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控自行车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798421 阅读:1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5 23: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控自行车锁,其包括:一锁壳、一锁杆、一拉簧、一传动机构及一扳手;传动机构包括一电机、一凸轮、一旋转拨叉件、一扭簧、及呈间隔设置的两行程开关,凸轮与电机连接,旋转拔叉件枢接在锁壳上,其包括呈放射状设置的第一拔叉爪、第二拔叉爪及第三拔叉爪,第一拔叉爪的端部设置在凸轮的底部,第二拔叉爪向下设置,且端部抵住锁杆,第三拔叉爪设置在两行程开关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现有电机带动偏心轮的复杂机构替换成电机带动凸轮,推动旋转拔叉件旋转开锁的简单机构,其可靠性更高,旋转拔叉件开锁动作更加省力可靠。

An electronic control bicycle lock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electric bicycle lock, comprising a lock shell, a lock rod, a spring, a transmission mechanism and a wrench; the driving mechanism comprises a motor, a cam, a rotating fork, a torsion spring, and a two stroke interval setting switch, the cam is connected with the electric motor and the rotating fork piece is pivoted on the lock shell, which comprises a radially arranged first fork claw, second claw and three fork fork claw, end of the first fork claw is arranged on the bottom of the cam, second fork claw down set, and the end part against the lock rod, third pull the fork claw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two stroke switch. The utility model replaces the complex mechanism of the existing motor driving the eccentric wheel into a simple mechanism driven by the motor to drive the cam, and drives the rotary fork to rotate and unlock. The reliability is higher, and the locking action of the rotary fork is more labor-saving and reliab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控自行车锁
本技术涉及一种锁具,特别是指一种电控自行车锁。
技术介绍
由于马蹄锁使用非常方便,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自行车、电动车等会选用马蹄锁作为防盗锁具,随着智能控制的应用,具有电控功能的锁具日趋普及。常见的马蹄锁包括锁壳、锁杆、拉簧、锁闸和扳手,所述锁壳设有C形管状锁杆容腔和锁头容腔,锁杆和拉簧可滑动地设置在锁杆容腔中,锁杆的一端与拉簧的一端连接,拉簧的另一端固定,扳手与锁环固定连接,锁头容腔中设有锁头和锁闸,锁头和锁闸之间设有传动机构。传动机构包括电机、偏心轮及弹簧等部件,弹簧的一端与锁闸固定,上锁时,扳手往锁头方向拉,拉簧被连动拉长,弹簧推出锁闸,锁闸插入锁杆上的卡槽而锁止;开锁时,电机转动带动偏心轮克服弹簧,使弹簧带动锁闸退出锁杆的卡槽,拉簧复位带动锁杆而开锁。这种结构的马蹄锁其传动机构采用电机带动偏心轮,传动机构较为复杂,可靠性低,安全风险大,上锁时,弹簧推出锁闸,锁闸插入锁杆的卡槽而锁止,在强力冲击或者振动时可能拨动锁闸上行而被开锁;而在开锁时,电机转动带动偏心轮克服弹簧开锁,由于偏心轮瞬间碰到锁闸,电机转动不平顺,锁闸容易变形,甚至可能被打断,同时锁闸滑槽可能存在异物会阻止插销上行而开不了锁。有鉴于此,本设计人针对现有电控锁结构设计上未臻完善所导致的诸多缺失及不便,而深入构思,且积极研究改良试做而开发设计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提供一种简单可靠、开锁及锁止稳定性高的电控自行车锁。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一种电控自行车锁,包括:一锁壳、一锁杆、一拉簧、一传动机构及一扳手;所述锁壳具有供所述锁杆及拉簧容置的锁杆容腔,锁杆容腔的外侧设有一段扳手滑槽;所述拉簧的一端固定在锁杆容腔的一端,另一端与所述锁杆连接在一起,所述扳手滑槽设置在相反于拉簧的一侧锁壳上;锁杆对应扳手滑槽的位置上装配有所述扳手,该扳手凸伸至锁壳的外表面,该锁杆上设有一卡槽;传动机构包括一电机、一凸轮、一旋转拨叉件、一扭簧、及呈间隔设置的两行程开关,凸轮与电机连接,旋转拔叉件枢接在锁壳上,其包括呈放射状设置的第一拔叉爪、第二拔叉爪及第三拔叉爪,第一拔叉爪的端部设置在凸轮的底部,第二拔叉爪向下设置,且端部抵住锁杆,第三拔叉爪设置在两行程开关之间。所述旋转拔叉件的中心枢接在一固定销上,该固定销固定在锁壳上,所述旋转拔叉件的第一拔叉爪、第二拔叉爪、及第三拔叉爪是以固定销为中心呈放射状。所述锁壳上还设有连通锁杆容槽的锁头容腔,所述所述传动机构设于该锁壳的锁头容腔内,所述固定销固定在锁头容腔中。本技术将现有电机带动偏心轮的复杂机构改成电机带动凸轮,推动旋转拔叉件旋转开锁的简单机构,电机带动凸轮推动旋转拔叉件的第一拔叉爪,旋转拔叉件的第二拔叉爪楔入锁杆或者脱离锁杆的卡槽,而旋转拔叉件的第三拔叉爪控制两个行程开关,从而实现电机带动凸轮推动旋转拔叉件旋转开锁或锁止,这种结构相较于电机带动偏心轮的可靠性更高,旋转拔叉件开锁动作更加省力可靠。锁止时,扭簧的扭力迫使旋转拔叉件的第二拔叉爪楔入锁杆的卡槽,拉簧的拉力将锁杆压紧在第二拔叉爪上,在扭簧的扭力和拉簧的拉力共同作用下,将锁杆锁止,自锁更可靠,不易在强力冲击或振动时失效,开锁时旋转拔叉件是绕固定销转动,阻力较小,开锁可靠。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开锁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开锁瞬间或上锁瞬间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上锁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电控锁,其包括一锁壳1、一锁杆2、一拉簧3、一传动机构4及一扳手5。所述锁壳1具有供所述锁杆2及拉簧3容置的C型状的锁杆容腔11,锁壳1的一侧设置有供扳手5滑动的扳手滑槽12,锁壳1上还设有锁头容腔13,锁壳1的底部具有开口14,锁壳1在锁头容腔13内设有一连通锁杆容腔11的缺口15。所述拉簧3设置在所述锁壳1的锁杆容腔11内,该拉簧3的一端固定在锁杆容腔11的一端,另一端与所述锁杆2的一端连接,所述扳手滑槽12设置在具有锁杆2的一侧锁壳1上。所述锁杆2上装配有所述扳手5,该扳手5凸出至锁壳1的外表面,扳手5可于锁壳1的扳手滑槽12内滑动,该锁杆2上设有一卡槽21。所述传动机构4设置在锁壳1的锁头容腔13中,传动机构4包括一电机41、一凸轮42、一旋转拨叉件43、一扭簧44、及呈间隔设置的两行程开关45,凸轮42与电机41连接,旋转拔叉件43枢接在一固定销46上,固定销46固定在锁头容腔13中,该旋转拔叉件43以固定销46为中心呈放射状设置有第一拔叉爪431、第二拔叉爪432、及第三拔叉爪433,第一拔叉爪431的端部设置在凸轮42的底部,第二拔叉爪432向下设置,第二拔叉爪432的端部靠近锁杆2,该第二拔叉爪432受扭簧44作用往锁壳1的缺口15方向压,第三拔叉爪433设置在两行程开关45之间,安装时扭簧44设置预扭,一端固定在锁壳1上,另一端固定在拨叉43的第三拨叉爪433上,安装后预扭的扭簧44将拨叉43的第二拔叉爪432紧压在锁杆2上。当锁杆2的卡槽21滑动到位时,拨叉43的第二拔叉爪432在扭簧44的扭力作用下就锲入锁杆2的卡槽21中。如图1及图2所示,该电控自行车锁开锁时,在开锁的瞬间如图2所示,电机41转动,带动凸轮42旋转,当凸轮42的最高点转动至第一拔叉爪431时,将第一拔叉爪431下压,克服扭簧44的扭力旋转拔叉件43以固定销46为中心转动,带动第二拔叉爪432逆时针上移,退出锁杆2的卡槽21,拉簧3复位,带动锁杆2远离锁壳1的开口14,在这个过程中,第三拔叉爪433随着旋转拔叉件3的转动上移,压到位于该第三拔叉爪433上方的行程开关45,电机41在凸轮42最高点移开第一拔叉爪431后停止,如图1所示。开锁后,电机41停止动作,旋转拔叉件43在扭簧44的作用复位,直至第二拔叉爪432被锁壳1的缺口15止挡,第二拔叉爪432的端部碰到锁杆2,此时,锁杆2的卡槽21已经离开,因此第二拔叉爪432不会将锁杆2锁止。该电控自行车锁上开锁时,如图2及图3所示,手动拉下扳手5,拉簧3拉伸,锁杆沿着锁杆容腔11移动,当锁杆2的卡槽21移动至第二拔叉爪432时,第二拔叉爪432在扭簧44的作用下,楔入锁杆2的卡槽21,同时拉簧43的拉力将锁杆2紧压在第二拔叉爪432上,在扭簧44的扭力和拉簧3的拉力共同作用下,将锁杆2锁止。在这个过程中,旋转拔叉件43的第三拔叉爪433跟随第二拔叉爪转动,压下位于该第三拔叉爪433下方的行程开关45。本技术的关键在于:将现有电机带动偏心轮的复杂机构改成电机41带动凸轮42,推动旋转拔叉件43旋转开锁的简单机构,电机41带动凸轮42推动旋转拔叉件43的第一拔叉爪431,旋转拔叉件43的第二拔叉爪432楔入锁杆2或者脱离锁杆2的卡槽21,而旋转拔叉件43的第三拔叉爪433控制两个行程开关45,从而实现电机41带动凸轮42推动旋转拔叉件43旋转开锁或锁止,这种结构相较于电机带动偏心轮的可靠性更高,旋转拔叉件43开锁动作更加省力可靠。锁止时,扭簧44的扭力迫使旋转拔叉件43的第二拔叉爪432楔入锁杆2的卡槽21,拉簧的拉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电控自行车锁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控自行车锁,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锁壳、一锁杆、一拉簧、一传动机构及一扳手;所述锁壳具有供所述锁杆及拉簧容置的锁杆容腔,锁杆容腔的外侧设有一段扳手滑槽;所述拉簧的一端固定在锁杆容腔的一端,另一端与所述锁杆连接在一起,所述扳手滑槽设置在相反于拉簧的一侧锁壳上;锁杆对应扳手滑槽的位置上装配有所述扳手,该扳手凸伸至锁壳的外表面,该锁杆上设有一卡槽;传动机构包括一电机、一凸轮、一旋转拨叉件、一扭簧、及呈间隔设置的两行程开关,凸轮与电机连接,旋转拔叉件枢接在锁壳上,其包括呈放射状设置的第一拔叉爪、第二拔叉爪及第三拔叉爪,第一拔叉爪的端部设置在凸轮的底部,第二拔叉爪向下设置,且端部抵住锁杆,第三拔叉爪设置在两行程开关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控自行车锁,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锁壳、一锁杆、一拉簧、一传动机构及一扳手;所述锁壳具有供所述锁杆及拉簧容置的锁杆容腔,锁杆容腔的外侧设有一段扳手滑槽;所述拉簧的一端固定在锁杆容腔的一端,另一端与所述锁杆连接在一起,所述扳手滑槽设置在相反于拉簧的一侧锁壳上;锁杆对应扳手滑槽的位置上装配有所述扳手,该扳手凸伸至锁壳的外表面,该锁杆上设有一卡槽;传动机构包括一电机、一凸轮、一旋转拨叉件、一扭簧、及呈间隔设置的两行程开关,凸轮与电机连接,旋转拔叉件枢接在锁壳上,其包括呈放射状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初灯邱永玉黄坤埕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立隽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