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常艳娜专利>正文

一种土木工程组合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779523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2 23: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土木工程组合桩,包括桩头、上桩体、下桩体、倒桩块A和倒桩块B,所述桩头顶端固定连接有下桩体,所述下桩体右侧固定设有倒桩块A和出料口A,且倒桩块A和出料口A设有多个,所述出料口A贯穿于下桩体右侧,且出料口A于连通管A连接,所述连通管A位于下桩体内壁两侧,所述连通管A顶端固定设有固定板B,所述固定板B表面设有内置螺母B、连通口B和扣槽,且连通口B位于内置螺母B与扣槽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上桩体和下桩体的连接,便于桩体的运输,使用时直接通过固定板进行连接,使用起来较为方便快捷,同时省去传统的大规模的浇灌混泥土,节省使用的成本,较为实用,适合广泛推广与使用。

A kind of civil engineering composite pil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ivil engineering composite pile, pile head, pile body, pile body, pile pile block A and block B, the top of the pile head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pile body, the right side of pile under the fixed pile block A and outlet A, and reverse block A and A are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outlet, the outlet of A throughout the pile under the right side, and the outlet pipe is communicated to A A connection, the connecting pipe of A located on both sides of the pile body under the wall, the communicating pipe is fixed on the top of A B is provided with a fixed plate, the fixed plate surface B equipped with built-in B, B and nut connecting opening slot and connected port B is located between B and built-in nut groove. The utility model is connected with the lower pile by the pile pile, convenient transportation, when used directly through the fixing plate are connected, it is more convenient to use, while eliminating the traditional large-scale poured concrete, save the cost, more practical, suitable for extensive promotion and u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土木工程组合桩
本技术涉及一种组合桩,特别涉及一种土木工程组合桩。
技术介绍
目前,在建筑方面桩是现在土木工程领域很常用的一种建筑结构,大多数建筑工地采用在浇筑方式让桩成型,在使用传统的浇灌时,需要等待水泥晾干耽误的动工时间,给施工带来了麻烦,还增加了施工成本,降低了施工效率。因此,我们提出一种土木工程组合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土木工程组合桩,通过上桩体和下桩体的连接,便于桩体的运输,使用时直接通过固定板进行连接,使用起来较为方便快捷,同时省去传统的大规模的浇灌混泥土,节省使用的成本,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土木工程组合桩,包括桩头、上桩体、下桩体、倒桩块A和倒桩块B,所述桩头顶端固定连接有下桩体,所述下桩体右侧固定设有倒桩块A和出料口A,且倒桩块A和出料口A设有多个,所述出料口A贯穿于下桩体右侧,且出料口A于连通管A连接,所述连通管A位于下桩体内壁两侧,所述连通管A顶端固定设有固定板B,所述固定板B表面设有内置螺母B、连通口B和扣槽,且连通口B位于内置螺母B与扣槽之间,所述扣槽、连通口B和内置螺母B分别与卡扣、连通口A和内置螺母A对应连接,所述卡扣、连通口A和内置螺母A位于固定板A底端,且连通口A位于内置螺母A和卡扣之间,所述固定板A顶端固定连接有上桩体,所述上桩体右侧设有倒桩块B和出料口B,且倒桩块B和出料口B设有多个,所述出料口B贯穿于上桩体,且上桩体内壁两侧设有连通管B,所述连通管B内壁两侧连接有连接块A,且连接块A设有多个,所述上桩体内部顶端设有固定杆。进一步的,所述下桩体内部底端设有连接槽,且连接槽设有多个,所述连通管A内壁两端分别设有连接块B,且连接块B设有多个。进一步的,所述上桩体顶端固定连接有入料口,且入料口通过连通管A和连通管B与出料口A和出料口B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块A和连接块B内安装有钢板,且钢板底端与连接槽连接,所述内置螺母A内连接有螺栓,且内置螺母A通过螺栓与内置螺母B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上桩体和下桩体的连接,便于桩体的运输,使用时直接通过固定板进行连接,使用起来较为方便快捷,同时省去传统的大规模的浇灌混泥土,节省使用的成本,由于入料口通过连通管A和连通管B与出料口A和出料口B连接,可通过入料口进行小规模的混凝土的浇灌使该装置与地面的连接更加紧固,同时倒桩块设于桩体四周,起到双重固定的作用,减少使用材料的同时也增大了装置的稳定性,较为实用,适合广泛推广与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土木工程组合桩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土木工程组合桩的固定板A和固定板B结构示意图。图中:1、桩头;2、下桩体;3、上桩体;4、固定板A;5、固定板B;6、螺栓;7、倒桩块A;8、连通管A;9、出料口A;10、连通管B;11、倒桩块B;12、出料口B;13、入料口;14、固定杆;15、钢板;16、连接块A;17、连接槽;18、内置螺母A;19、内置螺母B;20、扣槽;21、卡扣;22、连通口A;23、连通口B;24、连接块B。【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如图1-2所示,一种土木工程组合桩,包括桩头1、上桩体3、下桩体2、倒桩块A7和倒桩块B11,所述桩头1顶端固定连接有下桩体2,所述下桩体2右侧固定设有倒桩块A7和出料口A9,且倒桩块A7和出料口A9设有多个,所述出料口A9贯穿于下桩体2右侧,且出料口A9于连通管A8连接,所述连通管A8位于下桩体2内壁两侧,所述连通管A8顶端固定设有固定板B5,所述固定板B5表面设有内置螺母B19、连通口B23和扣槽20,且连通口B23位于内置螺母B19与扣槽20之间,所述扣槽20、连通口B23和内置螺母B19分别与卡扣21、连通口A22和内置螺母A18对应连接,所述卡扣21、连通口A22和内置螺母A18位于固定板A4底端,且连通口A22位于内置螺母A18和卡扣21之间,所述固定板A4顶端固定连接有上桩体3,所述上桩体3右侧设有倒桩块B11和出料口B12,且倒桩块B11和出料口B12设有多个,所述出料口B12贯穿于上桩体3,且上桩体3内壁两侧设有连通管B10,所述连通管B10内壁两侧连接有连接块A16,且连接块A16设有多个,所述上桩体3内部顶端设有固定杆14。其中,所述下桩体2内部底端设有连接槽17,且连接槽17设有多个,所述连通管A8内壁两端分别设有连接块B24,且连接块B24设有多个。其中,所述上桩体3顶端固定连接有入料口13,且入料口13通过连通管A8和连通管B10与出料口A9和出料口B12连接。其中,所述连接块A16和连接块B24内安装有钢板15,且钢板15底端与连接槽17连接,所述内置螺母A18内连接有螺栓6,且内置螺母A18通过螺栓6与内置螺母B19连接。工作原理:工作时,通过固定板A4与固定板B5连接,使卡扣21与扣槽20连接,再将内置螺母A18、连通口A22和内置螺母B19和连通口B23对应连接,通过螺栓6固定固定板A4和固定板B5,通过桩头1将该桩体打入地下,通过入料口13通过连通管A8和连通管B10与出料口A9和出料口B12连接,给入料口13进行混凝土的浇灌使其稳定性能更好,同时该装置外表设有倒桩块A7和倒桩块B11,打入地下时,双重增加了稳定性,同时节省了使用成本。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土木工程组合桩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土木工程组合桩,包括桩头(1)、上桩体(3)、下桩体(2)、倒桩块A(7)和倒桩块B(11),其特征在于:所述桩头(1)顶端固定连接有下桩体(2),所述下桩体(2)右侧固定设有倒桩块A(7)和出料口A(9),且倒桩块A(7)和出料口A(9)设有多个,所述出料口A(9)贯穿于下桩体(2)右侧,且出料口A(9)于连通管A(8)连接,所述连通管A(8)位于下桩体(2)内壁两侧,所述连通管A(8)顶端固定设有固定板B(5),所述固定板B(5)表面设有内置螺母B(19)、连通口B(23)和扣槽(20),且连通口B(23)位于内置螺母B(19)与扣槽(20)之间,所述扣槽(20)、连通口B(23)和内置螺母B(19)分别与卡扣(21)、连通口A(22)和内置螺母A(18)对应连接,所述卡扣(21)、连通口A(22)和内置螺母A(18)位于固定板A(4)底端,且连通口A(22)位于内置螺母A(18)和卡扣(21)之间,所述固定板A(4)顶端固定连接有上桩体(3),所述上桩体(3)右侧设有倒桩块B(11)和出料口B(12),且倒桩块B(11)和出料口B(12)设有多个,所述出料口B(12)贯穿于上桩体(3),且上桩体(3)内壁两侧设有连通管B(10),所述连通管B(10)内壁两侧连接有连接块A(16),且连接块A(16)设有多个,所述上桩体(3)内部顶端设有固定杆(1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土木工程组合桩,包括桩头(1)、上桩体(3)、下桩体(2)、倒桩块A(7)和倒桩块B(11),其特征在于:所述桩头(1)顶端固定连接有下桩体(2),所述下桩体(2)右侧固定设有倒桩块A(7)和出料口A(9),且倒桩块A(7)和出料口A(9)设有多个,所述出料口A(9)贯穿于下桩体(2)右侧,且出料口A(9)于连通管A(8)连接,所述连通管A(8)位于下桩体(2)内壁两侧,所述连通管A(8)顶端固定设有固定板B(5),所述固定板B(5)表面设有内置螺母B(19)、连通口B(23)和扣槽(20),且连通口B(23)位于内置螺母B(19)与扣槽(20)之间,所述扣槽(20)、连通口B(23)和内置螺母B(19)分别与卡扣(21)、连通口A(22)和内置螺母A(18)对应连接,所述卡扣(21)、连通口A(22)和内置螺母A(18)位于固定板A(4)底端,且连通口A(22)位于内置螺母A(18)和卡扣(21)之间,所述固定板A(4)顶端固定连接有上桩体(3),所述上桩体(3)右侧设有倒桩块B(11)和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常艳娜
申请(专利权)人:常艳娜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