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组装体及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75962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9 04: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连接器组装体及电连接器。插头连接器(100)具有:信号接触导体(130),连接着同轴电缆(200)的内部导体(201);地面接触导体(110),连接着同轴电缆(200)的外部导体(203);以及绝缘外壳(120),将信号接触导体(130)与地面接触导体(110)之间绝缘。绝缘外壳(120)包含:绝缘主体部(121),在内部保持信号接触导体(130);以及突出部(122),从绝缘主体部(121)的周面朝向绝缘主体部(121)的直径方向外侧突出。突出部(122)包含:基底部(122c),载置着同轴电缆(200)的绝缘体(202)及外部导体(203);以及一对壁部(122d),突出设置在基底部(122c)并且以将外部导体(203)中至少前端置于其间的方式配置。

Connector assembly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a connector assembly body and an electrical connector. The plug connector (100) has a signal contact conductor (130), connected to a coaxial cable (200) of the inner conductor (201); contact the ground conductor (110), connected to a coaxial cable (200) of the outer conductor (203); and the insulating shell (120), the signal contact conductor (130) contact with the ground conductor (110) between the insulation. The insulating housing (120) comprises an insulating body part (121), a signal contact conductor inside (130) inside, and a protrusion part (122), which is protruded from the outer side of the insulating body part (121) toward the outer side of the diameter direction of the insulation main body (121). The salient part (122) includes: the base part (122c), the insulator (202) and the outer conductor (203) which are loaded with the coaxial cable (200), and a pair of wall parts (122d), which are prominently arranged on the base part (122c), and are configured in the way that the front ends of the outer conductor (203) are placed in the same wa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接器组装体及电连接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连接器组装体及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一般来说,在手机等小型终端的内部,为了在配线基板间传送高频信号,而配线有大量同轴电缆。在同轴电缆的前端设置着插头连接器。在配线基板安装着插座连接器。通过将这些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嵌合,而将同轴电缆与配线基板电连接。日本专利特开2013-222685号公报中公开了插头连接器的一例。该插头连接器具备导电性的信号接触导体、导电性的地面接触导体以及由绝缘材料构成的绝缘外壳。在信号接触导体,连接着同轴电缆的内部导体。在地面接触导体,连接着同轴电缆的外部导体。绝缘外壳将信号接触导体保持在内部,并且将信号接触导体与地面接触导体之间绝缘。地面接触导体具有:筒状的主体部,能够收纳绝缘外壳;盖部,在主体部的筒轴方向上从主体部的边缘一体地延伸;以及一对臂部,从主体部的周缘朝向主体部的径向外侧突出。绝缘外壳具有:绝缘主体部,呈圆筒状;以及突出部,从绝缘主体部的周面朝向绝缘主体部的径向外侧突出。绝缘主体部以呈与主体部同一轴状地延伸的方式配置在地面接触导体的主体部内。突出部配置在地面接触导体的一对臂部之间。在绝缘外壳,设置着从突出部的端面呈直线状地延伸至绝缘主体部的内部的凹槽。在将同轴电缆安装在插头连接器时,同轴电缆的内部导体以沿着凹槽延伸的方式配置在凹槽内。
技术实现思路
且说,同轴电缆包括:内部导体,沿着中心轴延伸;筒状的绝缘体,覆盖内部导体;筒状的外部导体,覆盖绝缘体;以及保护覆膜,覆盖外部导体。外部导体一般来说为大量细金属线(例如铜线)呈网状或螺旋状地编成的编织线。在将同轴电缆组装在插头连接器时,将同轴电缆局部地切除,随着朝向同轴电缆的前端侧,外部导体、绝缘体及内部导体依次阶梯状地露出。此时,存在形成外部导体的编织线解开而扩散的情况。如果保持外部导体解开的状态将同轴电缆组装在插头连接器,那么在地面接触导体的圆筒压接在外部导体的周围时(压紧时),有解开的金属线破碎而脱落的危险。或者,有解开的金属线从插头连接器向外侧延伸,而与对象侧连接器(插座连接器)的信号接触导体接触,从而导致电短路的危险。因此,本专利技术说明一种能够抑制同轴电缆的外部导体向外侧扩展的连接器组装体及电连接器。[1]本专利技术的一形态的连接器组装体具备:电连接器,能够与安装在配线基板的对象侧连接器嵌合地构成;以及同轴电缆,连接在电连接器。同轴电缆具有:内部导体,在电连接器与对象侧连接器的嵌合时与配线基板上的导体电连接;筒状的绝缘体,覆盖内部导体;以及筒状的外部导体,覆盖绝缘体;且随着朝向前端,外部导体、绝缘体及内部导体依次阶梯状地露出。电连接器具有:导电性的信号接触导体,连接着内部导体;导电性的地面接触导体,连接着外部导体;以及绝缘外壳,将信号接触导体与地面接触导体之间绝缘。绝缘外壳包含:筒状的绝缘主体部,在内部保持信号接触导体;以及突出部,从绝缘主体部的周面朝向绝缘主体部的径向外侧突出。地面接触导体包含内部收容绝缘主体部的筒状的主体部。突出部包含:基底部,载置着绝缘体及外部导体;以及一对壁部,突出设置在基底部并且以将外部导体中至少前端置于其间的方式配置。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形态的连接器组装体中,绝缘外壳包含从绝缘主体部的周面朝向绝缘主体部的径向外侧突出的突出部,突出部包含:基底部,载置着绝缘体及外部导体;以及一对壁部,突出设置在基底部并且以将外部导体中至少前端置于其间的方式配置。因此,外部导体中容易解开的前端由一对壁部保护。因此,即便同轴电缆的外部导体解开,也能够抑制外部导体向外侧扩散。由此,外部导体的解开的金属线不易破碎。另外,因为外部导体的解开的金属线不易从电连接器向外侧延伸,所以在与对象侧连接器的信号接触导体之间短路的产生得到抑制。[2]在所述第1项的连接器组装体中,也可为一对壁部以将绝缘体中至少一部分及外部导体中至少前端置于其间的方式配置,且包含:第1部分,与绝缘体中至少一部分对向;以及第2部分,与外部导体中至少前端对向;且第1部分彼此的相隔距离小于第2部分彼此的相隔距离。绝缘体的直径小于外部导体的直径。因此,根据第1部分彼此的相隔距离小于第2部分彼此的相隔距离的连接器组装体,成为一对壁部的内壁面与绝缘体及外部导体的外形对应的形状。因此,绝缘体及外部导体这两者由一对壁部引导,所以能够利用一对壁部来抑制绝缘体及外部导体的振动。[3]在所述第1项的连接器组装体中,也可为绝缘体中至少一部分未由一对壁部覆盖。在该情况下,在绝缘体的周围,不存在基底部以外的绝缘外壳,而存在空气。此处,空气的相对介电常数约为1,低于构成绝缘外壳的材料(例如树脂等)的相对介电常数。如果相对介电常数低,那么与相对介电常数成比例的静电电容值也低。因此,能够使具有与静电电容值成反比例的性质的特性阻抗相对较大。因此,即便电连接器的小型化及低背化进展,也容易使特性阻抗匹配为所期望的值(例如50Ω)。[4]在所述第1至3项中任一项的连接器组装体中,也可在突出部设置着凹槽,该凹槽朝向绝缘主体部延伸且在内部敷设内部导体。在该情况下,内部导体由凹槽引导,所以能够利用凹槽来抑制内部导体的振动。[5]在所述第1至4项中任一项的连接器组装体中,也可为地面接触导体还包含一对臂部,在主体部设置着向它的延伸方向延伸的狭缝,一对臂部从主体部中形成狭缝的各端缘朝向主体部的径向外侧突出,在突出部的侧面设置着一对被卡止部,在一对臂部分别设置着能够与一对被卡止部中对应的一个被卡止部卡止地构成的卡止部。在该情况下,通过将卡止部卡止在被卡止部,将绝缘外壳保持在地面接触导体。因此,在制造连接器组装体时,当将同轴电缆载置在绝缘外壳时,绝缘外壳相对于地面接触导体移动的情况得到抑制。因此,能够稳定地制造连接器组装体。[6]在所述第1至5项中任一项的连接器组装体中,也可为地面接触导体还包含盖部,该盖部从主体部中与配线基板分离的一侧的端缘延伸,在盖部设置着固定部,该固定部以在突出部上卷绕至到达突出部中与配线基板对向的一侧的表面为止的方式固持突出部,固定部朝向比主体部更靠配线基板侧突出。在该情况下,地面接触导体的主体部向配线基板侧的突出量得到抑制。因此,能够实现电连接器的低背化。[7]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形态的电连接器能够与安装在配线基板的对象侧连接器嵌合地构成,且与同轴电缆连接,该同轴电缆具有:内部导体,在与对象侧连接器的嵌合时与配线基板上的导体电连接;筒状的绝缘体,覆盖内部导体;以及筒状的外部导体,覆盖绝缘体;且随着朝向前端,外部导体、绝缘体及内部导体依次阶梯状地露出;且该电连接器具备:导电性的信号接触导体,连接着内部导体;导电性的地面接触导体,连接着外部导体;以及绝缘外壳,将信号接触导体与地面接触导体之间绝缘。绝缘外壳具有:筒状的绝缘主体部,在内部保持信号接触导体;以及突出部,从绝缘主体部的周面朝向绝缘主体部的径向外侧突出。地面接触导体具有在内部收容绝缘主体部的筒状的主体部。突出部包含:基底部,载置着绝缘体及外部导体;以及一对壁部,突出设置在基底部并且将能够配置外部导体中至少前端的空间与基底部一起构成。本专利技术的另一观点的电连接器发挥与所述第1项的连接器组装体相同的作用效果。[8]在所述第7项的电连接器中,也可为一对壁部将能够配置绝缘体中至少一部分及外部导体中至少前端的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连接器组装体及电连接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接器组装体,具备:电连接器,能够与安装在配线基板的对象侧连接器嵌合地构成;以及同轴电缆,连接在所述电连接器;所述同轴电缆具有:内部导体,在所述电连接器与所述对象侧连接器的嵌合时与所述配线基板上的导体电连接;筒状的绝缘体,覆盖所述内部导体;以及筒状的外部导体,覆盖所述绝缘体;且随着朝向前端,所述外部导体、所述绝缘体及所述内部导体依次阶梯状地露出;所述电连接器具有:导电性的信号接触导体,连接着所述内部导体;导电性的地面接触导体,连接着所述外部导体;以及绝缘外壳,将所述信号接触导体与所述地面接触导体之间绝缘;所述绝缘外壳包含:筒状的绝缘主体部,在内部保持所述信号接触导体;以及突出部,从所述绝缘主体部的周面朝向所述绝缘主体部的径向外侧突出;所述地面接触导体包含内部收容所述绝缘主体部的筒状的主体部,所述突出部包含:基底部,载置着所述绝缘体及所述外部导体;以及一对壁部,突出设置在所述基底部并且以将所述外部导体中至少前端置于其间的方式配置。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5.25 JP 2016-1039671.一种连接器组装体,具备:电连接器,能够与安装在配线基板的对象侧连接器嵌合地构成;以及同轴电缆,连接在所述电连接器;所述同轴电缆具有:内部导体,在所述电连接器与所述对象侧连接器的嵌合时与所述配线基板上的导体电连接;筒状的绝缘体,覆盖所述内部导体;以及筒状的外部导体,覆盖所述绝缘体;且随着朝向前端,所述外部导体、所述绝缘体及所述内部导体依次阶梯状地露出;所述电连接器具有:导电性的信号接触导体,连接着所述内部导体;导电性的地面接触导体,连接着所述外部导体;以及绝缘外壳,将所述信号接触导体与所述地面接触导体之间绝缘;所述绝缘外壳包含:筒状的绝缘主体部,在内部保持所述信号接触导体;以及突出部,从所述绝缘主体部的周面朝向所述绝缘主体部的径向外侧突出;所述地面接触导体包含内部收容所述绝缘主体部的筒状的主体部,所述突出部包含:基底部,载置着所述绝缘体及所述外部导体;以及一对壁部,突出设置在所述基底部并且以将所述外部导体中至少前端置于其间的方式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装体,其中所述一对壁部以将所述绝缘体中至少一部分及所述外部导体中至少前端置于其间的方式配置,且包含:第1部分,与所述绝缘体中至少一部分对向;以及第2部分,与所述外部导体中至少前端对向;且所述第1部分彼此的相隔距离小于所述第2部分彼此的相隔距离。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装体,其中所述绝缘体中至少一部分未由所述一对壁部覆盖。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装体,其中在所述突出部设置着凹槽,该凹槽朝向所述绝缘主体部延伸且在内部敷设着所述内部导体。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装体,其中所述地面接触导体还包含一对臂部,在所述主体部设置着向它的延伸方向延伸的狭缝,所述一对臂部从所述主体部中形成所述狭缝的各端缘朝向所述主体部的径向外侧突出,在所述突出部的侧面设置着一对被卡止部,在所述一对臂部分别设置着能够与所述一对被卡止部中对应的一个被卡止部卡止地构成的卡止部。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装体,其中所述地面接触导体还包含盖部,该盖部从所述主体部中与所述配线基板分离的一侧的端缘延伸,在所述盖部设置着固定部,该固定部以在所述突出部上卷绕至到达所述突出部中与所述配线基板对向的一侧的表面为止的方式固持所述突出部,所述固定部朝向比所述主体部更靠所述配线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桥本阳一
申请(专利权)人: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