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本册印制机的刮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796994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5 22: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本册印制机的刮墨装置,包括电机、集液槽和装置本体,所述电机右侧与旋转轴相连接,所述支撑台内部安置有电机,所述装置本体内部两侧均设置有滑槽,所述滑轮安置在滑槽内,所述集液槽侧面设置有观察窗,所述集液槽底部安装有卸料阀,所述装置本体右侧安置有气缸,所述装置本体上方安装有支撑架,所述连接杆上安装有压板。该本册印制机的刮墨装置的填充物材质设置为海绵,且其中部安装高度印制机的喷头高度相同,填充物中部安装高度印制机的喷头高度相同可以将喷头包裹起来,可以将喷头四周的油墨都吸走,同时,填充物设置为旋转式结构装置,将喷头四周的油墨吸走的台式,通过旋转可以充分将喷头擦拭干净。

An ink scraping device for the printing machine of this book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book printing machine scraping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motor, a collecting tank and a device body, wherein the motor side is connected with the rotary shaft, the supporting table is arranged inside the motor, on both sides of the device body are provided with a sliding chute, the pulley arranged in the chute, the the collecting tank is arranged on the side surface of the observation window, the collecting tank is installed at the bottom of the discharge valve, the device body is arranged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cylinder, the device body is installed above the support frame, the connecting rod is installed on the plate. Filling material scraping device of the book printing machine settings for the sponge, and the middle part of the installation height of the nozzle printing machine the same height, filling nozzle material central installation height of printing machine can be the same height of nozzle wrapped around the nozzle can absorb ink, at the same time, filling set for rotary structure the ink sucking device, nozzle around the table, through the rotation of the nozzle can be fully clean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本册印制机的刮墨装置
本技术涉及印制机用刮墨
,具体为一种本册印制机的刮墨装置。
技术介绍
印刷是将文字、图画、照片、防伪等原稿经制版、施墨、加压等工序,使油墨转移到纸张、织品、塑料品、皮革等材料表面上,批量复制原稿内容的技术。在印刷的生产制作过程中由于颗粒聚集和残墨造成打印头的喷嘴堵塞,因此需要刮墨装置来保证喷嘴的作用。目前市场上的刮墨装置种类数量已经有了不少,但是现有的刮墨装置大多是滚筒或是刀片形式,刮墨效果不高,而且刮下来的油墨仍需要收集,包括刮墨装置上的油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本册印制机的刮墨装置,以解决现有的刮墨装置大多是滚筒或是刀片形式,刮墨效果不高,而且刮下来的油墨仍需要收集,包括刮墨装置上的油墨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本册印制机的刮墨装置,包括电机、集液槽和装置本体,所述电机右侧与旋转轴相连接,且旋转轴右侧通过固定座安装有填充物,电机外侧安装有支撑台,且电机下方与皮带轮传动装置相连接,所述装置本体内部两侧均设置有滑槽,且装置本体内部上方安置有支撑台,所述支撑台下方与支撑底座相连接,且支撑底座两侧设置有滑轮,所述滑轮安置在滑槽内,所述集液槽侧面设置有观察窗,且装置本体内部设置有集液槽,所述集液槽底部安装有卸料阀,且集液槽外侧装置本体底部安装有安装架,所述装置本体右侧安置有气缸,且气缸上方安装有定时器,所述装置本体上方安装有支撑架,且支撑架内侧安装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上安装有压板,且连接杆与气缸相连接。优选的,所述支撑台和连接杆均设置为伸缩式结构装置。优选的,所述填充物材质设置为海绵,且其安装高度与印制机的喷头高度相同。优选的,所述填充物设置为旋转式结构装置。优选的,所述集液槽设置为45°的坡道结构。优选的,所述气缸、定时器、连接杆和压板之间连接方式均设置为电性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本册印制机的刮墨装置的填充物材质设置为海绵,且其安装高度与印制机的喷头高度相同,填充物安装高度与印制机的喷头高度相同可以将喷头包裹起来,可以将喷头四周的油墨都吸走,同时,填充物设置为旋转式结构装置,将喷头四周的油墨吸走的台式,通过旋转可以充分将喷头擦拭干净,另外,集液槽设置为45°的坡道结构,而且还在填充物两侧设置有挤压装置,便于收集刮下来的油墨和刮墨装置上的油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正面平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电机,2、支撑台,3、旋转轴,4、固定座,5、填充物,6、滑槽,7、集液槽,8、观察窗,9、卸料阀,10、安装架,11、装置本体,12、滑轮,13、皮带轮传动装置,14、支撑底座,15、气缸,16、定时器,17、支撑架,18、连接杆,19、压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本册印制机的刮墨装置,包括电机1、支撑台2、旋转轴3、固定座4、填充物5、滑槽6、集液槽7、观察窗8、卸料阀9、安装架10、装置本体11、滑轮12、皮带轮传动装置13、支撑底座14、气缸15、定时器16、支撑架17、连接杆18和压板19,电机1右侧与旋转轴3相连接,且旋转轴3右侧通过固定座4安装有填充物5,填充物5材质设置为海绵,且其安装高度印制机的喷头高度相同,海绵具有柔软性,填充物5安装高度与印制机的喷头高度相同可以将喷头包裹起来,可以将喷头四周的油墨都吸走,填充物5设置为旋转式结构装置,将喷头四周的油墨吸走的台式,通过旋转可以充分将喷头擦拭干净,电机1外侧安装有支撑2,且电机1下方与皮带轮传动装置13相连接,装置本体11内部两侧均设置有滑槽6,且装置本体11内部上方安置有支撑台2,支撑台2下方与支撑底座14相连接,且支撑底座14两侧设置有滑轮12,滑轮12安置在滑槽6内,集液槽7侧面设置有观察窗8,且装置本体11内部设置有集液槽7,集液槽7底部安装有卸料阀9,且集液槽7外侧装置本体11底部安装有安装架10,集液槽7设置为45°的坡道结构,装置本体11右侧安置有气缸15,且气缸15上方安装有定时器16,装置本体11上方安装有支撑架17,且支撑架17内侧安装有连接杆18,连接杆18上安装有压板19,且连接杆18与气缸15相连接,支撑台2和连接杆18均设置为伸缩式结构装置,便于调节填充物5的高度,从而保证刮墨的效果,连接杆18设置为伸缩式结构便于带动压板19将填充物5内的油墨挤出,气缸15、定时器16、连接杆18和压板19之间连接方式均设置为电性连接。工作原理:在使用该本册印制机的刮墨装置之前,需要对整个刮墨装置进行简单的结构了解,整个处理的过程大体上可以进行两个部分的划分,首先将该装置本体11通过安装架10固定在印制机喷墨装置下方,然后根据喷头高度调节支撑台2的高度,使得填充物5的高度与喷头高度相同,当印制机开始工作时,电机1带动皮带轮传动装置13,从而带动滑轮12在滑槽6内滚动,使得填充物5向喷头靠近,同时,在电机1的带动下,使得旋转轴3带动填充物5旋转,将喷头包裹起来,可以将喷头四周的油墨都吸走,同时将喷头外侧擦拭干净,部分喷头上的油墨下落进集液槽7内,当定时器16到设定的时间时,气缸15使空气在发动机气缸中通过膨胀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带动连接杆18向中间运动,使得两侧的压板19对填充物5进行挤压,流出的油墨落入集液槽7内,当工作人员通过观察窗8发现集液槽7内油墨含量过多时,可打开卸料阀9将其排出。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本册印制机的刮墨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本册印制机的刮墨装置,包括电机(1)、集液槽(7)和装置本体(1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1)右侧与旋转轴(3)相连接,且旋转轴(3)右侧通过固定座(4)安装有填充物(5),所述电机(1)外侧安装有支撑台(2),且电机(1)下方与皮带轮传动装置(13)相连接,所述装置本体(11)内部两侧均设置有滑槽(6),且装置本体(11)内部上方安置有支撑台(2),所述支撑台(2)下方与支撑底座(14)相连接,且支撑底座(14)两侧设置有滑轮(12),所述滑轮(12)安置在滑槽(6)内,所述集液槽(7)侧面设置有观察窗(8),且装置本体(11)内部设置有集液槽(7),所述集液槽(7)底部安装有卸料阀(9),且集液槽(7)外侧装置本体(11)底部安装有安装架(10),所述装置本体(11)右侧安置有气缸(15),且气缸(15)上方安装有定时器(16),所述装置本体(11)上方安装有支撑架(17),且支撑架(17)内侧安装有连接杆(18),所述连接杆(18)上安装有压板(19),且连接杆(18)与气缸(15)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本册印制机的刮墨装置,包括电机(1)、集液槽(7)和装置本体(1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1)右侧与旋转轴(3)相连接,且旋转轴(3)右侧通过固定座(4)安装有填充物(5),所述电机(1)外侧安装有支撑台(2),且电机(1)下方与皮带轮传动装置(13)相连接,所述装置本体(11)内部两侧均设置有滑槽(6),且装置本体(11)内部上方安置有支撑台(2),所述支撑台(2)下方与支撑底座(14)相连接,且支撑底座(14)两侧设置有滑轮(12),所述滑轮(12)安置在滑槽(6)内,所述集液槽(7)侧面设置有观察窗(8),且装置本体(11)内部设置有集液槽(7),所述集液槽(7)底部安装有卸料阀(9),且集液槽(7)外侧装置本体(11)底部安装有安装架(10),所述装置本体(11)右侧安置有气缸(15),且气缸(15)上方安装有定时器(16),所述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增强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伟龙印刷制版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