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单边式隧道风机支承结构承载力检测装置,包括Ⅰ型测试架和Ⅱ型测试架,Ⅰ型测试架包括上横梁、下横梁、连接柱和长螺杆,所述Ⅱ型测试架包括横梁、柱腿,所述Ⅰ型测试架与Ⅱ型测试架反向交叉设置,长螺杆将Ⅰ型测试架与Ⅱ型测试架、中空千斤顶连接成一体;横梁通过加固盘与中空千斤顶顶部接触,并承担向上的反力,柱腿与衬砌接触,将向上的反力传递到衬砌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客观的模拟风机支承结构受力状态,试验方法通俗易懂,试验装置联接成一体,安装程序少,试验过程简单,试验时间短。该检测装置由型钢焊接制作,联接件均为标准件,结构型式简单,易于制作;试验中能够对风机支承结构和衬砌混凝土进行保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单边式隧道风机支承结构承载力检测装置
本技术属于隧道检测
,特别涉及一种单边式隧道风机支承结构承载力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交通技术的发展,长隧道、特长隧道越来越多,隧道通风成为影响行车舒适性重要因素。现大多数隧道通风采用的是射流风机,悬挂于隧道顶部,根据《公路隧道通风设计细则》(JTG/TD70/2-02-2014)中规定,隧道射流风机安装前应对风机支承结构进行载荷试验,试验值不少于风机静荷载的15倍,但并没有对试验方法、试验仪器、试验装置进行规定。本技术为一种单边式隧道风机支承结构承载力检测装置,与锚杆拉拔仪联合使用,采用单边拉拔法,客观模拟风机支承结构受力状态,通过分级加载的方式,检测风机支承结构承载力。该检测装置全部采用型钢焊接制作,结构型式简单,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和实际情况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单边式隧道风机支承结构承载力检测装置,包括Ⅰ型测试架和Ⅱ型测试架,Ⅰ型测试架包括上横梁、下横梁、连接柱和长螺杆,上横梁通过连接柱与下横梁连接,上横梁与下横梁均为双肢槽钢焊接成口字型,所述上横梁上设有若干上下贯通的椭圆通孔,高强螺栓通过椭圆通孔与风机基座上的U型槽连接;下横梁与中空千斤顶底部接触,并承担向下的反力;所述Ⅱ型测试架包括横梁、柱腿,横梁由双肢槽钢焊接成口字型,所述横梁中心设有上下贯通的中孔;所述横梁中孔下面设有加固盘,柱腿为薄壁钢管;所述Ⅰ型测试架与Ⅱ型测试架反向交叉设置,长螺杆将Ⅰ型测试架与Ⅱ型测试架、中空千斤顶连接成一体;横梁通过加固盘与中空千斤顶顶部接触,并承担向上的反力,柱腿与衬砌接触,将向上的反力传递到衬砌上。优选地,连接柱为单肢槽钢,与上横梁、下横梁焊接连接。优选地,所述上横梁、下横梁、横梁两端均设有封口,封口为一矩形钢块。优选地,所述上横梁下面与高强螺栓头部之间椭圆孔外侧设有加筋肋和组合垫片,所述加筋肋为一中空矩形钢块。优选地,所述加固盘为一圆环形钢块,保护横梁底部受力部位,加筋肋为一矩形块,保护横梁上部受力部位;保护块为一圆形钢块,保护衬砌混凝土。优选地,所述柱腿上端设有保护块、连接柱下端与横梁之间设有加筋肋。优选地,所述Ⅰ型测试架与Ⅱ型测试架中,尺寸需满足下列要求:30mm≤H1-H2-H3≤50mm;130mm≤H5-H4≤150mm,其中H1为连接柱高度、H2为中空千斤顶高度、H3为加固盘与横梁连接的高度、H4为上横梁的高度,H5为柱腿两端设有保护片和加筋肋的高度。该技术公开一种单边式隧道风机支承结构承载力检测装置由Ⅰ型测试架、Ⅱ型测试架组成;Ⅰ型测试架通过高强螺栓与风机机座上的U型槽连接,下部横梁提供反力;Ⅱ型测试架直接与衬砌接触,提供反力。Ⅰ型测试架与Ⅱ型测试架正交装配,Ⅱ型测试架下部放置中空千斤顶,三者通过长螺杆连接,形成一体。该检测装置均为型钢焊接而成,结构型式简单,费用低廉,实用性强。本技术能够客观的模拟风机支承结构受力状态,试验方法通俗易懂,试验装置联接成一体,安装程序少,试验过程简单,试验时间短。该检测装置由型钢焊接制作,联接件均为标准件,结构型式简单,易于制作;试验中能够对风机支承结构和衬砌混凝土进行保护。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单边式隧道风机支承结构承载力检测装置的Ⅰ型测试架立面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单边式隧道风机支承结构承载力检测装置的Ⅱ型测试架立面图;图3是图1的1-1剖面图;图4是图1的2-2剖面图;图5是图1的3-3剖面图;图6是图1的4-4剖面图;图7是图2的5-5剖面图;图8是图2的6-6剖面图;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单边式隧道风机支承结构承载力检测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详细介绍本技术技术方案如图1-9所示,一种单边式隧道风机支承结构承载力检测装置,包括Ⅰ型测试架和Ⅱ型测试架,Ⅰ型测试架包括上横梁1、下横梁2、连接柱3和长螺杆4,上横梁1通过连接柱3与下横梁2连接,上横梁1与下横梁2均为双肢槽钢焊接成口字型,所述上横梁上设有若干上下贯通的椭圆通孔7,高强螺栓8通过椭圆通孔7与风机基座上的U型槽连接;下横梁2与中空千斤顶底部接触,并承担向下的反力;所述Ⅱ型测试架包括横梁11、柱腿12,横梁11由双肢槽钢焊接成口字型,所述横梁11中心设有上下贯通的中孔10;所述横梁中孔10下面设有加固盘13,柱腿12为薄壁钢管;所述Ⅰ型测试架与Ⅱ型测试架反向交叉设置,长螺杆4将Ⅰ型测试架与Ⅱ型测试架、中空千斤顶连接成一体;横梁11通过加固盘13与中空千斤顶顶部接触,并承担向上的反力,柱腿12与衬砌接触,将向上的反力传递到衬砌上。连接柱3为单肢槽钢,与上横梁1、下横梁2焊接连接;所述上横梁1、下横梁2、横梁11两端均设有封口5,封口5为一矩形钢块。所述上横梁1下面与高强螺栓8头部之间椭圆孔外侧设有加筋肋6和组合垫片9,所述加筋肋6为一中空矩形钢块。所述加固盘13为一圆环形钢块,保护横梁11底部受力部位,加筋肋14为一矩形块,保护横梁11上部受力部位;保护块15为一圆形钢块,保护衬砌混凝土。所述柱腿12上端设有保护块15、连接柱下端与横梁之间设有加筋肋14。封口5为一矩形钢块,增加横梁刚度;加筋肋6为一中空矩形钢块、组合垫片9为2个大小不同的圆环形钢块,两者保护横梁底部受力部位;椭圆孔7上下贯通,便于高强螺栓8与U型槽连接。加固盘13为一圆环形钢块,保护横梁11底部受力部位,加筋肋14为一矩形快,保护横梁11上部受力部位;保护块15为一圆形钢块,保护衬砌混凝土。所述Ⅰ型测试架与Ⅱ型测试架中,尺寸需满足下列要求:30mm≤H1-H2-H3≤50mm;130mm≤H5-H4≤150mm,其中H1为连接柱高度、H2为中空千斤顶高度、H3为加固盘与横梁连接的高度、H4为上横梁的高度,H5为柱腿两端设有保护片和加筋肋的高度。本实施例中,装置结构尺寸如下:上横梁1、下横梁2、横梁11均由双肢8号槽钢焊接成口字型,上横梁1长1030mm、截面宽80mm×高86mm,H4=86mm;椭圆孔7长轴40mm、短轴20mm,加筋肋6为一中空矩形钢块,内矩形40mm×20mm、外矩形80mm×60mm,中孔10直径20mm;下横梁2长720mm、截面宽80mm×高86mm;连接柱3高(H1)360mm,与上横梁1、下横梁2均满焊;横梁11长460mm、截面宽80mm×高86mm,中部焊接一个直径D=80mm,厚10mm的加固盘13,H3=96mm;柱腿12为长200mm、外径45mm,壁厚3mm薄壁钢管,在横梁11两端的上部焊接一个长80mm×宽40mm×厚10mm的加筋肋14,在柱腿12顶端焊接一个直径45mm×厚10mm的保护片15,H5=220mm。所有封口5均为长86mm×宽80mm×厚10mm的钢块。试验中所使用中空千斤顶高度H2=220mm,则H1-H2-H3=360-220-96=44mm;H5-H4=220-86=134mm,尺寸需满足下列要求:30mm≤H1-H2-H3≤50mm;130mm≤H5-H4≤150mm。本技术同时公开了一种单边式隧道风机支承结构承载力检测装置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Ⅱ型测试架与Ⅰ型测试架正交串联,横梁11置于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单边式隧道风机支承结构承载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Ⅰ型测试架和Ⅱ型测试架,Ⅰ型测试架包括上横梁、下横梁、连接柱和长螺杆,上横梁通过连接柱与下横梁连接,上横梁与下横梁均为双肢槽钢焊接成口字型,所述上横梁上设有若干上下贯通的椭圆通孔,高强螺栓通过椭圆通孔与风机基座上的U型槽连接;下横梁与中空千斤顶底部接触,并承担向下的反力;所述Ⅱ型测试架包括横梁、柱腿,横梁由双肢槽钢焊接成口字型,所述横梁中心设有上下贯通的中孔;所述横梁中孔下面设有加固盘,柱腿为薄壁钢管;所述Ⅰ型测试架与Ⅱ型测试架反向交叉设置,长螺杆将Ⅰ型测试架与Ⅱ型测试架、中空千斤顶连接成一体;横梁通过加固盘与中空千斤顶顶部接触,并承担向上的反力,柱腿与衬砌接触,将向上的反力传递到衬砌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边式隧道风机支承结构承载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Ⅰ型测试架和Ⅱ型测试架,Ⅰ型测试架包括上横梁、下横梁、连接柱和长螺杆,上横梁通过连接柱与下横梁连接,上横梁与下横梁均为双肢槽钢焊接成口字型,所述上横梁上设有若干上下贯通的椭圆通孔,高强螺栓通过椭圆通孔与风机基座上的U型槽连接;下横梁与中空千斤顶底部接触,并承担向下的反力;所述Ⅱ型测试架包括横梁、柱腿,横梁由双肢槽钢焊接成口字型,所述横梁中心设有上下贯通的中孔;所述横梁中孔下面设有加固盘,柱腿为薄壁钢管;所述Ⅰ型测试架与Ⅱ型测试架反向交叉设置,长螺杆将Ⅰ型测试架与Ⅱ型测试架、中空千斤顶连接成一体;横梁通过加固盘与中空千斤顶顶部接触,并承担向上的反力,柱腿与衬砌接触,将向上的反力传递到衬砌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单边式隧道风机支承结构承载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接柱为单肢槽钢,与上横梁、下横梁焊接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边式隧道风机支承结构承载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横梁、下横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晖,张坤,张青龙,赵元科,王建文,胡俊,
申请(专利权)人:甘肃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