加煤管6的中心距为400mm,斜加煤管6中心线与底板2下底面的夹角为40°。其它零部件以及零部件的联接关系与实施例1相同。实施例8在本实施例中,在上板3和底板2上中心加煤管7与探火管5之间的圆周方向均布安装有4个斜加煤管6,斜加煤管6的内径为350mm,中心加煤管7与斜加煤管6的中心距为400mm,斜加煤管6中心线与底板2下底面的夹角为50°。其它零部件以及零部件的联接关系与实施例1相同。实施例9在本实施例中,在上板3和底板2上中心加煤管7与探火管5之间的圆周方向均布安装有4个斜加煤管6,斜加煤管6的内径为350mm,中心加煤管7与斜加煤管6的中心距为600mm,斜加煤管6中心线与底板2下底面的夹角为40°。其它零部件以及零部件的联接关系与实施例1相同。实施例10在以上实施例1~9中,在上板3和底板2上中心加煤管7与探火管5之间的圆周方向均布安装有6个斜加煤管6。其它零部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煤气发生炉的布煤器顶盖,在底板(2)上设置有与侧板(1)联接的上板(3),底板(2)和上板(3)的中心位置设置有中心加煤管(7),在底板(2)和上板(3)的轴向设置有探火管(5),探火管(5)的上端设置有探火管盖(4),底板(2)与上板(3)、探火管(5)之间设置有保温层(8),其特征在于:在上板(3)和底板(2)上中心加煤管(7)与探火管(5)之间设置有4~9个斜加煤管(6),斜加煤管(6)的内径为200~350mm,中心加煤管(7)与斜加煤管(6)的中心距为400~600mm,斜加煤管(6)中心线与底板(2)下底面的夹角为40°~50°,底板(2)与上板(3)、探火管(5)、斜加煤管(6)之间设置有保温层(8),底板(2)与上板(3)、斜加煤管(6)、中心加煤管(7)之间设置有保温层(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煤气发生炉的布煤器顶盖,在底板(2)上设置有与侧板(1)联接的上板(3),底板(2)和上板(3)的中心位置设置有中心加煤管(7),在底板(2)和上板(3)的轴向设置有探火管(5),探火管(5)的上端设置有探火管盖(4),底板(2)与上板(3)、探火管(5)之间设置有保温层(8),其特征在于:在上板(3)和底板(2)上中心加煤管(7)与探火管(5)之间设置有4~9个斜加煤管(6),斜加煤管(6)的内径为200~350mm,中心加煤管(7)与斜加煤管(6)的中心距为400~600mm,斜加煤管(6)中心线与底板(2)下底面的夹角为40°~50°,底板(2)与上板(3)、探火管(5)、斜加煤管(6)之间设置有保温层(8),底板(2)与上板(3)、斜加煤管(6)、中心加煤管(7)之间设置有保温层(8)。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气发生炉的布煤器顶盖,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申志敏李宗文
申请(专利权)人:申志敏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