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2×3结构铅酸蓄电池槽体
本技术属于铅酸蓄电池
具体涉及一种2×3结构铅酸蓄电池新型槽体结构。
技术介绍
在这个产品质量飞速提升的时代背景下,尤其是交通工具类,蓄电池做为汽车部件因此也要考虑产品精益化设计,以前蓄电池槽体内部装的极群都是刚好与槽体侧壁的筋条接触的。现在为提升电池容量电池的极群会增加一片或者多片极板这样极群厚度就增加了,电池槽内空间与极群就成了过盈配合,使电池槽达到了一个紧装配的状态,这样同样大小的电池槽就会受到更大极群的作用力,槽体易外鼓变形。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设计槽体在与极群紧装配后在极群张力作用下的外鼓变形问题,而提供一种2×3结构铅酸蓄电池槽体,在尽量节约成本的情况下提高槽体抗张力的强度。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2×3结构铅酸蓄电池槽体,包括呈2×3结构分布的6个相同格子的槽体,每个格子的外侧壁内侧设有加强筋,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体每个格子的外侧壁内侧中部设有自上而下的加强厚壁;加强厚壁的顶部设有过渡到上口部的斜面,两侧部设有过渡到侧部的斜面,正面设有增强加强筋。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的加强厚壁两侧的外侧 ...
【技术保护点】
一种2×3结构铅酸蓄电池槽体,包括呈2×3结构分布的6个相同格子的槽体,每个格子的外侧壁内侧设有加强筋,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体每个格子的外侧壁内侧中部设有自上而下的加强厚壁;加强厚壁的顶部设有过渡到上口部的斜面(1),两侧部设有过渡到侧部的斜面(2、3),正面设有增强加强筋(4、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2×3结构铅酸蓄电池槽体,包括呈2×3结构分布的6个相同格子的槽体,每个格子的外侧壁内侧设有加强筋,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体每个格子的外侧壁内侧中部设有自上而下的加强厚壁;加强厚壁的顶部设有过渡到上口部的斜面(1),两侧部设有过渡到侧部的斜面(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攀,钟如荣,刘飞,刘长来,夏诗忠,陈世海,石润波,王涛,
申请(专利权)人:骆驼集团华中蓄电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