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陶思行专利>正文

一种防针刺伤头皮针固定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766024 阅读:2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2 15: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针刺伤头皮针固定夹,包括针柄,所述针柄的顶部设置有针头,针柄的底部设置有针管,针柄和针头的正面设置有前保护壳,针头和针柄的背面设置有后保护壳,前保护壳和后保护壳相对一侧的顶部均开设有针口,前保护壳和后保护壳均包括基层,基层的内壁上设置有磁铁层。该防针刺伤头皮针固定夹,首次穿刺失败后,医护人员能将头皮针夹于储针通道内,将首次穿刺失败后的头皮针安全存储,有效避免了针刺伤现象的发生,穿刺结束后,医护人员能将头皮针夹于储针通道内剪掉弃去,通过前保护壳和后保护壳将头皮针与外界隔离,大大降低了针刺伤的现象发生。

A needling scalp needle fixation clamp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anti needle scalp needle clamp, comprises a needle handle, the top of the needle handle is provided with a needle, a needle handle is arranged at the bottom of the front needle, a needle handle and a needle is arranged on the front shell, the back needle and the needle handle setting protection shell, the shell and after the top of the opposite side shell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 needle, before and after the protective shell shell includes a base, the base is arranged on the inner wall of the magnet layer. The prevention of needle stab scalp needle clamp, the first puncture failed, medical personnel can be clamped in the scalp acupuncture needle storing channel, will be the first puncture after the failure of the scalp needle safety storage, can effectively avoid the occurrence of needle puncture phenomenon, after the medical staff can be clamped on the scalp acupuncture needle storing channel cut discard, the scalp needle is isolated from the outside through the front shell and the rear shell protection, greatly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needle stick injuri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针刺伤头皮针固定夹
本技术涉及固定夹
,具体为一种防针刺伤头皮针固定夹。
技术介绍
国内各医疗机构临床单位临床使用的一次性使用静脉输液针,大都是与一次性使用输液器配套使用,主要由瓶塞穿刺器保护套、瓶塞穿刺器、空气过滤器、输液软管、滴管、滴斗、流量调节器、药液过滤器和静脉输液针组成,静脉输液针又包括头皮针。首次静脉穿刺失败后,医护人员更换新头皮针前,用过的头皮针无处安置,易发生针刺伤;静脉输液后,拔除的头皮针不能及时弃于锐器盒内,医护人员通过回插头皮针于瓶口或滴壶胶塞或于瓶身的位置,易发生针刺伤。现在需要一种新型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针刺伤头皮针固定夹,解决了首次静脉穿刺失败后,医护人员更换新头皮针前,用过的头皮针无处安置,易发生针刺伤;静脉输液后,拔除的头皮针不能及时弃于锐器盒内,医护人员通过回插头皮针于瓶口或滴壶胶塞或于瓶身的位置,易发生针刺伤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防针刺伤头皮针固定夹,包括针柄,所述针柄的顶部设置有针头,针柄的底部设置有针管,针柄和针头的正面设置有前保护壳,针头和针柄的背面设置有后保护壳,前保护壳和后保护壳相对一侧的顶部均开设有针口,前保护壳和后保护壳均包括基层,基层的内壁上设置有磁铁层。所述前保护壳和后保护壳均包括套筒壳、左柄套和右柄套,套筒壳的内部开设有储针通道,储针通道的内部并且位于磁铁层远离基层的一侧设置有海绵保护层,后保护壳上并且位于左柄套的左侧设置有两个合页,后保护壳上的左柄套通过合页与前保护壳上的左柄套活动连接,前保护壳通过左柄套和右柄套上设置的卡条与后保护壳相连接,左柄套和右柄套的顶部均开设有与卡条相对应的卡孔。优选的,所述前保护壳的底部与后保护壳的底部相连接,前保护壳与后保护壳底部的相接处开设有与针管相对应的管口。优选的,所述左柄套和右柄套上均开设有与针柄相对应的保护腔。优选的,所述套筒壳的外表面开设有均匀分布的防滑槽。优选的,所述前保护壳上套筒壳的顶部安装有卡环,后保护壳上设置有与卡环相对应的卡块。优选的,所述套筒壳的长度为四至五厘米。优选的,所述左柄套的右侧与右柄套的左侧相连接,左柄套与右柄套相接处的顶部与套筒壳的顶部相连接。(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针刺伤头皮针固定夹,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防针刺伤头皮针固定夹,通过前保护壳、后保护壳、基层、磁铁层、套筒壳、左柄套、右柄套、储针通道和海绵保护层之间的相互配合使用,首次穿刺失败后,医护人员能将头皮针夹于储针通道内,将首次穿刺失败后的头皮针安全存储,有效避免了针刺伤现象的发生。(2)该防针刺伤头皮针固定夹,通过合页、卡条、卡孔、保护腔、卡环和卡块之间的相互配合使用,穿刺结束后,医护人员能将头皮针夹于储针通道内剪掉弃去,通过前保护壳和后保护壳将头皮针与外界隔离,大大降低了针刺伤的现象发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正视的结构剖面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正视图;图3为本技术侧视的结构剖面图;图4为本技术图1中A部的局部结构放大图。图中:1针柄、2针头、3针管、4前保护壳、5后保护壳、6基层、7磁铁层、8套筒壳、9左柄套、10右柄套、11储针通道、12海绵保护层、13合页、14卡条、15卡孔、16管口、17保护腔、18防滑槽、19卡环、20卡块、21针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防针刺伤头皮针固定夹,包括针柄1,针柄1的顶部设置有针头2,针柄1的底部设置有针管3,针柄1和针头2的正面设置有前保护壳4,针头2和针柄1的背面设置有后保护壳5,前保护壳4的底部与后保护壳5的底部相连接,前保护壳4与后保护壳5底部的相接处开设有与针管3相对应的管口16,前保护壳4上套筒壳8的顶部安装有卡环19,后保护壳5上设置有与卡环19相对应的卡块20,前保护壳4和后保护壳5相对一侧的顶部均开设有针口21,前保护壳4和后保护壳5均包括基层6,基层6的内壁上设置有磁铁层7。前保护壳4和后保护壳5均包括套筒壳8、左柄套9和右柄套10,左柄套9和右柄套10上均开设有与针柄1相对应的保护腔17,套筒壳8的外表面开设有均匀分布的防滑槽18,套筒壳8的长度为四至五厘米,左柄套9的右侧与右柄套10的左侧相连接,左柄套9与右柄套10相接处的顶部与套筒壳8的顶部相连接,套筒壳8的内部开设有储针通道11,储针通道11的内部并且位于磁铁层7远离基层6的一侧设置有海绵保护层12,后保护壳5上并且位于左柄套9的左侧设置有两个合页13,后保护壳5上的左柄套9通过合页13与前保护壳4上的左柄套9活动连接,前保护壳4通过左柄套9和右柄套10上设置的卡条14与后保护壳5相连接,左柄套9和右柄套10的顶部均开设有与卡条14相对应的卡孔15。通过前保护壳4、后保护壳5、基层6、磁铁层7、套筒壳8、左柄套9、右柄套10、储针通道11和海绵保护层12之间的相互配合使用,首次穿刺失败后,医护人员能将头皮针夹于储针通道11内,将首次穿刺失败后的头皮针安全存储,有效避免了针刺伤现象的发生,通过合页13、卡条14、卡孔15、保护腔17、卡环19和卡块20之间的相互配合使用,穿刺结束后,医护人员能将头皮针夹于储针通道11内剪掉弃去,通过前保护壳4和后保护壳6将头皮针与外界隔离,大大降低了针刺伤的现象发生。使用时,前保护壳4与后保护壳5通过合页13活动连接,再通过卡条14和卡孔15以及卡环19和卡块20连接在一起,,前保护壳4和后保护壳5可以套设在针管3上,也可以单独放置,取用更加方便,磁铁层7能使针头2被牢固的吸附在储针通道11的内部,避免针头2外露对医护人员造成伤害,储针通道11内部的海绵保护层12能保护针头2,在保护针头2的同时还能起到限制针头2位置的好处,有效降低了针刺伤现象发生的几率,使用时的安全系数更高。综上所述,该防针刺伤头皮针固定夹,首次穿刺失败后,医护人员能将头皮针夹于储针通道11内,将首次穿刺失败后的头皮针安全存储,操作结束后剪掉弃去,有效避免了针刺伤现象的发生。并且,穿刺结束后,医护人员能将头皮针夹于储针通道11内剪掉弃去,通过前保护壳4和后保护壳6将头皮针与外界隔离,大大降低了针刺伤的现象发生。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防针刺伤头皮针固定夹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针刺伤头皮针固定夹,包括针柄(1),其特征在于:所述针柄(1)的顶部设置有针头(2),针柄(1)的底部设置有针管(3),针柄(1)和针头(2)的正面设置有前保护壳(4),针头(2)和针柄(1)的背面设置有后保护壳(5),前保护壳(4)和后保护壳(5)相对一侧的顶部均开设有针口(21),前保护壳(4)和后保护壳(5)均包括基层(6),基层(6)的内壁上设置有磁铁层(7);所述前保护壳(4)和后保护壳(5)均包括套筒壳(8)、左柄套(9)和右柄套(10),套筒壳(8)的内部开设有储针通道(11),储针通道(11)的内部并且位于磁铁层(7)远离基层(6)的一侧设置有海绵保护层(12),后保护壳(5)上并且位于左柄套(9)的左侧设置有两个合页(13),后保护壳(5)上的左柄套(9)通过合页(13)与前保护壳(4)上的左柄套(9)活动连接,前保护壳(4)通过左柄套(9)和右柄套(10)上设置的卡条(14)与后保护壳(5)相连接,左柄套(9)和右柄套(10)的顶部均开设有与卡条(14)相对应的卡孔(1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针刺伤头皮针固定夹,包括针柄(1),其特征在于:所述针柄(1)的顶部设置有针头(2),针柄(1)的底部设置有针管(3),针柄(1)和针头(2)的正面设置有前保护壳(4),针头(2)和针柄(1)的背面设置有后保护壳(5),前保护壳(4)和后保护壳(5)相对一侧的顶部均开设有针口(21),前保护壳(4)和后保护壳(5)均包括基层(6),基层(6)的内壁上设置有磁铁层(7);所述前保护壳(4)和后保护壳(5)均包括套筒壳(8)、左柄套(9)和右柄套(10),套筒壳(8)的内部开设有储针通道(11),储针通道(11)的内部并且位于磁铁层(7)远离基层(6)的一侧设置有海绵保护层(12),后保护壳(5)上并且位于左柄套(9)的左侧设置有两个合页(13),后保护壳(5)上的左柄套(9)通过合页(13)与前保护壳(4)上的左柄套(9)活动连接,前保护壳(4)通过左柄套(9)和右柄套(10)上设置的卡条(14)与后保护壳(5)相连接,左柄套(9)和右柄套(10)的顶部均开设有与卡条(14)相对应的卡孔(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思行刘明孙培芳
申请(专利权)人:陶思行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