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活体西花蓟马的仿生诱捕装置及诱捕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793605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5 20: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活体西花蓟马的仿生诱捕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诱捕罩(1)、与诱捕罩(1)配合连接的诱捕座(2)、固定设置在诱捕罩(1)开口上的外围纱网(3)、设置在外围纱网(3)中央的中心纱网(4);在外围纱网(3)的外部有支撑纱网的支架(5);在诱捕罩(1)开口的对应端头固定设置有与诱捕座(2)配合连接的套圈(6);诱捕座(2)上部有带倒勾的仿花丝结构(7)。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快捷、成本低廉、灵活性高、可显著提高劳动效率降低劳动强度、提高野外诱捕活体西花蓟马的数量。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诱捕方法以最小的资源消耗,最环保和最快的诱捕数量达为目的,进而最大效果的保证农业生产的效率。

A bionic trap and trapping method for living western flower thrips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bionic trapping device in vivo frankliniellaoccidentalis, the invention includes a trapping cover (1), and (1) with trap trapping cover connected with the base (2), arranged in the trap cover (1) outside the gauze on the opening (3), set in the periphery of the gauze (3) in the heart of the central screen (4); in the periphery gauze (3) of the external support gauze (5); the trap cover (1) corresponding to the end fixed with an open set and trap seat (2) with connecting rings (6); (2) the upper part of a trap seat imitation filament barbed (7).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convenient and quick use, low cost and high flexibility, and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labor efficiency, reduce labor intensity and improve the number of live western flower thrips in the field. The trapping method of the invention achieves the goal of minimum resource consumption, the mos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the fastest number of traps, and then ensures the efficienc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with the greatest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活体西花蓟马的仿生诱捕装置及诱捕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昆虫诱捕装置结构和诱捕方法
,具体指专用于西花蓟马这一昆虫的活体诱捕装置以及诱捕方法

技术介绍
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occidentalis(Pergande)]属于缨翅目花蓟马属的一种重要的世界性的蔬菜、花卉等园艺植物害虫,其能造成叶片、果实出现锈褐色斑点,使果实商品性丧失,除了直接危害寄主植物外,还可能传播番茄斑萎病毒病和凤仙花坏死斑病毒,国内外专家对于西花蓟马的防治研究一直是至今仍然在努力的方向。在实验室对西花蓟马进行研究时经常需要首先到野外进行采集,然后扩繁建立种群,野外采集是所有研究中最基础的步骤。因此,在研究西花蓟马的各种指标,生理变化影响等过程中,首先采集到尽可能多的西花蓟马数量对于后续研究是十分重要的工作。但是西花蓟马个体相当微小(体长为1~2mm),且具有钻蛀性、藏匿性和一定的飞行能力,在野外还常会发现其天敌(如小花蝽、瓢虫等)的影响使得采集到的西花蓟马并不多,而且由于西花蓟马为兼性孤雌生殖,在采集过程中经常很难采集到雄性西花蓟马,这对西花蓟马的研究同样是不小的阻碍因素。再有,野外采集中经常发现西花蓟马喜欢藏匿于如金丝桃、玉米雌蕊等的花丝结构中,而在花瓣上却较少。在现有技术中,西花蓟马的采集多数只能采集到死亡的蓟马,很难保证其存活,同时国内外专家研究发现,西花蓟马诱捕化合物在粘虫板上使用时能显著的增加诱捕数量,并且现已经发现多种化合物有此作用,但是诱捕到的西花蓟马均为死亡的,部分诱捕也是分开利用西花蓟马对颜色和嗅觉这两个单一的方法,且研究诱捕活体西花蓟马的装置和方法很少。西花蓟马的活体采集主要采用拍盘法,或直接摘取花朵进行采集,但是,由于西花蓟马个体仅在1~2mm之间且具有一定飞行能力,所以拍盘法采集容易造成蓟马大量逃跑,同时收集西花蓟马时容易收集到较多杂质(如:花粉、花丝、干叶片)和收集到其他昆虫影响试验效率。而采用摘取花朵的方法从本质上就已经破坏了采集植物,如在采集大棚中的玫瑰花、石榴花等若直接采集花朵势必造成损失,且不能保证花朵中西花蓟马数量,收集到的西花蓟马雄虫较少,而雄虫又是在研究过程中常需要进行大量研究的种群;再者两种方法操作繁琐、收集数量少、其他杂质和昆虫影响大,操作操作过程需要较大的劳动强度和时间消耗。因此设计一种能收集较多西花蓟马和可以偏向雄成虫收集的方法,且操作简便、收集容易、收集效率高、降低劳动强度的诱捕活体西花蓟马的装置和诱捕方法,是解决现有情况的努力方向,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对诱捕活体西花蓟马的装置和诱捕方法进行了专利技术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活体西花蓟马的仿生诱捕装置以及诱捕方法(仿生诱捕法)。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活体西花蓟马的仿生诱捕装置,本专利技术包括诱捕罩、与诱捕罩配合连接的诱捕座、固定设置在诱捕罩开口上的外围纱网、设置在外围纱网中央的中心纱网;在外围纱网的外部有支撑纱网的支架;在诱捕罩开口的对应端头固定设置有与诱捕座配合连接的套圈;诱捕座上部有带倒勾的仿花丝结构。两种不同目数的纱网可以有效防治其他昆虫进入装置中,且能防治诱捕的蓟马再次逃逸;支架的使用能有支撑住纱网而不至于时纱网塌陷贴在诱捕罩上;仿花丝结构的设计有以下好处:1、为西花蓟马提供一个隐秘的环境;2、让诱捕西花蓟马的花粉附着在花丝上。进一步为,所述的诱捕罩外形为半球性,采用此形状更像野外花朵形状,且在野外倒挂能防止雨水流进装置内。进一步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支架设置在诱捕罩内部,支架由不少于两条支撑斜杆和在支撑斜杆端部固定连接的的圆环组成,支架的支撑斜杆另一端固定设置在诱捕罩的外壳上;纱网与支架组成的形状为漏斗形。支架的使用能有效的支撑起整个外围纱网,且当诱捕罩中放入饲料时能支撑住整个装置,支架中心有圆环能有效固定中心纱网。进一步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固定在支架四脚上的外围纱网目数为120目~160目,固定在支架圆环上的中心纱网目数为60目~80目,纱网与支架组成漏斗形。由于西花蓟马的个体十分微小,所以若选择小于120目的纱网则会使得西花蓟马发生逃逸事件,若大于160目容易造成装置内不透气发生蓟马死亡事件;固定在支架圆环上的中心纱网在60目~80目能有效的对进入装置的昆虫进行选择:1、由于蓟马体型较小且具有钻蛀性能直接通过80目的纱网;2、其他昆虫,如天敌昆虫小花蝽,瓢虫,草蛉等因其体型较大,不能通过60目~80目的纱网,有效阻止其他昆虫进入装置的影响。进一步为,所述的诱捕罩上的套圈内部与诱捕座外部有转丝,两者能相互配合成相对封闭的空间,且空间内能放置蓟马饲料,饲料直接放置在外围纱网上靠近外壳,不遮挡中心纱网。转丝的设计能使诱捕座和诱捕罩紧密结合,蓟马不能从缝隙中逃逸,在诱捕罩中事先放入饲料菜豆能为诱捕到的西花蓟马提供食物,有效减少再次逃逸。进一步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诱捕座上设置的仿花丝结构为柔性材质;密度为9—12根/cm2,粗细为0.5~1mm,颜色为黄色。仿花丝结构能为蓟马提供其喜欢的相对隐蔽的空间,且在仿花丝结构能轻易的附着上破壁玫瑰花粉,能提供气味源诱捕西花蓟马,选择黄色能与诱捕罩外壳颜色区分,引诱西花蓟马到装置内部。进一步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诱捕座上具有挂圈。由于在野外使用时需要将整个装置倒挂,绳子难以缠绕在装置上,挂圈的增加能解决这一问题,可以方便快捷的将绳子系在挂圈上进行悬挂。进一步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诱捕座上具有凸环。由于诱捕座与诱捕罩之间通过转丝连接,打开时可能有一点点困难,而凸环的增加解决了这个麻烦,可以使得在打开盖子时非常方便、省力。进一步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诱捕罩的外部表面和内部表面颜色设置为蓝色或蓝色系中的中酞蓝:国标色卡的配方表中为PB04。中酞蓝是对于西花蓟马诱捕最为理想的颜色,一般蓝色对西花蓟马亦有引诱作用,以中酞蓝效果最好。进一步为,所述的诱捕座的花丝结构上有破壁玫瑰粉或诱捕信息素(化合物)。破壁玫瑰花粉有特殊的气味,能提供气味源诱捕西花蓟马,诱捕信息素(化合物)是常用的一种物质,若加入雌虫聚集信息素或雄虫聚集信息素能增加对雌雄性西花蓟马的诱捕数量,而加入某些化合物能对诱捕西花蓟马有显著效果。进一步为,该装置规格为,所述的诱捕罩的尺寸:口直径长15cm,肚直径18cm,高10cm,支架纱网漏斗组合高6cm,侧面纱网母线长8.5cm,外弧长48cm,内弧长10cm,支架四脚长9cm,连接的圆环宽0.5cm,中心纱网直径2.5cm,底部直径5cm,套环高1cm;诱捕座的尺寸:直径长4.9cm(原则为能与诱捕罩闭合即可),高1.5cm,花丝结构长1~3cm,凸环宽0.3cm,挂圈孔直径1cm。使用一种活体西花蓟马的仿生诱捕装置的诱捕方法,本专利技术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花丝结构浸在诱捕化合物中,然后将其拿出在庇荫室内晾干,重复2—4次,使诱捕化合物能沾在花丝结构上;然后拿底座直接到花粉盒里用仿花丝结构蘸取花粉,花粉有特殊的气味用于吸引西花蓟马,利于诱捕到西花蓟马,将诱捕座花丝朝下,以花丝上附着有可见花粉为准将诱捕座与诱捕罩配合;步骤二,选取若干根健康菜豆截成8cm的段剥开后直接放入诱捕罩中的外围纱网上,不遮挡中心纱网,用于诱捕到西花蓟马时提供食物,减少其再次逃逸,放菜豆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活体西花蓟马的仿生诱捕装置及诱捕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活体西花蓟马的仿生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诱捕罩(1)、与诱捕罩(1)配合连接的诱捕座(2)、固定设置在诱捕罩(1)开口上的外围纱网(3)、设置在外围纱网(3)中央的中心纱网(4);在外围纱网(3)的外部有支撑纱网的支架(5);在诱捕罩(1)开口的对应端头固定设置有与诱捕座(2)配合连接的套圈(6);诱捕座(2)上部有带倒勾的仿花丝结构(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活体西花蓟马的仿生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诱捕罩(1)、与诱捕罩(1)配合连接的诱捕座(2)、固定设置在诱捕罩(1)开口上的外围纱网(3)、设置在外围纱网(3)中央的中心纱网(4);在外围纱网(3)的外部有支撑纱网的支架(5);在诱捕罩(1)开口的对应端头固定设置有与诱捕座(2)配合连接的套圈(6);诱捕座(2)上部有带倒勾的仿花丝结构(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体西花蓟马的仿生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5)设置在诱捕罩(1)内部,支架(5)由不少于两条支撑斜杆(10)和在支撑斜杆(10)端部固定连接的的圆环(11)组成,支架(5)的支撑斜杆(10)另一端固定设置在诱捕罩(1)的外壳上;纱网与支架(5)组成的形状为漏斗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体西花蓟马的仿生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在支架(5)四脚上的外围纱网(3)目数为120目~160目,固定在支架圆环(11)上的中心纱网目数为60~80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体西花蓟马的仿生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诱捕罩上的套圈(6)内部与诱捕座(2)外部有转丝。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体西花蓟马的仿生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诱捕座(2)上设置的仿花丝结构(7)为柔性材质;密度为9—12根/cm2,粗细为0.5~1mm,颜色为黄色。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活体西花蓟马的仿生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诱捕座上具有挂圈(8)和/或凸环(9)。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体西花蓟马的仿生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诱捕罩(1)的外部表面和内部表面颜色设置为蓝色或蓝色系中的中酞蓝:国标色卡的配方表中为PB04。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活体西花蓟马的仿生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规格为,所述的诱捕罩(1)的尺寸:口直径长15cm,肚直径18cm,高10cm,支架纱网漏斗组合高6cm,侧面纱网母线长8.5cm,外弧长48cm,内弧长10cm,支架(5)四脚长9cm,连接的圆环(11)宽0.5cm,中心纱网(4)直径2.5cm,底部直径5cm,套环(6)高1cm;诱捕座(2)的尺寸:直径长4.9cm,高1.5c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晓明胡昌雄李正跃陈国华李宜儒张宏瑞桂富荣赵浩旭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