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转非平衡信号滤波功分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78217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3 01: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平衡转非平衡信号滤波功分器,包括满覆于矩形介质基板(1)下表面的金属接地板(2)和贴覆于介质基板(1)上表面的第一、二输入端口馈线(31、32)、第一、二输出端口馈线(41、42);在所述介质基板(1)上表面还包括第一、二谐振器(51、52)、第一至四微带阻抗渐变线(61、62、63、64)、第一至六耦合线(71‑76)、微带线(8)和第一、二隔离电阻(91、92)。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平衡转非平衡信号滤波功分器,结构简单、尺寸较小、共模抑制很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平衡转非平衡信号滤波功分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微波无源器件
,特别是一种结构简单、共模抑制好的平衡转非平衡信号滤波功分器。
技术介绍
功分器在微波射频系统中用来进行输出功率的分配,进而将分配的功率传输到下一个器件中去,是一种极其重要的元件。为了防止谐波的干扰,通常会在功分器的输入端前面加设滤波器,同时在每个输出端后面再加设滤波器。2017年,M.Heydari;S.Roshani在ElectronicsLetters期刊上发表的论文“MiniaturisedunequalWilkinsonpowerdividerusinglumpedcomponentelements”,提出了一种小型化的功分器,但是不具有滤波功能。2015年,KaiXu;JinShi;LonglongLin;Jian-XinChen在IEEETransactionsonMicrowaveTheoryandTechniques期刊上发表的论文“ABalanced-to-UnbalancedMicrostripPowerDividerWithFilteringFunction”,提出了一种具有良好滤波效果的功分器,通过带外引入两个传输零点,提高了带外抑制,但是该结构的带内共模抑制不好。2017年,XinGao;WenjieFeng;WenquanChe;QuanXue在IEEETransactionsonMicrowaveTheoryandTechniques上发表的论文“WidebandBalanced-to-UnbalancedFilteringPowerDividersBasedonCoupledLines”,通过耦合线结构很好的实现了宽带响应,并且,开路/短路耦合线以及二分之一波长开路支节提高了通带选择性,通带相对带宽有80%,但是,整个通带内的共模抑制差的地方只有12dB,不能在整个通带内提供良好的共模抑制。总之,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滤波功分器结构复杂,尺寸较大,共模抑制不够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平衡转非平衡信号滤波功分器,结构简单、尺寸较小、共模抑制很好。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平衡转非平衡信号滤波功分器,包括满覆于矩形介质基板1下表面的金属接地板2和贴覆于介质基板1上表面的第一、二输入端口馈线31、32、第一、二输出端口馈线41、42;在所述介质基板1上表面还包括第一、二谐振器51、52、第一至四微带阻抗渐变线61、62、63、64、第一至六耦合线71-76、微带线8和第一、二隔离电阻91、92;所述第一、二谐振器51、52之间通过第五、六耦合线75、76相连,所述第一谐振器51通过第一耦合线71和第一微带阻抗渐变线61与第一输入端口馈线31相连,通过第二耦合线72和第二微带阻抗渐变线62与第二输入端口馈线32相连,所述第二谐振器52通过第三耦合线73和第三微带阻抗渐变线63与第一输出端口馈线41相连,通过第四耦合线74和第四微带阻抗渐变线64与第二输出端口馈线42相连,所述微带线8一端通过第一隔离电阻91与第三阻抗渐变线63和第三耦合线73的接触点相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隔离电阻92与第四阻抗渐变线64和第四耦合线74的接触点相连接。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为:1、具有滤波功能:结构中两个二分之一波长的传输线谐振器,实现了通带内良好的滤波效果。2、共模抑制好:通带内的共模抑制达到了55dB以下。3、结构简单:容易构造和实现。基于印制电路板制造工艺对电路基板正面及背面的金属面进行加工腐蚀就能形成所需的金属图案。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平衡转非平衡信号滤波功分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的结构尺寸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输入差模信号时S参数仿真图。图4是实施例输入共模信号时S参数仿真图。图5是实施例输入差模信号时两个输出端口的隔离度仿真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平衡转非平衡信号滤波功分器,包括满覆于矩形介质基板1下表面的金属接地板2和贴覆于介质基板1上表面的第一、二输入端口馈线31、32、第一、二输出端口馈线41、42;在所述介质基板1上表面还包括第一、二谐振器51、52、第一至四微带阻抗渐变线61、62、63、64、第一至六耦合线71-76、微带线8和第一、二隔离电阻91、92;所述第一、二谐振器51、52之间通过第五、六耦合线75、76相连,所述第一谐振器51通过第一耦合线71和第一微带阻抗渐变线61与第一输入端口馈线31相连,通过第二耦合线72和第二微带阻抗渐变线62与第二输入端口馈线32相连,所述第二谐振器52通过第三耦合线73和第三微带阻抗渐变线63与第一输出端口馈线41相连,通过第四耦合线74和第四微带阻抗渐变线64与第二输出端口馈线42相连,所述微带线8一端通过第一隔离电阻91与第三阻抗渐变线63和第三耦合线73的接触点相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隔离电阻92与第四阻抗渐变线64和第四耦合线74的接触点相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二输入端口馈线31、32的输入端位于介质基板1的第一长边上,第一输入端口馈线31靠近介质基板1第一长边的一端,第二输入端口馈线32靠近介质基板1第一长边的另一端;所述第一、二输出端口馈线41、42的输出端位于介质基板1的第二长边上,第一输出端口馈线41靠近介质基板1第二长边的一端,第二输出端口馈线42靠近介质基板1第二长边的另一端,第一输入端口馈线31与第一输出端口馈线41相对应,第二输入端口馈线32与第二输出端口馈线42相对应;所述第一、二谐振器51、52均与介质基板1的长边平行;第一输入端口馈线31的输出端与第一微带阻抗渐变线61的宽端相连,第一耦合线71的始端与第一微带阻抗渐变线61的窄端相连,第一耦合线71的末端与第一谐振器51的第一端相连,第五耦合线75的始端与第一谐振器51的第一端相连,其末端与第二谐振器52的第一端相连,第三耦合线73的始端与第二谐振器52的第一端相连,其末端与第三微带阻抗渐变线63的窄端相连,第一输出端口馈线41的输入端与第三微带阻抗渐变线63的宽端相连;第二输入端口馈线32的输出端与第二微带阻抗渐变线62的宽端相连,第二耦合线72的始端与第二微带阻抗渐变线62的窄端相连,第二耦合线72的末端与第一谐振器51的第二端相连,第六耦合线76的始端与第一谐振器51的第二端相连,其末端与第二谐振器52的第二端相连,第四耦合线74的始端与第二谐振器52的第二端相连,其末端与第四微带阻抗渐变线64的窄端相连,第二输出端口馈线42的输入端与第四微带阻抗渐变线64的宽端相连;所述微带线8的一端与第三微带阻抗渐变线63的窄端相连,其另一端与第四微带阻抗渐变线64的窄端相连。优选地,所述第一、二输入端口馈线31、32、第一、二输出端口馈线41、42均为50欧姆微带线,方便与射频系统其他器件连接使用。优选地,所述第一至六耦合线71-76均为π型四分之一波长高阻抗线,折叠结构减小了该结构的整体尺寸。优选地,所述第一输入端口馈线31与第二输入端口馈线32、第一输出端口馈线41与第二输出端口馈线42关于介质基板1长边中点的连线呈轴对称排列,对称的输入口地位一样,对称的输出口也是如此,方便使用。优选地,所述介质基板1的相对介电常数为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平衡转非平衡信号滤波功分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平衡转非平衡信号滤波功分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满覆于矩形介质基板(1)下表面的金属接地板(2)和贴覆于介质基板(1)上表面的第一、二输入端口馈线(31、32)、第一、二输出端口馈线(41、42);在所述介质基板(1)上表面还包括第一、二谐振器(51、52)、第一至四微带阻抗渐变线(61、62、63、64)、第一至六耦合线(71‑76)、微带线(8)和第一、二隔离电阻(91、92);所述第一、二谐振器(51、52)之间通过第五、六耦合线(75、76)相连,所述第一谐振器(51)通过第一耦合线(71)和第一微带阻抗渐变线(61)与第一输入端口馈线(31)相连,通过第二耦合线(72)和第二微带阻抗渐变线(62)与第二输入端口馈线(32)相连,所述第二谐振器(52)通过第三耦合线(73)和第三微带阻抗渐变线(63)与第一输出端口馈线(41)相连,通过第四耦合线(74)和第四微带阻抗渐变线(64)与第二输出端口馈线(42)相连,所述微带线(8)一端通过第一隔离电阻(91)与第三阻抗渐变线(63)和第三耦合线(73)的接触点相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隔离电阻(92)与第四阻抗渐变线(64)和第四耦合线(74)的接触点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平衡转非平衡信号滤波功分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满覆于矩形介质基板(1)下表面的金属接地板(2)和贴覆于介质基板(1)上表面的第一、二输入端口馈线(31、32)、第一、二输出端口馈线(41、42);在所述介质基板(1)上表面还包括第一、二谐振器(51、52)、第一至四微带阻抗渐变线(61、62、63、64)、第一至六耦合线(71-76)、微带线(8)和第一、二隔离电阻(91、92);所述第一、二谐振器(51、52)之间通过第五、六耦合线(75、76)相连,所述第一谐振器(51)通过第一耦合线(71)和第一微带阻抗渐变线(61)与第一输入端口馈线(31)相连,通过第二耦合线(72)和第二微带阻抗渐变线(62)与第二输入端口馈线(32)相连,所述第二谐振器(52)通过第三耦合线(73)和第三微带阻抗渐变线(63)与第一输出端口馈线(41)相连,通过第四耦合线(74)和第四微带阻抗渐变线(64)与第二输出端口馈线(42)相连,所述微带线(8)一端通过第一隔离电阻(91)与第三阻抗渐变线(63)和第三耦合线(73)的接触点相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隔离电阻(92)与第四阻抗渐变线(64)和第四耦合线(74)的接触点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波功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二输入端口馈线(31、32)的输入端位于介质基板(1)的第一长边上,第一输入端口馈线(31)靠近介质基板(1)第一长边的一端,第二输入端口馈线(32)靠近介质基板(1)第一长边的另一端;所述第一、二输出端口馈线(41、42)的输出端位于介质基板(1)的第二长边上,第一输出端口馈线(41)靠近介质基板(1)第二长边的一端,第二输出端口馈线(42)靠近介质基板(1)第二长边的另一端,第一输入端口馈线(31)与第一输出端口馈线(41)相对应,第二输入端口馈线(32)与第二输出端口馈线(42)相对应;所述第一、二谐振器(51、52)均与介质基板(1)的长边平行;第一输入端口馈线(31)的输出端与第一微带阻抗渐变线(61)的宽端相连,第一耦合线(7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全刚黄烽徐海艳陆佳元王建朋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