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获得高品质大黄鱼的养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76300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2 14:03
一种快速获得高品质大黄鱼的养殖方法,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该方法在大黄鱼养殖阶段对大黄鱼进行间断性投喂和饥饿处理,具体为:1)大黄鱼幼鱼饥饿8天后连续投喂32天,饥饿4天时进行一次拉网训练,并按此循环操作和投喂;2)大黄鱼成鱼在上市前进行为期40d的饥饿处理,饥饿处理期间每隔10天进行一次拉网训练。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对大黄鱼幼鱼实施适度的间歇性饥饿胁迫,激发其补偿生长潜能,其成活率、摄食速度和饵料利用效率均一定程度上得到提高,鱼体的生长速度加快。对上市前的二龄大黄鱼成鱼进行适当的饥饿处理,使得大黄鱼体型和肌肉品质得到明显改善,增加其市场价值。

A fast breeding method for high quality yellow croaker

A fast breeding method for high quality large yellow fish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aquaculture. This method in large yellow croaker breeding stage of large yellow croaker were intermittent feeding and starvation treatment, specifically as follows: 1) the juvenile large yellow croaker after 8 days of continuous feeding hungry for 32 days, 4 days of starvation when carry out a careful training, and feeding according to the cycle operation and; 2) of Pseudosciaena crocea in starvation listed conduct 40d, starvation during every 10 days to carry out a careful training. The beneficial effect of the invention is that the intermittent starvation stress of the large yellow croaker juveniles is stimulated, and its compensatory growth potential is stimulated, and its survival rate, feeding speed and bait utilization efficiency are all improved to some extent, and the growth speed of the fish body is accelerated. The listing before the two instar of Pseudosciaena crocea by starvation treatment properly, making the body and muscle quality of large yellow croaker is improved obviously and increase its market valu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快速获得高品质大黄鱼的养殖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产养殖
,具体涉及一种快速获得高品质大黄鱼的养殖方法。
技术介绍
大黄鱼(Pseudosciaenacrocea),鲈形目,石首鱼科,黄鱼属。又名黄鱼、大鲜、大黄花鱼。居我国传统“四大海产”(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墨鱼)之首,是我国南方重要海水养殖鱼类。随着大黄鱼养殖业的迅速发展,盲目落后的人工繁殖及养殖方式导致养殖大黄鱼品质退化现象愈加明显,主要表现为养殖大黄鱼较野生大黄鱼呈现出体色灰白、体型臃肿、肉质松软、脂肪含量高、味道不够鲜美等不良状态,致使养殖大黄鱼市场经济效益锐减。此外,在大黄鱼养殖过程中使用大量配合饲料,常规投喂方式,幼鱼抢食现象不明显,因此会造成投喂的饲料不能及时被摄取,造成极大的浪费,同时未被摄食的饲料在水体中溶解之后败坏水质,破坏养殖环境。为了能够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其对养殖环境的破坏,提高大黄鱼的生长速度及肌肉品质,有必要采取科学的投喂方式,降低饵料的消耗量,降低养殖成本。设计合理的间歇性投饵模式可达到这种效果,原因在于鱼类普遍具有补偿生长的特点,即在遭受饥饿、营养不足或其它不良环境条件胁迫后,如果胁迫消失,一段时间内鱼类会通过加快摄食速度、提高饲料转化效率和摄食率来获得超过未受胁迫的正常个体的生长速度。对于即将上市的大黄鱼成鱼,通过适当的饥饿处理,可以改善其肉质和体型,因为,饥饿条件下,大黄鱼需要分解自身脂肪以维持生理活动所需,鱼体脂肪含量显著下降,可达到增加肌肉品质和改善体型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设计提供一种快速获得高品质大黄鱼的养殖方法的技术方案。所述的一种快速获得高品质大黄鱼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大黄鱼养殖阶段对大黄鱼进行间断性投喂和饥饿处理,具体为:1)大黄鱼幼鱼饥饿8天后连续投喂32天,饥饿4天时进行一次拉网训练,并按此循环操作和投喂;2)大黄鱼成鱼在上市前进行为期40d的饥饿处理,饥饿处理期间每隔10天进行一次拉网训练。所述的一种快速获得高品质大黄鱼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大黄鱼幼鱼养殖阶段分为室内水泥池和网箱养殖两个阶段,水泥池养殖阶段中通过调整进水角度使池水处于环流状态,拥有一定的水流速度。所述的一种快速获得高品质大黄鱼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3月龄幼鱼进行室内水泥池养殖,水泥池进水口接PVC管,采用的投喂频率为饥饿8天后连续投喂32天,饥饿4天时进行一次拉网训练,依此循环操作和投喂,养殖过程中调节PVC管角度,促使池内水体形成环流,拥有一定的水流速度;越冬前将幼鱼转入近海网箱中养殖,同样进行饥饿8天后连续投喂32天,饥饿4天时进行一次拉网训练,依此循环操作和投喂。本专利技术在大黄鱼养殖早期采用限时投喂的方式来促进鱼类摄食速度和饲料转化效率提高的间歇性投饵方式投喂,使饵料系数降低,生长加快,待大黄鱼达到上市规格时,进行一定时间的饥饿处理,改善大黄鱼外在形态、增加大黄鱼肌肉品质,提升大黄鱼市场竞争力和市场价值,以获得更好的经济收益。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对大黄鱼幼鱼实施适度的间歇性饥饿胁迫,激发其补偿生长潜能,其成活率、摄食速度和饵料利用效率均一定程度上得到提高,鱼体的生长速度加快。对上市前的二龄大黄鱼成鱼进行适当的饥饿处理,使得大黄鱼体型和肌肉品质得到明显改善,增加其市场价值。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改变原有的每天连续投喂的方式,在养殖期间对鱼类实施间歇性饥饿处理,即改变现有的投喂频率,充分利用鱼类补偿生长机制,不断激发其补偿生长潜能,使幼鱼的成活率和饵料利用效率都得到提高,鱼体的生长速度加快。在成鱼达到上市规格前,对商品鱼进行饥饿处理,降低肌肉中脂肪含量,改善其体型和肌肉品质。饥饿胁迫的强度是养殖中的关键,饥饿时间过长,投饵太少,大黄鱼幼鱼摄食不足,将抑制生长,体质降低还容易患病;饥饿时间过短,则不能充分激发补偿生长潜力。因此,寻找到适宜的饥饿强度是关键。另外,完全饥饿处理时间设定要合理,饥饿时间太长,鱼体抵抗力降低,可能造成大量死亡。为了获得大黄鱼幼鱼养殖的最佳投喂方式及成鱼最佳完全饥饿时间,本专利技术设计了以下试验实施例。本专利技术具体的实施方法为:大黄鱼养殖阶段对大黄鱼进行间断性投喂和饥饿处理,具体为:1)大黄鱼幼鱼饥饿8天后连续投喂32天,饥饿4天时进行一次拉网训练,并按此循环操作和投喂,其中大黄鱼幼鱼养殖阶段分为室内水泥池和网箱养殖两个阶段,于3月龄幼鱼进行室内水泥池养殖,水泥池进水口接PVC管,采用的投喂频率为饥饿8天后连续投喂32天,饥饿4天时进行一次拉网训练,依此循环操作和投喂,养殖过程中调节PVC管角度,促使池内水体形成环流,拥有一定的流速;越冬前将幼鱼转入近海网箱中养殖,同样进行饥饿8天后连续投喂32天,饥饿4天时进行一次拉网训练,依此循环操作和投喂;2)大黄鱼成鱼在上市前进行为期40d的饥饿处理,饥饿处理期间每隔10天进行一次拉网训练。实施例一实验分为2组,每组3个平行,每个平行30尾,饲养设备为6只单个体积为底面直径1.5m,水体容积0.5m3的圆形玻璃钢丝桶。采用常流水培育,每桶的流水量约为50L/h。水体溶氧>5.5mgO2/L,pH为7.6-8.2。自然光照,水温(26-28)℃。大黄鱼为当年人工繁殖鱼种,取自浙江舟山市登步岛,在实验桶中用配合饲料暂养7d。试验开始前,将鱼饥饿12h后随机取样称重,初始体重见表1,均无显著差异。试验设1个对照组,连续投喂配合饲料、整个试验期间不间断。实验组通过改变实验桶进水口方位,使实验桶内水体形成环流,投喂策略为饥饿8d后连续投喂32d,饥饿过程中每隔4天时进行一次捕鱼操作模拟水泥池中的拉网训练,增加其运动活力。连续投喂是指每天8:00和18:00饱食投喂配合饲料,即投喂后半小时实验桶中存有少量残饵即停止投喂。试验持续40d。从上述的试验实例可以得出不同投喂策略的2组大黄鱼幼鱼的体重、增重率以及成活率。具体数据见下表1。表中数据显示,试验结束时,实验组的终末体重和鱼体增重率高于对照组,其中增重率高于对照组24.01%。因此,间歇性饥饿投喂,可以有效促进生长。表1不同投喂策略大黄鱼幼鱼体重、增重率及成活率统计结果同时对拉网训练对大黄鱼幼鱼的影响进行了实验分析。实验为期15天,设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个,每组3个平行,每个平行30尾,其中对照组禁食处理,实验组禁食处理的同时,每隔3天进行一次抓捕操作,增加其运动量。试验结束时进行实验体质量的测量和比较分析。从上述的试验实例可以得出同样禁食处理15天,每隔3天进行抓捕操作的实验组大黄鱼幼鱼的体重下降了15.38%,而未进行抓捕操作的对照组实验鱼体重下降只有8.81%,降低速率远远小于实验组(表2)。因此,禁食过程中进行抓捕操作模仿水泥池拉网训练,可以有效促进幼鱼体重的下降。表2饥饿条件下拉网训练对体质量的影响实施例二养殖大黄鱼一般当年苗种养殖至第二年底开始上市,此时大黄鱼约为20月龄左右。因此,本实验中随机挑选体质健壮、无病无伤的18月龄左右大黄鱼400尾,体重均值391.61g。随机平均分配放养于2个规格完全一致的3*3*3网箱中进行养殖,暂养7天,在此期间正常投喂饲料,待实验鱼状态稳定之后开始进行实验。实验分为2组,一组为正常养殖的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快速获得高品质大黄鱼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大黄鱼养殖阶段对大黄鱼进行间断性投喂和饥饿处理,具体为:1)大黄鱼幼鱼饥饿8天后连续投喂32天,饥饿4天时进行一次拉网训练,并按此循环操作和投喂;2)大黄鱼成鱼在上市前进行为期40d的饥饿处理,饥饿处理期间每隔10天进行一次拉网训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快速获得高品质大黄鱼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大黄鱼养殖阶段对大黄鱼进行间断性投喂和饥饿处理,具体为:1)大黄鱼幼鱼饥饿8天后连续投喂32天,饥饿4天时进行一次拉网训练,并按此循环操作和投喂;2)大黄鱼成鱼在上市前进行为期40d的饥饿处理,饥饿处理期间每隔10天进行一次拉网训练。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获得高品质大黄鱼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大黄鱼幼鱼养殖阶段分为室内水泥池和网箱养殖两个阶段,水泥池养殖阶段中通过调整进水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峰楼宝陈睿毅詹炜吕小康刘阳阳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