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用即制的个人供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797967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5 23: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供氧设备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即用即制的个人供氧装置;其包括氧气制备机构、导气管和咬嘴呼吸器,氧气制备机构包括顶盖、上腔室、下腔室和控制室,通气管路包括上阀座、第一球阀芯、弹簧和下通气管,上阀座的顶端与出气管的输入端连通,下通气管的顶端和底端与上阀座的底面和下腔室分别连通,第一球阀芯位于上阀座的内部,还包括联动杆,给水管路包括上给水管、下阀座、第二球阀芯和下给水管,上给水管、下阀座和下水管依次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利用制氧剂与水反应快速制取氧气以供所需,且便于携带,同时可以避免携带氧气容器造成的安全隐患,提高安全性。

The personal oxygen supply system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oxygen equipment, in particular to a person that is made of oxygen supply device; including oxygen preparing mechanism, airway and mouthpiece apparatus, oxygen preparation mechanism comprises a top cover, the upper chamber, the lower chamber and a control chamber, a ventilation pipeline including the valve seat, the first ball valve, spring and the ventilation tube, the top seat and the input end of the outlet pipe connected, the top and bottom under the vent pipe end and the bottom surface of the seat and the lower chamber is respectively communicated with the first ball valve seat, located on the inside, also includes a linkage rod, a water supply pipeline comprises a water supply pipe, a lower valve seat, the second the valve and to water, on the water supply pipe, under the seat and the pipe are connected; the invention can use oxygen to react with water to quickly prepare oxygen to supply needs, and easy to carry, and can avoid carrying oxygen The safety hazard of the container is improv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即用即制的个人供氧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供氧设备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即用即制的个人供氧装置。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供氧设备是抢救伤病人员或在缺氧条件下,给人体供氧的常用设备,其在矿井作业、医疗救护以及户外运动中得到广泛应用。常用的供氧装置包括氧气容器、导气管和咬嘴呼吸器,氧气容器设有出气管,输气管上设有阀门,出气管的输出端与导气管的输入端连通,导气管的输出端与咬嘴呼吸器连通。使用时,要预先向氧气容器中充入氧气,当需要供氧时,需将咬嘴呼吸器放入人口中,打开阀门,氧气通过导气管输送至咬嘴呼吸器,从而给人体供应氧气。这种供氧器在使用过程中发现,由于常用的氧气容器的容积有限,若要供给足够的氧气,会造成容器体积过大,携带不方便。而且,氧气为助燃剂,受气温或运输条件的影响可能会发生氧气泄漏,引起爆炸,存有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即用即制的个人供氧装置,其可以利用制氧剂与水反应快速制取氧气以供所需,由于两者不用时分别储存,便于携带,可以避免携带氧气容器造成的安全隐患,提高安全性。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即用即制的个人供氧装置,包括氧气制备机构、导气管和咬嘴呼吸器,氧气制备机构与导气管的输入端连通,导气管的输出端与咬嘴呼吸器连通。上述即用即制的个人供氧装置,所述氧气制备机构包括顶盖、上腔室、下腔室和控制室,所述顶盖、上腔室和下腔室依次相接,所述顶盖上设有出气管,出气管与导气管连通;所述控制室位于上腔室的中部,控制室的侧壁底部与上腔室的底面固接;所述控制室内设有通气管路和给水管路,所述通气管路一端与下腔室连通、另一端与出气管连通;所述给水管路一端与上腔室底部相通、另一端与下腔室相通;所述下腔室内放置制氧剂,所述上腔室内盛装水。上述即用即制的个人供氧装置,所述通气管路中设有氧气控制阀,所述氧气控制阀包括上阀座、第一球阀芯、弹簧和下通气管;其中,所述上阀座的顶端接出气管,下通气管将上阀座和下腔室连通;所述上阀座的工作面为球面,第一球阀芯与上阀座的球面参数相匹配;所述弹簧支撑在第一球阀芯的球面上;所述给水管路中还设有供水控制阀,所述供水控制阀包括上给水管、下阀座、第二球阀芯和下给水管,所述上给水管、下阀座和下给水管依次相连、下给水管将上腔室和下腔室连通;所述下阀座的工作面为球面,第二球阀芯与下阀座的球面参数相匹配;在所述第一球阀芯和第二球阀芯之间设有联动杆,所述联动杆的长度略大于第一球阀芯和第二球阀芯均关闭时的距离。上述即用即制的个人供氧装置,所述顶盖、上腔室和下腔室之间均为螺纹连接。上述即用即制的个人供氧装置,增设排水口,所述排水口设置在上腔室的侧壁底部,排水口处设有塞堵。上述即用即制的个人供氧装置,所述弹簧为拉簧。本专利技术在使用时,首先将咬嘴呼吸器戴上,将制氧剂置入下腔室,将上腔室旋接到下腔室,然后向上腔室中注水,盖上顶盖,使整个装置处于一个密闭状态。上腔室中的水通过给水管路流入下腔室,在下腔室中制氧剂遇水反应生成氧气,当氧气产生的压力足够时,将自动开启氧气控制阀,氧气通过通气管路、出气管、导气管和咬嘴呼吸器输送至人体。若氧气继续产生,超过预设气压上限时,氧气控制阀将关闭供水控制阀,水不再流入,制氧反应逐步停止。本专利技术的氧气即用即制,避免了携带过大体积的氧气容器带来的不便,也避免了因氧气容积有限造成无法供氧的尴尬局面,提高了使用的便捷性。本专利技术将两种制氧物质分开保存,也避免了高温或运输影响而发生氧气泄漏或爆炸,减少了安全隐患,提高了供氧操作的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氧气制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图中各部件标记分别表示为:1.顶盖;11.出气管;2.上腔室;41.上给水管;42.下给水管;43.第二球阀芯;44.下阀座;45.下通气管;46.上阀座;47.第一球阀芯;48.弹簧;49.联动杆;3.下腔室;4.控制室;5.排水口;6.导气管;7.咬嘴呼吸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包括氧气制备机构、导气管6和咬嘴呼吸器7,氧气制备机构与导气管6的输入端连通,导气管6的输出端与咬嘴呼吸器7连通。如图2和图3所示,氧气制备机构包括了顶盖1、上腔室2、下腔室3和控制室4,顶盖1与上腔室2的顶端连接,上腔室2的底端和顶端分别与下腔室3的顶端和顶盖1的连接方式为螺接,顶盖1上设有出气管11,出气管11的输出端与导气管6的输入端连通;控制室4位于上腔室2的中部,控制室4的侧壁底部与上腔室2的底面密封连接,控制室4内设有通气管路和给水管路,通气管路的输入端穿过控制室4的底面与下腔室3连通,通气管路的输出端与出气管11的输入端连接,给水管路的输入端穿过控制室4侧壁与上腔室2内部相通,给水管路的输出端穿过控制室4底面与下腔室3相通。使用时,旋转打开下腔室3和上腔室2,在下腔室中放入含氧的化合物,向上腔室中注入水,然后连接安装好顶盖、上腔室和下腔室,水通过给水管路从上腔室流入下腔室,在下腔室中水与含氧的化合物反应生成氧气,氧气进入下腔室经过通气管路、出气管和导气管6,最后经咬嘴呼吸器7输出。为了方便将多余的水排出,上腔室2的侧壁底部设置了排水口5,排水口5处设有塞堵。给水管路包括上给水管41、下阀座44、第二球阀芯43和下给水管42,上给水管41、下阀座44和下给水管42依次连通,第二球阀芯为塑料材质,上给水管41的输入端穿过控制室4的侧壁底部与下阀座44内部连通,下给水管42的输出端穿过控制室4的底部与下腔室3连通;第二球阀芯43位于下阀座44内部中间位置,第二球阀芯43的直径略大于上给水管42与下阀座44的交口直径,且第二球阀芯43的顶部与下阀座44的内侧壁不接触。当上腔室中注入水时,水从上给水管的输入端进入下阀座,沿下阀座与第二球阀芯之间的间隙向下流入下给水管,然后水流入下腔室,在下腔室中水与含氧的化合物反应生成氧气,生成的氧气通过通气管路向出气管输送氧气。为了使氧气制备机构输出的氧气气流比较稳定,通气管路设置了上阀座46、第一球阀芯47、弹簧48和下通气管45。第一球阀芯为塑料材质。上阀座46的顶端和底端与顶盖1的出气管11的输入端和下通气管45顶端分别连通,下通气管45的底端与下腔室3连通,第一球阀芯47位于上阀座46内部中间位置,且第一球阀芯47的直径略大于下通气管45与上阀座46的交口直径,弹簧48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球阀芯47的底部和下通气管45的管壁连接,且弹簧48为拉簧。在此基础之上还设置了联动杆49,联动杆49位于弹簧48的内部,第二球阀芯43位于第一球阀芯47的正下方,联动杆49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第一球阀芯47的底端和第二球阀芯43的顶端连接。弹簧对第一球阀芯的拉力设定为0.1倍的标准大气压对第一球阀芯的推力。反应不断的产生氧气,氧气进入下通气管中,下通气管中的气压逐渐增大,当下通气管中的气压略大于1.1个标准大气压时,第一球阀芯向上移动,通过联动杆带动第二球阀芯向上运动,此时第二球阀芯并未堵住上给水管的输出端,下通气管中的氧气通过上阀座、出气管和导气管6,最后经咬嘴呼吸器7输出,之后,下通气管中的压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即用即制的个人供氧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即用即制的个人供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氧气制备机构、导气管(6)和咬嘴呼吸器(7),氧气制备机构与导气管(6)的输入端连通,导气管(6)的输出端与咬嘴呼吸器(7)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即用即制的个人供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氧气制备机构、导气管(6)和咬嘴呼吸器(7),氧气制备机构与导气管(6)的输入端连通,导气管(6)的输出端与咬嘴呼吸器(7)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即用即制的个人供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氧气制备机构包括顶盖(1)、上腔室(2)、下腔室(3)和控制室(4),所述顶盖(1)、上腔室(2)和下腔室(3)依次相接,所述顶盖(1)上设有出气管(11),出气管(11)与导气管(6)连通;所述控制室(4)位于上腔室(2)的中部,控制室(4)的侧壁底部与上腔室(2)的底面固接;所述控制室(4)内设有通气管路和给水管路,所述通气管路一端与下腔室(3)连通、另一端与出气管(11)连通;所述给水管路一端与上腔室(2)底部相通、另一端与下腔室(3)相通;所述下腔室(3)内放置制氧剂,所述上腔室(2)内盛装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即用即制的个人供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管路中设有氧气控制阀,所述氧气控制阀包括上阀座(46)、第一球阀芯(47)、弹簧(48)和下通气管(45);其中,所述上阀座(46)的顶端接出气管(11),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永泉陈广深赵文涛
申请(专利权)人:廊坊纳科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