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群式多端口人脸识别门禁控制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81369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6 08: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集群式多端口人脸识别门禁控制设备,包括壳体、红外补光板、透红外亚克力面板、双摄像头、主控制板和IO板;壳体包括前壳和后盖,透红外亚克力面板安装在前壳外表面,红外补光板设置在前壳内表面,前壳中间对应红外补光板开设透光孔;主控制板和IO板均设置在前壳与后盖之间,IO板、红外补光板均与主控制板连接,双摄像头设置在主控制板上,前壳与透红外亚克力面板上均开设双摄像孔;主控制板包括相连接的人脸识别模块和管理模块,IO板具有管理模块及与管理模块连接的供电端口、POE网口和级联网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备人脸识别功能及其对外接设备的整体管理功能,降低工装复杂度和维护成本,且可根据人体距离自动提供补光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群式多端口人脸识别门禁控制设备
本技术属于智能门锁
,特别涉及一种集群式多端口人脸识别门禁控制设备。
技术介绍
人脸识别设备作为一种生物识别设备,广泛地运用于综合治理、机场海关、区域门禁等需要对身份进行一定管理的场所。现有的门禁系统上多采用传统的身份识别方式,以卡类设备、指纹设备或密码设置为主。由于卡片或密码容易丢失、遗忘,指纹系统又容易磨损及可以复制,都存在取证难和安全隐患,无法成为身份识别的有效方式。人脸识别因为其特有的不可复制性、随身性和唯一性,以及应用的成熟型,已经成为了身份识别的最为可行方案。然而,人脸因为其识别的特殊性,只能识别基于摄像头一定角度内的人脸数据,往往需要根据识别人员的身高进行适配。以倾角为30度的人脸识别设备为例,摄像头的识别角约为30度左右,以标准的30-40cm识别距离计算,识别的高低范围约在35-45cm区间内。因此,为了识别成人身高(1.2m-2.0m),往往需要2台高低不同的识别设备,以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另外,作为生物识别的门禁设备,设备还需要外接摄像头、刷卡器等网络外设,以辅助人脸识别设备进行通道管理。如图1所示,传统的人脸识别门禁系统属于独立式分布设备,自成体系,因此一个完整的信息通道管理需要人脸识别设备、刷卡设备、视频监控设备、门禁控制设备等。其中人脸识别设备主要采用人脸识别门禁机30,门禁控制设备由单元门口机50、带反馈磁力锁60和开门按钮70组成,视频监控设备由两个人脸识别联动摄像机40构成,单元门口机50分别与系统采用6芯单模光纤作为千兆主干网络,以星型方式组网,在保障带宽的同时降低故障影响面。在节点设置千兆上行24口百兆接入交换机10,交换机10为每个设备单独提供网络接入端口,其中前端控制箱20、人脸识别门禁机30及人脸识别联动摄像机40均采用超五类标准网线UTP5E接入该交换机10,该系统工作过程为:人脸识别联动摄像机40采集人脸图像并通过交换机10将图像发送到人脸识别门禁机30,人脸门禁机处理图像并控制门禁设备的带反馈磁力锁60进行开门操作,前端控制箱20控制人脸识别门禁机40、人脸识别联动摄像机40以及门禁控制设备的电力供给,该系统接入方式导致整个网络拓扑变得相对复杂,从交换机1到安装点的布线和安装相对困难,对于原有管线需要进行比较大的改造。而且由于各个设备相对独立,统一的管理和联动变得相对困难,多数情况下管理人员需要切换不同的设备以排查相应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群式多端口人脸识别门禁控制设备,其具备人脸识别功能及其对外接设备的整体管理功能,降低工装复杂度和维护成本,且能够根据人体距离自动提供补光功能。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集群式多端口人脸识别门禁控制设备,包括壳体、红外补光板、透红外亚克力面板、双摄像头、主控制板和IO板;所述壳体包括相互扣合的前壳和后盖,透红外亚克力面板安装在前壳外表面,红外补光板设置在前壳内表面,前壳中间对应红外补光板开设透光孔;所述主控制板和IO板均设置在前壳与后盖之间,IO板、红外补光板均与主控制板连接,双摄像头设置在主控制板上,前壳与透红外亚克力面板上均开设与双摄像头对应的双摄像孔;主控制板具有人脸识别模块,IO板具有管理模块以及与管理模块连接的供电端口、POE网口和级联网口,且管理模块与主控制板的人脸识别模块连接。所述IO板上具有两个POE网口。所述设备还包括预埋盒以及盖合在预埋盒上的面板,壳体设置在预埋盒中,面板中间对应前壳的透光孔形成开口,面板内侧周缘贴有前防水胶垫,后盖周缘也设置后防水胶垫。所述预埋盒可由上至下设置两组壳体,面板对应每组壳体内的透光孔分别形成开口,每组壳体内设置一主控制板,其中一组壳体内设有IO板,两种壳体内的主控制板分别与该IO板连接。所述红外补光板上安装有指示灯,主控制板上安装有扬声器。采用上述方案后,本技术使用时,通过IO板电源端口可连接至前端控制箱将电源(DC24V电压)接入设备,使主控制板、红外补光板以及IO板接入电源;通过IO板POE网口可连接至其附属设备(门禁控制设备的单元门口机和人脸识别联动摄像机),这样通过POE网口即实现与附属设备的网络通讯又实现电源供给;通过级联网口接入网络设备(如交换机100),电源端口、POE网口和级联网口均由IO板的管理模块进行管理,分别将主控制箱的电源和交换机网络信号输入本技术的门禁设备以及将电源和网络信号从本技术的门禁设备输出至门禁控制设备、附属设备等,从而,本技术利用级联网口、POE网口、管理模块及主控制板实现与网络设备和附属设备的互通互联;本技术主控制板采用的是市场上常用的具备人脸图像处理与识别功能的主控制板,主控制板上的双摄像头通过双摄像孔获取前方人体位置信息(即距离信息)和当前环境光强度信息,由主控制板处理后,在人体靠近时或光线较暗环境下主控制板就能控制红外补光板发出红外光,红外光由透光孔从前壳射出,从而实现自动补光。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一、通过IO板的电源端口为整个设备供电,避免了因长距离布线带来的压降,进而导致需要就近为每个终端节点部设供电电源的问题,采用本技术后,只要在统一位置增加一个电源节点,就能为多个系统终端节点提供稳定的供电,简化了系统工程布线。二、通过电源端口还能为POE网口电压,这样通过网线就能为附属设备提供电源供应和网络连接,即通过一条网线就能把本技术所有元器件以及附属设备接入系统网络,简化了网络布线。三、通过级联网口整合了门禁控制设备的控制信号和反馈信号连线,充分利用了网络布线,无需再进行门禁控制设备的布线,又进一步简化了门禁系统的布线。四、通过主控制板的管理模块整合了IO口管理、电源管理和网络管理功能。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人脸识别门禁系统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一的爆炸图;图3是实施例二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二的正视图;图5是实施例二的侧视图;图6是实施例二的俯视图;图7是实施例二的爆炸图;图8是本技术应用于人脸识别门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IO板部分放大图;图10是实施例一原理图;图11是实施例二原理图。标号说明交换机100,前端控制箱200,人脸识别门禁机300,人脸识别联动摄像机400,元门口机500,带反馈磁力锁600,开门按钮700;壳体1,前壳11,双摄像孔111,后盖12,红外补光板2,指示灯21,透红外亚克力面板3,双摄像孔31,双摄像头4,主控制板5,人脸识别模块51,扬声器52,IO板6,供电端口61,POE网口62,级联网口63,管理模块56,预埋盒7,面板8,开口81,前防水胶垫9,后防水胶垫10。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如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一揭示的一种集群式多端口人脸识别门禁控制设备,包括壳体1、红外补光板2、透红外亚克力面板3、双摄像头4、主控制板5和IO板6;壳体1包括相互扣合的前壳11和后盖12,透红外亚克力面板3安装在前壳11外表面,红外补光板2设置在前壳11内表面,前壳中间对应红外补光板开设透光孔112;主控制板5和IO板6均设置在前壳11与后盖12之间,IO板6、红外补光板2均与主控制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集群式多端口人脸识别门禁控制设备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集群式多端口人脸识别门禁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红外补光板、透红外亚克力面板、双摄像头、主控制板和IO板;所述壳体包括相互扣合的前壳和后盖,透红外亚克力面板安装在前壳外表面,红外补光板设置在前壳内表面,前壳中间对应红外补光板开设透光孔;所述主控制板和IO板均设置在前壳与后盖之间,IO板、红外补光板均与主控制板连接,双摄像头设置在主控制板上,前壳与透红外亚克力面板上均开设与双摄像头对应的双摄像孔;主控制板具有人脸识别模块,IO板具有管理模块以及与管理模块连接的供电端口、POE网口和级联网口,且管理模块与主控制板的人脸识别模块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群式多端口人脸识别门禁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红外补光板、透红外亚克力面板、双摄像头、主控制板和IO板;所述壳体包括相互扣合的前壳和后盖,透红外亚克力面板安装在前壳外表面,红外补光板设置在前壳内表面,前壳中间对应红外补光板开设透光孔;所述主控制板和IO板均设置在前壳与后盖之间,IO板、红外补光板均与主控制板连接,双摄像头设置在主控制板上,前壳与透红外亚克力面板上均开设与双摄像头对应的双摄像孔;主控制板具有人脸识别模块,IO板具有管理模块以及与管理模块连接的供电端口、POE网口和级联网口,且管理模块与主控制板的人脸识别模块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群式多端口人脸识别门禁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声滨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仁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