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道边坡植物配置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676285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2 13: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河道边坡植物配置系统。该植物配置系统包括沿远离河道的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护坡区、第二护坡区和第三护坡区;第一护坡区包括第一植物栽培基土层和种植在第一植物栽培基土层上的植物;第二护坡区包括多个第一植区、多个第二植区和多个第三植区,第一植区、第二植区和第三植区沿河道方向交替设置,第三护坡区包括第二植物栽培基土层和种植在第二植物栽培基土层上的植物。由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植物栽培装置一方面在河道边坡上形成植物墙,防止污水污物进入河道,另一方面方便生态化管理,有益于改善河道周围区域的环境。

A plant configuration system for river slop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plant configuration system for a river slope. The first area, the slope protection plant configuration system comprises a direction away from the river along the second slope zone and third slope area; the first slope area including the first plant plant cultivation base of soil and plant in the first plant cultivation base on the soil; the second slope region comprises a plurality of first planting area, more than second planting areas and a number of the first third planting area, planting area, planting area of second and third planting area along the channel direction are alternately arranged, third slope area including second plant plant cultivation base soil and planted in second plant cultivation base on the soil. Therefore, the plant cultivation device on the one hand forms a plant wall on the side slope of the river to prevent sewage from entering the river. On the other hand, it is convenient for ecological management and beneficial to improve the environment around the riv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河道边坡植物配置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河道边坡植物配置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在河道两边都设置有斜坡,称为河道边坡,以用于防止涨水时淹没河道周围地区。然而,河道边坡具有上述作用的同时,具有很明显的缺陷,即河道周围区域的污水污物很容易顺着河道边坡进入河道,污染河道水源。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河道边坡植物配置系统,该装置可以防止污水污物进入河道。(二)技术方案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本技术提供一种河道边坡植物配置系统,包括沿远离河道的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护坡区、第二护坡区和第三护坡区;其中,第一护坡区包括第一植物栽培基土层和种植在第一植物栽培基土层上的植物;第二护坡区包括多个第一植区、多个第二植区和多个第三植区,第一植区、第二植区和第三植区沿河道方向交替设置,第一植区中具有多个拼接在一起的六边形护坡砖,在每个六边形护坡砖中均设有第一培养土层和种植在第一培养土层上的植物,第二植区中具有多个拼接在一起的正方形护坡砖,在每个正方形护坡砖中均设有第二培养土层和种植在第二培养土层上的植物,第三植区中具有多个拼接在一起的菱形护坡砖,在每个菱形护坡砖中均设有第三培养土层和种植在第三培养土层上的植物,其中,第一培养土层、第二培养土层和第三培养土层均不相同,种植在三个培养土层上的植物均不相同;第三护坡区包括第二植物栽培基土层和种植在第二植物栽培基土层上的植物,其中,第一植物栽培基土层与第二植物栽培基土层不同,种植在二者上的植物也不相同。根据本技术,第一植物栽培基土层的形成有梯形沟槽,种植在第一植物栽培基土层上的植物均固定于第一植物栽培基土层中形成梯形沟槽的槽底的部分上,并且,种植在第一植物栽培基土层上的植物为美人蕉。根据本技术,第一植物栽培基土层由黏土层和防渗层构成,黏土层位于防渗层的上方,种植在第一植物栽培基土层上的植物固定在黏土层上。根据本技术,第二植物栽培基土层由多个沿河道方向间隔设置的植物栽培子块构成,每相邻两个子块之间形成沿靠近河道的方向延伸的第一沟槽;第一植区和第二植区之间、第二植区和第三植区之间、以及第一植区和第三植区之间均间隔开,以形成沿靠近河道的方向延伸的第二沟槽;其中,第一沟槽和第二沟槽对应相连,第二沟槽和梯形沟槽相连。根据本技术,还包括:灌溉系统,灌溉系统包括进水总管、设置在进水总管上的水泵、设置在进水总管上的第一阀、与进水总管连接的布液管以及支撑布液管的多个支架;其中,在每个第二沟槽中固定一个支架,所有支架的高度相同,以使布液管平行于河道边坡的斜面延伸,布液管上固定有多个喷嘴,多个喷嘴的喷射方向不同。根据本技术,灌溉系统还包括:用于容纳营养液的营养液桶;用于容纳水的水槽,水槽顶部敞开,水槽的内部设有水平过滤结构;将营养液桶与进水总管连通的营养液管;将水槽与进水总管连通的水管,水管与水槽的位于水平过滤结构下方的区域连通;同时与营养液管、水管和进水总管连接的三通阀门;用于将河道中的河水抽吸至水槽内的抽吸管,抽吸管的一端通过一固定架固定在河道中,另一端与水槽的位于水平过滤结构上方的区域连通;设置在抽吸管上的抽水泵;设置在营养液管上的第二阀;设置在水管上的第三阀;以及控制器,控制器与第一阀、第二阀、第三阀、水泵和抽水泵通信连接,以控制它们的开闭。根据本技术,第一培养土层包括由下至上叠置的基布和土壤层,在土壤层上种植绿草;第二培养土层包括由下至上叠置的下层土层、营养层和上层土层,在第二培养土层上种植花卉;第三培养土层包括由下至上叠置的过滤层、第一土层、肥料层、保温保水层、第二土层、益菌群层、第三土层,在第三培养土层上种植草莓。根据本技术,第二植物栽培基土层包括由下至上叠置的渗水层、营养层和土层,在第二植物栽培基土层上种植虎尾兰。根据本技术,第三护坡区还包括栅栏,栅栏设置在第二植物栽培基土层的远离第二护坡区的一侧,栅栏上设有门,栅栏的下部设有过滤筛网。根据本技术,每相邻的两个六边形护坡砖均边边抵靠,每相邻的两个正方形护坡砖均边边抵靠,每相邻的两个菱形护坡砖均边边抵靠。(三)有益效果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河道边坡植物配置系统包括沿远离河道的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护坡区、第二护坡区和第三护坡区;其中,第一护坡区包括第一植物栽培基土层和种植在第一植物栽培基土层上的植物;第二护坡区包括多个第一植区、多个第二植区和多个第三植区,第一植区、第二植区和第三植区沿河道方向交替设置,第一植区中具有多个拼接在一起的六边形护坡砖,在每个六边形护坡砖中均设有第一培养土层和种植在第一培养土层上的植物,第二植区中具有多个拼接在一起的正方形护坡砖,在每个正方形护坡砖中均设有第二培养土层和种植在第二培养土层上的植物,第三植区中具有多个拼接在一起的菱形护坡砖,在每个菱形护坡砖中均设有第三培养土层和种植在第三培养土层上的植物,其中,第一培养土层、第二培养土层和第三培养土层均不相同,种植在三个培养土层上的植物均不相同;第三护坡区包括第二植物栽培基土层和种植在第二植物栽培基土层上的植物,其中,第一植物栽培基土层与第二植物栽培基土层不同,种植在二者上的植物也不相同。由此,本技术的植物栽培装置一方面在河道边坡上形成植物墙,防止污水污物进入河道,另一方面方便生态化管理,有益于改善河道周围区域的环境。附图说明图1是如下实施例一提供的河道边坡植物配置系统的俯视示意图,其中未设置灌溉系统;图2是图1中的河道边坡植物配置系统的横截面示意图;图3是图1中第一培养土层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中第三培养土层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如下实施例一提供的河道边坡植物配置系统中灌溉系统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护坡区;2:第二护坡区;3:第三护坡区;4:第一植物栽培基土层;5:第一植区;6:第二植区;7:第三植区;8:六边形护坡砖;9:正方形护坡砖;10:菱形护坡砖;11:第一培养土层;12:第二培养土层;13:第三培养土层;14:第二植物栽培基土层;15:梯形沟槽;16:第一沟槽;17:第二沟槽;18:进水总管;19:水泵;20:布液管;21:营养液桶;22:支架;23:水槽;24:营养液管;25:水管;26:三通阀门;27:第一阀;28:第二阀;29:第三阀;30:栅栏。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的解释本技术,以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详细描述。实施例一参照图1至图5,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河道边坡植物配置系统(如下简称植物配置系统),该植物配置系统包括沿远离河道的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护坡区1、第二护坡区2和第三护坡区3。具体地,第一护坡区1包括第一植物栽培基土层4和种植在第一植物栽培基土层4上的植物。具体地,第二护坡区2包括多个第一植区5、多个第二植区6和多个第三植区7,第一植区5、第二植区6和第三植区7沿河道方向交替设置,即按照第一植区5、第二植区6、第三植区7、第一植区5、第二植区6、第三植区7、第一植区5……的规律布置。更加具体地,第一植区5中具有多个拼接在一起的六边形护坡砖8,在每个六边形护坡砖8中均设有第一培养土层11和种植在第一培养土层11上的植物;第二植区6中具有多个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河道边坡植物配置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河道边坡植物配置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沿远离河道的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护坡区(1)、第二护坡区(2)和第三护坡区(3);其中,所述第一护坡区(1)包括第一植物栽培基土层(4)和种植在所述第一植物栽培基土层(4)上的植物;所述第二护坡区(2)包括多个第一植区(5)、多个第二植区(6)和多个第三植区(7),所述第一植区(5)、所述第二植区(6)和所述第三植区(7)沿河道方向交替设置,所述第一植区(5)中具有多个拼接在一起的六边形护坡砖,在每个所述六边形护坡砖(8)中均设有第一培养土层(11)和种植在所述第一培养土层(11)上的植物,所述第二植区(6)中具有多个拼接在一起的正方形护坡砖(9),在每个所述正方形护坡砖(9)中均设有第二培养土层(12)和种植在所述第二培养土层(12)上的植物,所述第三植区(7)中具有多个拼接在一起的菱形护坡砖(10),在每个所述菱形护坡砖(10)中均设有第三培养土层和种植在所述第三培养土层上的植物,其中,所述第一培养土层(11)、所述第二培养土层(12)和所述第三培养土层(13)均不相同,种植在三个培养土层上的植物均不相同;所述第三护坡区(3)包括第二植物栽培基土层(14)和种植在所述第二植物栽培基土层(14)上的植物,其中,所述第一植物栽培基土层(4)与所述第二植物栽培基土层(14)不同,种植在二者上的植物也不相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道边坡植物配置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沿远离河道的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护坡区(1)、第二护坡区(2)和第三护坡区(3);其中,所述第一护坡区(1)包括第一植物栽培基土层(4)和种植在所述第一植物栽培基土层(4)上的植物;所述第二护坡区(2)包括多个第一植区(5)、多个第二植区(6)和多个第三植区(7),所述第一植区(5)、所述第二植区(6)和所述第三植区(7)沿河道方向交替设置,所述第一植区(5)中具有多个拼接在一起的六边形护坡砖,在每个所述六边形护坡砖(8)中均设有第一培养土层(11)和种植在所述第一培养土层(11)上的植物,所述第二植区(6)中具有多个拼接在一起的正方形护坡砖(9),在每个所述正方形护坡砖(9)中均设有第二培养土层(12)和种植在所述第二培养土层(12)上的植物,所述第三植区(7)中具有多个拼接在一起的菱形护坡砖(10),在每个所述菱形护坡砖(10)中均设有第三培养土层和种植在所述第三培养土层上的植物,其中,所述第一培养土层(11)、所述第二培养土层(12)和所述第三培养土层(13)均不相同,种植在三个培养土层上的植物均不相同;所述第三护坡区(3)包括第二植物栽培基土层(14)和种植在所述第二植物栽培基土层(14)上的植物,其中,所述第一植物栽培基土层(4)与所述第二植物栽培基土层(14)不同,种植在二者上的植物也不相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边坡植物配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植物栽培基土层(4)的形成有梯形沟槽(15),种植在所述第一植物栽培基土层(4)上的植物均固定于所述第一植物栽培基土层(4)中形成所述梯形沟槽(15)的槽底的部分上,并且,种植在所述第一植物栽培基土层(4)上的植物为美人蕉。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河道边坡植物配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植物栽培基土层(4)由黏土层和防渗层构成,所述黏土层位于所述防渗层的上方,种植在所述第一植物栽培基土层(4)上的植物固定在所述黏土层上。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河道边坡植物配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植物栽培基土层(14)由多个沿河道方向间隔设置的植物栽培子块构成,每相邻两个子块之间形成沿靠近所述河道的方向延伸的第一沟槽(16);所述第一植区(5)和所述第二植区(6)之间、所述第二植区(6)和所述第三植区(7)之间、以及所述第一植区(5)和所述第三植区(7)之间均间隔开,以形成沿靠近所述河道的方向延伸的第二沟槽(17);其中,所述第一沟槽(16)和所述第二沟槽(17)对应相连,所述第二沟槽(17)和所述梯形沟槽(15)相连。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河道边坡植物配置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灌溉系统,所述灌溉系统包括进水总管(18)、设置在所述进水总管(18)上的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良赵莹耿灵生迟小军陈凤琴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