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成像镜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778143 阅读:1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2 22: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光学成像镜头,从物侧至像侧沿一光轴依序包括第一、二、三及四透镜,各透镜都具有一物侧面及一像侧面。第一透镜具有正屈光率,且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具有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第二透镜具有屈光率。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与像侧面至少其中之一为非球面。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与像侧面皆为非球面。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光学成像镜头用于光学摄影成像,在缩短镜头系统长度的条件下,于摄远或摄近时具有良好的成像质量。

Optical imaging lens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optical imaging lens, from the object side to the image side along an optical axis including first, second, third and four lens sequentially, each lens has a side surface and a side like. The first lens has a positive refractive index, and the side of the first lens has a convex face located in the vicinity of the optical axis. The second lens has a refractive index. The side of the third lens and one of the sides of the image are at least one of the aspherical surfaces. The side of the fourth lens and the side of the image are aspherical. The optical imaging lens of the invention is applied to optical photography and imaging, and has good imaging quality when it is taken far or near when shortening the length of the lens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学成像镜头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光学镜头,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光学成像镜头。
技术介绍
消费性电子产品的规格日新月异(例如手机、相机、平板计算机、个人数位助理、车用摄影装置等),追求轻薄短小的脚步也未曾放慢,因此光学镜头等电子产品的关键零组件在规格上也必须持续提升,以符合消费者的需求。光学镜头最重要的特性不外乎就是成像质量与体积。其中,就成像质量而言,随着影像感测技术之进步,消费者对于成像质量等的要求也将更加提高,因此在光学镜头设计领域中,除了追求镜头薄型化,同时也必须兼顾镜头成像质量及性能。为了满足对较远或较近物体摄像的需求,现有光学镜头多搭配音圈马达(VoiceCoilMotor,VCM),藉由音圈马达调整成像面的位置来达到自动对焦的功能。然而,光学镜头设计并非单纯将成像质量佳的镜头等比例缩小就能制作出兼具成像质量与微型化的光学镜头,设计过程不仅牵涉到材料特性,还必须考量到制作、组装良率等生产面的实际问题。而使用音圈马达调整成像面的位置来达到自动对焦的方式,造成镜头长度在音圈马达作动过程中增加。因此,如何制作出符合消费性电子产品需求的光学镜头,并持续提升其成像质量,同时在具备自动对焦的功能下薄型化镜头的体积,长久以来一直是本领域各界所持续精进的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其在缩短镜头系统长度的条件下,于摄远或摄近时具有良好的成像质量。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光学成像镜头,从物侧至像侧沿一光轴依序包括多个透镜,这些透镜包括从物侧至像测沿光轴依序排列的一第一透镜、一第二透镜、一第三透镜及一第四透镜,且第一透镜至第四透镜各自包括一朝向物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物侧面及一朝向像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像侧面。第一透镜具有正屈光率,且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具有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第二透镜具有屈光率,且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与像侧面至少其中之一为非球面。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与像侧面皆为非球面,且光学成像镜头只具有一可变间隙。光学成像镜头符合:0.7≦EFL/(fG×F/#),其中EFL为光学成像镜头的系统焦距,fG为可变间隙的物侧之所有透镜所形成的透镜群的焦距,且F/#为光学成像镜头的光圈值。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光学成像镜头,从物侧至像侧沿一光轴依序包括多个透镜,这些透镜包括从物侧至像测沿光轴依序排列的一第一透镜、一第二透镜、一第三透镜及一第四透镜,且第一透镜至第四透镜各自包括一朝向物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物侧面及一朝向像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像侧面。第一透镜具有正屈光率,且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具有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第二透镜具有屈光率,且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与像侧面至少其中之一为非球面。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与像侧面皆为非球面,且光学成像镜头只具有一可变间隙。光学成像镜头符合:0.5≦EFL/(fG×F/#)及(TTL×F/#)/EFL≦2.4,其中EFL为光学成像镜头的系统焦距,fG为可变间隙的物侧之所有透镜所形成的透镜群的焦距,F/#为光学成像镜头的光圈值,且TTL为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到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基于上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有益效果在于:藉由上述透镜的屈光率设计、透镜表面凹凸设计以及藉由改变上述透镜间的间隙的长度,并且满足上述条件式,光学成像镜头可以达到减少自动对焦时透镜移动的距离,而使光学成像镜头可有效缩短镜头长度并确保成像质量,且加强摄远或摄近时成像的清晰度。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是一示意图,说明一透镜的面型结构。图2是一示意图,说明一透镜的面型凹凸结构及光线焦点。图3是一示意图,说明一范例一的透镜的面型结构。图4是一示意图,说明一范例二的透镜的面型结构。图5是一示意图,说明一范例三的透镜的面型结构。图6是本专利技术之第一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示意图。图7的A至D是第一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纵向球差与各项像差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之第一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详细光学数据。图9A是本专利技术之第一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非球面参数。图9B是本专利技术之第一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对焦相关参数。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示意图。图11的A至D是第二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纵向球差与各项像差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之第二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详细光学数据。图13A是本专利技术之第二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非球面参数。图13B是本专利技术之第二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对焦相关参数。图14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示意图。图15的A至D是第三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纵向球差与各项像差图。图16是本专利技术之第三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详细光学数据。图17A是本专利技术之第三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非球面参数。图17B是本专利技术之第三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对焦相关参数。图18是本专利技术的第四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示意图。图19的A至D是第四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纵向球差与各项像差图。图20是本专利技术之第四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详细光学数据。图21A是本专利技术之第四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非球面参数。图21B是本专利技术之第四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对焦相关参数。图22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五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示意图。图23的A至D是第五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纵向球差与各项像差图。图24是本专利技术之第五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详细光学数据。图25A是本专利技术之第五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非球面参数。图25B是本专利技术之第五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对焦相关参数。图26是本专利技术的第六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示意图。图27的A至D是第六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纵向球差与各项像差图。图28是本专利技术之第六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详细光学数据。图29A是本专利技术之第六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非球面参数。图29B是本专利技术之第六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对焦相关参数。图30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七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示意图。图31的A至D是第七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纵向球差与各项像差图。图32是本专利技术之第七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详细光学数据。图33A是本专利技术之第七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非球面参数。图33B是本专利技术之第七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对焦相关参数。图34是本专利技术的第八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示意图。图35的A至D是第八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纵向球差与各项像差图。图36是本专利技术之第八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详细光学数据。图37A是本专利技术之第八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非球面参数。图37B是本专利技术之第八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对焦相关参数。图38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九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示意图。图39的A至D是第九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纵向球差与各项像差图。图40是本专利技术之第九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详细光学数据。图41A是本专利技术之第九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非球面参数。图41B是本专利技术之第九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对焦相关参数。图42是本专利技术的第十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示意图。图43的A至D是第十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纵向球差与各项像差图。图44是本专利技术之第十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详细光学数据。图45A是本专利技术之第十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非球面参数。图45B是本专利技术之第十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对焦相关参数。图4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光学成像镜头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学成像镜头,从物侧至像侧沿一光轴依序包括多个透镜,该些透镜包括从该物侧至该像测沿该光轴依序排列的一第一透镜、一第二透镜、一第三透镜及一第四透镜,且该第一透镜至该第四透镜各自包括一朝向物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物侧面及一朝向像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像侧面;该第一透镜具有正屈光率,该第一透镜的该物侧面具有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该第二透镜具有屈光率;该第三透镜的该物侧面与该像侧面至少其中之一为非球面;该第四透镜的该物侧面与该像侧面皆为非球面;以及该光学成像镜头只具有一可变间隙,其中,该光学成像镜头符合:0.7≦EFL/(fG×F/#),其中,EFL为该光学成像镜头的系统焦距,fG为该可变间隙的物侧之所有透镜所形成的透镜群的焦距,且F/#为该光学成像镜头的光圈值。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学成像镜头,从物侧至像侧沿一光轴依序包括多个透镜,该些透镜包括从该物侧至该像测沿该光轴依序排列的一第一透镜、一第二透镜、一第三透镜及一第四透镜,且该第一透镜至该第四透镜各自包括一朝向物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物侧面及一朝向像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像侧面;该第一透镜具有正屈光率,该第一透镜的该物侧面具有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该第二透镜具有屈光率;该第三透镜的该物侧面与该像侧面至少其中之一为非球面;该第四透镜的该物侧面与该像侧面皆为非球面;以及该光学成像镜头只具有一可变间隙,其中,该光学成像镜头符合:0.7≦EFL/(fG×F/#),其中,EFL为该光学成像镜头的系统焦距,fG为该可变间隙的物侧之所有透镜所形成的透镜群的焦距,且F/#为该光学成像镜头的光圈值。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光学成像镜头更符合:1.5≦EFL/fG。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光学成像镜头更符合:HFOV≦25°,其中HFOV为该光学成像镜头的半视场角。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光学成像镜头更符合:AAG>ALT,其中AAG为该第一透镜到该第二透镜在该光轴上的距离、该第二透镜到该第三透镜在该光轴上的距离与该第三透镜到该第四透镜在该光轴上的距离之总和,且ALT为该第一透镜、该第二透镜、该第三透镜及该第四透镜在该光轴上的厚度的总和。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光学成像镜头更符合:1≦EFL/TTL,其中TTL为该第一透镜的该物侧面到该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在该光轴上的距离。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光学成像镜头更符合:2.4≦EFL/ALT,其中ALT为该第一透镜、该第二透镜、该第三透镜及该第四透镜在该光轴上的厚度的总和。7.一种光学成像镜头,从物侧至像侧沿一光轴依序包括多个透镜,该些透镜包括从该物侧至该像测沿该光轴依序排列的一第一透镜、一第二透镜、一第三透镜及一第四透镜,且该第一透镜至该第四透镜各自包括一朝向物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物侧面及一朝向像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像侧面;该第一透镜具有正屈光率,该第一透镜的该物侧面具有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该第二透镜具有屈光率;该第三透镜的该物侧面与该像侧面至少其中之一为非球面;该第四透镜的该物侧面与该像侧面皆为非球面;以及该光学成像镜头只具有一可变间隙,其中,该光学成像镜头符合:0.5≦EFL/(fG×F/#);以及(TTL×F/#)/EFL≦2.4其中,EFL为该光学成像镜头的系统焦距,fG为该可变间隙的物侧之所有透镜所形成的透镜群的焦距,F/#为该光学成像镜头的光圈值,且TTL为该第一透镜的该物侧面到该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在该光轴上的距离。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光学成像镜头更符合:(BFL×F/#)/T1≦4,其中BFL为该第四透镜的该像侧面到该光学成像镜头的该成像面在该光轴上的距离,且T1为该第一透镜在该光轴上的厚度。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光学成像镜头更符合:(BFL×F/#)/AAG≦1.3,其中BFL为该第四透镜的该像侧面到该光学成像镜头的该成像面在该光轴上的距离,且AAG为该第一透镜到该第二透镜在该光轴上的距离、该第二透镜到该第三透镜在该光轴上的距离与该第三透镜到该第四透镜在该光轴上的距离之总和。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光学成像镜头更符合:(BFL×F/#)/|G23-G34|≦6,其中BFL为该第四透镜的该像侧面到该光学成像镜头的该成像面在该光轴上的距离,G23为该第二透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国文赵伟志李凤
申请(专利权)人: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